(广州市中医医院;广东广州510000)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内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关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4年12月292例于我院ICU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36例。通过对具体相关发生因素进行总结分析,提出相关应对措施。结果:患者年龄较大、呼吸机使用时间较长、鼻胃管喂养、应用广谱抗生素、抑酸剂以及意识障碍是造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而不同性别间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ICU 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可有多种因素导致,医护人员应根据相关危险因素针对性实施预防性保护措施,消除和控制不良因素,减少其发生率。
关键词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ICU 危险因素 预防措施
随着呼吸机在ICU 的普遍使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也随之增加。由于ICU 患者病情重、免疫功能低下、治疗过程中需要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住院时间长,因此,极易发生院内感染[1]。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机械通气患者最常见的院内感染。我科2011 年2月~2014 年12 月共收治的需机械通气患者292例,通过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明显降低了ICU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了病死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4年12月292例于我院ICU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6例,女136例;<60岁105例,≥60岁187例;治疗时间<5d101例,治疗时间≥5d191例;使用鼻胃管喂养165例,未使用鼻胃管喂养127例;使用抗生素98例,未使用抗生素194例;使用抑酸剂156例,未使用抑酸剂136例;意识障碍126例,无意识障碍166例。纳入标准:(1)开始机械通气治疗48h后发生肺炎;(2)相关检查见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体温升高>38℃,深部痰培养检测出新致病菌,WBC计数>10×106/L;(3)X线检查见肺部新渗出性病灶[3]。排除既往肺部感染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36例,其中男19例,女17例;年龄46~71岁,平均年龄(62.4±4.3)岁。
1.2 方法 依据患者性别、年龄大小、呼吸机使用时间长短、是否鼻胃管喂养、是否应用广谱抗生素、抑酸剂以及意识水平等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分析其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关系。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不同性别患者进行比较发现,不同性别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而患者年龄大小、呼吸机使用时间长短、是否鼻胃管喂养、是否应用广谱抗生素、抑酸剂以及意识水平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相关因素分析
3 讨论
据相关统计,在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高达5.0%~25.0%[3]。ICU患者由于病情较为严重,机体抵抗力较差,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比例更高,可达25%以上,病死率约为20%~71%,是导致ICU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笔者对我院部分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ICU 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显示,机械通气治疗时间的长短是引起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采取机械通气治疗后,人工气道的建立可对呼吸道黏膜以及纤毛造成损害,从而破坏了患者呼吸道非特异性免疫作用的保护屏障,不能对常见致病微生物进行过滤和清除,导致致病菌滋生[4]。此外,呼吸道内分泌物的积聚为致病微生物的滋生和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接受机械通气时间越长,上述有害物质积累越多,危险性也就越大[5]。因此,应对机械通气患者积极进行排痰,及时清理气道分泌物,并依据患者病情尽早拔管、撤机。而对于存在意识障碍的患者,其丧失了正常的咳嗽、吞咽等保护性反射,无法排出呼吸道内分泌物,且易发生胃食管反流,增加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6]。对于长期卧床患者,其食管括约肌功能减退,不能对食管和胃内容物进行廓清,从而引起胃食管反流。正常情况下,胃内容物包含大量细菌,此时若将胃内容物误吸入气道,则可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部分患者由于吞咽功能障碍,在治疗期间采用鼻胃管喂养,进一步加剧了气道和咽喉部位分泌物的积聚,增加肺炎的发生率。对此类患者应加强气道和口腔的清洁护理,采取头高体位,避免胃液反流并保持呼吸道通畅,从而有效减少该病的发生。
药物因素也是引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原因之一,主要见于抑酸剂和广谱抗生素的使用。其中抑酸剂虽然控制胃酸的分泌,减少了消化道溃疡的发生,但胃内环境被破坏,不能对摄入的细菌进行有效杀灭,增加了消化道内致病菌的数量,进而发生细菌移位,引起肺炎发生。而广谱抗生素的使用导致大量细菌耐药,增加了疾病的发生率。因此,应选用合理的抑酸剂,酌情早期实施胃肠内营养;依据药敏结果针对性选用抗生素,适时停药。
综上所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可有多种因素导致,应根据上述相关危险因素积极实施预防性保护措施,消除和控制不良因素,减少其发生率,保障患者生命健康。
参考文献
[1]赵小萍,陈蓉美.ICU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控制的干预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2):369-371.
[2]李战华,刘阳,邱爽.43例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的临床诊治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3,22(5):716-718.
[3]吴俊丽,肖波,许建丰,等.ICU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研究〔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5,38(1):52-53.
[4]李中亮.不同潮气量机械通气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4,23(6):98-99.
[5]梁朋,陈海为,曾锦霞,等.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综合预防及发病机制的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6):45-51.
[6]吴仲东.ICU 呼吸机相关肺炎研究进展〔J〕.河南医学研究,2013,22(3):473-476.
论文作者:胡爱华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2月下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3
标签:呼吸机论文; 患者论文; 性肺炎论文; 发生论文; 因素论文; 抗生素论文; 发生率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2月下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