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我国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调查报告_创造性思维论文

2000年我国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调查报告_创造性思维论文

2000年全国青少年创造能力培养情况调查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调查报告论文,全国青少年论文,能力论文,情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对青少年创造性情况的调查

1.与三年前相比,青少年对脑科学的认知有了明显提高。本次调查表明,与三年前相比,青少年对脑科学(包括创造性思维)的认知有了明显提高。比如在问及5项有关大脑科学知识的内容时,对每项内容表示“了解”的被调查者比率都有提高。对5项内容全部“了解”的被调查者,1998年仅为8.8%,2000年已上升为12.6%,增长了3.8个百分点。

其次,青少年创造性思维的认知已从感性认识水平向理性认识水平发展。本次调查显示,对有关创造性思维较为抽象、笼统的表述,如“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是新颖性、独创性”、“创造性思维中的想像、灵感和直觉”,回答“了解”的被调查者比1998年增长较多。而对描述较具体的创造性思维方式,如“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基本上是按准备、创新、验证三个阶段构筑的”等等,回答“了解”的被调查者亦有较大增加。就连较难理解的“发散思考法”、“收敛思考法”等,表示“了解”的被调查者也分别比1998年增长了10.7个百分点和7.8个百分点。

2.自评具有初步创造人格和创造力特征的青少年比率明显增多。本次调查显示,被调查者“自评具有自信心与合作性”的占59.3%;自认“有强烈的兴趣与好奇心”的人亦达48.1%;43.1%的被调查者“自认有怀疑精神”;51.1%的被调查者“自认有较强的意志力和进取精神”。与1998年相比,自认同时具有“自信心与合作性”、“兴趣与好奇心”、“怀疑精神”和“意志力和进取精神”的被调查者,即我们认为具有初步创造人格特征的青少年,已从占被调查者的4.7%上升为占被调查者的11.0%,增长了6.3个百分点。

相类似的是,被调查者自评“具有探究性思维能力”的被调查者占45.8%;自认有对新事物想象的“敏感性与流畅性”的人占59.5%;而自认具备“知识基础与信息收集能力”的人亦占51.1%。与三年前相比,自评同时具有“探究性思维能力”、对新事物想象的“敏感性与流畅性”和“知识基础与信息收集能力”的被调查者,即我们认为具有初步创造力特征的被调查者,已从被调查者中的14.9%上升为20.0%。

3.大多数青少年对创造发明过程中个人因素重要性的评价正确,但也存在认识误区。本次调查表明:大多数青少年认为,人们在成功实施创造发明的过程中,问卷中所列出的15项个人因素——诸如好奇与兴趣、自信心、独立与主动性、恒心毅力、科学精神、合作性、责任感、知识基础、信息收集能力、观察力、想像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必要的操作技能、评价能力和身体健康等所起的作用都是重要的。其中,认同率最高的6项依次为好奇与兴趣(1)、自信心(2)、恒心毅力(4)、想像力(11)、观察力(10)和创造性思维能力(12)。可见,大多数青少年对成功实施创造发明过程中个人因素重要性的评价是正确的。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对“科学精神”的认同率仅排在第11位,而在信息化社会至关重要的“信息收集能力”则与“科学精神”并列排在第11位,也说明相当多的青少年对此认识还落后于科技与社会的发展。

4.仍有约半数被调查者受到思维定式的影响,且存在过于严谨、尊崇权威的倾向。过于严谨、思维定式、从众心理、信息饱和是创造性思维的四种主要障碍。本次调查显示,与三年前相比,虽有较大好转,但仍有54.5%的被调查者“解决每一个具体问题讲究严格的步骤”;53.3%的被调查者“常为自己无意中说话伤人而闷闷不乐”;44.6%的被调查者“不愿提那种显得无知的问题”;“对于老师或课本上的说法,我时常表示怀疑”的被调查者不足一半;38.1%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不会去做可能给自己带来风险的事”。

5.在创造、发明与个人的关系上,持消极态度的人数有所上升。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与三年前相比,在创造、发明与个人的关系上,持消极态度的青少年人数增加。如表示“本人不打算在任何领域进行创造,不关心这个”的,认同“发明是专业人员的事,与我关系不大”的被调查者比率上升;而赞同“创造能力是人人具有的潜在能力,是人类普遍存在的能力”的,认同“搞‘小发明’有助于培养自己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被调查者比率下降。在个案调查中我们也发现,有少数青少年面对转型时期的社会变化感到困惑,对科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倍感压力——缺乏适应社会进步的自信和参与竞争的勇气。

二、两年来基本情况概述及问题分析

通过对家庭、学校、社会的行为对青少年创造力发展影响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我们发现两年来,在青少年创造力培养的问题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是向好的方向变化,但同时仍存在着不少问题。

1.教育主体明显好转——好转源于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等深刻的大背景。本次调查与三年前相比,青少年创造力培养主体发生了相当大的改变。具体来看,学校教育观念有所转变。如认为“高考、升学是学校排在最重要位置的事”的被调查者人数下降;表示“学校重视学生素质的培养,我感觉课业负担不太重”的被调查者已达42.6%。再如,本次调查列举6种创造力培养形式,好评率居前3项的均与校内教育相关,如“老师课堂教学注重从多角度启发学生”、“学校开办一些开拓思维,增强动手能力的课程”和“学校开展课外活动,组织各种学术或科技兴趣小组”的好评率分别有所提高。

从家庭培养青少年创造力的状况来看,在本次设定的孩子“拆装闹钟”的具体情境中,41.1%(1998年为38.4%)的家长对孩子的行为表示赞许,其中大部分陪同一起做(民主型)。这反映随着两年来教育大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很多“独生子女”的家长们,已经开始转向启发、帮助的“民主型”教育方式。表示“父母经常和我一起谈论科技、文化或其他社会新闻,彼此交流信息”的被调查者占44.9%;表示“父母支持我参加科技、环保、语言、音乐、美术等方面的课外或校外活动”的被调查者占57.1%。

社会作为一个对青少年进行创造力培养的主体,这两年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如各级青少年科技馆、少年宫举办的各类科技和体育活动的好评率已从三年前的25.9%上升为38.7%。上述改变源于一个深刻的大背景: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做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批转了教育部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进一步明确了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地位,制定了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高等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等一系列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政策措施,使教育战线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新气象,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全党全社会的重视和关注。

2.青少年创造力培养方面仍存在问题。

(1)现行教育体制在青少年创造能力培养方面仍有很大的局限性。尽管教育主管部门已制定了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高等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等一系列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政策措施,但应试教育所导致的问题仍很严重;本次调查显示,仍有高达71.2%的被调查者认为在中小学“高考、升学是学校排在最重要位置的事”;44.2%的被调查者认同“学校不重视学生素质的培养,我感觉课业负担很重”;更有56.6%的被调查者认为“教科书内容太多,为了完成教学进度,老师、学生压力都很大”;56.7%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所在中学“学生平均每天在校学习时间超过8课时”。这种应试教育体制的消极影响是“全方位”的:它直接影响了学校教育的内容——教师教什么,怎样教,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完全以能够应试升学为标准,而不在于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

(2)教育观念滞后,青少年创造力的培养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培养具有自学、应变、合作、创造能力的未来公民,是现代社会赋予教育的重任。然而,现代教育的观念还未在我国植根。青少年创造力的培养也未得到政府、教育界和社会应有的重视。

(3)课程改革相对滞后,影响了青少年创造力的发展。我国现在的教育内容体系,近年来未有突破性改变。这种教育内容体系强调单一的学科知识,忽视综合;注重知识的传授,而不考虑方法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强调结果,而不注重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重视知识的积累,而忽视知识的创新。在调查中,认为学校“在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掌握观察、想象、记忆、思维等方法”的被调查者不足一半。

(4)提高教育者自身素质的工作还很艰巨。从调查结果看,家庭环境情况仍不容乐观。这是因为家长群体文化程度过低(半数以上被调查者的父亲或母亲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制约着其自身素质的提高;而教师本身素质不高,要提高也非一朝一夕之事。

(5)教育投入不足仍严重制约着青少年创造力的培养。就家庭教育投入而言,由于我国一般家庭有重视子女教育的传统,对培养后代不遗余力,投入也是充足的。但是我国存在成千上万温饱问题尚未解决的家庭,其教育投入不足是存在的;另外,相当多的家长缺乏现代教育意识,其教育投入方向出现偏差,例如,本次调查中31.4%的被调查者表示“家庭不能够提供我所需要的课外读物”;而面对现代信息化社会,认同“在家里我可以通过上INTERNET网了解世界”的被调查者仅占28.4%。

近几年来,学校教育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形在一定程度上有了改善,但与教育事业的必要需求相比,仍差之甚远。正如本次调查所显示的,仅有36.9%的被调查者表示“学校图书馆能提供自己需要的科技书籍”;而认同“学校的计算机室可以为学生提供上INTERNET网的机会”的被调查者不过29.7%。

三、对策及建议

针对报告反映的各方面的问题,我们建议采取如下对策:

1.从“大教育”的观念出发,使全社会都理解并参与到教育改革中来。“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江泽民主席曾强调指出:教育工作必须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毫无疑问,在当前要“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使全社会都理解并参与到教育改革中来。

2.推进素质教育,全面落实“以青少年(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应该指出,使青少年学会学习,是现代社会赋予教育的最重要任务之一。而要实现上述目标,就要注意抓住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全面落实“以青少年(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例如,在课程和教材的改革中,就要考虑如何以学生为中心,使他们自学——即自己收集信息,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进行探索,自己进行评价。而与此相应的则是教材,严格说应是“学材”——即学生学习的材料,它不再仅仅是为教师的讲授所准备的“讲稿”,而是针对青年(学生)学习过程所设计的融知识、技能、方法、人格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指南”。此时的幻灯、录像、计算机、多媒体直至网络,也不再是“辅助”教学,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

3.大力增强青少年创造力培养方面的投入。在这方面,仍然要贯彻政府投资为主,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方针。政府在保障基本教育经费的同时,应当在专门培养青少年创造力方面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比如:扶持有助于青少年创造力培养的书、报、刊的出版发行;支持有利于发展青少年创造力的电视节目的制作与播映;开展创造力培养方面的研究;支持或组织各类有助于创造力的发展的竞赛活动等等。应当大力提倡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对青少年创造力培养的投入。对家庭和学校而言,主要是加深对创造力培养的认识,对投入方向作调整,提供一些基本物质条件。

标签:;  ;  ;  ;  

2000年我国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调查报告_创造性思维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