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踏入小学数学的殿堂,我就开始追求简约高效、富有个性的教学,创造童心飞扬、师心澎湃的课堂。为此我曾模仿名师大家的风趣幽默,借鉴青年领军者的精明干练,在飘忽不定的尝试中我迷惘、彷徨,不知道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数学老师,应该怎样去打磨、历练,怎样才能大幅提升课堂效率。“效率课堂”的研究为我点明了努力方向,让我明白:教师做为“效率课堂”的主导与灵魂,只有完美地展现自身素养,才能带动课堂效率的有效提升。
一、基本技能与课堂情景相融
从立志教育的那天我就苦练过硬的教学基本技能,也曾亲临那些优秀课例的现场,视频、光碟、文字资料反复揣摩,甚至把一些经典课一丝不差地搬进我的课堂,为什么课堂效果却完全走了型、变了味,毫无效率可言?
“效率课堂”的理念告诉我:每个人的教学技能亮点不同,只有与自己课堂情景相融合的基本技能,才能演绎出精彩,那些刻意的做作,不仅得不到名师的精髓,也失去了自我。我的技能亮点是什么? 2008年起,我开始借“圆柱的认识”一课进行研究,为自己量身打造符合自己技能亮点的教学程式。过去的二十年里,“圆柱的认识”教学不下十个轮次。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思考、不同的改进。但教学难点,多数由老师引导、讲解来突破,课堂效果也就平平。
一次偶然的机会,观摩烟台麻明家老师执教的全国优质课“圆的面积”一课,发现麻老师抓住了孩子们将圆形纸片两对折的契机,成功实现了新旧知识的对接。研究发现,看似无意识、非数学的动作、语言,其实是孩子们心底里最原始的数学思考,抓住这种无意识、非数学,就抓住了最有利的突破口。于是在研究圆柱与长方形关系的环节前面,我设计了“给圆柱穿彩衣的小操作”,给了学生萌发无意识、非数学的机会,引发出平面的彩纸与立体的圆柱是有联系的原始思考,再加上后面的操作、对比,难点的突破水到渠成,孩子们全心投入发现知识的过程,整个知识就像从心底流淌出来的一股清泉,真正达到了“效率课堂”所要的效果。在整个研究过程里,我记录、反思自己课堂上精彩的瞬间,进行自我诊断,最后形成了自己的技能亮点:抓住孩子无意识的语言和行为,利用学生的活动、讨论推进课堂进程。五年磨一课的研究,我获得了自我定位的成功,也因执教这节课获莱州优质课一等奖,撰写的这节课的课例获烟台教科院精品课例一等奖,并作为精品中的精品收入《和谐高效思维对话成果丛书》小学卷。
二、课堂情感通过激励与评价推进
很长一段时间,课堂的激励评价对课堂情感的推进意义不大,从“对”“好”“正确”干瘪生硬的判断,到“你真棒”“真聪明”“好极了”亲切和气的表扬,语气是委婉了许多,但内涵明显不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效率课堂”的主要体现是思维含金量高,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强调从学生实际出发。课堂的激励与评价既要满足孩子情感上的需求,又要能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做到“情思交融”,让课堂的每一分钟都发挥最大效益。我尝试在课堂上让激励与评价具体、有针对性,既对回答问题者肯定,又对其他学生的思维进行点拨、指导,让一次评价变成一次思维推进。例如:在3□5<374中,□里可以填几?多数同学一次回答一、两个答案,有一个同学回答“6-0”。我马上评价:“这个同学答案最完整,而且这个同学还有集合思想,把所有答案用最简单的方式描述出来,希望同学们向这位同学学习。”本次评价重点有两个,一是“思考全面、答案完整”,二是借孩子的回答渗透了数学上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集合”。以后再完成此类题目时,孩子们自觉向“完整”“集合”上靠拢。
我还尝试将一些激励评价设置成一个教学环节,给孩子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例如“圆柱的认识”一课穿彩衣活动比赛后,我要求全班停下来,听听冠军组的经验:“这个组做得最快,请你们组介绍一下,你们是怎么做这么快的?”冠军组同学一起走到讲台前,组长讲解,组员演示,十分神气。老师借机对其他组的同学进行点拨:“这个组的同学先动脑、后动手,赢得冠军,真了不起!知道了冠军组的好方法,现在其他组的同学重新做一件彩衣给你们的圆柱穿上。冠军组的同学可以做场外指导。”这时冠军组的同学和老师一起参与到其他小组的活动,成为操作、探索的组织者、引导者,小组活动更加有秩序、高质量、高效率。孩子们通过知识获得成功,愉悦自己、成功他人,课堂氛围异常活跃,可谓“以知怡情”。
三、数学文化增添课堂色彩
数学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把数学文化引入课堂,通过文化层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喜欢数学、热爱数学,这也是教师素养的一个重要体现。我在如何挖掘隐藏于符号、逻辑、模型之中的数学文化做了以下尝试:
1.提示数学知识产生的历史。对数学发现过程的了解,可以使学生体会到一种活的、真正的数学思维过程,创造一种探索与研究的课堂气氛。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课,在发现特征、运用特征环节之后,我抛出“为什么各个数位上的数相加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这个问题,然后运用课件引导学生了解发现这个规律的研究过程,完成了一个是什么、为什么的思维过程。
2.体现数学知识的理性精神。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数学的思维方式、思想方法,让文化色彩增强课堂张力。例如在“圆柱的认识”中,归纳总结圆柱特征后,我加以思想方法点拨“我们给圆柱做衣服的纸是平面的,做成的衣服是立体的,再把衣服拆下来又变成平面的了。可见平面图形可以围成立体图形,立体图形又可以拆成平面图形。”简单的几句话就把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隐藏的理性光辉发掘出来了。
论文作者:国新波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10月第25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7
标签:课堂论文; 数学论文; 圆柱论文; 同学论文; 效率论文; 评价论文; 孩子们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6年10月第25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