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学的建构_国际经济学论文

关于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学的构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马克思主义论文,经济学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09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041(2008)06-0070-07

马克思在一百多年前已经建立了一个经济学理论体系,该理论体系至今仍然显示出它的生命力。但是,马克思经济学主要是研究国内资本主义经济的运动规律。马克思本人很希望将他的研究成果拓展到国际经济领域,但遗憾的是在他的有生之年未能完成这个愿望。在马克思逝世以后,国内外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多年来根据马克思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对国际经济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是,这些研究成果分别是对不同问题的研究成果,缺乏一个具有一致逻辑的完整理论体系。笔者试图对构建马克思国际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意义、条件、方法和内容提出一些看法。

一、建立国际经济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的遗愿

在19世纪50年代末期,马克思曾准备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总标题下,按照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分六册著作来阐述他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研究成果。这六册著作分别是:第一册《资本》、第二册《土地所有制》、第三册《雇佣劳动》、第四册《国家》、第五册《对外贸易》、第六册《世界市场》。最后的两册就是对国际经济关系的研究。

1859年,马克思出版了《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该分册只包括“商品”、“货币或简单流通”两章,它实际上是马克思六册著作写作计划中第一册《资本》的前两章。1867年,马克思出版了《资本论(第一卷)》。该著作原来准备作为《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的续篇发表,后来决定以《资本论》为主标题、以《政治经济学批判》为副标题单独出版。在《资本论(第一卷)》出版以后,马克思继续进行《资本论(第二卷)》和《资本论(第三卷)》手稿的写作。但是,这三卷本的《资本论》仍属于马克思六册著作写作计划中第一册《资本》的内容,马克思并没有放弃其他五册著作的写作计划。马克思更是明确指出,对于国际生产关系的研究,可能是《资本论》续篇的内容:“一般来说,世界市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和生活条件。但资本主义生产的这些比较具体的形式,只有在理解了资本的一般性质以后,才能得到全面的说明;不过这样的说明不在本书计划之内,而属于本书一个可能的续篇的内容。”①马克思之所以说可能,是马克思预感到他不一定能够全部完成他宏伟的写作计划。

按照马克思的想法,《对外贸易》册主要研究“生产的国际关系。国际分工、国际交换、输出和输入、汇率”②,或者“对外贸易、汇率、货币作为国际铸币”③。这就是说,马克思计划在《对外贸易》册主要研究国际分工、国际贸易、国际货币、货币汇率等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核心问题。虽然马克思未能完成《对外贸易》册的著述,但是马克思在他的其他著作里表达了他对该册有关范畴的思考。在马克思看来,国际分工是社会分工超越国家的界限而形成的国际社会的分工。虽然它受到各国自然条件的影响,但它主要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对外扩张造成的。④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的基础,但国际贸易的发展又深化了国际分工。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相互推动,使国际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以确立。⑤

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条件下,产生了国际价值⑥,导致世界货币流动⑦,形成了各国货币的汇兑比率⑧。国际信用体系在推动国际贸易发展的同时,又会触发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⑨马克思对上述范畴的分析,主要是为了揭示超越国境的国际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另外,按照马克思的想法,《世界市场》册主要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分析世界市场。狭义的世界市场是指各国经济往来所形成的市场。在世界市场形成以后,人们不仅为国内市场生产商品,而且为世界市场生产商品。广义的世界市场是指从世界范围来考察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⑩。马克思试图通过对世界市场的研究,探讨世界资本主义的总危机。(11)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到,在马克思的六册著作写作计划里,马克思准备用最后两册分析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但遗憾的是,马克思在他的有生之年未能完成这六册著作的写作计划。把《资本论》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运用于国际经济活动的分析,构建研究国内经济和国际经济的完整的理论体系,成为了马克思的遗愿。完成马克思的遗愿,是我们这一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的重要任务。

二、建立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学的条件已经具备

在一种经济形态尚未成熟的时候,对这种经济形态的研究不可能充分揭示它的性质、规律和特点。马克思当年为了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进行研究,到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侨居了三年,形成了24本《伦敦笔记》。同样,要建立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学,对国际价值、国际生产价格、国际垄断价格、国际直接投资、国际金融资产、国际金融市场、国际生产关系等一系列经济范畴进行研究,必须以国际经济体系已基本成熟作为前提。应该指出,在经济趋向全球化的今天,国际经济体系已经成熟,建立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学的条件已经具备。在国际贸易方面,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世界进出口总额的增长速度持续快于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世界市场已经扩展到世界任何一个角落,各个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被卷入世界市场。表1比较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物品出口总额与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到,除了3个负增长的年份以外,物品出口贸易的年增长率持续高于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在2005年,世界物品出口总额为101590亿美元,劳务出口总额为24150亿美元,而世界国内生产总值是424098.32亿美元。这就是说,从世界范围来看,有29.65%的商品是为世界市场生产的。另外,到2005年,全世界已有148个国家或地区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世界上已没有哪一个国家或地区没有参与国际贸易的。由此可见,世界商品市场已经成熟。

在国际直接投资方面,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增长,跨国银行和跨国公司的规模不断扩大。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直接投资的增长情况如表2所示。在表中,直接投资流量是指流入量,直接投资的存量是指流入的存量。在2005年,国际直接投资流入量达到9160亿美元,国际直接投资流入的存量达到101300亿美元。

国际直接投资对国际贸易具有重要的影响。第一,国际直接投资实现了当地生产当地销售,从而突破了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限制,扩大了国际贸易的规模。从贸易的主体来看,虽然商品没有跨越某个国家的国境,但这种贸易是外国公司在这个国家设立的分支机构与这个国家的贸易。第二,国际直接投资可以充分利用各国的社会资源的优势和特点,哪个地方的成本低,就到哪个地方生产,然后再销往国际市场,这样也扩大了国际贸易的规模。第三,跨国公司为了促进本公司在国际市场上销售商品,以直接投资的方式在外国建立各种贸易机构,这种类型的国际直接投资同样扩大了国际贸易。另外,在生产资本大规模和大范围跨国转移的条件下,促进了世界商品市场和国际生产价格的形成。

在国际金融方面,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发达国家基本放宽对国际货币资本流动的管制以及发展中国家相继放宽对国际资本流动的管制,国家之间的资金融通急剧地扩大。表3反映了20世纪90年代末期和21世纪初期银行集团贷款和证券投资的国际货币资本流动情况。在表3中,国际债务凭证是指欧洲短期票据、欧洲中期票据和欧洲长期债券,它不包括各国居民发行的以本币表示的债务凭证,但包括各国居民发行的以外币表示的债务凭证以及各国非居民发行的全部债务凭证。国际权益工具是指国际股票,它不包括各国居民发行的由本国居民购买的股票,但包括各国居民在外国发行的股票以及各国居民在本国发行的由非居民购买的股票。衍生金融工具包括外汇类、利率类、权益类衍生金融工具,表中只列了外汇类衍生金融工具,它包括在柜台市场交易的远期外汇交易、外汇互换交易、外汇期货交易、外汇期权交易。

因此,表中数字不反映国内货币资本流动而只反映国际货币资本流动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到,到2006年,国际资金融通已达到很大的规模。另外,国际金融市场不仅包括传统的市场如外汇市场、国际货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而且还包括互换市场、金融期货市场、金融期权市场等。这就是说,国际金融市场也已经成熟。

国际资金融通的发展对国际贸易具有重要影响。第一,发达的国际支付体系和成熟的外汇市场大大方便了国际贸易的结算,从而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第二,国际货币资本的流动为国际贸易融通资金,使暂时缺少资金的一方可以进口外国商品,也可以使贸易逆差的一方弥补逆差,从而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第三,国际货币资本的流动使人们可以防范国际贸易的风险。在国际贸易中存在着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利用各种金融衍生工具,如远期外汇交易、外汇互换交易、外汇期货交易、外汇期权交易、利率互换交易、利率期货交易、利率期权交易等等,可以避免这些风险,从而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商品资本、生产资本和货币资本已走向国际化。在这样的条件下,各种国际经济范畴已经成熟,建立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学是可行的。

然而应该指出,以马克思提出六册著作著述计划以来,国际经济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除了国际经济总量的规模日益扩大、覆盖的范围日益广泛、影响的程度日益深化以外,国际经济还发生了下述变化:

第一,国内和国际金本位制已经解体。马克思生活在金本位时代,但是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随着各国停止实行金本位制,国内金本位制已经解体。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使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得以维持。然而,到1971年,随着金汇兑本位制的解体,国际金本位制也不复存在。黄金在国内和国际流通领域已失去货币的职能,纸币在本质上和特征上与黄金已不存在联系。

第二,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已经形成。马克思生活在竞争资本主义时代,但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国内垄断资本主义逐渐占据统治地位。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内垄断资本主义向世界发展而形成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因此,对国际经济范畴的讨论应该按照历史和逻辑统一的原则,拓展到对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分析。

第三,出现了超国家的国际经济组织。在马克思生活的时代里,还没有产生国际经济组织。但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各种自由贸易区和经济共同体不断建立,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倾向在加强。特别是1999年1月建立的欧洲经济和货币联盟,更是使超国家的国际经济组织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另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关税和贸易总协定》以及其后的世界贸易组织,都对国际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对国际经济问题的研究必须要考虑到这些新的情况。

因此,对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学的研究既要遵循马克思的思想,也要注意国际经济所出现的新变化和新特点。

三、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建立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学必须采用马克思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以及历史和逻辑相一致的方法。

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是先从简单的和抽象的经济范畴开始,逐步上升到复杂的和具体的范畴,最后说明丰富多彩的经济现象。只有采用这种方法,才能揭示和再现经济现象的内部联系,并以此为基础更深刻地说明经济现象。历史和逻辑相一致的方法是指思维的进程必须反映历史的进程,这就是说,历史从哪里开始,思维进程也应该从哪里开始,但思维进程应该是历史进程在抽象的和前后一致的形式上的反映。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该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前后一贯的形式的反映;这种反映是经过修正的,然而是按照现实的历史过程本身的规律修正的。”(12)

根据从抽象到具体以及历史和逻辑一致的方法,第一部分“商品资本的流动”的研究应该按照下述步骤进行:第一,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开始,抽象出国际价值的范畴,并引申出国际剩余价值的概念,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分析国际商品资本的运动规律,最后讨论世界市场的形成以及对资本主义体系的影响。这是最抽象层次的分析。第二,研究国际价值转化为国际生产价格、国际生产价格转化为国际垄断价格的过程,并进而分析国际商品贸易的原因、流向和利益。这是从抽象回归到具体的中间层次的分析。第三,分别分析以国际价值、国际生产价格、国际垄断价格为基础的国际市场价格,然后探讨国际贸易的各种各样的现象形态。这是具体现象层次的分析。

第二部分“生产资本的跨国流动”的研究应该按照下述步骤进行:第一,从马克思关于资本本质的分析为根据,指出生产资本跨国流动是追求国际剩余价值,从而揭示了国际直接投资的性质。这是属于本质层次的分析。第二,追求国际剩余价值的目标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实现,国际直接投资具有各种不同的具体原因。该部分详细分析了国际直接投资的具体原因,并探讨国际直接投资对母国和东道国经济的影响以及国际直接投资利益的分配。这是属于现象形态的分析。第三,从国际直接投资的角度分析了资本积累和社会资本再生产的过程,以及世界生产体系的形成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影响。这属于透过现象回归本质层次的分析。

第三部分“货币资本的跨国流动”的研究应该按照下述步骤进行:第一,从马克思的金汇兑平价的思想和国际金融资产的虚拟价值出发,提出作为汇率形成基础的新汇兑平价学说。这是属于本质层次的分析。第二,以新汇兑平价学说讨论市场汇率的决定和变化,并从投资组合的选择、投资优势等方面分析货币资本跨国流动的原因和效应。这是属于现象形态的分析。第三,从国际金融的角度分析资本积累和社会资本再生产的过程以及世界金融市场的形成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影响。这同样属于透过现象回归本质层次的分析。

在马克思逝世以后,世界各国包括中国在内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遵循马克思的研究方法,对国际经济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形成了丰富的和宝贵的研究成果。对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学理论的研究,应该参考这些研究成果。

另外,应该指出,马克思经济学主要是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政治经济学,他把注意力集中在资本主义经济规律的探讨上而不是放在资本主义经济的某些现象形态上,这是当时的时代赋予马克思的揭示资本主义历史局限性的历史任务。在当今的时代,除了继续完成马克思的遗愿以外,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还负有为政府的对外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的任务。因此,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理论应该定位在对世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研究,而不仅仅定位在世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研究。按照这种定位,我们不仅要探讨国际贸易的本质,而且还要分析大量的国际贸易现象。在研究国际贸易现象时,西方国际经济学许多研究成果,特别是实证分析的成果是可以借鉴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国际经济学某些分析经济现象的方法。例如,均衡分析方法,即分析有关经济变量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条件;非均衡分析方法,即探讨有关经济变量处于非均衡状态的原因和特点;比较静态分析方法,即通过对有关经济变量不同均衡状态的比较以寻找导致这种变化的因素;动态分析方法,即研究有关经济变量的调整和变化的过程,等等。当然,这些方法主要是对国际贸易现象进行分析的方法,它们不能取代马克思的分析方法。又如,在国际贸易问题的研究中,国际价值、国际生产价格、国际垄断价格范畴有助于认识国际贸易现象的本质,而国际商品市场价格范畴有助于具体解释许多国际贸易的现象。我们在利用国际商品市场价格范畴分析国际贸易现象时,应该借鉴西方经济学的某些基本分析方法。再如,在国际金融问题的研究中,国际金融资产的虚拟价值以及新汇兑平价学说有助于理解市场汇率变化的基础,但市场汇率的变化与汇兑平价是背离的。我们在利用市场汇率范畴分析国际金融现象时,也应该借鉴西方经济学的某些基本分析方法。

四、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学的研究纲要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学界以马克思经济学为指导对世界经济现象进行研究,形成了世界经济的研究领域。中国世界经济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国别经济或地区经济,如美国经济、日本经济、欧洲经济、亚太经济等。从过去的就是历史的角度来看,这种类型的研究是从外国经济史学向现、当代的延伸。第二种类型是当代资本主义,如战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科学技术革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等。这种类型的研究是政治经济学向世界范围延伸。第三种类型是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如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金融等。这种类型的研究是与国内经济相区别的国际经济的研究。客观地说,由于世界经济研究领域包括的内容过于庞杂,它至今尚未形成一个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笔者所提出的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学的研究是以第三种类型的研究为主、第二种类型的研究为辅的两种类型研究的结合,它主要探讨国际经济规律和国际经济现象。

马克思从来不拒绝借鉴包括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在内的研究成果,他为了研究政治经济学阅读了大量的资产阶级经济学者的著作,形成了《巴黎笔记》和《伦敦笔记》。他的《资本论》正是在借鉴英国古典经济学而又超越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完成的。经济学发展的历史实际上也是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历史,经济学者们在研究国内经济现象时也探讨了大量的国际经济现象,如斯密的绝对优势学说、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学说、俄林的资源禀赋学说、米德的国际收支学说、卡塞尔的购买力平价学说等等。我们在按照马克思六册著作著述计划的构想来研究国际经济问题的同时,也应该借鉴西方国际贸易理论中某些具有科学成分的思想。

因此,我们在分析各个国际经济问题时,首先应该探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人的思想,作为对这些国际经济问题展开研究的基本依据。但与此同时,按照学术研究的规范,也应该回顾西方经济学者的主要研究文献,并以马克思经济学为指导,以客观事实为根据进行分析和评论。对其中不正确的看法予以扬弃,对其中有价值的观点加以肯定。另外,在马克思经济学创立以后,许多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按照马克思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对国际经济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组成部分。在构建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学的过程中,也应该努力挖掘这些宝贵财富。

根据马克思在六册著作著述计划所表达的思想以及马克思逝世以后国际经济发生的新变化,按照国际经济关系的主要类型以及国际经济关系的本质,可以分三个部分构建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学的研究纲要:第一部分是“商品资本的跨国流动”。由于国际贸易实际上是带有剩余价值的商品资本如何在国际市场上实现的问题,本部分主要从商品资本的跨国流动的角度分析国际贸易的本质、原因、流向、利益,探讨国际贸易对资本积累、社会资本再生产、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影响。第二部分是“生产资本的跨国流动”。由于国际直接投资实际上是如何在国外形成以生产资本生产剩余价值的问题,本部分主要从生产资本跨国流动的角度分析国际直接投资的原因、流向、效应,探讨国际直接投资对资本积累、社会资本再生产、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影响。第三部分是“货币资本的跨国流动”。由于国际资金融通实际上是以金融资产形式存在的货币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以获取更高收益的问题,本部分主要从生产资本跨国流动的角度分析国际资金融通的原因、流向、效应,探讨国际金融投资对资本积累、社会资本再生产、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影响。

第一部分“商品资本的跨国流动”的研究思路是: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出发,分析国际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过程以及国际生产价格转化为国际垄断价格的过程,然后再用国际价值、国际生产价格、国际垄断价格的范畴说明西方经济学所使用的国际市场价格的范畴,最后再分别从国家价值和国际市场价格两个角度分析各种国际贸易现象。这意味着对西方经济学的国际市场价格范畴进行马克思主义式的重新解释。显然,马克思并不否认商品的市场价格受需求和供给的影响,马克思主要从市场价格抽象出价值,然后通过价值分析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所体现的生产关系。因此,马克思的价值范畴与加以修正了的西方经济学的市场价格范畴并不是矛盾的。

第二部分“生产资本的跨国流动”的研究思路是:从国际剩余价值生产出发,分析了国际直接投资的基本原因以及具体原因,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国际直接投资对母国和东道国经济的影响以及国际直接投资利益的分配,最后从国际直接投资的角度分析了资本积累和社会资本再生产的过程以及世界生产体系的形成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影响。本部分的研究需要借鉴西方经济学者关于直接投资原因的理论,但这些理论属于对国际直接投资具体原因的分析,与资本的本质是追求剩余价值的论断并不是冲突的。在借鉴这些理论的同时,也应该指出这些理论在逻辑上的不足,力求建立一种在逻辑上更加完整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第三部分“货币资本的跨国流动”的研究思路是:从国际金融资产的虚拟价值出发,建立了新的汇兑平价学说,并以此为基础说明市场汇率的决定和变化。另外,从投资组合的选择、金融资产投资优势、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等角度分析了货币资本跨国流动的原因和效应,最后从国际金融的角度分析了资本积累和社会资本再生产的过程以及世界金融市场的形成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影响。

五、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学的构建方式

建立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学是一项极为艰苦的任务,也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这项研究主要是试图根据马克思关于《对外贸易》和《世界市场》册的基本思路,按照马克思经济学的基本范畴、基本观点、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来分析国际经济问题。

马克思对一些国际经济问题有所阐述,但马克思本人没有建立国际经济学。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对各种国际经济问题进行过讨论,但也没有建立系统完整的和逻辑一致的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学。关于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学构建的问题,有三种不同的看法:

第一种看法认为马克思经济学已经过时,现代西方经济学已有完整的国际经济学理论体系,没有必要构建马克思主义的国际经济学。第二种看法认为有必要构建马克思主义的国际经济学,但这种构建必须是严格从马克思经济学的概念和范畴出发,必须与西方经济学划清界限,并且只能从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的角度研究国际经济问题。第三种看法是有必要构建马克思主义的国际经济学,但这种构建应该是从国际经济的客观事实出发,坚持马克思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借鉴现代西方国际经济学的科学成分,从更广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角度来研究国际经济问题。笔者持第三种看法。

关于第一种看法,笔者认为,现代西方经济学确实已建立了完整的国际经济学理论体系,而且在现代西方国际经济学中也有不少有价值的分析和论断。但是,现代西方国际经济学是从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来讨论国际经济的问题,它注重国际经济现象的分析而忽略国际经济本质的分析,它注重国际经济数量的分析而忽略国际生产关系的分析。另外,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是不可能不带有阶级性和民族性的。由发达国家经济学者建立的现代西方国际经济学,主要代表和体现了发达国家的经济利益。因此,很有必要建立马克思主义的国际经济学,按照马克思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揭示国际经济的本质和现象,使人们对国际经济问题有更加全面、深刻和清楚的认识。

关于第二种看法,笔者认为,马克思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是正确的。但是,马克思经济学的建立至今已经有一百四十多年。在这一百四十多年中,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马克思是人,马克思经济学是科学,我们不可能指望马克思能够预料到一百四十多年后国际经济所发生的一切变化,也不可能指望马克思经济学能够解释一百四十多年后国际经济的所有问题。我们需要做的工作是从国际经济的事实出发,根据马克思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借鉴包括现代西方国际经济学在内的一切人类文明的成果,来建立马克思主义的国际经济学。如果马克思说过的话我们才能说,西方经济学说过的话我们不能说,无疑会窒息和断送马克思经济学。我们应该忠实的是马克思的基本观点、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而不是马克思说过的每一句话和提及的每一种看法。

另外,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面临的任务与马克思当年面临的任务不同。历史赋予马克思的使命,是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说明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的一个发展阶段。因此,马克思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但是,历史赋予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的任务,是不仅要破坏一个旧世界,而且还要建设一个新世界。而要建设一个新世界,不仅需要对人与人的关系进行研究,而且还要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研究。例如,我们需要研究如何通过国际经济促进经济的发展,如何从国际经济得到应有的利益等等现实的经济问题。因此,不仅需要对生产关系进行研究,而且还需要对生产力进行研究。也就是说,需要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研究。例如,当政府需要我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对中国的国际经济问题提出咨询意见时,显然我们不能只告诉政府: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金融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一个环节,它们体现了发达国家的资产阶级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关系,如此等等。

经济学是一门实证的科学,它需要接受实践的检验而不是仅仅在概念上进行演绎和论证。因此,处理关于如何建立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学的争议的唯一办法,是让不同的理论体系接受实践的检验,以考察哪一个理论体系最终被时代所抛弃,哪一个理论体系最终是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经济学。笔者认为,在如何对待马克思经济学的问题上,经济思想史上的李嘉图学派的教训值得注意。毫无疑问,李嘉图学派忠诚于李嘉图的学说,但它最终因严重脱离经济现实而葬送了李嘉图的学说。马克思经济学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一门科学,它需要不断地用生动活泼的经济事实和人类文明的成果来丰富和发展。

注释:

①⑧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126-127、650-651、5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②③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第46、219、43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④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494-495、61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9卷,第24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

⑩《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第38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Ⅱ,第24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

(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4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  

论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学的建构_国际经济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