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及其质量控制措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质量控制论文,经济责任审计论文,措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县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和《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对有关干部考核、考察、任用的一种辅助手段,越来越得到重视。一些行业也先后出台了本行业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办法,使审计部门在组织实施审计时有章可依,对规避审计风险提供了保障。但是,要真正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不仅要全面、准确的认识经济责任审计的涵义,还要搞清经济责任审计与其它审计的区别与联系,并采取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这样,才能在工作中抓住重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定义
经济责任审计的定义可以这样来描述:经济责任审计是由独立的专门机构(或组织)和专职人员接受委托,对有关部门经济负责人在其职责范围内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根据一定的标准和依据,遵循既定的程序,运用相应的方法进行审查分析,依法进行的经济评价活动。我认为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即经济责任审计是一种独立的经济评价活动,经济责任审计的主体是独立的专门审计机构和专职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的客体是被审计项目,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是被审计人所从事、参与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反映这些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种资料。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是依法评价有关经济责任人在其任职范围内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
二、经济责任审计和其它审计的区别
(一)审计的目的不同。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是客观、公正地评价这些负责人在管理企业经营活动中的业绩和对存在的问题应负的责任,为主管部门使用干部的提供参考依据,旨在加强干部管理。其它审计的主要目的则是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及收益性的审查,促使被审计单位维护国家的财经法纪,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二)审计的目标不同
1.其它审计的审计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
(1)被审计单位在财务收支方面有无违反国家财经法纪的行为。
(2)被审计单位的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帐务处理是否合法合规。
(3)通过对各种财务指标的分析,正确评价其经济活动的效益性。
(4)指出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和意见,对单位违纪违纪违规行为按规定作出处理处罚的决定。
2.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有以下四个目标:
(1)弄清审计期间范围终止时被审计人员所在单位的“家底”和经济活动中的遗留问题。
(2)对被审计人在管理职责范围内的经济活动中的业绩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3)明确被审计人对其管理职责范围的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应负的责任。
(4)明确被审计人有无违反国家财经法纪和有关财务制度的行为。
(三)审计结果的报告形式不同。经济责任审计在审计结束后,由审计机构向授权和提请审计的部门提交审计报告。不出具审计意见书和作出审计决定,其它审计的审计报告则由审计组向派出机构(或)单位提交。当派出机构对审计报告无异议时,可根据审计报告向被审计单位提交审计意见书,作出审计处理决定。
(四)经济责任审计和其它审计在审计方法上各有侧重。如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审计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各种收入项目和成本费用以及留存收益的真实性、合法性的审查上,把内控制度评审作为实质性测试的突破口,效益性只是对财务管理的综合评价。而对于经济责任审计来说,对内控制度的评审和效益性分析是整个经济责任审计的关键。这是因为,内控制度的健全与否涉及到经营管理者的决策,涉及到其经营管理的能力,效益是最终也最能体现管理者管理水平、衡量其经营业绩大小的重要指标。
三、经济责任审计的突出特点
(一)受托性。受托性是经济责任审计区别于其它审计类型最明显的特点,它既不同于列入审计计划的审计项目,又有别于上级或主管部门临时交办的审计事项,必须是在得到上级部门或者单位提出委托审计的书面指令和申请后,审计部门才予安排的一项审计工作,是一种“被动”而非主动的审计行为。
(二)专一性。相对于其它审计来说,经济责任审计仅就授权或提请要求审计的部门在授权或委托书中所指明的范围内进行,这个范围包括审计对象的时间范围和审计内容的范围。审计的时间范围是被审计人的任职期间,审计的内容范围仅局限于被审计人在管理职责范围内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而非对其德、勤、能、绩进行全面考察和评价。其次是审计内容本身的专一性,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应按照有关规定对指定的内容进行审计,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规避审计风险的需要。再次是审计对象的专一性,经济责任审计平价的对象是指履行经济管理职责的人,不针对其他人。
(三)经济责任审计是一种事后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的事后审计行为是由其性质决定的。对经济责任人履行职责的情况无法也不可能进行事前审计。
(四)经济责任审计的直接职能是评价。评价是审计机构完成对内审计人审计过程之后,向委托部门表明的对被审计人履行职责情况的最终意见。为管理部门提供考核,使用干部的依据。经济监督是期间接的职能和作用,是一种宏观监督,是审计评价的延伸和升华。
四、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的控制措施
我们研究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区分它和其它审计的目的,不是割裂经济责任审计和其它审计的联系,而是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不断提高审计质量,进一步强化审计的职能和作用。为此,在实际工作中应重视和审计质量密切相关的几个主要方面的问题。
(一)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审计人员的政治思想、业务技术水平等综合素质的提高是提高审计质量的总体要求,特别是对于牵涉到人的经济责任审计,参与审计的人员应严守审计纪律,恪守审计职业道德,做到依法审计,客观公正,实事求是,保持严谨、稳健、负责的职业态度。在与被审计或被审单位有利害关系时,有关审计人员应当主动回避。
(二)根据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着重控制影响审计质量的如下几个环节:
1.必须在接到主管部门或有关单位的授权或委托书后,编制审计工作方案,下发审计通知书。编制审计工作方案时,应及时调查了解被审计人所在单位的情况,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供有关资料数据。发送审计通知书时也应抄送被审计人。需要指出的是,在审计通知中,应明确要求被审计人限期(审计工作开始后5日内)向审计组提交述职报告并附相关资料。
2.严格按照有关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办法所指定的内容进行审计取证工作。除发现有重大的违规违纪问题需要采取详查法外,对任期时间跨度大,经济活动繁杂的单位,要选择科学合理的审计方法,如用抽样法进行取证。视听证据和言辞证据也应重视。所有的证据都应按规定的程序采取,以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
3.审计证据应紧扣被审计人经济责任和经营管理业绩,作为反映事实的第一手材料。要避免被无关事件的干扰,保证审计证据的客观性、相关性、充分性和合法性。
4.在审计结束,撰写审计报告时,对已经收集到的证据,应紧紧围绕经济责任和经营管理业绩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客观真实地反映审计情况。审计报告中所列的每一事实都应有相应的证据和依据做支撑,所表述的内容非专业人员也应该一看就懂。审计报告着重回答的是“是什么”,没有调查清楚或者似是而非的事项不应列入。
5.经济责任评价意见是经济责任审计的核心。当审计报告清楚地表明“是什么”的时候,合乎逻辑的评价也就顺理成章了。审计评价既是具体审计项目质量的集中体现,又是对审计工作质量的检阅,着重评价人的因素对于相关经济活动的影响,不但事关被审计人的利益,而且关系到部门利益和党的干部政策。因此,应本着慎重、负责的态度对被审计人任职期间范围履行职责的情况做出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评价。评价时,应依照审计规范评价准则和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规定的评价内容做出评价建议,提出审计意见。切忌对审计过程中未涉及的事项,对证据不足、评价依据或标准不明确的事项进行评价。
标签:经济责任审计论文; 审计质量论文; 审计计划论文; 经济论文; 审计方法论文; 会计与审计论文; 审计目标论文; 审计范围论文; 审计准则论文; 审计职业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