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君 盖婷
(宁夏石嘴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宁夏 石嘴山 753000)
【摘要】 目的:探讨3种方式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9例在我院择期进行手术治疗的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分为三组,置换组采用二尖瓣置换术治疗,介入组采用二尖瓣置换术联合导管介入消融术治疗,射频组采用二尖瓣置换术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对比三组临床疗效。结果:三组心脏复跳、死亡人数、术后LVEF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住院时间及心室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后,三组窦性心律维持人数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射频组窦性心律维持人数显著多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二尖瓣置换术联合射频消融术能使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更好的维持窦性心律。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射频消融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1-0170-02
心房颤动是临床常见的快速性室上型心律失常病变,大部分发生于瓣膜性心脏病患者。风湿性心脏病是常见的瓣膜性心脏病,常合并慢性或持续性心房颤动,病程较长,临床内科药物治疗极易复发。随着微创外科技术被逐步用于心房颤动治疗中,射频消融术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本研究对31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采用二尖瓣置换术同期行射频消融术治疗,与同期行导管介入消融术、单纯二尖瓣置换术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其疗效情况。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10月在我院择期进行手术治疗的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89例,根据患者病情及意愿分为三组。置换组28例,男19例,女9例,年龄40~74(51.89±9.14)岁,心功能NYHA分级,II、III、IV级分别为8、17、3例,术前LVEF(60.14±9.03)%,心房前后经(5.03±1.24)cm。介入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41~75(50.91±9.05)岁,心功能NYHA分级,Ⅱ、Ⅲ、IV级分别为9、19、2例,术前LVEF(59.87±8.76)%,心房前后经(5.14±1.08)cm。射频组31例,男22例,女9例,年龄45~73(52.04±8.75)岁,心功能NYHA分级,Ⅱ、Ⅲ、IV级分别为9、20、2例,术前LVEF(60.23±8.15)%,心房前后经(4.88±1.35)cm。三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置换组:仅采用二尖瓣置换术,经右心房房间隔手术。方法同郑理玲等研究报道[1]。
介入组:行二尖瓣置换术联合导管介入消融术。在CARTO系统指导下行环同侧肺静脉导管介入消融,参数设置为温度43℃,生理盐水输注速率18~25ml/h,输出功率25~40W,消融时间30~40s,逐步完成预设消融线,消融终点选择肺静脉电隔离。消融术后进行常规二尖瓣置换术。
射频组:行二尖瓣置换术联合射频消融术。选择Atricure双极射频消融钳,首先打开新版,分离并射频消融右肺静脉,建立体外循环,射频消融下腔静脉及右心房横切口,切除并射频消融右心耳。阻断主动脉,电灼切除Marshall韧带,射频消融左肺静脉至二尖瓣峡部路线,同时消融左右肺静脉连线。术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每次消融各3次。消融术毕后进行常规二尖瓣置换术。
三组患者术后心脏未复跳者均置入起搏器。三组患者行二尖瓣置换术时均给予静脉滴注可达龙300mg维持治疗,术后改为口服可达龙,口服时间可延长至术后6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三组术后基本情况,包括心脏复跳人数、LVEF、住院时间、心事率、术后30d死亡人数;随访12个月,观察患者窦性心律转复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三组间比较行F检验,采用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术后基本情况比较
三组心脏复跳、死亡人数、术后LVEF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住院时间及心室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术后基本情况比较
3.讨论
临床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心房颤动,能一定程度上能控制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并发症,但无法从根本上治疗心房颤动,同时药物的负性肌力作用可导致患者心功能不全。迷宫手术通过迷宫式切割折返环,使窦性冲动沿着迷宫线路激动左右心房,最终是心房颤动彻底消除,并且保留心房功能。迷宫手术被认为是治疗心房颤动的金标准,但由于其手术操作复杂,耗时长,阻断主动脉时间长等缺点,迷宫手术在临床普及受到了限制。采用能量消融术来代替迷宫手术的切割成为目前外科治疗心房颤动的主要方式。近年来心导管介入消融术不断进步,在孤立性心房颤动发挥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导管介入消融术对于术者的要求较高,若出现操作不当极易导致瓣膜损伤,增加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射频消融是目前临床广泛运用的能量消融手段,由于射频电流具有良好的穿透性和稳定的物理特性,通过射频电流产生局部高热效应使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阻断折返环,从而彻底解除心房颤动。射频消融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等优势,手术过程在直视下完成,保证了消融现的连续和透壁性[2]。在二尖瓣置换术的基础上实施射频消融术,有效的扩大了该术的适应症范围,确保了手术后心脏的转复率,具有重要临床研究价值。本研究结果显示,射频组术后窦性心律的恢复率高达96.77%,显著高于仅二尖瓣置换术后的10.71%及导管介入消融术后的73.33%。结果表明,射频消融术能有效的保证心房颤动患者术后心脏功能的转复率。术后12个月,射频消融术的窦性心律依然保持在67.74%。结果表明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具有良好的远期疗效。
【参考文献】
[1]郑理玲,廖崇先,陈宏伟等.瓣膜置换术中双极射频消融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2,10(1):8-10.
[2]雷虹,严中亚,严宇等.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同期射频消融迷宫术治疗房颤[J].安徽医学,2012,33(12):1637-1639.
论文作者:尹君,盖婷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4月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8
标签:心房论文; 射频论文; 术后论文; 三组论文; 患者论文; 心脏病论文; 置换术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4月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