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极大地促进了城市化发展进程。在新型城市化背景下,小城镇规划管理机制的创新可促进城镇的和谐发展。本文中,主要在对新型城市化基本内涵进行解释的基础上,对新型城市化背景下小城镇规划机制的创新措施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新型城市化;小城镇规划;管理机制;创新
引言
现今,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一大批小城镇的面貌焕然一新。究其原因,在小城镇建设中,城镇政府及规划管理部门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且在城镇规划管理的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致力于小城镇规划管理机制的创新。
1.新型城市化的基本内涵
关于新型城市化的基本内涵,应从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社会和谐、环境友好、城乡一体等方面分析。具体可参考以下内容:第一,集约高效。集约高效化的城市化道路,指有效结合新型工业化及新型城市化的发展道路。在此过程中,新型城市化的建设目标是建设宜业城市;第二,功能完善。功能完善化的城市化道路,指有效结合城市现代集群化及新型城市化的发展道路;第三,社会和谐;第四,环境友好;第五,城乡一体。城乡一体化的城市化道路,指有效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新型城市化的发展道路。在此过程中,新型城市化的建设目标是建设新农村。
2.小城镇规划与布局当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全局性、系统性
现如今,全国小城镇体系规划基本成型,但是在全局、全方位的布局与发展规划方面尚未完善,导致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小城镇规划不断暴露出问题,例如小城镇局部建设与总体规划存在冲突,产业布局较为分散等,这样一来,造成小城镇的整体建设效果欠佳。除此之外,小城镇在布局方面,存在遗漏,也就是部分地区建设过于密集,部分地区建设比较分散;在土地占用、水资源分配以及污染控制等方面,体制规划当中并没有对其强制调控与约束,造成小城镇在建设过程中,虽经济得以一定的发展,但是出现了环境污染、土地利用率低下等问题,这对小城镇的发展具有极为不利影响。
2.2缺乏一套完善的小城镇建设规划
小城镇建设规划时,虽具有一个总体规划,但是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会出现诸多问题,究其原因在于总体规划并没有考察小城镇的具体情况,具体而言就是对小城镇建设做出了总体规划,并没有涉及到土地利用、环境保护以及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内容,造成总体规划布局存在一定问题。小城镇在设置过程中,没有深入分析人口、经济以及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造成城镇部分地区产业过于密集,部分地区产业过于稀疏,同时小城镇建筑建设布局过于混乱,具体表现在建筑高低不一,街道充街等等。规划与布局缺乏特色。在具体的规划与布局过程中,规划人员并没有结合城镇特点进行规划,而是过于注重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或者是照搬一些模仿地区的规划布局,造成本具有特色的小城镇变得平淡无色。
3.基于新型城市化背景下小城镇规划管理机制创新策略
3.1 培育系统管理理念
在小城镇规划管理中,不仅要考虑制度及法律因素,还要考虑非制度因素,如居民情感及道德等。对于管理规划人员而言,应致力于培育系统的管理理念。在学科知识层面,由于规划管理工作的特殊性,需要多学科知识的交叉性应用,不仅要应用专业性的学科知识,还要应用现实生活中诸多领域的知识;在规划管理判断层面,规划管理人员依托规划管理实践经验,在矛盾的对立统一中有效融合“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进而革新规划管理思维模式。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模式中,城镇规划管理应考虑经济转型、文化重构的全过程,进而脱离传统的规划管理模式,培育系统的规划管理理念,解决小城镇建设中的实际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在某地小城镇规划管理中,国土与规划机构合并后,由财政统一负担日常行政开支,而管理规划所需经费,如规划编制经费等,需要在国土出让费中划拨一定比例,以促进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
3.2构筑协同管理机制
在实际规划管理中,探析诸多问题存在的原因,就在于规划管理部门之间欠缺有效合作,使小城镇物质、制度、精神等层面的文化链条产生了断裂,进而导致规划管理进程难以顺利推进。在城镇规划管理工作中,规划管理人员将面临常态变量及非常态变量的影响。所谓常态变量,即是城镇日常管理,而非常态变量,如城镇文化节的举办等,将对城镇规划建设产生巨大影响。针对以上问题,各规划管理部门应致力于构筑协同管理机制,以发挥城镇规划管理的整体功能效应。例如,在现行机制中,各规划管理部门可推行规划国土的三级垂直管理机制,即为市政府、县区政府、乡镇政府等三级垂直管理机制。因此,市政府应统一领导并管理全市规划国土,而各级领导以及部门应明确自身职能及地位,对小城镇规划建设进行统一协调指导。
3.3强调规划编制调研
在小城镇规划设计中,各规划管理部门应注重规划编制调研,且调研内容应涉及城镇历史、现实环境及产业发展。对城镇空间演变、城镇产业发展历程、城镇人口规模及变化、人与土地关联性等,规划管理人员应进行细致地梳理及分析。由此,在城镇规划编制中,各规划管理部门方能掌握第一手资料,使规划编制内容契合城镇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城镇规划编制中,各规划管理部门的相关研究应致力于研究交叉融合的多学科知识,尤其是社会学、城市规划学、地理学、经济学等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应用。由此,在城镇规划编制前期,就可增强规划编制调研的针对性、务实性。例如,在某地小城规划管理工作中,相应规划管理机构的财政收入及支出,即为各规划管理机构为社会提供规划技术服务项目,并应收取一定的费用,以补充尚显不足的规划管理经费。同时,对于规划区内享受着规划成果的单位及个人,应收取一定的费用,且该类费用应运用于缴纳市政配套费、规划咨询服务费等。
3.4健全规划编制体系
在城镇规划编制体系中,各规划管理部门应注重镇域规划、控制单元规划等。第一,镇域规划。在镇域规划层面,各规划管理部门应注重发展战略规划,并强调空间管制。发展战略规划应涉及城镇产业发展、环境发展、土地资源利用及保护等方面的战略规划研究。空间管制,即是针对镇域管制而言,属于镇域管制内容及手段。在镇域内,依托空间管制,对乡村、城镇、企业、环境、社会群体等主体,虽然其的利益各不相同,但却可实现协调发展。例如,在城镇化进程中,村民户籍应转变为城市户籍,而旧村集体土地,应转变为国有土地,而旧村村委会,应转变为居委会。第二,控制单元规划。控制单元规划层面是针对小城镇发展的多变性特点,对分区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等进行改良及整合,以规避相应指标过于细化、刚性过大、编制成本过高等弊端。依据城镇总体规划,可划分重点及急需发展区块,明晰各个地块的产权。对各个区块而言,仅能限制其功能,却不能确定其功能。在相关指标制定中,应设置指标控制的最佳指标及上下极限范围。在此过程中,控制单元规划应由专业人才负责。对现有人员加强专业化培训,且培训内容应涉及办公自动化技术、3S技术等,为小城镇规划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撑。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城镇规划管理中,各规划管理部门应致力于规划管理机制的创新。各规划管理部门应实现多学科知识的交叉性应用,并保证规划管理工作的务实性,有效融合“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应致力于构筑协同管理机制,以维护并修补小城镇文化链条,并有效处理一系列变量,促进小城镇文化生态系统的进化;应注重规划编制调研,使规划编制内容契合城镇发展的实际情况;应注重镇域规划、控制单元规划等。
参考文献:
[1]王文强.小城镇规划与建设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作用[J].建材与装饰,2017(28):66-67.
[2]薛霄.新型城镇化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探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7(12):239-240.
[3]陈家学.新农村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J].学习月刊,2010(10).
论文作者:赵六云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2
标签:小城镇论文; 城镇论文; 管理部门论文; 规划编制论文; 管理机制论文; 过程中论文; 总体规划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