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信用卡风险问题的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用卡论文,风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随着各商业银行“先消费、后还款”贷记卡的推出,一方面为我国信用卡事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也对其风险防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认真研究和探讨信用卡风险的规避和防范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信用卡风险的类型和成因
(一)我国信用卡风险的主要类型和表现
1.信用风险。发卡行发给客户信用卡的主要依据是该客户当时的经济状况和信誉程度。如果客户职业、收入、社会发生变动,经济状况恶化,无力还款,从而引发信用风险。
2.蓄意欺诈、冒用他人信用卡风险。一些不法分子仿造申请文件、资料以及身份证件,或冒用他人信用卡,蓄意诈骗银行资金。
3.特约商户工作人员操作不当或欺诈风险。一是特约商户没有按操作规定核对止付名单、身份证、预留证和预留签名,接受了本已止付的信用卡;或不经授权即让持卡人超限额消费,导致信用卡失控。二是个别特约商户经办人员上下串通或与持卡人内外勾结,通过受理黑卡或假签购单进行诈骗,套取银行资金。
4.仿造、涂改或利用过期卡进行作案风险。犯罪团伙利用先进的机器设备,自行设计或仿造信用卡,并将窃取的他人资料制作在假卡上,只有当持卡人收到与自己支出不符的账单时,才得知假卡的存在。近年来,这类事件在我国时有发生,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5.内部风险。内部风险包括管理和操作失误风险以及内部作案风险两种。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工作人员有章不循、违规操作,从而造成不应有的风险。还有的工作人员利用监督机制和稽核审计制度的漏洞,或与外部人员勾结起来作案而造成风险损失。因其隐蔽性较强,不易防范,数额巨大,还可能涉及相关金融业务,所造成的风险比外部风险更具危害性。
(二)信用卡风险的主要成因
1.持卡人信用与银行信息的不对称性。持卡人的信用状况具有不确定性。首先表现为持卡人行为的不确定性,一个具有良好行为准则的持卡人可能由于各种原因成为恶意透支者。其次持卡人的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宏观经济走势、持卡人所在行业的兴衰、财产突然损失或贬值甚至持卡人的身体状况都会对持卡人的财务状况产生影响,而这些因素是不确定的。银行无法控制持卡人的行为,也不可能随时了解持卡人财务状况的变动,而持卡人则可以完全掌握和熟悉信用卡业务,这种不对称性的存在,使得风险不可能完全排除,只能尽量降低。
2.信用卡的“游戏规则”给了犯罪分子可乘之机。“信用卡在限额内取款或消费无需向发卡行索权”这条游戏规则是一把“双刃剑”,在方便持卡人的同时也给持卡人一把打开银行金库的钥匙,该持卡人是否使用这把“金钥匙”,由持卡人自己把握,发卡行相应的防范措施显得滞后和乏力。
3.会计清算的不及时使损失增大。由于现行信用卡会计的不完善,加上部分银行网点和特约商户的经办人员对信用卡取款或消费资金清算不及时,导致发卡行在发现限额内的取款、消费单据源源不断地出现时,才意识到诈骗的发生,待发出止付名单时,发卡行的损失已经很大了。
4.各发卡行各自为政,缺乏合作。从目前的情况看,各发卡行购置的信用卡设备型号、网络模式、软件程序存在很大差别,不同银行的信用卡不能联网使用,信息勾通不畅,无法发挥资源共享,有效控制风险的作用。有的犯罪分子乘机在不同的银行开出不同的信用卡,欺诈银行资金。
5.管理不严,防范不力,服务跟不上。各发卡银行为争夺市场,采取了放松发卡条件或者强行办卡等办法,对持卡人审查不严,埋下了风险隐患。
二、建立完善的信用卡风险管理运行机制
(一)建立避险机制,在信用卡办理过程中,采取严格的措施,把风险拒之门外
1.建立信用卡信息数据库和信息渠道。首先,建立信用卡信息数据库,搜集有关市场占有率、用卡情况、销售和善后服务等方面的信息,将这些信息进行分类整理。拥有信息优势,也就意味着拥有了信用卡竞争的主动权,可更好地进行经营决策,为客户服务。其次,充分发挥信用卡市场调查人员的作用。要求他们在向社会推销宣传信用卡产品的同时对办卡人进行调查,把持卡人信用状况、信用卡使用情况、市场需求等信息搜集回来,通过分析、整理变成对本行信用卡业务发展有价值的信息资料。第二、建立以客户为主的零售业务模式。通过客户代码将同一客户在本行的不同业务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在为客户提供了方便、快捷服务的同时,不断地加深对客户需求和资信状况的了解,根据客户的业务记录进行有针对性的风险防范工作。
2.建立完善的信息交流系统和信息交流制度。目前,各银行对申领人、担保人的资信调查只适用于本行,没有被其他银行所用,如果同一客户申请另外一家银行的信用卡,则需要重新调查,导致重复性劳动及信息资源的浪费,为此,建议各发卡行首先要共同设立专门的信用卡信息机构,发卡行在调查持卡人信用资料的同时,把所获得的信息与其他发卡行共享,避免重复劳动,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其次要建立定期信息交流制度。各信用卡机构之间应相互通报信用卡透支情况,定期交换信用卡恶意透支者的名单,堵塞某些恶意透支者轮换办卡、轮流透支的渠道和漏洞。第三要尽快实现全国各发卡行数据交换的电子化,共同防范并降低风险损失。
3.加大信用审查的力度,提高发卡质量。资信审查是发卡银行把好发卡关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发卡的质量,因此,发卡机构除了对申请办卡的人员或单位进行严格的审查外,还应与已经办卡的人员及单位保持长期、有效的联系,利用更换新卡等机会,对个人或单位的电话、财务状况等资料进行对照核查,及时修改持卡人资料,保证资料真实有效,降低发卡风险。
4.完善担保制度。在对担保人的职业、社会地位、收入情况进行认真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灵活制定担保条件。对职业稳定、收入较高、信誉较好的担保人可适当放宽条件;对各方面情况与申领人类似的担保人要严格审查;对收入一般的申领人、担保人,可使用双重担保制度,即申领人在领卡时除了有人担保外,还要缴纳一定数额的保证金。还可采取对担保人进行反担保的方法,即被担保人再向担保人提供担保,保留担保人对被担保人的追偿权,从而保证担保人的利益。另外,发卡机构还应加强对担保人个人及单位资格的审查,避免“一人多保”的“无效担保”现象的发生。
5.实施信用卡信用评分制度。信用评分的主要依据是持卡人综合经济实力、偿债能力及信用程度。首先,要确定评分项目和准则;其次,要制定《信用评分表》,每个分数段对应一个信用等级档案及相应的透支授信额度;第三,套算每个持卡人的信用等级及透支授信额度;第四,根据客户资料的变动,定期调整信用等级。
(二)建立防险机制,进行严格的授信管理,及时编发止付名单,进行透支监控
1.严格用户服务卡授权管理制度和严禁大额协议透支。建立信用卡内部分级授权管理制度,对不同等级的授权人员采取不同的授权限额标准。授权人员不得擅自越权,超越授权限额的要逐级上报审批。严禁大额协议透支,不得变相发放投资性贷款和流动资金贷款,以免影响国家货币政策的实施和宏观经济调控,信用卡透支纳入信贷规模管理。
2.加强和完善止付卡管理,采取有效手段追收信用卡透支款项。止付卡是指持卡人由于信用卡被盗、丢失、透支超额并且超期未能及时还款或其他原因被发卡行停止支付的信用卡。发卡行对信用卡止付不及时常常给恶意透支者以可乘之机,要加强管理。
3.加强透支监控,健全透支追索机制。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每日透支分析制度。通过每日打印、分析业务发生流水及透支清单,及时发现和处理不正常的交易或不正当的操作。二是定期对信用卡业务流水和透支清单进行分析,并根据持卡人和担保人的综合经济实力、偿债能力及信誉将卡分为三类,即发展卡、维护卡和收缩卡,区别对待。三是建立多层次透支通知制度。发卡银行可根据透支的性质、期限、金额等因素,采取相应的透支通知方式。对新发生的透支户,电话通知并寄发透支通知书,以示提醒;对超期未还款的透支户,除寄发还款通知书外,要规定还款日期,限期还款;二次通知后仍未还款的透支户,寄发律师信;通知最后期限仍未还款的,就要采取果断措施,诉诸法律。发卡银行可以根据透支产生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透支通知制度,使之合理合法,既不影响持卡人的用卡积极性,又能维护发卡银行的利益。
(三)建立内部管理机制
1.打卡设备要归口管理,严格控制打卡、发卡环节。对打卡设备应确定专人管理,负责对其进行日常维护和日常保养。录入人员与打卡人员要分开,互相制约、相互监督。信用卡与密码要分人保管,发卡员发卡时要求领取人进行严格的验证和履行合规的领卡领信手续。
2.建立健全信用卡风险约束机制,明确权、责、利关系,落实责任制,重要的工作岗位实行权限审批制度,建立业绩考核奖惩制度,推选责任追究制度,落实监督检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