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医治疗脾胃病的药物配伍使用特点论文_薛雷,曹慧珍,黄绍宽

安徽省 泗县中医院 234300

【摘要】目的:分析中医调理脾胃治未病的治疗方案以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内科所收治的120例脾胃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常规组采用西药对症治疗,实验组采用中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症状积分、SAQ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症状积分与SAQ评分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各项症状评分和SAQ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各项数据差异均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疗脾胃病的整体效果明显优于西药治疗,但是中医治疗必须遵循治法治则,合理配合,选择适当方药才可以保障整体疗效。

【关键词】中医治疗;脾胃病;药物配伍;使用特点

在中医学中,脾胃不仅仅是指脾与胃两个器官,其是涵盖了整个消化系统和部分的免疫、运动、泌尿系统。脾与胃相表里,分别属于足阳明经脉与太阳经,脾与胃分别属于阴与阳,两者共同在中焦,但是阴阳异位,表里不同,在生理与病理上各有特征[1]。对此,在临床治疗中,尤其是对于脾胃病而言,需要根据脾胃的脏腑特点,高度重视药物的配伍[2]。对此,为了更好的明确中医脾胃病的治疗治疗方案,本文以我院所选取的120例脾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中医治疗中药物配伍的使用特点,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内科所收治的120例脾胃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每组60例。实验组患者年龄28至46岁,平均年龄(39.5±2.7)岁;常规组患者年龄25至47岁,平均年龄(37.0±2.5)岁。两组患者的多项一般资料无任何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0.05),具备可比性。

1.2诊断与入选标准

根据《中医临床诊疗指南》中的相关标准作为本次研究标准;年龄在18至70岁之间;符合脾胃病诊断标准;对药物病历特性与可能发生的反应有基本了解;对本次研究知情,能够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方法

常规组采用西药对症治疗,主要是以口服维生素B、吗丁啉、雷尼替丁等为主;实验组采用中医治疗。根据气血同治、升降并举、温寒共补等为配伍标准用药。

1.4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症状积分、SAQ评分。临床症状主要包含体虚、心悸、气短、头晕、心烦、便秘、失眠等为主,每一项症状积分最高分3分,总分18分,分数越低说明恢复状况越理想;SAQ评分总共19项,分值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

1.5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差异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症状积分与SAQ评分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各项症状评分和SAQ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各项数据差异均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借助调理饮食、劳逸适度、情志顺畅、外协抵御、药物预防等多种严格的措施进行控制,脾胃的功能会更好的作用在机体当中,从而为机体输送充足的营养物质,促使机体的各个器官、组织得到充足的营养,从而实现健康的生活。脾的运化水液功能较为健康和旺盛时,其能够有效的预防机体内部水液异常滞留的现象,从而预防痰、湿、饮等异常物质的形成[3]。人体本身是可以健康无疾病的,颐养天年。对此,调理脾胃,促使脾胃功能健康、有效是养生保健、增长寿命的一种有效途径[4]。

对于中药治疗脾胃病的药物配方的特点而言,通过多年临床诊疗,总结出以下四点配方特点:1、气血同治。胃纳谷、脾运化,两者共司中焦水纳化之常,所以为气血生化根源。气有虚实,血有亏虚,在病变后,每和气滞相关。在临床中,对于气虚患者,可以以白术、妊娠、黄芪等补气药物为主,兼并橘皮、当归、川穹。对于气滞患者,可以以橘皮、枳壳、木香行气,并兼并白术、当归、单身等补血[5]。对于血虚患者,可以以白芍、当归、熟地黄为补血药物,并兼并党参、川穹、香附子等活血补气;2、升降并举。升降理论出自于许多名家所推崇的脾胃病治疗方式,根据脾胃病患者,在辩证基础上,采用适当的方剂进行治疗。例如,根据脾虚兼气虚患者,可以在升阳、健脾、益气等为主要治疗方式,也就是以升法进行治疗。临床中可以采用黄芪建中汤治疗。针对临床中以暖气频频、胸肋胀痛患者,可以以降法治疗,如四七汤;3、温寒共补。寒热错杂是中益脾胃病的典型特点,采用温寒共补的方式进行治疗疗效更为显著。温寒共补主要是根据阴阳不调,升降失常、温寒错杂等症状,配合使用寒凉药物与温热药物,两者相反而成,有着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寒热错杂证相对而言较为复杂,治疗也较为困难,治则是以“见者并行、甚者独行”的特点。根据寒热错杂证患者,可以采用左金丸进行治疗,这一药方出自于《丹溪心法》,具备较强的温寒协调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各项症状评分和SAQ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这一结果充分证明借助有效的药物配伍,能够有效的改善脾胃病患者的机体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值得在临床医学领域中广泛推广的治疗方式。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脾胃病的整体效果明显优于西药治疗,但是中医治疗必须遵循治法治则,合理配合,选择适当方药才可以保障整体疗效。

【参考文献】

[1]梁子钰,李俊德,龙子弋.中药治疗脾胃病优势病种的文献计量学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0(10):515-516.

[2]刘影哲,谢继朝,潘祥宾,等.张金良主任医师治疗脾胃病中医思维源流[J].中医药学报,2016,44(4):54-56.

[3]罗吉恒,顾建国.顾建国主任中医师治疗脾胃病经验介绍[J].世界中医药,2016,13(b06):2048-2048.

[4]武正权,廖挺,田旭东.廖志峰主任医师“从脾胃本脏论治脾胃病”学术思想研究[J].西部中医药,2017,30(4):31-33.

[5]曹彩云,张亚军,温季青.温启宗治疗脾胃病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探讨[J].中医药导报,2015,23(20):11-14.

论文作者:薛雷,曹慧珍,黄绍宽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30

标签:;  ;  ;  ;  ;  ;  ;  ;  

浅析中医治疗脾胃病的药物配伍使用特点论文_薛雷,曹慧珍,黄绍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