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小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_徐学峰

浅谈语文教学中小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_徐学峰

山东省青岛市平度白沙河办事处麻兰小学 266743

摘 要:在阅读教学中,正确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通过各个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探索,从多角度、多层次获取知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有疑到解疑创新,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阅读 创造 思维 培养

创造思维是思维活动的高级过程,是人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从某些事实中寻求新关系,找出新答案的过程,在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的思维探索,从多角度、多层次获取知识。在理解、运用已有知识探索新知识中不断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阶段着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结合语言环境——训练阶段

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词语教学是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贯穿于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词语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准确理解掌握并运用词语,因此,词语如果离开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理解,则很难弄清它的准确含义,特别是教材中体现人物思想感情、崇高品质或概括片段内容的关键词语。在教学中,更需要联系它所在的语言环境,进行体味,这样才能让学生理解深、理解透。如《草地夜行》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心里一惊,不知怎么办,只觉得自己随他往下陷。这时候,他用力往上顶,一下子把我甩在一边……”对于“顶”的理解,语感差的学生,只能理解为:“用头支撑的一个动作”。这样死记词语的解释,不但不能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而且不可能挖掘文章的内涵,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要让学生理解这个虽然不深奥但用得十分传神的词,可让学生分析想象当时老红军战士的处境、心情和动作,设身处地地体会一下,当时,老红军背着小红军身陷泥潭,他为什么要往上“顶”?使劲往上“顶”?自己会怎样?这样一来,结合语言环境理解学生的思维就会展开,语感能力也会加强;因为“往上顶的劲越大,往下陷得就越深”。“老红军一顶自己很快陷下去,就永远出不来了”。这样一顶一甩,说明老红军用仅有的一点时间和力量使小红军脱险,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亡的威胁留给自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个“顶”字,把这位舍生忘死、舍己救人的红军战士的英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二、介入作品情境,再现意境——激发阶段

小学生的思维具有形象的特点,他们善于想象。阅读教学中,在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同时,启发学生创造性地去理解,创造性地去运用,特别是引导学生介入作品的情境、渲染、想象意境,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如小学语文教材中《再见了,亲人》一课,是一篇情文并茂的佳作,三个典型场面中个人侧重又互为补充,相对独立又具有内在的必然关系,三个自然段分别从不同角度完整地表现出朝鲜人民从老人到儿童的精神风貌。在第三自然段回顾朝鲜大妈冒着生命危险到前沿阵地挖野菜而不幸中弹倒在血泊中时,作者后面用的是省略号,为什么不写了呢?教师可在这个地方设疑,然后用形象的语言来渲染当时的情景,激发学生把课文内容想象成一个个特写镜头:“炮声隆隆,硝烟弥漫,前沿阵地十分危险,敌人的炮弹不时打在前沿阵地爆炸,可大嫂不顾一切,还是挖着,挖着,忽然一发炮弹在大嫂身边爆炸,大嫂顿时倒在血泊里,可是心里还是紧紧握着挖野菜的篮子。”学生听了老师有声有色的讲述,思维的闸门就会打开:是大嫂倒在血泊里,什么也不知道了;是作者太悲伤,不忍心写下去了;或许是因为大嫂的腿炸伤了……这样进行合理、灵活的思维,自然水到渠成,无需多讲。

三、补充课文情节——促进阶段

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除了直接的文字叙述外,往往蕴藏着看不见的“潜台词”和“画外音”。例如,记述文在构思过程中,总是对有关内容作选择与剪接,根据表达的需要来安排。因此,文章中的某些情节有时会有跳跃性,或写得相当简单甚至略去不写。而在阅读时,又往往需要对这些地方补充与填写,才能获得正确而深刻的理解。我们知道,“故事情节”的基本特点是形象性。所以,在阅读时,引导学生补充情节,是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有效途径。补充课文情节可用扩展法等,将原文的某一段或某一点加以具体化,增添必要的情节。如《小英雄雨来》中有这样一段描写:芦花村的人们听到河岸上响了几枪。老人们含着泪说:“雨来是个好孩子,死得可惜!”“有志不在年高!”这段话情节较简单,为加深对雨来英雄品质的认识,可安排一次练笔:想象那时河岸上的具体情景,将这段简明的话扩展开来。

四、依据教材,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提高阶段

根据教材情节需要,排演课本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语文教学实验成功的经验。实践证明:课本剧进入课堂,符合学生的学习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它可以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课文内容,转化为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是发展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途径。编演课本剧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进行,表情朗读、分角色朗读课文、创造性复述课文是课本剧的初级形式。为了使课本剧生动有趣,在改编剧本的过程中,必须首先指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改编,才能使课本剧的中心思想、人物情节和原课文保持基本一致。当然,也不能被原文所束缚,要引导学生进行适度创造。做到既要生动有趣,易于被学生接受,又要拓展教材内容,深化主题,达到发展学生创造性的思维目的。

论文作者:徐学峰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3月第27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5

标签:;  ;  ;  ;  ;  ;  ;  ;  

浅谈语文教学中小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_徐学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