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代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及其控制方法的探讨论文_李舰

关于现代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及其控制方法的探讨论文_李舰

身份证号码:13060419820804xxxx

摘要:我国的电网联网工作快速的发展,并且,人们对安全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直接导致了电力企业对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应用。电力系统自动化能够确保供电的电能质量,保证系统运行的安全,进而提高管理效能以及经济效益。本文分析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及控制方法。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控制方法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电力系统的新的要求不断出现。现代电力系统自动化具有如下几方面的特点:一是对系统控制的灵敏化、及时化与准确化;二是综合特性不断增强,控制系统的适应性与自组织性不断增强;三是控制效率较高。

1现代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趋势

随着电气物理化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电脑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电力系统自动化也逐渐向高适应性、高安全性以及高综合性方向发展。

1.1高适应性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研发

由于电力系统的不断完善、各类电力系统组成部分的多元化和多样化,较为单一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方式已逐渐无法满足现代复杂的电力系统,将部分系统移植到新建的电力系统中,时常会出现电力调度的不适应性现象。因此,有必要对高适应性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进行研发,以满足电力行业的多样化需求。

1.2二次设备系统安全研究

二次设备系统主要是指用于控制电力系统的通行功能、安全保护功能以及传输功能的系统。由于人们信息和生成安全化意识的不断增强,二次设备系统的安全性研究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二次设备系统几乎包含了全部的电力系统自动化过程,它的安全性能直接影响自动化控制的合理实施,是今后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研究的重点。

2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分类

电力系统自动化可以分为电网调度系统、配网系统自动化、发电系统、变电系统的自动化以及反故障系统的自动化几个方面,下面对其进行分别阐述。

2.1电网调度系统、配网系统自动化

电网调度系统中运用自动化,不仅能够合理的调度电能,而且还能够确保电网调度的安全运行。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能够降低电能的生产以及传输费用,确保安全性,最终提高经济效益;其二,确保电网调度的安全运行,为使用者提供较高质量的电能。配网系统的自动化是采用计算机技术,主要应用在电网改造建设上,逐步提高配电系统的网络化程度。

2.2发电系统、变电系统的自动化

发电系统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就是DCS技术,该技术能够将监测设备以及保护设备安装在开关柜内,加上现场总线连接方式,利用通信管理机与后台机连接起来,由多个计算机对其回路进行控制。此项技术的运用为发电系统提供了一个分散控制,集中控制以及配置灵活的整体系统。对于变电站系统的自动化是应用网络技术以及通信技术,运用此三种技术重新组合二次设备,为变电站提供一个具有综合功能的系统。变电系统的自动化可以利用全微机代替原来的人工操作方式,大大的提高了变电站的安全性以及效率性。

3分析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应用能力

电力系统应用自动化技术的能力主要包括:

3.1数据共享的能力。由于电力系统的控制对象一般都具有较繁琐的电力处理结构,建立一个电力系统的空间模型是非常有必要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要想实现数据共享应具有电力系统的基本模型,而这种模型只有自动化技术才能够完成;

3.2整合数据的能力。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需求不断增加,尤其是在用电量需求较大时,需要提升变电站的电压,增加输出功率,而在用电量低谷时期,需要减少变电站的功率,这样一来,就能够减少企业成本。无论是哪一种方式,都需要借助一定的自动化技术来完成,实现相关信息的共享以及对动态数据进行整合,才能够多方面满足电力企业的长远需求。对数据整合的方式主要有加强电力企业的功能性,完善数据库以及加强电力企业的信息化以及自动化;

3.3安全保障能力。应确保电力系统的日常运行,保障电力数据的技术存贮以及更新,保障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以及保证变电站的预算,进而节约成本。如:采用自动化系统,能够相应的采取措施降低事故风险,当工作间的温度超过36摄氏度时,自动化系统就能够自动打开通风设备,降低室内的温度;若发电机自身的温度过高时,就会自动降低发电组的功率,进而降低发电机的温度;

3.4安全监视能力。实现自动化系统能够代替无人操作,由于人不可能24小时都关注电力系统的变化,因此,实现自动化监测是非常有必要的。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监测与其他系统是不一样的,不仅反映客观事实,而且还能够提前预警将要发生的风险,这样一来,就能够提高电力运行的安全性。

4现代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方法

电力系统具有十分复杂的内部组成结构与较难控制的物理性能,因此为提高现代电力系统的控制效果与安全效果,必须采用多方面的先进控制理念对其进行控制,并不断进行控制技术的革新。

4.1神经网络控制系统

自19世纪50年代神经网络控制方法被研制出来以来,经历了近70年的发展,其内部模型与数学算法得到了较好地完善。神经网络控制技术具有较强的非线性,并具有并行处理能力较强、自组织能力较好等优势,因此也逐渐成为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方法中的常用控制方法。神经网络控制系统的控制机理是将大量的控制质量赋予在连接权值之上,通过自带算法对权值进行调节,并最终达到神经网络的非线性映射的效果,从而满足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的使用要求。

4.2专家控制系统

专家系统是以模仿电力专家解决电力系统日常问题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方式,它能有效应用于紧急情况下的处理功能、系统自动恢复功能、电力系统故障自检测与自动隔离功能,除此之外,它还提供人机接口,供工作人员对电力系统进行综合有效管理。然而专家控制系统是基于人工经验而编制的系统,它缺乏有效的创造性与学习型,并难以对较为复杂的情况进行控制。这些缺点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专家系统的进一步扩展使用,同时也是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专家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所在。

4.3综合智能控制系统

随着用户需求的不断增加,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开发者也对自动化控制系统进行了全方位的革新与融合,综合智能控制系统就是一种较为现代化的智能控制技术。它在一定程度上集成了模糊控制与神经网络控制在模型结构与算法上的优势,并在此基础上集成了各种智能控制系统的功能,从而使综合智能控制系统具有较好的兼容性能与自组织自学习性能。综合智能控制系统可以从多方位多角度对各类问题进行智能控制,从而使原有的多种控制系统之间得到相互的互补功能,以合力完成更为高级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功能,同时也是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

结束语

电力系统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控制能够有效提高系统的工作性能,降低工作成本。为进一步完善与发展现代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本文对现代电力系统自动化特点进行了描述,并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的主要方式及其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成果有利于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攀.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趋势及新技术的应用[J].煤炭技术,2012(09).

[2]郝洁.简述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研究[J].电子制作,2013(04).

论文作者:李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6

标签:;  ;  ;  ;  ;  ;  ;  ;  

关于现代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及其控制方法的探讨论文_李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