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国体育产业人才分类的综述研究
庹 权
(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摘 要: 通过对体育产业人才界定的回顾和对中美两国体育产业人才分类的探索,指出我国依据岗位和技能对体育产业人才的分类过细,易于培养但不利于人才今后发展;美国对体育产业人才归为两大类,依据体育学与相关学科的交叉程度来进行培养。
关键词: 体育产业人才;分类;体育技能型;知识应用型
创新驱动,实质是靠人才驱动。2015年3月13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强调“要把人才作为创新的第一资源”。体育产业人才,既是专业人才,又是复合型人才,更是国际化人才。《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提出:鼓励有条件的高等院校设立体育产业专业,重点培养体育经营管理、创意设计、科研、中介等专业人才。……多渠道培养复合型体育产业人才,……加强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目前,我国对体育产业人才如何界定?体育产业人才的分类与美国究竟有何异同?对这些问题的探索,有助于准确把握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和方式,探索国际化体育产业人才培养模式。
1体育产业人才的界定
在目前众多与体育产业人才有关的研究成果中,对“体育产业人才”概念做明确界定的仅有3篇。孙颖(2005)认为,体育产业人才是指具有较高经济理论基础,熟悉我国体育产业实际和国际体育产业运行规则,创新能力、市场经济意识和适应能力强的高素质的体育产业专门的经营管理人才。孙颖的观点具有代表性,目前国内学者普遍没有严格区分“体育产业人才”“体育经营人才”“体育经济人才”“体育管理人才”“体育经营管理人才”或者“体育经济管理人才”。吕冬生(2007)认为,体育产业人才是以体育产业为商品,以产品和服务的形式,以满足人们消费和享受的从业人员。该定义的明显特征是将“人才”等同于“从业人员”来看待。游战澜(2008)认为,体育产业人才就是指从事体育服务行业的人才,也就是专门负责与体育运动有关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领域的人才。该定义的明显特征是将体育产业等同于体育服务行业,并且体育产业人才从事的是生产经营活动。
首先,“人才”与“从业人员”的辨析问题。李荣日(2009)从人力资源的角度辨析了“体育人力资源”和“体育人才资源”的区别,他指出,在“体育人力资源”中,能够出色完成体育事业各项劳动的人们被称为“体育人才资源”。可见,“人才”与“人力”和“从业人员”存在区别。“人才”是指有才能之人,他们是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
其次,“体育产业人才”与“体育经营人才”“体育经济人才”“体育管理人才”“体育经营管理人才”“体育经济管理人才”的辨析问题。李松梅、李福泉于2000年发表的论文《试论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综述)》对后续的研究影响很大,其主要观点和内容在多项研究中被借鉴和引用。他们在研究中指出,中国的体育产业需要熟悉体育和经济管理的综合性人才;中国目前还没有专门培养体育经营人才的机构;中国需要什么样的体育经营人才,体育经营人才是否有规格、有层次以及不同层次的体育经营人才用怎样的方式与途径来培养,尚需要研究。该研究还介绍了美国依托不同学科类的大学培养三类体育经营人才的方式。可见,该研究没有明显区分“体育产业人才”“体育经济管理人才”和“体育经营人才”,而这种以“体育经营人才”代替“体育产业人才”的观点直到2005年才得以改变。2005年,王笑梅、李荣日在《关于高等体育院校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的战略构想》研究中指出,体育人才需求不断扩大,尤其是既懂体育运动又掌握经济理论的交叉学科的体育产业经营方面的复合型人才,将成为社会需求的热点。作为体育产业专业人才,最基本的是要懂得体育本身的独特性和以体育为平台进行经营管理和市场运作的手段,这是由体育产业本身的发展要求决定的。可见,“体育产业经营管理”是“体育产业人才”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之后的研究中一直沿用了“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这一专门术语。
2中美两国对体育产业人才的分类
2.1 我国体育产业人才的分类
划分体育产业人才的范围与对体育产业人才的探讨息息相关。概括起来有三种主要的分类方式:第一种是按照人才在体育产业中所属的领域来划分。如2002年平杰所做的《体育产业经营人才培养模式探析》研究中,将体育产业经营人才概括为包括体育经纪、体育广告、体育影视、体育咨询、体育资金的运作及管理等人才。游战澜(2008)认为,体育产业人才包括:竞赛组织策划人才、体育用品业人才、健身服务业人才、体育营销业人才、体育经济人才等。孙立海等(2008)认为,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主要涉及体育赛事运作、体育中介服务、体育场馆经营、体育市场开发、体育用品与彩票营销、体育咨询服务、体育工商管理、体育传媒等方面的人才。第二种是从市场需求(岗位需求)角度进行人才分类。冯蕴中(2008)认为,体育产业市场相关人才需求包括俱乐部经营管理人才、社区体育健身人才、体质监测与评估人才、体育康复与医疗人才、体育运动专业人员人才、体育科研人员人才、体育营销及策划人才、体育经纪人人才、体育公共关系和商务谈判人员人才、体育法学人才、体育影视传播及广告人才、体育统计人才、体育财务管理人才、体育金融保险人才及体育新闻网络人才。第三种是以体育产业比较紧缺的人才类型来分类。刘威(2002)认为,体育产业需要跨世纪的科技(技术)人才、运动项目的后备人才、熟谙体育产业与经营管理的综合型人才,而尤其缺乏第三类人才。秦开元(2008)认为,目前我国体育产业主要缺乏三类人才:一是负责体育产业、体育市场规划、监管职能的管理人才;二是高素质的体育企业家和体育经纪人;三是体育营销人才和体育产品研发人才。梁强(2009)等认为,目前国内体育产业缺乏的经营人才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高素质的通才,主要指知识结构合理、能力素质全面的体育企业家队伍;一类是学有所长、技有专攻的专才,主要指对某一项目的商业化运作有实际营销经验和技能的销售人员队伍。此外,李荣日(2009)将体育产业人才分为学术型人才、工程型人才、技术性(执行类)人才、技能型人才。
美国是一个高度市场化的国家,在市场环境下,家庭和个人承担人力资本积累的成本,从一定意义上说人力资源是归劳动者私有,追求人力资本投入产出比是劳动者的权利。因此,注重受教育者个人的能力、素质培养就成为美国高等教育的基本出发点,使他们今后能获得事业上的成功就成为其培养过程的最终目标,而无所谓他们在哪一个领域或者哪一个岗位获得成功。美国这种基于学生主体的培养方式使所有的教育资源都围绕如何使学生在更为复杂多变的未来社会中获得成就而展开,反映在体育管理人才培养方面,高校倾向于将更为基础、更为全面、适应性更强的专业基础学科和跨学科知识呈现给学生,高校之间的区别在于体育学与相关学科的交叉程度与交叉方式不同,从而培养出不同类型的体育管理人才,这种培养方式既符合美国高等教育高度自主的特点,又符合美国体育产业分布广泛的特征。
美国号称当今体育产业最为发达的国家,然而,北美产业分类系统(NAICS)并不认为体育是一个主要的经济活动,因此并没有给体育设立单独的产业,而是放在其他产业,例如在艺术、娱乐与休闲业下。易剑东等学者的研究也指出,2000年以前,美国的职业大类没有任何体育字眼,最新的25个职业大类中才首次出现娱乐和体育(Sport and Entertainment)这个大类。通过对美国劳工部网站的检索,Entertainment and Sports Occupations大类中与体育有关的职业包括运动员和体育运动参赛者(Athletes and Sports Competitors)、教练员和球探(Coaches and Scouts)、比赛监督、裁判和其他体育官员(Umpires, Referees, and Other Sports Officials),此外还有休闲工作者(Recreation Workers)、健身教练和指导师(Fitness Trainers and Instructors)、运动员教练和运动生理师(Athletic Trainers and Exercise Physiologists)、休闲治疗师(Recreational Therapists)、理疗师(Physical Therapists)等等。在这些职业中,与sports 有关的职业除了运动员和体育运动参赛者的年人均收入超过4万美元(2012年,下同)之外,其他的职业年薪均低于3万美元,学位为高中及学士层次;而与心理、生理机能康复有关的职业年人均收入为4万至7万美元,学位要求从学士至博士。通过对上述职业的分析反映出,美国与体育有关的人才包括两类:一类是从事传统的以体育运动(Sports)技术技能为主要职业的人员,另一类是从事以体育(Sport)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如健康科学、工商管理)为主要职业的人员,前一类人员的薪酬低、学位低,后一类薪酬高、学位高,学位、岗位、薪酬三者之间表现出很强的关联性。
2.2 美国体育产业人才的分类
假设2:通电电解时电极反应为:4H2O+4 e-==2H2↑+4OH-(阴极),2H2O-4 e-==O2↑+4H+(阳极),所以阴极附近pH升高,阳极附近pH降低。
这唯美的画面给人以启迪:活着,要有点爱好和追求来喂养精神,愉悦身心,这样,即使生活有种种不如意,也会有赏花的心境,生活才会富有色彩,生命才会灵动温润。
2.3 中美体育产业人才分类述评
对体育产业人才的分类方式决定了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的分类方式。
我国学科专业的分类始于1952年,当时参考苏联的办法,把各个专业划分得很细、很专门化。其做法是国家在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做出基本判断的基础上,按照“计划”对未来的劳动力数量和劳动技能进行规划,然后委托或者要求高校相应地培养人才,以满足当时和后来的岗位人力需求。这种“计划式”的人才分类最为突出的特点是以岗位来划分人才,或者说以人才来填补岗位。在这种指导思想下,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专业随之细化,形成了越来越多的专业。我国体育类人才培养正是基于这样的分类方式培养了大批的以体育运动技术技能为主的体育人才,形成了多达24个相关专业。
现金作为企业流动性最强的资产之一,却又是一把双刃剑。如何合理的利用持有的现金使效益最大化,成为企业运营管理中的重要部分。现金持有策略是企业一项重要的财务决策,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现金持有水平过低,企业资金可能供不应求而出现财务危机;现金持有水平过高,企业可能得不偿失,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反而增加了管理层滥用现金的风险。因此企业需要根据经济实力进行合理投资同时也要通过持有适量现金来进行日常运转。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人才分类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以及社会工作人才。从企业角度,通常会依据人才掌握的知识技能和发挥才能的途径不同,将人才分为经营人才、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教育界则结合教育规律将人才分为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
虽然美国劳工部并未直接归纳出体育管理人才的分类,但是李明的研究指出,美国体育产业涉及20个部门(Industry)的主要经济活动,体育管理的从业人员广泛分布在这些经济活动组织当中。易剑东的研究也指出,在美国,与体育活动相关的策划、营销、广告、公关行业是体育人力资源中一个颇具生命力和社会认同度相当高的类型。但是,与我国不同,美国并没有按照如体育策划、体育营销、体育广告、体育公关等具体以体育运动为边界的岗位来对人才进行分类。他们更多地是根据体育学与相关学科的交叉程度来对人才及人才培养进行分类。如美国俄亥俄大学的体育管理学士学位要求修读体育科学主修课程和商学辅修课程,其体育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安排修读MBA与体育学的综合课程;而俄亥俄州立大学则提供体育管理学硕士学位和体育管理哲学博士学位。美国体育管理的分类为人才在体育界内和产业与产业之间的“交叉”部分就业提供了最大可能。
进行入侵检测原型系统设计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系统的设计技术要规范,遵循标准接口规范,入侵检测系统在设计过程中要遵循相关行业技术规范要求,便于系统采集网络用户数据,入侵检测原型系统能够从一定程度来满足拓展性和可操作性;其次,要考虑安全性问题,在设计入侵检测系统中,要保证用户数据不会被盗用,保证网络系统数据的一致性,在发生故障时,可以采用故障自查和紧急报警的形式来提醒工作人员采取应对措施,保证用户数据不会丢失和损坏。除此之外,入侵检测系统需要还具备较高的识别准确性,有效减少误报率,软件在应用上也需要设计灵活的结构,可以基于混合算法继续模型设计,从而提高入侵检测的准确性。
我国的体育产业正经历变革的关键时期。从发展方式来说,中国的体育产业从起步到发展依赖于政府行政手段的自上而下的推动,行政化的产业促进方式与“计划式”的人才培养方式的结合就产生了按照体育职业领域的人才分类方式,例如体育教育人才、运动训练人才、社会体育人才、休闲体育人才以及体育场馆管理人才、体育经纪人才、体育新闻人才等等。这种分类的局限性在于,在一个就业结构相对稳定的区域,按照岗位需求培养特定人才是可行的,然而在市场环境中,就业岗位的种类、需求和要求会不断发生变化,由于教育的滞后性导致人才毕业后不一定能到“预设”好的岗位中就业,从而造成学位与岗位的错位。从发展方向来说,面对全球性的产业布局和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未来的体育产业格局既可能沿着境外体育产业的发展方向延伸,也可能不是,如果简单地将境外的产业人才需求岗位引入并“前瞻性”培养,也很可能造成人才出口不畅,现实情况已经能说明问题。因此,对于我国体育产业人才的分类,应该摒弃按照体育岗位和技能的分类方式,而是从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角度,按照体育学与相关学科的交叉程度来进行分类,并以此划分不同类别人才的教育层次和知识能力结构。
3总结
体育产业人才是能在体育产业领域发挥才干的有才能之人,这种才能的获取并不局限于某一个学科或者专业。我国体育产业人才分类按照岗位和技能来划分,由多达二十几个专业来培养;美国是按照体育与相关学科领域的“交叉”来划分,虽然涉及20个产业部门,但大体归为传统体育技能型人才和知识应用型人才两大类别来培养。
我国体育产业人才结构的现实情况是体育专业技能型人才多,经营管理等知识应用型人才少,后者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类别。随着体育产业外延的不断扩大,体育与相关学科领域的“交叉”也将不断丰富,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体育产业人才是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1]孙颖. 我国体育产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R]. 上海:首届中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2005.
[2]吕冬生. 依托普通高校培养体育产业人才的研究[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34):7.
[3]游战澜. 后奥运时期体育产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 当代经济,2008(12下):68-69.
[4]李荣日. 体育产业人才资源培养模式——动态与趋势[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43-47.
[5]李松梅,李福泉. 试论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综述) [J].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0(2):4-5.
[6]王笑梅,李荣日. 关于高等体育院校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的战略构想[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21(6):115-117.
[7]平杰,谷昭卿,周兰萍. 体育产业经营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26(3):19-21.
[8]孙立海,黄世懋,胡启良,刘金波. 我国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社会需求和培养现状的调查研究[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4(6):8-10.
[9]冯蕴中,任冀军. 高等教育对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的研究[J].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8,22(3):45-47.
[10]刘威. 专业经营人才培养——我国体育产业专业化发展的关键[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19(4):19.
[11]秦开元. 我国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建议[J].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47-48.
[12]梁强,赵伟. 体育产业人才胜任力特征及其培养模式构建[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21(1):43-45.
[13]易剑东. 体育职业概论[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2.
A review on the classification of sports industry talents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TUO Quan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06,China )
Abstract :By reviewing the definition of sports industry talents and exploring the classification of sports industry talents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classification of sports industry talents in China is too detailed according to positions and skills, which is easy to cultivate but not conduciv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alents in the future.American sports industry talents are classified into two categories, which are cultivated according to the degree of intersection between sports science and related disciplines.
Key words :sports industry talents;classification;sports skills;knowledge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 G80-0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840( 2019) 04-0014-04
收稿日期: 2019-05-06
作者简介: 庹权(1972- ),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管理、网球运动。
标签:体育产业人才论文; 分类论文; 体育技能型论文; 知识应用型论文; 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