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典范_党的思想路线论文

邓小平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典范_党的思想路线论文

邓小平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楷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路线论文,楷模论文,邓小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2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由此可以看出,邓小平不愧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楷模。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实事求是,即党的思想路线。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指出:“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① 在1992年初视察南方谈话中,他又强调:“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提倡这个,不要提倡本本。”“我读的书并不多,就是一条,相信毛主席讲的实事求是。”不难看出,邓小平是用最简洁、最准确的语言道出了党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的真谛,道出了他本人一辈子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列主义与毛泽东思想的真情实感。实事求是就像一根红线一样贯穿于邓小平理论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始终。

改革开放靠什么破题?靠的是思想路线。“思想路线不是小问题,这是确定政治路线的基础。正确的政治路线能不能贯彻实行,关键是思想路线对不对头。”② 1978年5月开始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为新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奏响了序曲。邓小平旗帜鲜明地支持这场大讨论。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讲话肯定了解放思想的重要性,提出要在思想、政治和组织等方面进行拨乱反正。这篇讲话是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谈话,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本质、“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和不搞争论等一系列重要观点,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南方谈话科学地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思想路线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之大成。毛泽东对实事求是有经典的解释,他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实事求是的态度,“就是党性的表现,就是理论和实际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风。”③ 邓小平称实事求是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他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同志用中国语言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④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综合运用。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突出贡献是增添了“解放思想”这四个字,赋予了思想路线新的时代精神。对于解放思想的内涵,邓小平做过两次经典注解:(1)“什么叫解放思想?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解放思想绝不能够偏离四项基本原则的轨道,不能损害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⑤(2)“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今后,在一切工作中要真正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继续解放思想。认为解放思想已经到头了,甚至过头了,显然是不对的。”⑥ 由此可见,邓小平谈到解放思想时,总是把它与实事求是联系在一起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我们统称之为党的思想路线新表述,也就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邓小平对于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主要有五个方面:(一)科学地概括了“实事求是”在整个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他认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根本方法”、“思想基础”、“灵魂”、“精髓”。(二)全面阐述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丰富内容。邓小平说:“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⑦ 党的十二大把党的思想路线载入党章,成为全党的共识。(三)科学地阐述了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一致性。邓小平把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对立统一体的两个方面,明确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四)深刻地阐述了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对于制订和坚持正确政治路线的意义。邓小平强调,思想路线是“制订政治路线的基础”,“正确的政治路线能不能贯彻执行,关键是思想路线对不对头。”(五)提出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从党的历史经验出发,邓小平深知没有民主就没有解放思想,为创造民主的条件,邓小平提出要重申“三不主义”,即“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要贯彻“双百方针”,让人讲话,“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⑧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必须解决针对性问题

邓小平在阐述思想路线的重要作用时,一方面突出思想路线的全局性指导作用,另一方面也强调思想路线对于行为主体——执行人在贯彻政治路线过程中的制约作用,这是因为正确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是要由人来具体地贯彻执行的,由什么样的人来执行,是由思想路线对头的人来执行,还是由思想路线不对头的人来执行,其结果是不大一样的,甚至相反。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即使党的政治路线是正确的,但由于某些人不能在执行的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好的政治路线在一些地区和单位就不能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一种情况是,由于思想路线不对头,不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不能冲破“左”或右的错误思想的束缚,思想僵化或半僵化,因而就不能正确理解党的政治路线和制定出相配套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在工作中就会出现犹豫彷徨,执行不力,或者是顶着不办的状况;另一种情况是,由于思想路线不对头,不从当时当地的实际出发,也不认真地总结群众的实践经验,因而就提不出根据实际情况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具体措施和方法,而是机械地照抄照搬。这样做,同样也不可能使好的政治路线得到贯彻落实。综上所述,邓小平反复强调的思想路线对于确定和贯彻政治路线的决定作用,既是宏观的,也是微观的。这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们党的历史经验为客观依据的,同时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只要我们一如既往地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能够把党的一心一意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政治路线贯彻好和执行好。

人们常说,“实事求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可见,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并非易事。分析造成“实事求是难”的思想类型,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教条型,凡事唯书唯上。二是经验型,凡事以个人经验为准。三是打工型,凡事迎合上级领导需要。四是虚伪型,凡事为了个人的私利。除此之外,在改革开放进行了28年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在现实社会中有两种思想动向值得注意:(一)若干年前已经出现的“改革综合疲劳症”。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的经济整体实力有了明显增强,但改革也存在着明显疲劳症状:首先,一些关键领域的改革,如大型国有企业的股份化改制、垄断行业的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改革、基本经济资源的市场化配置等由于障碍重重而进展缓慢。其次,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转所必需的法治环境迟迟未能建立。再次,政府必须提供的教育、基本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不但没有加强,相反有削弱的趋势。第四,与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体制相适应的粗放增长方式难以向市场经济的集约增长方式转变。“改革综合疲劳症”,实际上是“小富即安”的思想作祟,是思想懈怠的新表现,它使当前改革攻坚举步维艰。(二)近两年来出现的“改革开放质疑论”。2004年到2005间我国出现了关于改革“问题和方向”的大讨论。大讨论反映出由于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扩大、腐败现象蔓延等造成的社会矛盾日益加剧,并引起了部分群众对现实生活中消极现象的强烈不满。面对改革存在的问题,有的老百姓说:“企改下岗停工,房改腰包掏空,教改把父母逼疯,社保让你喝西北风,医改使你提前送终。”这些话表明,当改革争论成为意识形态争论时,对改革公平的追问便迅速转化成对整个改革开放的质疑。有人评价,“这场争论的内容是市场机制和私人产权。”争论的实质是“利益之争”,特别是牵涉到广大弱势群体的利益在里面。“这次争论的关键,是改革近30年的利益调整问题。”对于中国未来发展的方向,争论一方认为问题存在是由于改革不彻底、不配套所致,因此必须加速推进改革;而另一方认为,现实问题是由于市场化改革所致,因此必须全面后转;还有人借群众不满掀起一股反改革的浪潮,他们片面地夸大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以偏概全,以个案当普遍,否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而否定整个改革,主张中国还是搞所谓“原教旨”的社会主义。这实质上是新形势下思想禁锢的突出表现。

我们应该如何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呢?邓小平为我们做出了示范和榜样。他认为,解放思想的过程,就是总结经验的过程,就是不断修正错误的过程,就是思想创新开拓新局面的过程,也就是坚持实事求是。邓小平反复要求人们的思想要从四种不正确的精神状态下解放出来:(一)要从我党历史中长期“左”的错误思想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在这个问题上,邓小平做了两件事:首先,“文革”结束后,邓小平旗帜鲜明地支持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批判“两个凡是”拨乱反正,恢复实践的权威,强调一切主观认识都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其次,就是反思党的建国后历史,尤其是从“文革”的历史中总结教训,邓小平先后九次就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发表谈话,这对于说话一向简明扼要的邓小平是极为罕见的,由此可见其重要。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已经逐步确立了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还将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发展,但是它的主要点,已经可以从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训中得到基本的总结。”(二)从经典作家的个别结论和一些所谓“传统认识”中解放出来。在这个问题上,邓小平也做了两件事,首先,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强调认识社会主义不仅仅是生产关系标准(“一大、二公、三纯”的生产关系已被党的历史证明不适合现实中国的社会主义),而应确立生产力标准,明确发展生产力才是硬道理,及时地实现党的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向经济建设的战略转移;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再次要求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其次,从中国最大的国情出发,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对于确立和论证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党的十三大报告,邓小平认为,要坚持到底,“一个字都不能动。”⑨(三)从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中解放出来。在这个问题上,邓小平坚持两点: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当代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问题。他提出,“不解放思想不行,甚至于包括什么叫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也要解放思想。”⑩ 明确提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次,强调走自己的路。“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的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11)(四)从改革开放中凡事必问姓“资”姓“社”、姓“公”姓“私”的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对于破除上述思维定势提出了两个根本观点:首先,确立了“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其次,对社会主义本质作出了新概括。他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永无止境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表现在马克思主义是在实事求是中不断发展的;坚持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本身的内在要求,是其保持强大生命力的条件所在。因为:马克思主义是在实事求是之中创立的,它在研究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大量历史和现实材料的基础上,揭示了贯穿上述领域的基本规律,特别是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指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总方向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人们推崇它,信仰它,把它称之为科学,就是因为它本身是实事求是的,它的基本原理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在实事求是中不断发展,它要求人们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对待它,发展它。恩格斯曾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12) 事实上,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后,马克思恩格斯仍然根据实践的发展,不断地总结工人阶级的斗争经验,吸收科学发展的新成果来完善和发展他们的理论,及时纠正一些过时的观点和理论,比如,1859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的“两个决不会”,就是对1848年《共产党宣言》中“两个必然”思想的重大修正、补充和发展。列宁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俄国走出了一条与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无产阶级全球共同胜利相反的路,突破了帝国主义链条的薄弱环节,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毛泽东坚持实事求是这个“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中国共产党也走出一条与列宁进行城市暴动而相反的路,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毛泽东一生对思想路线情有独钟,1961年1月,毛泽东知道龙岩地委找到遗失多年的《反对本本主义》时高兴地说,“这篇文章是经过一番大斗争写出来的。我对自己的文章有些并不喜欢,这篇我是喜欢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在研究国际经验和世界形势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开放,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开辟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这一时期的最高理论成果,是形成了邓小平理论。这一理论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新贡献,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总之,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随着时代而前进的,是在实事求是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是最讲实事求是的,当国外一些人把中国党分成改革派和保守派时,邓小平自豪地说,他是“实事求是派”。

党的思想路线要解决主客观相符合问题,是一个常新常议的永恒话题。因为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这是同人的思维能力的至上性(无限性)和非至上性(有限性)的统一相联系的;从主体对真理的认识和把握的程度和过程来说,人类获得真理的过程就是由真理的相对性走向绝对性的过程。首先,从认识的广度看。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只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某一领域、某一部分、某一方面、某一片断的正确认识,而不是对全部事物的正确反映。这种认识总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认识,它会随着认识对象的发展而发展,因而是具体的历史的和有限的。在这种意义上,承认存在着尚未认识之物,认识有待于进一步扩展。其次,从认识的深度上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只是对特定的具体事物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近似正确的反映。事物是由一级本质、二级本质等多层次的本质所构成的,任何真理性认识反映对象的深度总是有限的,并没有穷尽对象的一切方面和特性。在这种意义上,承认真理与对象的符合是近似的,认识有待于深化。总而言之,客观实际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我们的思想不可能一劳永逸。如果我们的思想跟不上,主客观就会不一致,理论与实际就会脱离,就会导致党的事业受损,邓小平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他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13) 邓小平理论精髓告诉全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具有确保党的思想保持先进和追求真理的内在机制,客观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思想也应该随之向前,任何思想禁锢和思想懈怠都是违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

注释:

①②④⑤⑥⑦⑧⑩(13)邓小平文选[M]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3页、第191页、第278页、第279页、第364页、第278页、第146页、第312页、第143页.

③毛泽东选集[M]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1页.

⑨(11)邓小平文选[M]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96页、第2-3页.

(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06页.

标签:;  ;  ;  ;  ;  ;  ;  ;  ;  

邓小平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典范_党的思想路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