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宋元时期的价格价值_宋朝论文

论宋元时期的价格价值_宋朝论文

論宋元之際周密筆記的價值,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宋元论文,周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周密生活於宋末元初,是宋季遺民杰出代表,後人讚譽“宋運既徂,吳有三山鄭所南先生,杭有弁陽周草窗先生,皆以無所責守而志節不屈著稱……介然特立,足以增亡國之光”①,堅定的民族意識、深厚的家學淵源促使周密於异族入侵時“有節有守”。現存筆記《齊東野語》、《癸辛雜識》、《武林舊事》、《浩然齋雅談》、《志雅堂雜鈔》、《雲烟過眼録》、《澄懷録》等皆爲入元後著述,選擇寫作數量龐大,內容紛繁的筆記作品,固然與宋代筆記已成爲文人追憶平生經歷與見聞的風氣有關,但也和家學淵源、閱讀典籍、見識廣博爲其提供良好著述基礎密不可分。筆者期望通過對周密筆記著述的梳理研究,探尋其史學、文學藝術等方面價值以及所蘊含的家國情懷,窺見宋元易代之際以周密爲代表的遺民文人自覺承擔書寫家國歷史文化、反思國家傾覆、追憶宋朝興盛的用心。

      一、周密筆記史學價值體現

      如何在宋末元初的亂世中保持歷史的真實,做到以史爲鑒,是諸多南宋遺民深思的問題。鄭思肖提出“夫天下治,史在朝廷;天下亂,史寄匹夫”②的主張,承載著遺民文人撰寫史實,陳述真實,努力將南宋歷史傳承於後世的良苦用心。考察周密留存筆記,皆爲宋亡後晚年著述,不難發現作者在記載歷史事件,評述歷史人物,追溯典章禮儀,回顧風俗民情的文字裏始終秉持“存史”理念,亦可見其史學價值。

      1.補史實之闕

      周密筆記大量記載朝廷用兵、朝政改革、權臣起廢、朝廷禮儀等歷史史實,其中尤以《齊東野語》爲最,《四庫全書總目》稱:“此書以《齊東野語》名,本其父志也。中頗考正古義,皆極典核。而所記南宋舊事爲多。如‘張浚三戰本末’、‘紹熙內禪’、‘誅韓本末’、端平入洛’、‘端平襄州本末’、‘胡明仲本末’、‘李全本末’、‘朱漢章本末’、‘鄧友龍開邊’、‘安丙矯詔’、‘淳紹歲幣’、‘岳飛逸事’、‘巴陵本末’、‘曲壯閔本末’、‘詩道否泰’、‘景定公田’、‘景定彗星’、‘朱唐交奏’、‘趙葵辭相’、‘二張援襄’、‘嘉定寶璽’、‘慶元開禧六士’、‘張仲孚反間’諸條,皆足以補史傳之闕。”③

      如《齊東野語》“張魏公三戰本末略”一則,記載張浚領導的三次戰役:富平之戰、淮西之戰、符離之戰。記述富平大戰,周密摭采《西事記》、《秀水間居録》相關內容,爲其撰述歷史提供有力旁證,著録如下:

      浚於是決策治兵,移檄河東問罪。兀术聞變,自京西星馳至陕右,與妻室等會。而浚亦合五路兵四十萬,馬十一萬,會戰於耀州。以熙河經略劉錫爲都統制,與涇原經略劉錡,秦鳳經略孫渥,環慶經略趙哲,各帥所部兵以從。吳玠、郭浩,極言虜鋒方銳,且當分守其地,掎角相援,待其弊乃可乘。浚不從。

      軍行至富平縣……會趙哲離所部未至,哲軍遂驚遁,而諸軍悉從之,大潰,陝西爲之大震……④

      周密對戰争緣起、過程及失利原因進行了記録與分析,還對主帥張浚聽信讒言、用人不當的行爲與好大喜功、剛愎自用的性格有所揭露。《宋史·張浚傳》記録富平之戰:“時金帥兀术猶在淮西,浚懼其復擾東南,謀牽制之,遂決策治兵,合五路之師以復永興。金人大恐,急調兀术等由京西入援,大戰於富平。”⑤參照《宋史》的叙述,可見周密所述更生動、清晰、詳細地表現出戰争經過與參戰將帥的性格。

      又如《癸辛雜識》“韓平原之敗”和《齊東野語》“誅韓本末”絛,記述兼具外戚權臣雙重身份的韓侂胄“患失之心生,立功之念起”,不顧時局變化,民生哀怨,貿然北伐,然寧宗“乃守成之君,無意茲事”,最終落得“自取誅戮”的下場。時人及後世對韓侂胄的記載評論詆毀頗多,周密認爲李心傳《建炎以來朝野雜記》記述有“輕信記載”之嫌,不可盡信,坦言自己“用直書之,以告後之秉史筆者”⑥的用意,使讀者尤感其秉持“實録”的公心。關於誅殺韓侂胄的經過,《宋史·韓侂胄傳》叙“翌日,侂胄入朝,震呵止於途,擁至玉津園側殛殺之”⑦,《宋史·楊皇后傳》載:“開禧三年十一月三日,侂胄方早朝,彌遠密遣中軍統制夏震伏兵六部橋側,率健卒擁侂冑至玉津園,槌殺之。”⑧相比而言,周密則有較詳實的記録,可補史書之闕:

      時開禧三年十一月二日,侂胄愛姬三夫人號“滿頭花”者生辰。張鎡素與之通家,至是,移皰侂胄府,酣飲至五鼓。其夕,周筠聞其事,遂以覆帖告變。時侂胄已被酒,視之曰:“這漢又來胡說。”於燭上焚之。初三日,將早朝,筠復白其事,侂胄叱之曰:“誰敢?誰敢?”遂升車而去。甫至六部橋,忽有聲諾於道旁者,問爲何人,曰:“夏震。”時震以中軍統制權殿司公事,選兵三百俟於此。復問:“何故?”曰:“有旨,太師罷平章事,日下出國門。”曰:“有旨,吾何爲不知?必僞也。”語未竟,夏挺、鄭發、王斌等,以健卒百餘人,擁其轎以出,至玉津園夾墻內,撾殺之。⑨

      撰述者用生動的語言、白描的筆法刻畫出韓侂冑被誅殺的過程及其狂妄自大的性格特點,使讀者從中獲得的認知體會與閱讀正史有諸多不同,直觀性、深刻性甚至超越正史,這也正是筆記著述的魅力所在。

      明人胡應麟云:“宋末周密公謹所著《齊東野語》、《癸辛雜識》、《武林舊事》諸書尚傅,宋史中頗採用其說,張魏公富平等敗,及韓平原被禍,始終皆實録。”⑩可見後代學者對周密“實録”態度的認同,亦未忽視其筆記著述成爲後人修宋史的重要來源。《齊東野語》“端平入洛”、“巴陵本末”、“紹熙內禪”、“景定行公田”,《癸辛雜識》“襄陽始末”、“太學之衡”、“二王入閩大略”諸條皆記録宋代重大歷史事件,雖在記載的確切程度上不如正史,但其包含著許多生動具體的資料,卻又是正史所不及的,後人將之互爲參照印證,擇善從之。

      2.存人物逸事

      周密筆記著述記載諸多人物軼事,當中既有宋室君主、顯宦,又有忠義將士、儒生,也有普通平民、娼妓盜賊等,雖是對他們生平事迹的瑣碎零散記叙,卻保存下大量珍貴史實資料,有助於後人正確客觀地認識和評價歷史人物。

      如對賈似道軼事的記載,《癸辛雜識》有“賈母飾終”、“賈相制外戚抑北司戢學校”、“簿録權臣”、“失誥碎帶”、“魯港風禍”、“馬相去國”等二十餘條,《齊東野語》“杭學游士聚散”、“出師旗折”、“賈相壽詞”、“景定行公田”、“明堂不乘輅”、“賈氏園池”等十餘條,《志雅堂雜鈔》上卷皆是有關賈似道的記載,周密選取不同事例、多個角度揭示賈似道好大喜功、兇險狡詐、排除异己、貪生怕死、玩弄權術的劣迹,認爲他在宋朝滅亡上負有不可推卸的罪責,“似道誤國之罪,上通於天,不可悉數,然其制外戚、抑北司、戢學校等事,以是所不可及者,固不可以人而廢也”(11),在譴責賈似道顛倒朝綱的同時,周密仍對賈似道制外戚、抑北司、戢學校的客觀效果進行了積極評價。《宋季三朝政要》中亦稱賈似道“逐巨璫董宋臣、李忠輔,勒戚畹歸班,不得任監司、郡守,百官守法,門客、子弟斂迹,不敢幹政”(12),賈似道初入相時,他的任事之才還是爲人稱道的。曾爲南宋理宗、度宗二朝顯宦,《宋史》將其列入《奸臣傳》,可見歷史對他的評斷。何況景定四年(1263),賈似道實行公田法,“其間毗陵、澄江,一時迎合,止欲買數之多。凡六斗、七斗者,皆爲一石。及收租之際,元額有虧,則取足於田主,以爲無窮之害”。(13)此時周密被朝廷派遣到毗陵督促買田之事,到任後,即私自免除官吏買田浮額的十分之三,自知忤逆賈似道之意,必然遭致不測,便以母親重病爲藉口,離開毗陵。此事後,周密始終難以謀得一官半職,直到賈似道死後纔被任命爲義烏縣令。賈似道爲天下大奸,世人皆知,周密深受其害卻並未一味指責怨恨,而是就事論事,有著更爲客觀公允的評判,認爲他雖有誤國之罪,也應承認其才幹智慧,這不僅體現作者堅持實録的精神,也反映出作爲宋遺民在回顧歷史、評判人物時的冷静與清晰,爲後世客觀認知評價賈似道提供了史料。

      又如《齊東野語》“滕茂實”條,記述騰茂實作爲使臣出使金朝被迫滯留於雁門,最終憂憤而卒的史實,《宋史》騰茂實本傳載:“欽宗自離都城,舊臣無敢候問起居者。茂實聞欽宗將至,即自爲哀詞,且篆‘宋工部侍郎滕茂實墓’九字,取奉使黄幡裹之,以授其友人朔寧府司理董詵。欽宗及郊,茂實具冠幘迎謁,拜伏號泣。”(14)周密則收録有《宋史》提及卻未記録的騰茂實“自爲哀詞”的內容及序文:

      茂實奉使無狀,不復返父母之邦,所當從其主以全臣節。或怒而與之死,幸以所杖旛其尸,及以所篆九字刊之石,埋之臺山寺下,不必封樹……

      詩曰:“……流離念窘束,坐閱四序遷。同來悉已歸,我獨留塞垣。形影自相吊,國破家亦殘,呼天竟不聞,痛甚傷肺肝。相逢老兄弟,悼嘆安得歡,波瀾卷大廈,一木難求安。就不違我心,渠不汗我顏……況我禄數世,一死何足論,遠或没江海,近或死朝昏。斂我不須衣,裹尸以黄旛,題作宋臣墓,篆字當深刊……”(15)

      文末周密言所記內容“皆可以補史闕……國史雖有本傳,甚略,且無其詩並叙,與此亦少异”。這些材料不僅豐富了滕茂實的史實資料,亦可見滕茂實忠君愛國之心,周密詳記其人其事也正表現出對忠義之士的緬懷與敬佩。

      綜觀周密關於人物的著述,不難發現其希望恢復歷史原貌的初心,與《弁陽老人自銘》中“於古今得失,治亂之故,必審真是,不喜隨聲接響”(16)的自叙相契合,他秉筆直書的寫作態度,敏銳的歷史興亡之感,無疑在總結歷史、評價人物方面有較全面深刻的見解。

      3.記禮儀、風俗

      周密筆記中,尤以《武林舊事》記載南宋祭祀禮儀和風俗民情爲最多,可謂“凡朝廷典禮、山川風俗,與夫市肆節物、教坊樂部,無不備載”(17),是研究南宋歷史、杭州掌故的珍貴文獻。如關於淳熙十三年(1186)高宗八十壽辰,舉國同慶之事。此事於《宋史》有兩處記載,《孝宗本紀》載:“十三年春正月庚辰朔,率群臣詣德壽宮行慶壽禮。大赦,文武臣僚並理三年磨勘,免貧民丁身錢之半爲一百一十餘萬緡,內外諸軍犒賜共一百六十萬緡。”(18)《禮志》記:“十三年春正月朔,以太上皇帝聖壽八十,帝率群臣詣德壽宮行禮,其儀注、恩赦並如淳熙二年典故。”(19)正史用寥寥幾十字從行禮、恩賜方面簡單陳述恭賀高宗八十壽辰一事,然參照周密《武林舊事》“慶壽册寶”條閱讀,便深覺原本遙不可感的慶典儀式也變得清晰可知了:

      至十三年,太上八十,正月元日,再舉慶典,其日,文武百僚集大慶殿,各服朝服,用法駕五百三十四人,大樂四十八人架,樂正樂工一百八十八人,及列儀仗鼓吹於殿門外。上服通天冠,絳紗袍,執大圭,恭行册寶之禮。鼓吹振作,禮儀使已下皆導從,上乘輦從至德壽宮,俟太上升御座,宮架樂作,皇帝北向再拜,奏起居,致詞曰……後三日,百官拜表稱賀於文德殿,四方萬姓,不遠千里,快睹盛事。都民垂白之老,喜極有至泣下者。(20)

      周密將參與慶典的朝臣列隊、樂工人數、皇帝服飾、行禮步驟等做了如實生動的記述,雖未親見此盛況,但作爲南宋臣民的周密仍不可抑制自豪驕傲之感。

      宋人的風俗民情也是周密筆記極爲關注的。《武林舊事》卷二和卷三,再現了宋代元宵節“熒煌炫轉,照耀天地”的熱鬧,乞巧節“對月穿針,餖飣杯盤,飲酒爲樂”的歡愉,中秋節“天樂直徹人間”“燈燭華燦”的絢爛,重九登高攬勝、泛萸簪菊的盛景,冬至服飾華炫、垂簾飲博的習俗。周密筆記從不同方面反映宋人的生活狀態,如卷六“小經紀”記録一百七十八種小商販的名目,與音樂有關的即有“琴阮弦、開笛、靘笙、鞔鼓、口簧”,甚至連對付老鼠蟲害的也有“竹貓兒、消息子、老鼠藥、蚊烟”,可知宋代百姓生活與社會分工的豐富多樣。“諸色伎藝人”篇則記録下五十五類,五百一十五位伎藝人的名字,結合周密《癸辛雜識》中追憶“余垂齠時,隨先君子故都,嘗見戲事數端,有可喜者,自後則不復有之”(21)的記載,亦可想民間藝人的超群技藝,社會生活的繁榮精彩。正是從文字記述裏,我們纔真切體會到宋代百姓生活的點滴,領略到南宋社會風貌的紛繁,遙感宋朝的時代氣息,而這些內容恰是嚴肅的史書所不屑留意的細節。

      除留心著録臨安風俗民情外,其他地方或异族習俗在周密筆記中也有涉及。如《癸辛雜識》“回回送終”詳細記載回紇民族送終風俗的全過程;同書“南丹婚嫁”則記述少數民族的婚嫁習俗,這些文獻爲今人瞭解宋代少數民族的生活習俗提供了史實資料。

      然而,筆記著述終究不是嚴謹的史學著作,記載細言瑣事爲主的寫作形式和隨筆漫談式的叙事方式,雖讓讀者在閱讀中得到較直觀的感受,卻難免在時間、人物、事件記載中存在錯漏或失誤。但仍不可忽視周密堅持“實録”的精神與補缺拾遺的著述旨意,他努力重現歷史人物、歷史事件、風俗典禮的原貌,使其筆記具有與正史互爲印證、互爲補充的重要史實價值。

      二、周密筆記文藝價值呈現

      周密筆記文學與藝術價值體現主要集中於《志雅堂雜鈔》、《雲烟過眼録》、《浩然齋雅談》、《澄懷録》等著述中,它們記載著大量書畫文物,文壇軼事,詩詞品評、宋人雅談,爲後世瞭解研究南宋文化藝術提供重要途徑。

      1.著録文人作品

      周密筆記著述涉及歷代文人及其作品,尤以宋代爲甚,如晏殊、蘇洵、蘇軾、黄庭堅、賀鑄、周邦彥、陳師道、葉夢得、周必大、史達祖、趙孟頫等,對名人作品及軼事的收録,爲考察文人生平、交游,爲其作品輯佚都有較大幫助,如記李清照一事:

      李易安紹興癸亥在行都,有親聯爲內命婦者,因端午進帖子。《皇帝合》……《皇后合》……《夫人合》……時秦楚纔在翰苑,惡之,止賜金帛而罷。意帖用上官昭容事。(22)

      易安集早已散佚,上述內容既可補充這位女文人的生平紀事,又可補其文章遺闕,極爲珍貴。與此同時周密還著録許多成就不高、名不見經傳的中小文人事迹及作品,從中可知宋代文壇的興盛繁榮,如《浩然齋雅談》所載:

      黄文雷,字希聲,永嘉人。希聲有《看雲詩》,不行於世。其賦《昭君行》,特爲一時名公所稱道。其辭云:……(23)

      嚴中和,號月澗,近世詩人間多佳句,既無行卷,因摘一二於此。云:……(24)

      篔房李彭老詞,筆妙一世,予已擇十二闋入《絕妙詞》矣,茲不重見。外可筆者甚多,今復摭數首於此。(25)

      以上提及的人物與周密生活於同一時代,他們的文學作品幸而有賴周密筆記纔得以保存至今。如張炎之父張樞,“其姑縉雲夫人承恩穆陵,因得出入九禁,備見一時宮中燕幸之事,嘗賦宮詞七十首,盡載當時盛際,非其他想象而爲者。今摭其十於此……”(26),張樞所作《宮詞》今已不存,藉助周密筆記保存下十首,現已收録於《全宋詩》中,這不僅填補了文人詩作的缺失,其詩歌內容也成爲研究南宋後宮禮儀和生活的重要資料。

      甚至在鄉野山林偶聞詩文之事,周密也細心著録。如《澄懷録》載:“草鞋道人善談理趣,吳人從,游山遇之,得其數詩,云:‘君來游山,頗見好景不?茲山景趣多,豈暇遍觀,但可意著眼熟看,看得熟時,他人見不到處,盡爲君有。’”(27)

      又因對歷代文人文學作品的熟識,周密常將文人詩文信手拈來,顯示出論者知識的融會貫通,茲舉例:

      《赤壁賦》謂“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此蓋用莊子句法“自其异者而眡之,肝膽楚越也,自其同者而眡之,萬物皆一也”。又用《楞嚴經》意:“佛告波斯匿王言:‘汝今自傷髮白面皴,其面必定皺於童年,則汝今時觀此恒河,與昔童時觀河之見,有童耄不?’王言:‘不也。世尊。’佛言:‘汝面雖皺,而此見精,性未嘗皺,皴者爲變,不皴非變,變者受生滅,不變者元無生滅。’”(28)

      周密不僅是南宋著名的詩人詞人,同時還兼具畫家、鑒賞家的多重身份,因此除了對文學作品具有敏銳的感知和鑒賞能力,也不可忽略其對文物古玩的記録留存。

      2.記載文物盛況

      親歷國事日衰,眼見王朝覆滅,作爲臨安文壇領袖的周密主動承擔起收集、清點、著述古籍文物的重任,而《志雅堂雜鈔》和《雲烟過眼録》便是周密兩部記録晚年與友人文物收藏及評賞的著述,《志雅堂雜鈔》常瑣碎記下某年某月某日訪某人,或某人來訪,見字畫古玩等,部份條目還記有明確的時間,如:

      癸巳八月十四日,示余以喬仲山求售智永真草《千文》,絕佳,欲鈔七定,上有徽宗禦題,“政和”、“宣和”印。此項郭祐之謂內有“祐”字,係雙鈎,此米老所謂臨本也,然亦奇物,不易得者。顏書《馬病帖》,欲鈔五定,有高宗題簽頭,“希世”印在前,亦奇物……(29)

      書中詳細記載所見字畫收藏,包括題字、所蓋印章、品相等細節,字畫珍品在歷經戰亂後得以留存實屬罕見難得,只有將之細緻著録,纔能讓後人知曉宋代文化的繁盛面貌。書中還將撰述者所知古玩文物的大小、質地、歸屬、用途等記録無遺,如“宣和殿所藏殷玉鉞,長三尺餘,一段美玉,文藻精甚,三代之竇也。後歸大金。今入大元,每大朝會必設於外廷”(30),這些文物無疑皆是鐫刻宋代歷史,彰顯宋人智慧的珍寶。

      《雲烟過眼録》則將字畫、古玩、法書等藝術珍品,按照收藏者姓名分別進行標示,詳載字畫古玩的名目,並略加品評,試看“張受益謙號古齋所藏”條:

      李西臺《新竹詩》,後有蘇子美跋,賈秋壑故物也。米元章帖十二册,各以其類爲次,如手簡、家書、詩文,各分類。聞是韓侂胄故物,中間多韓魏公家園池詩,各有“閱古”、“珍玩”大印,其後歸史衛王府。凡如此五六十册,一一精好……李成《看碑圖》,乃李成畫樹石,王崇畫人物。今止有一副,其人物一副則不可見矣。余平生觀李營丘筆,當以此軸爲最。舊藏王子慶,今歸張受益……(31)

      周密極盡詳實地記録收藏者張受益所擁有的三十餘件藏品,爲我們提供了有關宋人文物收藏的第一手資料,這些藝術珍品大多在今天已不可見,但藉助周密的文字讓我們具體可感宋朝輝煌絢爛的文化,它們是趙宋文明的象徵與見證,也是南宋遺民悼念家國文化的寄托之物。

      除對詩詞、字畫、古玩的悉心記載,周密筆記還涉及碑帖、舞譜、戲曲等多方面內容,保存了罕見於正史的文化藝術史料,從中亦可探尋宋末元初江南文人的生活與思想軌迹,同時也蕴含展現博大中原文化,傳承文化血脉的深意。

      三、周密筆記所彰顯的家國情懷

      與前代遺民相比,南宋遺民面臨的不僅是亡國,更是亡天下的慘烈。特殊的生命體驗、跌宕的心路歷程促使文人將身世零落之感與失家亡國之痛融入詩詞文本中,而對歷史的記載、文化的記録、盛世的追憶可用較爲自由靈活的筆記題材來體現。宋末元初文人筆下雖書寫不同內容,風格各异的作品,但其間卻有著共同貫穿始終的東西,即處處流露出的故國情懷、遺民心緒,而這也正是周密筆記著述裏的可貴財富。

      1.反思亡國緣由

      作爲宋末遺民,周密可謂是身在新朝,心繫故國,堅持“務求事之實,不計言之野”(32)的著述態度,回顧歷史,還原史實,同時用或抒情、或反諷、或戲謔的方式撰述筆記,總結宋代亡國的某些歷史教訓,探尋覆國失家的原由,“究非尋常小說之可比也”。(33)如《齊東野語》記載“端平入洛”條,言“此事得之當時隨軍幕府日記”,因獲得參與者的第一手材料,其真實性詳盡度大大提高,可貴的是作者不僅詳實記載事件的過程,而且探尋戰争失敗的原因,認爲“所失在於主帥成功之心太急,入洛之師無援,糧道不繼,以致敗亡,此殆天意。後世以成敗論功名,遂以貪功冒進罪之,恐亦非至公之論也”。(34)面對端平元年鎩羽歸來的北伐將士,周密並未與衆人一樣口誅筆伐出師主帥,而是清晰認識到朝廷北伐軍曾一度佔領洛陽,卻因主帥自負,糧草匱乏,長途跋涉,蒙軍緊逼等原因失利,提醒世人只有縱觀全局,結合內外形勢,回歸事件本身,纔能真正總結經驗教訓。

      除對重大戰争進行總結和反思外,周密在政治經濟制度方面也有獨到見解。如《齊東野語》“景定行公田”、“景定彗星”記載宋理宗景定年間推行公田法的過程,契機是南宋後期戰事吃緊,軍費倍增,軍糧不足,農業也因戰争受到極大破壞,地主階級兼併土地情況刻不容緩,民不聊生。賈似道帶頭投獻土地,可見其希望挽救社會危機,實現富國强兵的初衷。在具體實施中明確公田法的回買對象,主要是占田大戶,即大官僚和大地主,有“抑强嫉富之意”。(35)然而在實際執行中卻出現了諸多弊病,官吏們以買田邀功,强迫農民交田交錢,使得農民負擔更爲繁重。面對群臣的反對以及賈似道上書請辭,宋理宗言公田法“上可以免朝廷造楮幣之費,下可以免浙右和糴之擾,公私兼濟,今業已成矣,一歲之軍餉,皆仰給於此”。(36)公田法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確是保障了軍餉供給,對減少和糴數量與楮幣發行起到一定作用,但卻無法從根本上改變宋末政治黑暗,經濟疲乏的局勢,反而造成對農民“其害尤慘”的社會後果,周密感慨:“昔隋鑿汴渠,以召民怨,乃爲宋漕運之利。今宋奪民田以失人心,乃爲大元餉軍之利。古今害民興利之事,於此亦可鑒矣,於戲悲哉。”(37)因公田法的興起、實施、發展到最終造成的巨大影響都與賈似道有著直接關聯,故不難體會四庫館臣所说:“密放浪山水……每述宋亡之由,多追咎韓、賈,有‘黍離詩人,彼何人哉’之感。”(38)

      身處“天崩地裂”之際,正值人生暮年的周密,透過筆記再現淵博學養與歷史識見,深思王朝覆滅與綱紀散亂、政治腐敗、經濟疲乏、窮奢極欲生活有著必然聯繫,他是歷史的見證者,親歷者,只有冷静思考、沉著克制,纔能爲後世如實展現南宋歷史社會生活的各方面,踐行“著之於此,以爲世戒”(39)的寫作宗旨,然其中難掩作者眷念故國的真心,以及在慨嘆反思背後蘊含的政治理想與人生取向。

      2.愛憎鮮明的人物觀

      周密筆記涉及人物廣泛,上到君王皇后、宰相權臣,又有學官文人、豪俠義士,下至盜賊叛臣、走卒妓女等。其中用心最切的當屬忠臣志士一類,如《癸辛雜識》“張世杰忠死”條記載宋末將領張世杰見厓山事敗,趙氏血脉不存,將軍站立船首焚香拜天,視死如歸,終因風起浪涌而溺亡之事。“文山書爲北人所重”條讚頌抗元民族英雄文天祥,記述河間府一位賣燒餅人家裏有文天祥真迹,言“咱們祖上亦爲宋民,流落在此。趙家三百年天下,只有這一個官人”,周密文末感慨:“斯人樸直可敬如此,所謂公論在野人也。”(40)這些話語質樸真摯地道出漢族人民對這位烈士的敬重之情。《齊東野語》“二張援襄”描述張順、張貴兩位志士,在宋末襄陽戰役中“乘風破浪,徑犯重圍”英勇抗敵,然張順死於水中“身中四槍六箭,怒氣勃勃而生”,張貴“身被數創,力不可支,遂爲生得,至死不屈”。(41)記武功大夫范大順於守地自縊而死,右武大夫牛富“城降之際,傷重不能步,乃就戰樓,觸柱數四,投身火中而死”(42)爲國捐軀之事。又有:“趙良淳,字景程,號常軒……長江失守,凡內郡,悉除授宗姓,公守霅。明年城失守,公以片紙書付其子,曰:‘寧爲趙氏鬼,不作他國臣。行年五十有三,守土而死節,尚復奚憾。諸子幸而生者,勉旃忠孝。’書訖,付其子友伯,隨閉合投繯而死。”(43)周密傳神地再現了忠臣義士慷慨就義的氣節,與國共存亡的經歷,在緬懷與敬佩中描摹出自己心靈深處的滿腔熟忱。

      周密筆記對群體人物的描寫也不容忽視,如對南宋三學諸生的記載,三學分別是太學、武學、宗學宋代中央三大學府,他們上書言事,罷相除臣,有極强地參與政治的意識,在《癸辛雜識》“三學之橫”條載三學生合力聲討史嵩之、丁大全等權臣。特別是針對史嵩之起復這一南宋重要的政治事件,“史嵩之始末”描述三學連連上書,最終成功阻止史嵩之回到朝廷,亦見三學不容小覷的政治地位與群體力量。而賈似道入相後則抓住三學這一特點,把他們當作黨争與論的重要工具,對其採取懷柔籠絡的政策,大加利誘。《齊東野史》“咸淳三事”記咸淳九年時局動蕩,國之將亡,賈似道仍欲優學舍收買人心:“有無名子作詩,揭之試所云:‘鼙鼓驚天動地,九州赤子哭哀哀。廟堂不問平戎策,多把金錢媚秀才。’”(44)國難當頭,异族入侵,作爲國家中流砥柱卻只知錢財享樂。

      三學在宋末之際還表現出驕橫、狹隘、囂張、不可一世的特點,只要侵犯到他們的利益,小則辱罵責打,大則逼迫官員離職免職,如《癸辛雜識》“馬光祖”條載:“及光祖尹京,又創爲一議,應學舍詞訟,須先經本監用印保明,方許經有司。學舍尤怒之。作小詩曰:‘幾年貪帥毒神京,虎視國家三學生。休道新除京尹好,敢將書鋪待司成。’”(45)面對學生們的不滿,官員馬光祖深感不安,力求外任,只爲自保。同時周密還清晰意識到“道學”在宋季儼然成爲學生沽名釣譽的工具,對他們的道德、責任感產生巨大負面影響,“號爲賢者,則可以釣聲名,致撫仕,而士子場屋之文,必須引用以爲文,則可以擢巍科,爲名士……於是天下競趨之,稍有議及,其黨必擠之爲小人,雖時君亦不得而辨之矣。其氣焰可畏如此”,最終導致“萬事不理,喪身亡國”(46)的結局。

      除了對重要歷史人物和群體的記述,周密還關注下層人民和邊緣人群,其筆端觸及對盜賊的描寫,意味深長地言及“盜亦有道,其是之謂乎”(47),並抄録龔開爲所作《宋江三十六贊》序與全文,將宋江諸人與陳勝、吳廣、項羽相提並論,認爲他們是豪杰義士,其間無不寄寓文人在易代之際對英雄志士的渴慕。又有對歌女娼妓的记述,如《齊東野語》卷十一“蜀娼詞”、卷二十“臺妓嚴蕊”;《癸辛雜識》續集下“吳妓徐蘭”,書寫她們惠質蘭馨、正直勇敢的品行,與士大夫中“隨時上下,自以爲巧得計”(48)的怯懦與卑劣形成鮮明對比,從中猶見周密“剛腸疾惡,聞見有不平,怒發抵掌,毅然亦不少貸也”(49)的性格特點。

      周密通过筆下衆多個人或群體人物的傳記與逸聞,來抒發自身愛國之情和亡國之痛,突顯人物的美醜尊卑,書寫人物的功過得失,在這些看似不相關的人物中與不連貫的故事裏,承載著文人對以身殉國者的追思與讚頌,對士大夫改節的鄙夷與不耻,對下層人民遭受淩辱的同情,其間盡抒悲憫、憤慨與沉痛,亦彰顯其堅定的民族情感與鮮明的愛憎情懷。

      3.追思故國遺風

      北宋滅亡後,南宋仍有江南之地繼續延續和發展中華傳統文明,而宋元王朝更迭不僅意味著南宋的滅亡,還預示著華夏傳統文明的淪喪。對於文人而言,只能通過文字追溯故國典章禮儀、民俗風情和奇聞异事,寄托故國之思,表述對過往美好生活的懷念,對殘存記憶進行梳理和修復,尋求文化的認同。他們不約而同地選擇具有“雜”“散”(50)特點的筆記文體,並充分利用這一文體自由靈活的特性,從多角度、多層次地選擇事件、人物和反映生活,共同編織有關故國故都的記憶。如孟元老《東京夢華録》、耐德翁《都城紀勝》、西湖老人《西湖繁勝録》、吳自牧《夢粱録》、周密《武林舊事》等筆記著述,雖在內容上存有差异,但無一例外的都是追記舊日繁華,記録風俗歲時的盛況,字裏行間流露了往昔不復的悲傷與感慨。

      生活於南宋傾覆後的周密,有意識地搜集整理並詳實記録下南宋百餘年的制度文物、湖山美景、節序風俗、文物珍品,正因知它們象徵或見證著昔日故國的繁榮昌盛、人民的智慧心血。在令人炫目的記述中,洋溢著文人的驕傲和自豪,然如今卻盡留殘山剩水,胡語番音。故國已去,故人飄零,若不將這些一一輯録下來,後人又將如何知曉當日盛景呢?如《齊東野語》“紹興禦府書畫式”條清晰詳細地記録了高宗時期內府收藏的字畫法書及器物:“具列於後,嘉與好事者共之,庶亦可想象承平文物之盛焉。”(51)這是對過往繁華的追憶,也是對宋代文化深深的感念。“賈廖碑帖”條分別列出賈似道、廖群玉擁有的各種石帖,文末以“其石今不知存亡矣”(52)戛然而止,讓讀者在驚嘆大宋文化之後留下無限唏噓感嘆。

      而《武林舊事》卷四“故都宮殿”則記録下南宋臨安皇家宮殿的建築分爲門、殿、後殿、堂、齋、樓、閣、臺、軒、閤、觀、亭、園、庵、坡、橋、泉、禦舟、教場、禦園二十類三百餘處。卷五“湖山勝概”詳盡地將西湖周邊名勝古迹四百多處全數記載下來,在繁冗的文字記述裏,蘊含著南宋行在的繁榮鼎盛之貌,而周密書寫記録這些宮殿與景觀的當下,它們大多不復存在,成爲了過去,作者是在不斷回憶追思中,悼念那逝去的繁盛王朝,也昭示世事巨變與人世滄桑之感。繁華宮殿、都市美景、風俗民情縈繞於作者心間,甚至臨安的一草一木一風一俗,都讓人倍覺親切又悲涼,宋末文人對它們的著述已不再是單純的客觀記載,而是表現喪國深痛的寄托方式,臨安是昔日的故都,也是故國的象徵,故云:“及時移物换,憂患飄零,追想昔游,殆如夢寐,而感慨繫之矣……盛衰無常,年運既往,後之覽者,能不興‘愾我寤嘆’之悲乎!”(53)

      周密筆記被譽爲“宋代野史,稱巨擘焉”(54),同時他也是宋末文學名家,因一生大部份時間在浙江度過,他熟悉那裏的風土人情,自然風光,其詩詞作品也常描摹江南景致,留存的十首《木蘭花慢》便是從不同季節、不同時空描摹著蘇堤春曉、平湖秋月、斷橋殘雪、雷鋒夕照等令人神往的西湖美景,與《武林舊事》中卷三“西湖游幸”相互映襯,互爲補充,更全面生動地再現著臨安的秀麗山水,繁榮熱鬧。文學作品不單是文人的所見所感,也將成爲歷史的記録,細賞周密寫作於宋亡後的筆記與詞,不難見其情感的一致性,深沉厚重的遺民心緒在筆記中多是通過記述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故國山水、帝王百姓生活來呈現,而書寫詞作時也同樣負載著對故國山川的依戀與亡國失家的悲痛。如《一萼紅·登蓬萊閣有感》言:“回首天涯歸夢,幾魂飛西浦,泪灑東州。故國山川,故園心眼,還似王粲登樓。最負他、秦鬟妝鏡,好江山、何事此時游。爲唤狂吟老監,共賦消憂。”(55)《獻仙音·吊雪香亭梅》道:“一片古今愁,但廢緑、平烟空遠。無語消魂,對斜陽、衰草泪滿。又西泠殘笛,低送數聲春怨。”(56)國家覆滅,江山易主,內心的哀愁悲憤絕望借由文字宣洩而出,對山水的熱愛,對故國的眷念呈現於周密後期所有的文學著述中,貫穿其晚期的生活,直至生命的終結。

      論其晚年筆記《澄懷録》,其內容雖是游覽山水,感悟生活的文字,然前輩文人蘇軾、王安石、蘇舜欽、汪彥章、林敏修觀奇山勝水,賞長松怪石,所到之處無不儘是宋朝王土。周密生性嗜愛自然,青山秀水象徵著民族與祖國,而今卻只能在筆墨和夢境中追念,於“閉閣焚香,澄懷觀道”(57)的背後深藏難舍的故國情思。對故國懷想追憶還集中體現在周密對宋朝文學藝術品的盡心著録中,所撰述的筆記爲後人瞭解元初江南文人提供了途徑,而收集整理、把玩、欣賞藝術品也是宋遺民悼念逝去故國的特殊方式。正如夏承燾先生所言:“其晚年爲《志雅堂雜抄》、《雲烟過眼録》,搜求鈔録於浩劫之後,蓋亡國遺老保存國故之深意,又非但炫見聞,誇收藏而已。”(58)

      兩宋之際筆記著述者涉及文人、學者、官吏等多種身份;著述數量極爲龐大,今存約五百餘種;(59)內容囊括天文地理、政治人事、風俗民情、文學藝術等,確爲筆記發展最爲鼎盛的時期。筆記發展到北宋、南渡、南宋各個時期,撰述者的心態與目的大相徑庭。北宋筆記大多是輯録傳聞逸事,戲謔漫談的作品,王辟之《澠水燕談録·序》寫道:“閑接賢士大夫譚議有可取者,輒記之,久而得三百六十餘事,私編之爲十卷,蓄之中橐,以爲南畝北窗、倚杖鼓腹之資,且用消阻志,遣餘年耳。”(60)直言爲增加酒後談資,消遣度日而從事筆記著述的創作動機,歐陽修《歸田録》、蘇軾《東坡志林》等書也都表現出撰述者輕鬆閑適的著述心境。而國勢日衰,歷經南渡,直至宋亡後,筆記撰述已不復前人游戲閑談、戲謔消遣的寫作特點,而是承載起保存歷史真實及文化傳承的重任。

      基於此,周密寫下數量衆多、內容豐富、用心真切的筆記著述,藉以記録衆說紛紜的歷史事件,美醜尊卑的歷史人物,千姿百態的風俗民情,山川都城的盛況美景及豐富繁盛的故國文化,從多層面、多角度地呈現南宋面貌。而作者始終秉持保存國史國故的自覺意識,造就其筆記著述極高的史學與文藝價值,同時透過文字表達反思、讚頌、控訴與追憶的心聲,以及對家國的深切依戀,對遺民氣節的執著堅守,都無愧於“自惟平生大節,不悖先訓,不叛官常。俯仰初終,似無慊怍,庶乎可以見吾親於地下矣”(61)的自我評述。

      ①王行:《題周草窗畫像卷》,《半軒集》卷八,《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31册,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第394頁。

      ②鄭思肖:《心史·總後序》,《鄭思肖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196頁。

      ③永瑢等:《四庫全書總目》卷一百二十一,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第1049頁。

      ④周密撰,張茂鵬點校:《齊東野語》,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第22頁。

      ⑤脱脫等:《宋史》卷三百六十一,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第11301頁。

      ⑥《齊東野語》,第52頁。

      ⑦《宋史》卷四百七十四,第13777頁。

      ⑧同上,卷二百四十三,第8657頁。

      ⑨《齊東野語》,第48頁。

      ⑩胡應麟:《讀齊東野語》,《少室山房集》卷一百四,《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1290册,第755頁。

      (11)周密撰,吳企明點校:《癸辛雜識》,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第67頁。

      (12)佚名撰,王瑞來箋證:《宋季三朝政要箋政》,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第262頁。

      (13)《齊東野語》,第315頁。

      (14)《宋史》卷四百四十九,第13224頁。

      (15)《齊東野語》,第192頁。

      (16)周密:《弁陽老人自銘》,朱存理:《珊瑚木難》卷五,《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15册,第142頁。

      (17)周密:《武林舊事》,鮑廷博:《知不足齋叢書》第6册,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第247頁。

      (18)《宋史》卷三十五,第684頁。

      (19)同上,卷一百一十二,第2680頁。

      (20)周密撰,李小龍、趙銳評注:《武林舊事》,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第5~6頁。

      (21)《癸辛雜識》,第82頁。

      (22)周密撰,孔凡禮點校:《浩然齋雅談》,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第9頁。

      (23)同上,第29頁。

      (24)同上,第32頁。

      (25)同上,第51頁。

      (26)同上,第29頁。

      (27)周密著,楊瑞點校:《澄懷録》,《周密集》第五册,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5年,第11頁。

      (28)《浩然齋雅談》,第14頁。

      (29)周密著,楊瑞點校:《志雅堂雜鈔》,《周密集》第四册,第5頁。

      (30)同上,第33頁。

      (31)周密著,楊瑞點校:《雲烟過眼録》,《周密集》第四册,第23~24頁。

      (32)《齊東野語》,第4頁。

      (33)《癸辛雜識》,第3頁。

      (34)《齊東野語》,第80頁。

      (35)同上,第314頁。

      (36)同上,第315頁。

      (37)同上,第316頁。

      (38)鄧牧:《伯牙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89册,第501頁。

      (39)《齊東野語》,第168頁。

      (40)《癸辛雜識》,第186頁。

      (41)《齊東野語》,第342頁。

      (42)同上,第343頁。

      (43)《浩然齋雅談》,第33頁。

      (44)《齊東野語》,第312頁。

      (45)《癸辛雜識》,第300頁。

      (46)同上,第169~170頁。

      (47)同上,第25頁。

      (48)同上,第179頁。

      (49)《弁陽老人自銘》,《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15册,第142頁。

      (50)劉葉秋:《歷代筆記概述》,北京:北京出版社,2011年,第6頁。

      (51)《齊東野語》,第93頁。

      (52)《癸辛雜識》,第86頁。

      (53)《武林舊事》,第1頁。

      (54)夏承燾:《唐宋詞人年譜》,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年,第293頁。

      (55)周密著,史克振校注:《草窗詞校注》,濟南:齊魯書社,1993年,第171頁。

      (56)同上,第192頁。

      (57)《癸辛雜識》,第32頁。

      (58)《唐宋詞人年譜》,第337頁。

      (59)《全宋筆記》計劃出版囊括全部宋代筆記500部,上海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鄭州:大象出版社,2003年。

      (60)王辟之:《澠水燕談録》,上海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編:《全宋筆記》第二編(四),鄭州:大象出版社,2006年,第5頁。

      (61)《弁陽老人自銘》,《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15册,第143頁。

标签:;  ;  ;  

论宋元时期的价格价值_宋朝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