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高等教育交流的发展与展望论文_张抒杨 宫春杰 王崇鞠

中日高等教育交流的发展与展望论文_张抒杨 宫春杰 王崇鞠

湖北工业大学 湖北 武汉 430068

摘 要:随着”一带一路”的建设推进,中日两国在教育方面的交流越加频繁。纵观我国教育的发展,可以看出中国高等教育在形成过程中出现的对于中国各时期经济建设的突出贡献与自身发展的不足。通过中日之间在科研、文化、管理的针对性交流,两国在各层面的合作均有成效。现阶段应继续坚持合作共赢的交流理念,加大中日交流的广度和深度,依据我国基本国情改善现今教育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为新时代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建设做出新贡献。

关键词:中日 高等教育 发展 展望

中日两国自古以来就有教育交流的深厚背景。日本教育文化的启蒙源于中国古代的私学教育,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早期文化教育起到了普及与发展的作用。在近代,北京大学社会科学代表团于1974年11月访问日本,为近代中日教育交流开启了新阶段。随后两国在语言教育、校长交流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时至今日,中日两国在科研、文化、管理等方面的交流不断取得新成就。由此可见,长久以来中国的教育发展与中日合作关系密切,今后的教育改革也会在日益深化的中日交流中迎来新的发展。

一、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教育是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文化创新的重要支柱,而在此基础上的高等教育是社会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也是广受关注的一环。中国高等教育从近代开始发展至今,为祖国建设与时代发展持续输送人才。结合时代背景与基本国情,中国已经形成一套独立的教学体系。

1.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利益与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出现了历史性的转折,进入了大众化的阶段。根据2016年4月7日我国教育部发布的《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的数据统计,中国高等教育“井喷式”飞速发展。1949年,全国有大学生仅有11.7万,2015年,中国大学生在校人数达到3700万,位居世界第一。不过这种大批量的教育模式也包含了诸多问题。包括学生群体的多元化对师资队伍的数量与结构提出的挑战,大众化与各地经济承受能力之间的矛盾,毕业生数量与人才市场之间的供需差异等,都是目前高等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

2.历史与文化传承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我国的高等教育是从近代洋务运动时候开始建立的,通过兴办洋务学堂、派遣留学生与翻译出版外文书籍,逐步完善高等教育体系。在之后的不同时代,高等教育都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此发展下的高等教育对于历史与文化的传承更加凸显出重要性。时至今日,高等教育需要承担的社会职能更加多元化。作为文化的传承者,在新时代国际化浪潮下坚守传统文化的阵地,贯彻文化传承理念,不断研究和创新,努力完成文化传播和发扬的历史任务。

3.全球化对高等教育的冲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国际化教育也成为高等教育重要的一环,从国内教育环境来看,国内的现存国际化教育无论是教学系统、资格认证、师资培训,还是课程理念、教育目标,离真正优质的国际教育还差得很远。目前国内的大学已经普遍地认识到这一问题,正在积极做好国际化方面的工作。要明确学校在国际化过程中所达的地位,以及国际化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要通过我们的工作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把国际化这盘棋下好。如何利用新时代下国际化教育的机会,结合“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将我国的教育发展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是现阶段教育产业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深入交流合作的展望

从中日关系的历史来看,民间交流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而近代中日交流的重大转折点便是中日正式建交。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随着官方关系进入了空前的友好时代,民间交往也迎来了高潮。各种民间团体和民间人士的交往机制得以顺利建立。人员往来不需要再冒着巨大风险去申请签证,往来的人数和次数都有了快速的增长。在目前看来,中日两国在教育领域的交流已经对社会的各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如何加大两国间合作交流带来的实际利益是当下深化两国外交成果的重要内容。

在教育合作方面,通过管理高层交流,进一步落实教育改革,善于借鉴别国经验并结合本国国情,制定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体制与教学理念是执行教学实践的基础。在人才交流方面,积极推动中日高等教育联合办学,深入探讨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巩固并加强双向留学生教育事业,使国际化人才培养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在基础科学与高精尖科技研发方面,努力发展双边学术交流与合作,为人才培养搭建起科研合作与发展的平台。

参考文献

[1]宗秋荣 中日教育及历史问题研讨会暨中日教育交流座谈会综述[J].教育研究,2004,(12),91-92。

[2]卞彦勤 当代中日教育交流简述[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2),36-37。

[3]朱姗依 浅谈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现状和对策[J].青春岁月,2016,(11)。

[4]唐晖 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及在实施过程中的策略[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21,(1),83-84。

[5]武寅 论民间交往在中日关系史上的地位[J].日本学刊,2014,(1),1-15。

论文作者:张抒杨 宫春杰 王崇鞠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8月总第27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3

标签:;  ;  ;  ;  ;  ;  ;  ;  

中日高等教育交流的发展与展望论文_张抒杨 宫春杰 王崇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