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灌溉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探析论文_陶小京

节水灌溉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探析论文_陶小京

南阳市宛城区鸭河口灌区管理局 河南省南阳市 473100

摘要:随着我国农业的发展,农田水利工程所受的的关注越来越大。本篇文章首先介绍了节水灌溉技术的意义,然后从具体技术入手,分析了其在水利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节水灌溉;水利工程;施工技术;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的消耗量也在逐年上升,我国很多地区出现了水资源紧缺的问题。农业生产是水资源消耗较多的领域,尤其在传统农田灌溉中,由于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农田水利工程就是针对农田用水的一项重要工程,有利于调节和保障农业生产用水,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1 节水灌溉技术的意义

1.1提高再生水利用率

首先,节水灌溉技术能够结合农田水利工程的特点和地区上的优势,建设良性循环体系。例如,甘肃区域在应用节水灌溉技术后,提高了自身的再生水利用率,对于水源短缺的问题解决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对于地方的农田水利工程进步提供了保障。其次,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充分推动了张掖市的农田水利工程发展。该项技术为今后的农田水利工程进步提供了明确的工作方向,无论是在研发上,还是在其他工作上,都可以按照积极的方式来完成,整体上的工作体系会表现为更加健全的状态,更好地应对社会挑战。

1.2推动灌溉技术发展

在灌溉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必须加强节水灌溉技术的综合运用,推动灌溉技术向着更高的层次发展。首先,固有的灌溉技术应用,并不能满足农田水利工程的需求。例如,张掖市的人日数量不断增加,对于农产品的需求量大幅提升,倘若灌溉仍按照传统的模式来操作,不仅无法满足农田水利工程的长久发展,同时在农产品的产量、质量上也无法做出较高的保障,届时所产生的损失将非常严重。其次,节水灌溉技术的实施,其目的在于利用最少的水资源,完成最多的灌溉任务,这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农田的产量、质量得到科学的提升。最后,节水理念的推广应用,可以让农田水利工程在发展过程中更好地完成灌溉的多项任务,不再按照简单的模式来操作,协调落实多方面的内容,为农田水利工程的稳定提供更多的支持。

1.3保障农业规划的合理性

节水灌溉技术是当代社会非常关注的内容,良好地运用该项技术,可促使农田水利工程更好地去规划农业发展路线。首先,每一个地方的农业发展都需要在不同阶段投入不同的努力,一味按照固有的内容来规划,而不进行任何拓展,一定会影响农田水利工程的长久进步。通过应用节水灌溉技术,可优化重组农田水利工程,加强先进理念的借鉴,在更多的层面上完善工程的功能。其次,农业规划的合理性,需要拥有足够的技术支持。节水灌溉技术符合当前时代发展的需求,对于各个地方的农田水利工程,能够做出较强的引导作用。

2 节水灌溉水利工程施工的具体技术

2.1 地面浇灌法

地面浇灌法是一种使用时间最长也是使用范围最广的一种较为传统的浇灌方式。这种浇灌技术可以作为某一种浇灌方法是否符合节水标准的衡量标准。通过对水流量和畦的规格这些主要衡量标准,来达到节水的目的。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农业浇灌经验来看,我国可以采取一些体积较小的畦来实现节水的目的。为了更好的实现节水效果,也应当对传统的人工开渠放水的的方法进行改进。增加水渠闸门,通过闸门孔来进行放水输水工作,从而减少了水资源在放水口处发生渗水现象对水资源的浪费。

2.2 喷灌式浇灌法

喷灌式浇灌法主要是指,在一些需要浇灌的地方,安装专业的喷灌设备。通过较强的水压,把水输送到喷头,在空中形成水幕来对较大面积内的作物进行浇灌。这种浇灌方式可以通过电脑控制,无需人力进行监管便可以自行完成农作物的浇水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喷灌式浇灌法适用于对水分需求量较少,干旱类的农作物。适用于我国空气湿度较大,气候温和的温带平原和丘陵地区。

2.3 滴灌技术

滴灌法是目前我国农业运用面积较广,同时也是功能最多的一种浇灌方式。这种浇灌方法是在植物的根部铺设带有孔洞的塑料管道,通过管道进行水资源的输送,并且水分通过孔洞的滴头缓慢流向植物的根部。这种浇灌方式,是一种十分精细的浇灌方法,它只有在农作物需要的情况下才进行浇灌工作。直接对农作根部的土壤进行浇水,方便植物根部对水分的吸收,极大程度上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了淡水资源在运输途中和下渗过程中出现的水资源浪费。同时,在采用滴灌法的前提下,人们可以利用水溶性较强的肥料、农作物生长调节剂等通过滴灌技术来对农作物的生长进行调节。减少了人为作业的次数,也提高了肥料的吸收率。

2.4 微灌技术

微灌技术与滴灌技术有很多的相似之处,都是通过管道进行水资源的输送,对农作物根系的局部土壤进行湿润。但是微灌技术是使用专业的微灌设备用最少的水量来满足植物对水分的需求。是最大化利用水资源的技术手段之一。

3 农田水利工程中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

3.1 因地制宜选择灌溉技术

不同区域、不同气候条件下,农作物所处的地质土壤性质存在一定差异,对于农田灌溉用水量的需求不同。在节水灌溉技术实施过程中,要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结合当地区域的土壤类型和特点,选择有效的灌溉方式,从而提高农田灌溉的经济性,例如,一些南方地区土壤湿润,降雨较多,可以采用喷灌、滴灌等技术在作物缺水时期进行灌溉。

3.2 根据作物种类选择灌溉技术

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具体农作物的特点合理选择节水灌溉技术。不同的农作物生长周期不同,不同时期对于水分的需求量也存在差异。例如,大豆、花生等农作物对于水分的需求量较少,对于这些农作物,在选用节水灌溉技术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减少一次灌溉水量、延长灌溉时间;而水稻等农作物,其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分,对于这种类型的农作物而言,要提高节水灌溉的频率。此外,对于产出效益偏低的常规农作物,还应以地面灌溉为主,可以考虑采用步行式灌溉技术、膜垄沟灌溉技术等,将水资源集中到植物附近,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3.3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的维护管理

由于农田水利工程大都建设在野外,容易受到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例如风雨、雷电等都可能对输水管道、喷灌设备等造成破坏,此外,一些地区的农田水利工程还常常遭到一些人为破坏。针对这些问题,一方面,对工程管理与维护的责任主体进行明确,以分级管理为基本原理,可以让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所在区域的乡镇和村落担任工程管理的基础单位,从而实现将具体责任落实到个人;另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要聘请专业素质较高的水利管理人员,组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办公室,对辖区内的工程进行专职管理,同时,提高农民的保护意识,使得农民能够积极投身于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维护工作中。

结束语

节水灌溉水利工程施工是我国农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契机,是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所以在日后的技术发展过程中,要不断提高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水平。针对节水灌溉水利工程施工的技术特点,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保障工程施工的质量。相信在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节水灌溉水利工程施工能够越来越完善。

参考文献:

[1]孙喜龙.农田水利建设中节水灌溉技术的思考探微[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08):218.

[2]郭琦.现代节水灌溉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探讨[J].南方农业,2017,11(11):119-120.

[3]刘波.浅谈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0):189.

论文作者:陶小京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3

标签:;  ;  ;  ;  ;  ;  ;  ;  

节水灌溉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探析论文_陶小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