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工业学校 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目前中职院校新兴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此教学模式中教学实训中心建设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关键所在。本文针对中职学校建筑装饰专业校内实训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理实一体化对教学实训中心方案、后期运作与管理等方面的看法和建议,为中职学校建筑装饰专业实训中心建设提供参考,并为专业教师和学者研究建筑装饰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训中心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中职院校;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训中心;建筑装饰专业
在中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体系中,校内实训室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增强专业技能的主要学习场所,在培养学生专业素养、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创新创业教育等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校内实训室的建设和使用直接关系到中职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的高低。目前,各级教育部门和中职类院校的各类专业均筹备相应的资金进行校内实训中心的建设,而校内实训室的科学规划、高效的运作和管理是实现中职教育实训教学目标的关键所在。因此,本文在调研和分析当前中职类院校校内实训室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训中心”的建设方案、后期运作与管理策略,为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技能人才提供参考。
一、中职院校建筑装饰专业校内实训中心建设现状
(一)校内实训室使用率不高
大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理念,“一只粉笔 、一份教案,外加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方式。比如:建筑装饰构造与施工中的抹灰镶贴施工过程,学生如果能看到楼地板、墙面构造,或进行现场施工操作,很容易就能理解并掌握其施工流程。而中职类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基础知识欠缺,自觉性和自控能力较差,接受新理论知识能力不强,缺乏勤奋努力、刻苦钻研的求学精神及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较为吃力,即便学生有正确较好的职业规划和目标,也会对枯燥的理论知识产生厌倦,屡屡的挫败感,会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传统的教学方式造成大部分时间在教室上课,校内实训室利用率不高,学生错失实践动手操作的机会,学生毕业很难适应社会需求。
(二)实训室功能不完善
目前很多中职院校建筑装饰专业均已建立相应的校内实训室,但功能划分不明确,与建筑类其他专业混合使用,如:工程造价、建筑施工、建筑工程技术等专业,不能够分专业、分项目设立相应的实习实训室,实训室建设功能不完善,如建设有基本的绘图室、CAD机房、材料室、模型制作室等,其他学生都够进行操作实训的施工实训、模型构造展示等建设不完善,加之实训室需求和功能加载过多,实训室在建设过程中和后期投入使用时便遭遇困难,尤其是在实训室空间设计、教学空间配合、先进设备采购、开放使用频率、实训室运营和管理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三)实训室的社会服务角色不明显
社会服务是中等职业院校的基本功能之一。但是目前很多中职类院校实训室建设主要是为了教师的教学、学生技能的锻炼服务,建立校企合作与企业、社会之间互动有限,使得学校的教学与社会建筑装饰企业的需求脱节。
二、建筑装饰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训中心建设的必要性
(一)为中职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基地
随着中职毕业生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大,经过对企业单位调查研究,80%的企业认为实践能力在实际就业中最为重要,他们更愿意接收一些实际动手操作或实践能力较强的毕业生,而建筑装饰专业“理实一体化”实训中心提供了建筑装饰专业学生的实践基地,解决了中职院校建筑装饰专业实践基地不足的重大难题。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理实一体化”实训中心是将建筑装饰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的校内主要途径。学生在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之后,可以在“理实一体化中心,以现代化技术装备、工艺流程及规范操作进行实训,为学生建立了模拟真实环境,真题真做,让学生近距离体验企业劳动氛围,能够完成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及专业群的基本技能训练和生产性实训,并通过“项目”引领式教学,学生进行实际动手操作,进而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学生可以参加校内外技能竞赛、素质类大赛,充分利用实训中心,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
(三) 有助于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
目前,建筑装饰专业的教师大多数都是从事理论教学,企业实践经验欠缺,并且大多数专业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这导致其在建筑装饰专业教学中,更偏向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而建筑装饰专业“理实一体化”实训中心则可以弥补建筑装饰教师在实践教学上的缺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可以通过全真模拟建筑装饰施工、施工组织管理、工程概预算等工作流程,并与学生共同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教学水平。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训中心建设方案设计
(一)构建职业岗位群课程体系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模式,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破解校企合作时空障碍。与合作企业合作开发虚拟建筑装饰工程流程、虚拟工艺流程等数字化教学资源,构建校企数字传输课堂,将建筑装饰工程的施工工程、工艺流程适时传到课堂,使企业兼职教师在施工、设计现场直接开展专业教学,实现校企联合。
以岗位任务为依据确定模块,以从事建筑装饰类职业的实际岗位工作的完成程序为主线,如:施工员、质量员、资料员、预算员、设计员等,以“现场教学为主,技能培训为核心”的这种教学模式,从以人为本、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出发,通过模块课程间灵活合理的搭配,首先培养学生宽泛的基础人文素质、基础从业能力,进而培养其合格的专门职业能力。
(二)理实一体化实训中心建设
1、教学空间
教学空间是整个理实一体化实训中心建设的最主要空间,是最重要的功能要素,其他空间都是对教学空间的扩充和强化。教学空间要求建设一个智能控制中心、一个一体化交互式演示系统、一个视觉处理系统和一个网络系统。[1]教学空间包括了专业教师的理论教学空间和实训教学空间。教师在教学空间可以开展知识讲解、师范操作、实践指导等教学环节,克服了传统PPT课件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经典回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课堂的师生互动效果。
2、展示空间
展示空间可以对建筑装饰专业教学空间进行渲染和氛围营造,多方位展示实训室的实训成果。展示空间主要包括模型展示中心、建筑装饰构造实训室、建筑装饰材料实训室、教师优秀作品展、学生优秀作品展等功能空间。(1)模型展示中心重要进行展示样板间、公共建筑室内空间沙盘模型、教师或学生优秀作品等;
(2)建筑装饰构造实训室主要展示楼地面构造、墙面构造、吊顶构造、门窗构造、幕墙工程实物构造、裱糊与软包工程实物构造、细部工程实物构造等实物展品;(3)建筑装饰材料实训室主要展示地面铺装材料、墙面材料、吊顶用材、窗帘、五金构件、展示品材料和一些其他配套设备。展示空间一方面为教师的教学提供素材、更好地将前沿知识融入到教学中;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学生通过对各个构造、材料、具体空间、作品的感知,激发学习兴趣、开阔视野。
3、实训空间
实训空间是学生个体或小组在实训室里进行技能操作训练时的合理空间。操作主要设置:软件应用实训室(CAD、Photoshop、3Dmax、预算软件)、建筑装饰施工实训室(砌筑工实训室、漆工实训室、抹灰镶贴工实训、吊顶工程实训室、木工实训室)、建筑装饰材料检测技能实训室等。以岗位群技能要求为核心,进行项目引领式教学实践,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专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学生在实训练习时,可以观看教师的录像回放,进行反复练习。
4、交流空间
交流空间主要是供师生进行方案设计研讨、交流使用研讨、交流所用。建筑装饰专业主要包括设计、施工、管理等方向。在进行方案设计探讨方案、项目施工流程、具体措施确定时需要小组或团队成员共同完成,团队成员可以在交流空间提出实训方案、分配任务、讨论对策、形成结论,大大提升实训效果。尤其是建筑装饰设计方案在策划、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中需要更多多方面的探讨才能确定。交流空间也为建筑专业学生在建筑制图与识图、软件操作、效果图表现、施工、管理和工程概预算、技能竞赛等方面进行经验交流提供平台。
四、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训中心的运作与管理建议
(一)加强完善教学实训中心管理
目前大多数中职院校校内实训中心隶属与系部或教研室管理,但是由于设施不完善、使用效率较低等原因,很少有专门负责人进行管理校内实训室。而理实一体化实训中心,需要进一步加强统一负责实训中心的设计、开发、建设和日常管理。由专门机构统一管理,并对负责人进行专业培训,完善实训中心管理制度,严格制定学生使用实训中心制度,对学生使用进行统一管理,本校学生可以通过
预约,随时到实训室进行实训练习。学生还能在实训室自行选择实训项目,自主练习,强化实训中心功能。
完善实训课程的考评制度,建立和完善理实一体化课程的全过程动态考核机制,关注学生进入实训室完成实训内容的次数和效果,通过对实训效果的评价,再结合理论部分的考核,最终对学生做出全面评价。
(二)凸显社会服务功能
实训中心建设完善以后,需要逐渐凸显其社会服务功能,设置相应的建筑装饰核心技能实训、技能鉴定、职业与行业培训、检测与试验和技术服务等中心,可以承担服务社会的责任,并且可以实现资源共享的最大效益,从而实现合作双赢。
参考文献
[1]邹心遥.创新能力导向的高职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建设.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 4.
[2]蒋炯坪.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建设理念与探索.辽宁广播电视大学 学报.2017. 4.
[3]杨环.中职学校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职教探索.2015. 4.
[4]袁文.中职学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科技视界.2016.
浅析绿色建筑材料的发展与应用
论文作者:李悦,张青霞,易朗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8
标签:实训论文; 建筑装饰论文; 实训室论文; 中心论文; 专业论文; 中职论文; 学生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