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峡旅游带的形成与武汉旅游的“三峡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旅游论文,武汉论文,大三峡论文,三峡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长江三峡以天然画廊著称于世,被评为全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列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榜首。近几年来,武汉在开发旅游资源和发展旅游事业中,抓住三峡工程上马的机遇,充分利用武汉的区位、交通优势,增辟了三峡旅游线路,既抓了省内、市内三峡旅游业务的开展,也开展了国内外游客赴三峡途经武汉的在汉过境旅游业务,提高并扩大了三峡旅游在武汉旅游业中所占的比重和份额。随着三峡工程建设的展开以及重庆及其库区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武汉开展三峡旅游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997年11月大江截流后,长江三峡旅游线将会以宜昌—重庆为主流,武汉作为游客、游船集散地的地位将会下降。
——至三峡工程坝区高速公路的贯通、三峡机场的开通、重庆及其库区机场的改扩建和新建、三峡地区与周边地区交通条件的改善,途经武汉赴三峡的客源将会多处分流,武汉作为三峡旅游中转站的作用也将会大为减少。
——大江截流及三峡工程的推进、重庆直辖及对库区腹地的统领,两件大事的同一年实施,又为经久不衰的三峡旅游热添柴加薪。
国内外客商前往重庆洽谈旅游项目的开发,境内外旅行社团赴渝商谈联合营销的事宜,重庆及其库区面临了旅游业大发展的又一契机,其受益将大大领先于武汉。
——三峡立体旅游格局的呈现,已使旅游业成为了重庆及其库区经济新的增长点。重庆旅游业以长江为中心向两侧扩展,在西部,以重庆为依托,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推出了串连涪陵、金佛山、芙蓉洞、丰都鬼城的四条旅游环线。在东部,以万县为依托,辟出了巫山、奉节、巫溪“金三角”旅游环线,串连了白帝城、瞿塘峡、小三峡、夏冰洞、红池坝等景点。目前,重庆拥有众多旅游景区和景点,峡谷、洞穴、高山草原、人文景观四大品类并存,游览方式也由观光型向集观光、度假、参与等多种方式的复合型旅游转变。重庆及其库区作为三峡旅游的主要游览地之一,对旅游资源和景点的开发与建设的力度大于武汉,对旅游业促进经济发展的依赖程度也重于武汉。
挑战是客观存在的,大三峡旅游带形成所展示的前景也是广阔而诱人的。
三峡大坝截断长江, 虽然改变了长江天然径流状况, 但是库容为393亿立方米的三峡水库只占天然年来水量的8.7%,水库蓄水后长江径流基本上仍保持天然状况,三峡两岸高峰耸立、峡谷锦绣的雄姿依然存在。因水位雍高,在现有的三峡108处文物古迹中,有39 处将全部或部分被淹没。国家已采取了各种补救措施,使一些重要的文化古迹保留下来,张飞庙和屈原祠将搬迁复建,为保护过去在枯水期可露出水面的,被誉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的涪陵白鹤梁,在涪陵也将建长江水中博物馆。三峡大坝建成后,使永存江底的白鹤梁水中碑林、石刻遗迹能供游人常年观赏。
不仅如此,三峡工程完工后,将形成从三峡大坝回水上溯至重庆的650公里长、水面面积约1100平方公里的巨型水库, 这本身就是一个举世罕见的旅游景观。同时,回水上溯又会营造出新的旅游景观,据预测,可形成峡谷及漂流河段37处、溶洞15个、湖泊11个、岛屿14个,如现在的白帝城和石宝寨将会分别成为白帝湖和石宝湖上的白帝岛和石宝岛。
三峡本来就堪称世界一大奇观,三峡大坝和三峡水库又将为三峡旅游增奇添绝;山峻峰秀、峡幽壁峭的天然画廊与高峡平湖、碧波涌翠的绚丽画卷交相辉映,三峡旅游这一国际性的拳头产品必将更具吸引力。可以预见,大三峡旅游带的形成,三峡旅游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更是举足轻重。
武汉在走旅游经营集团化、实业化和国际化的道路中,必须构筑大旅游的思路,其中,打好“三峡牌”,更是武汉下一步开展旅游业务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为此,建议武汉市应重点抓好如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享受支援三峡的优惠政策,加大对武汉三峡旅游的扶持力度。
经济学家们预言,21世纪将是旅游业大发展的世纪。旅游业将成为我国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武汉也把旅游业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明确提出了要把旅游业作为武汉第三产业中的重点产业加以发展。
旅游业是政府导向型产业,旅游经济也是政府主导型经济。当前,武汉在向中央积极争取将武汉列为国家级旅游中心城市、使武汉成为长江中游游客集散地以及拓展国际国内两个旅游市场的同时,可以把三峡旅游纳入支援三峡的范畴,对开展三峡旅游业务的企事业单位可享受优惠政策,在支援三峡的项目的立项、资金安排、给予优惠政策等方面实行优先的原则。
——主动出击,巩固并拓宽原有的三峡旅游线路和渠道。
武汉本身就是三峡旅游长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西起重庆、东到武汉的三峡旅游长线,全长1400公里,途经涪陵、忠县、万县、云阳、巫山、奉节、巴东、秭归、三峡大坝、葛洲坝、宜昌、荆洲、岳阳,可全面观赏沿江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现代化工程,是开展观光旅游和各项专项旅游的最佳线路。荆楚大地旅游资源极为丰富。长江三峡、武汉东湖、武当山、大洪山、古隆中、九宫山被列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武汉、荆洲、襄樊、随州、钟祥被列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黄鹤楼、铜录山古矿冶遗址、五祖寺、玉泉铁塔等20余处文物古迹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汉二七纪念馆、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红安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李时珍纪念馆被列入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神农架、武当山分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和“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
结合上述旅游资源,武汉充分运用自身的区位和特大中心城市优势,曾重点围绕“两线”——长江三峡、三国古战场,“两山”——武当山、神农架,展开过旅游业务并已形成了一定的气候。当前,要抓住三峡工程在游客心理反映上的特殊性,以及旅游特点的不间断性和重复性,针对三峡旅游的现实市场和潜在市场的巨大性,巩固并拓宽三峡旅游线路和渠道,在短程和短期的旅游线路安排上,突出三峡旅游;充分发挥武汉在三峡旅游长线中的作用,带动“两线”、“两山”旅游的发展,尽快形成以三峡旅游为品牌,以“两线”、“两山”旅游为依托,以库区腹地旅游为构架的旅游格局。
——组建大三峡旅游共同体,夯实三峡旅游发展基础
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其分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各地旅游资源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就长江三峡旅游线而言,无论是哪个景点和哪个景区,也无论是哪条线路和哪座城市,其旅游资源又总是有限的就是三峡本身,也是由重庆库区的瞿塘峡、巫峡和湖北库区的西陵峡所组成,其中任何一峡或两峡都不能称之为三峡,即使三峡中的任何一个都独具特色就西起重庆、东至武汉的三峡旅游长线来说,即使三峡库区的旅游资源富集并具魅力,也不能替代长江中游各旅游景点或景区的旅游资源,彼此之间各有优势就旅游供给而言,无论是三峡库区腹地及其赖以依托的重庆,还是地处坝上库首的三峡湖北库区及其中心城市宜昌,以及九省通衢、起着承东启西作用的华中重镇武汉,旅游供给能力都是有限的,无论哪个城市试图用大而全的办法来占有三峡旅游,不但是行不通的,而且也是不可取的。
为了促进三峡旅游的进一步发展,三峡旅游线中的城市应实行旅游资源优势和供给优势的互补:为了促成武汉以“两线”、“两山”为依托的旅游格局的形成,武汉应积极倡导组建三峡旅游共同体
横向联系是旅游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三峡旅游线内的横向联合,既有其客观基础,又有其共同发展的迫切需要。因此,加强联合是发展的必然。可由政府出面组建三峡旅游共同体。三峡旅游线中各城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景区、旅游企业,共同制订出总体的发展规划,形成总体的促销招术,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出台相应的旅游法规,成立统一的协调机构,以保证联而合作,优势互补、合法经营、公平竞争、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也可由旅游企业协商组建三峡旅游共同体。三峡旅游线沿线城市互为旅游市场,建立协调一致的经营机制,不断创造和造就各自旅游景点的个体优势和鲜明特色,烘托和营造三峡旅游线的整体优势和多姿多彩,避免恶性竞争,弥补供给不足,以各城市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利用率的提高,来促进三峡旅游线整条线路旅游接待能力的扩大,并各司其责、各得其利。
还可由旅游企业与相关企业联手组建三峡旅游共同体。旅游业是与一、二、三产业配套发展关联度极高的产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多方面的推动作用。事关旅游业发展的“行、游、宿、食、购、娱”六个关键因素,又带动着众多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武汉在加强与三峡旅游线中沿线地区和行业间横向联合时,也要注意组建跨地区、跨行业的旅游经营联合体,尤其是要注重与武汉地区的相关企业联手组建三峡旅游共同体。旅游经营的一般形式,一是努力扩大市场,争取客源;二是提供优质服务,满足游客需求。旅游企业与相关企业的联手,既可充分发挥武汉现有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作用,也可带动武汉相关产业的发展;既有利于形成立体化的旅游横向经济联系,也有利于武汉旅游企业以及旅游行政管理部门集中精力调整旅游产业结构,推动旅游信息、人才、资金的合理交流,提高武汉旅游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适应并促进三峡旅游在武汉旅游业中的发展需求及其所占市场份额的扩大。
标签:三峡旅游论文; 大三峡论文; 武汉旅游论文; 三峡水位论文; 三峡论文; 重庆发展论文; 武汉发展论文; 三峡游客中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