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认识股市暴涨——上海股市回顾与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股市论文,上海论文,正确认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6年12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特约评论员文章《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这在我国股票交易史上是第一次。文章全面系统地分析了我国股市的现状,指出近期市场过热的危害性及其产生的原因,对抑制过度投机、保护投资者利益和规范市场行为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此外,文章对我们回顾总结上海股市1996年发展历程,展望1997年前景同样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一、1996年上海股市发展阶段划分
1996年的上海股市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从1月起至3月底,为股市盘整阶段。其间,上证综合指数涨幅为3%,日均成交量仅100万手。第二阶段,4月至9月底,历时6个月,为股市回升阶段,综合指数上涨54%,月均上涨9%,日成交量为460万手。第三阶段,10月至今年末,为股市暴涨和市场整治阶段。其中,12月9日之前的2个月内,股指暴涨了44%,月均上涨22%,日成交量高达891万手。
股市暴涨还表现为:其一,股票市盈率急剧攀高,并且远远大于银行“储蓄—利息倍数”(1/利率)。到12月9日,上海市场平均市盈率已经相当于按年利率计算的银行“储蓄—利息倍数”的4倍,严重脱离了我国经济发展现实水平,引起股市资金大量涌入,市场供需失衡,投机气氛日益加剧。其二,股票价格变动与上市公司业绩完全背离。在10月初至12月9日这段股市暴涨时期,上海市场上10个亏损股的股票价格平均上涨了75%,比上海综合指数上涨率还要高出31个百分点。股票价格与价值完全背离,表明股票投资已处于高风险区。
为了更充分地认识股市暴涨的形成原因,我们有必要把上海股市发展的三大阶段再细分为若干连续的发展小段。
第一小段,1月2日—3月4日。沪市综合指数从1996年第一个交易日537点启动。此后,在整顿期货市场的利好配合下,3月4日首次以602点收盘,但市场交换较清淡,日成交金额一般为7—8亿元。
第二小段,3月5日—3月29日。由于管理层下达1996年新股额度和发行1900亿元国债的消息出台,沪市进入下降三角形整理阶段。股民纷纷弃股离场。部分券商讨论“96券商出路”问题,认为1996年沪市700点也难看到。有的甚至打算放弃委托和自营,转入投资银行业务。
第三小段,4月1日—29日。4月1日,在取消保值贴补率的消息刺激下,沪市跳空上行。由于国家明确了股市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所以,尽管此时新股发行和上市节奏加快,但股指仍节节攀升,上冲738点,日成交金额放大到70亿元。沪市开始步入回升期。
第四小段,4月30日—5月30日。增发1996国债的消息传出后,沪市又向下调整,人们过分惧怕债市抽资对股市的影响。但股市向好已为大势所趋,大盘是出“3—3—5”顺势调整浪,预示后市较强。
第五小段,5月31日—7月24日。四川长虹推出10送4方案,树起了炒绩优股的大族,唤起了人们重业绩的正确投资理念。陆家嘴、爱建、江苏春兰、湖北兴化、青岛海尔等绩优股纷纷走高。上海证交所适时推出了30家样本股和“30”指数,从而使沪市稳步挺进到894点。
第六小段,7月25日—9月12日。沪市兵临1995年“5.18”900点大关后,空方终于占居上风。股市下跌,也与上市公司中期报表不佳,我国微观经济尚未随着宏观经济的好转而根本改观有关。8月23日,第二次降息。但在中国证监会关于受理第二批上市公司历史遗留问题的消息出台后,沪市加速下跌,9月12日到达754点。
第七小段,9月13日—10月29日。在沪市龙尾上海石化的带动下,大盘低价股发动了“第二次革命”,推动沪市攻克900点,越上千点大关,日成交金额高达100多亿元,沪市进入暴涨期。
第八小段,10月30日—12月13日。市场投机气氛浓重,股票交易进入高风险区。管理层适时发出查处信用交易、严禁操纵证券市场的通知。
二、推动上海股市发展的主要原因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正确分析了前两个多月股市暴涨的原因,其中包括机构大户操纵市场、银行违规资金入市、证券机构违规透支以及新闻媒介误导宣传。但文章同时也指出,“中国股市今年快速上涨,有其合理的经济根据,即全球股市普遍上扬和国内经济形势明显好转”。我们认为,后者是股市发展的基础。若没有宏观经济形势好转作烘托,我们也很难想象目前股市为什么还能企稳在800点以上,而没有出现“一泻千里”的崩盘格局。这是因为:
1.国民经济建设健康稳定发展是股市发展的基础。
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股市资金供应状况的重要因素。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水平将有新的提高。目前我国国民收入最终分配中居民个人分配比重达到78%,国民储蓄结构中达到60%以上。很显然,在以居民个人收入为主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居民从其储蓄中分流出的投资增加,应是支撑股市发展的稳定资金来源。
2.低通胀率提高了股市资金吸引力。
降低通货膨胀率不仅是政府客观调控的首要目标,也是股市发展的基本条件。股票理论价格=股息(利率+保值贴补率),降低通货膨胀率会带来银行利率和保值贴补率下调,使股票理论价格上升,提高股票的投资价值,有利于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投资股市。1996年4月1日政府取消保值贴补率,5月1日和8月21日又先后两次降低利率。沪市综合指数则是在4月中旬和6月上旬分别稳步登上600点和700点两大台阶。因此,取消保值补贴率和降低利率不能不说是沪市股指上涨的重要原因。
通货膨胀率降低还使得国债利率下降。1996年政府取消了保值国债品种。5月份以来接连发行的5年期、10年期、3年期和不久前发行的7年期四种长期国债,其年收益率分别从13.06%、11.83%、10.96%跌至8.56%。国债利率下降,使得与国债投资收益相比较的股票投资收益相应提高,从而使债市部分资金吸引进了股市。
3.降低利率,分流居民储蓄,增加股市资金投入。
利息是让渡货币使用权价值的价格。降低利率则使居民先让渡给银行的一个分货币使用权转入股市,增加了股市的资金供给。1996年以来,我国投资者新设股票帐户达800万户,相当于前五年开户数的72%,使全国股票帐户总数达到2100万户。其中,沪市去年5月份以来开户数以平均每个交易日超过两万户的速度递增。
降低利率还使得居民活期存款增幅上升,定期存款比重下降。这是因为,证券投资要求资金不断地变换其存在形态,通过货币→股票→货币周而复始的运转达到价值增殖的目的。因此,投资者需要经常保持相当规模的流动资金,而这种流动资金又往往采取银行活期存款或证券公司保证金的形式。据中国人民银行有关部门对城市居民进行的储蓄意向调查显示,目前选择3年期以上定期储蓄的储户比1996年同期下降了15.2%个百分点;选择3年以下定期储蓄和活期存款的储户分别上升了6.1%和6个百分点,反映了居民从以往单纯银行储蓄向金融投资转变过程中储蓄结构的变化。
国民经济发展水平、通货膨胀率以及利率水平决定了股市的资金供应状况,反映了股市需求的变化。1996年上海股市暴涨的主要原因是市场需求膨胀有余,而供给明显不足。这主要表现在,股票上市规模和速度,以及股市中绩优股比重变化都跟不上市场需求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参与者的过度投机很容易引起股市暴涨。目前管理层在加强监管力度,进一步完善交易制度的同时,公布了1996年100亿新股发行额度,以利于扩大市场规模,抑制过度投机,保持市场稳定发展。这种决策是完全附合市场要求的,是完全正确的。
三、1997年上海股市展望
对1997年股市展望,还是应该从影响股市需求面和供给面的因素上进行分析。在股市供给方面,除了新股发行会增加股市规模外,上市公司经营状况好转,市场上绩优股比重上升也是影响股市供给的一个要因素。这是因为,在相同的市盈率下,上市公司每股收益增加,股价相应上升,股票市场就会增加。这也不失为市场扩容的一种形式。
在股市需求方面,一些对1996年股市发展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例如,根据江泽民主席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发表的《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精神,对我国国民收入分配过分向个人倾斜,国家所得比重过低的问题,今年政府不会不采取一些政策措施。这当然会影响股市资金供应。但是一方面,中外合作基金法规出台以及银行准备金率调低又会为股市开辟新的资金供给渠道。
1.上市公司年终业绩将成为市场关注的新热点。
1996年中央和上海市地方政府对沪市上市公司的扶持政策将会在年底和1997年初产生实质性的经济效果。这些扶持政策主要有:
(1)国家经贸委和中国人民银行在1996年下半年向全国重点国有企业发放巨额流动资金贷款,其贷款总额约占全国商业银行下半年流动资金贷款规模的1/3。在入选300家全国重点国有企业中沪市上市公司占31家。
(2)1996年我国国有银行经销国有企业银行坏帐200亿元,1997年计划再经销300亿元。
(3)上海市政府1996年9月份出台扶持上市公司六大措施,其中第一项措施就是对上海上市公司所得税税率由33%降到15%。10月份,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向远洋渔业公司提供为期5个月的5000万低息优惠贷款。11月,工商银行浦东分行又与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签署银企合作协议,三年内将提供相当于10亿元人民币的本、外币融资便利。
吴邦国副总理在全国经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1996年我国国有企业效益虽不理想,但在消化大量增支减利因素的基础上国有企业的效益逐季好转。300家重点企业1996年产销率已达99.33%,实现利润为全部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净利润的4.63倍。
随着新一轮经济周期的启动,纺织、机械、冶金、电器、玻璃、水泥、化纤、汽车和房地产行业的上市公司效益将止滑回稳。按照经济发展规律,玻璃、水泥和房地产企业业绩应该领先上升。
2.降低准备金率会引起股市资金供给增加。
降低准备金率会使银行可动用资金增加,并且通过银行信用乘数引起货币供应量成倍放大。此外,降低准备金率还会提高银行信用乘数。这是因为银行信用乘数(m)与银行准备金率(r)有下面的函数关系,
m=(C+D)/B
(即,M=(现金+银行存款)/基础货币。其中,
B=C+R,R为存款准备金)
=C/B+D/(rD+C)
(存款准备金率r=R/D)
=v+1/(r+K)
(V=C/B,K=C/D)
其中,V和K分别表示现金与基础货币(现金+存款准备金)、现金与银行存款之比。显然,降低准备金率r将使银行信用乘数m放大。
降低准备金率与降低利率都会增加股市资金供给量,但它们的作用方式是不同的。降低利率引起居民储蓄直接漏入股市。相反,降低准备金率首先是增加了银行可贷款能力,使企业资金供给相对宽裕,企业一部分自有资金就有可能进入股市。
3.外汇储备是股市的客观资金面调节器。
外汇储备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是通过外汇人民币占款实现的。而资本净流入的大幅度增加又是近年来外汇占款增势不减的主要原因。到1996年9月底,我国资本项目下的外汇储备增加了137亿美元,贸易顺差带来的外汇储备增加额仅81亿美元。我国外汇储备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减少资本项目下的外汇储备,以减少外汇储备成本,控制外汇储备规模。1997年我国政府将在短期资本流入尤其是商业信用贷款方面采取从严控制的政策。加上1997年又是我国进入新一轮外债还本付息高峰期。所有这些都将使资本项目下的外汇储备来源减少。因此,外汇储备为股市客观资金面的调节器,其对货币供应量的作用大小将主要取决于我国外贸企业的出口创汇能力,取决于经常项目下的外汇来源。
在上述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再结合客观经济指标的数理统计分析和上海股市的技术走势分析,得出1997年股市需求增长不会落后于供给增长。上海股市在经历一段规范整顿期之后,将于1997年年中之前回暖,股指会出现稳价上涨。这也附合《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中提出的,把我国证券市场建设成一个规范化、健康发展的市场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