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传华:木制梳子撞击世界_谭木匠论文

谭传华:木制梳子撞击世界_谭木匠论文

谭传华:一把木梳打天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木梳论文,谭传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做大产业谋划5年终上市

对于很多人来说,提起“谭传华”,可能一脸茫然不知道他是谁,但说起“谭木匠”,却耳熟能详。

2009年12月29日,代号为00837谭木匠在港交所上市,小小木梳企业再次引来人们关注的目光。资料显示,目前,谭传华旗下有重庆谭木匠工艺品有限公司、重庆美裕饰品有限公司、重庆谭木匠手工馆有限公司、重庆小木匠工艺品公司、重庆市万州自强木业有限公司、谭木匠发展有限公司(香港),这些资产均将通过谭木匠控股有限公司实现上市。

作为上市主体的重庆谭木匠工艺品有限公司,以谭传华、范成琴夫妇分别以51%和49%控股。从2003年起,谭传华、范成琴开始把重庆谭木匠工艺品有限公司部分股权无偿转让给谭操、谭尧以及部分管理层,加上这些股东溢价增资,2003年7月,公司注册资本增加到1737万多元,谭传华持股46.15%,范成琴持股44.34%,谭操、谭尧等22人持其余股份。

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2004年谭传华谋划谭木匠到香港上市,从而实现快速扩张。2005年11月,谭传华、范成琴、谭操等23人将持有的重庆谭木匠工艺品有限公司100%股权,以2525万元港币转让给谭木匠发展有限公司(香港),重庆谭木匠工艺品有限公司成为外商独资企业。

据“谭木匠”初步招股文件披露,受四川地震和全球金融危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2008年谭木匠盈利急挫38%,由2007年的4152万元人民币降至2587万元。但2009年上半年谭木匠利润反弹84%,反而赚了2133万元,毛利率达到了58.9%。目前,谭木匠已连续多年稳坐国内木梳第一品牌宝座,在中国拥有853家特许加盟店,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及美国各有一间分店。

“这辈子都与木头打交道,融资之后,我肯定还是要继续做与木头有关的项目,而且仍然以木梳子为主。”谭传华说,“谭木匠”经过10多年的发展,公司已成为中国知名的木制小型饰品制造、分销及零售商,产品主要分为木梳或角质梳、袋装木制镜子、其他木制饰品和装饰品、主题组合礼盒四大类。此次募资主要投向7个项目,其中,拟投入3500万港元兴建物流配送中心,占募资额的25.36%;拟投约3000万港元用于提供技术、设计、产品开发能力及经营效率,占募资额21.74%;用来开设中国旗舰店、海外国际店的资金则占募资额的17.39%、10.87%;而用作扩充销售网络及销售支援服务、一般营运的资金和开设谭木匠手工馆,分别占募资额10.87%、9.42%和4.35%。按谭传华的规划,2010年底前公司拟新设60家主攻高收入客户的“新锐店”、25家海外自营店。另外,计划在2011年底前,谭木匠将在上海及北京等大城市开设30家“Tan's”高档家居饰品店,到2011年预计要开出30家门店。

面对谭木匠的宏伟规划,纵观谭传华的创业历程,从1993年开始创业至今,谭木匠的成功令人艳羡。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谭传华成功的背后每一步都饱含辛酸。

失去右手发奋自强

谭传华至今还记得,11岁那年父母请了一位在当地很有名的叫李有银的算命先生,为家里的每个人都批一张八字。大家穿着破棉袄挤在火炉边,听算命先生给谭传华兄妹几人测算未来。按算命先生的说法,谭传华的大哥、二哥和妹妹的八字都很好,算到谭传华的时候,那算命先生半天不说话,很阴沉地看着谭传华。在父母的逼问下,算命先生摇摇头叹一口气说,“嗨,多好的一个小伙子,命在就了得,‘钩绞星挂索’,不整断手就整断脚。”尽管那时的谭传华对算命先生的话不甚明白,但分明看见父母亲的脸色变了。从那时起,谭传华就开始相信,几个兄弟姊妹中,自己的命最苦。

不知是命运早有安排还是巧合,1975年18岁的谭传华因下河炸鱼不慎伤了手,右手被从腕部截去。“在我此后的生涯中,我曾无数次地回忆起这件事。而每次回忆,就心感迷茫,百思不得其解。因为在事故发生的全过程中,任何一个细节上稍有改变,我的右手就应该至今健全。”谭传华说。因为失血过多,当时就有很多人认为谭传华“肯定没救了”,但谭传华的妈妈一反常态,掰开谭传华的眼皮,哈哈一笑,说:“不怕,眼睛还在,就能活!”也正是这句话,让后来遇到任何困难的谭传华都没有放弃生存、发展的信念。

从医院的手术中醒来,看到绷满纱布的右手整个手掌都没有了,看到亲人们悲痛、担忧的表情,谭传华开始思考人生,开始考虑今后靠什么来生存?后来,谭传华把自己反锁在房里,用45天的时间抄了一本古医书《活人心法》。当他走出房门时,左手和原右手写的字已差不多一样了。不久,他被村上小学聘去,当了5年民办教师。

1980年暑假,谭传华被特邀参加四川省开县教育先进工作者表彰会。一个校长瞟了他一眼,跟旁人说:“一个人残脚断手的,难看死了,真是可怜,要是我的手脚残了,就去自杀算了。”

谭传华听到这番话,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一气之下的谭传华决定辞职单干。那时,他心中有一个崇高的理想,就是当一个画家。在父亲的支持下,他带了50元钱,于1980年初冬时节,背上一个桶和一个画夹,开始了流浪打工生涯。当时,谭传华计划的路线是从西南到华南,到华北,到西北,到华中……但计划没有变化快,谭传华还没等走出西南地区,他的钱就用光了。无奈之下的谭传华卖了手表求生,但还是困在了昆明。

那时的艰苦让现在的谭传华回忆起也不禁摇头。想想看,三天三夜没吃一口热饭那是什么滋味。当时,谭传华没钱住不起旅馆,就像现在很多流浪儿一样蹲在墙角。突然一盆水淋得他透心儿凉,冷得发抖的谭传华不得不钻进附近农家的稻草堆里,结果又被当作小偷被抓起来训问了半天。那时,饥寒交迫,万般无奈下的谭传华走进了一家饭店,乞求好心的人能给予一些施舍。可就这么一点希望,也被现实击得粉碎。

当谭传华看见吃饭的人起身离桌,正准备伸手抓盘中的剩菜时,那酒足饭饱的食客却毫不留情地将饭菜倒掉。自尊心再一次受到严重伤害的谭传华痛苦万分,可他坚信天无绝人之路。让他终身难忘的是,他走出饭店在昆明火车站背着画夹瞎逛时,一个年轻人给他带来了希望。年轻人问他是不是画画的,在得到肯定答复后,年轻人要谭传华给他画一张,并说如果画得像,就给他两元钱的报酬。

两元钱在现在看来根本无足轻重,可对当时食不果腹、饥饿难耐的谭传华来说那可是“救命钱”。谭传华用这两元钱,迫不及待地在附近的食店买了6个馒头,舀了一大碗温开水,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肚子饱了,可谭传华却哭了。那是辛酸的泪水,是感激的泪水,更是为自己的劳动所得喜极而泣!从那以后,谭传华明白了一个实实在在的道理:出门在外,只有自己才能救自己。

第二天,靠给别人画画,谭传华挣了3.5元。第三天,挣了5元……谭传华走一路画一路,给自己挣得了生活费和住宿费,也游历了武汉、上海、北京、乌鲁木齐、郑州等等好多个城市。

困难面前永不放弃

1983年建筑业初露头角,慢慢地兴旺起来,谭传华回到了重庆万州岳溪镇果断地办起了预制场。因为是全镇第一家,谭传华小赚了一笔。

1989年,谭传华到县城开了一家花店,又因为是全县首家,谭传华又赚了钱。成功赚钱的经历,坚定了谭传华的信心,鼓舞了他的士气。从此以后,谭传华就四处寻找商机。

“我的曾祖父是一位知名的木匠,小有家业。由于爷爷沾上鸦片和赌博,把整个家业输得一干二净,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年轻美貌的奶奶只好求保长将爷爷抓去当壮丁。寒冬腊月,我的爷爷被绑在家乡楼桥头的木柱上,光着脚丫,衣衫褴褛,奶奶让年仅十二岁的父亲送了一大碗肉饭去喂爷爷,爷爷边吃边破口大骂奶奶没良心。两年以后,爷爷战死在长沙,奶奶也一直守寡到死。父亲含恨学艺成了一个好木匠。我长大以后一直想当诗人、画家,由于我的天真和浪漫,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几近饿死街头。天意不可违,我仍然还是做木匠的命。”这是谭传华家的一段家史,在如今每一个谭木匠加盟店,我们都可以看到被工整地装裱了的这“一段家史”。对谭传华而言,没有这段看似令人心酸、颇为沉重的家史,也就没有谭传华的今天,更没有“谭木匠”这响当当的品牌。然而,令人不解的是,让谭传华回归祖辈从事的木匠却有着曲折的故事。

为了寻找商机,有一次,谭传华出差到深圳发现别人做的拐杖很好卖,而自己做的拐杖却卖不出去。好学的谭传华便想弄明白背后的秘密,为此,谭传华还特地拜访了同行。从那里,谭传华知道,木雕制品非常有市场。回到重庆后,谭传华从当时的木匠那里听说木梳有销路,因为他们世代相传一段古巴蜀歌谣:“文要当相,武要封侯,黄杨木梳尽了头。”歌谣让谭传华大受启发,他很快就请了一些木工师傅,雕刻黄杨木艺术品,试探一下到底有没有市场。

1992年,谭传华以个人名义到深圳参加当年的木雕工艺展,可由于闭门造车,他做出的产品跟来自福建、浙江的木雕产品根本无法相比,自惭形秽的谭传华发誓一定要做出好产品来。

上天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一天,谭传华在地摊上花两元钱买了一把木梳子,正在寻找出路的谭传华来了灵感——何不从小处入手,把大众化的梳子做好做精做成艺术赚钱呢!因为梳子不管在春夏秋冬,男女老少都要用。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中国,如果有一亿人用自己生产的梳子,那自己的业务就足够了。当时谭传华心头一亮,就做木梳!

接下来,谭传华就与原万县市农科所协商,把废弃的猪圈改作厂房,挂出了三峡工艺品有限公司的牌子组织了10多个人,运用黄杨木开始了作坊式的梳子制作。1993年4月,第一批三峡牌木梳生产出来了。谭传华派4个工人,每人挎一篮木梳到市区去卖。谭传华和他们约定,谁卖了第一把都要打电话回来,他自己就守在电话机旁一步也不离开。电话响了,谭传华抓起来接听,却不是自己人打来的。电话又响了,还是别人的……整整一天,谭传华接了10多个电话,但没有一个是他派出去的4个人打回来的。天黑时,4个工人回来总计就卖了一把梳子。

出师不利,让谭传华的心情格外复杂。想哭但又不敢哭,不敢哭不只是因为工人都在望着他,更在于先前吃过那么多苦头的谭传华面对这么点困难就退缩吗?不,决不能退缩!想到此处的谭传华还不停地给工人们打气,虽然只卖了一把梳子,但只要有人买,就说明自己生产的梳子有销路。只要坚持,情况肯定就会越来越好。不服输的几个人第二天再次带着自己的产品上路了,这天一共卖了17元钱!这可是第一天销售的8倍多,有希望!谭传华这样鼓励工人,更是鼓励自己。这两天卖梳子所得的19元钱,被谭传华进行了塑封,并被保存了下来,至今保存在公司的档案中。他说,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让这难得的19元,激励自己也激励所有公司的员工要不断地拼搏,不断地努力,只有这样才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为树品牌竟一把火烧掉几十万元存货

一个新兴的小企业,一种没有名气的小商品想占有市场实在是太难了。但谭传华坚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为了了解市场,也为了了解自己的产品,谭传华决定亲自推销木梳。

谭传华至今记得,当他到一家商场推销时,商场人员根本不屑一顾,并大喊大叫让他滚出去。在成都的一家商场,他去了5次,别人都不理睬他,去第6次时,商场经理大为光火了说:“跟你说过多少遍了,我不会卖你的梳子。”可谭传华也火了说,来这里没有别的意思,因为商场信誉好,只希望把自己的梳子摆上柜台。要是不同意,就再来十次、二十次、三十次,总之要到成功为止。要是产品卖不出去,3天后不用通知,这些梳子你们自己烧掉就行了。眼看谭传华这么执著,再说梳子上了商场的柜台对他们也没什么坏处,经理最后答应试一下,但只能代销。可大家都没想到的是,3天内梳子卖出了几十把,商场经理为此还打电话叫谭传华再多送些货过去。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木梳的销路虽然有所好转,但并不令谭传华满意。

在市场的压力下,谭传华重新审视自己的木梳厂,进行了市场分析。谭传华发现,产品缺乏足够的市场竞争力主要在于质量还比较差,而质量差的根源就在于技术和设备落后。找到问题的症结后,1994年上半年,在全国十几家同类企业都没有梳子生产专用设备的情况下,谭传华大胆投资了30万元,进行生产技术大改造。技术改造后生产出的水磨黄杨木梳命名为时下流行的“先生”、“小姐”牌。同年7月,在四川名优新产品博览会上,谭传华生产的小木梳因为工艺美观、质量好而轰动一时,博览会期间4天的零售额达到9600元。这让谭传华感到有些意外,但更让谭传华高兴的事是成都一家进出口公司在博览会现场执意要货,当他用左手签完合同时,他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产品有了销路,有了大量的订单,不仅打开了市场,更重要的是鼓舞了员工士气。

在这一年,公司产值高达65万元,谭传华因此走出了公司发展的困境。但是谭传华并不满足,他要把这小小木梳做成全国知名品牌。为此,公司首先做了一个市场调查,发现顾客只记住了黄杨木梳,而没有记住“先生”、“小姐”的品牌名称,谭传华决定再改名字。谭传华研究发现,领带大王曾宪梓之所以将领带名称从“金狮”牌改为“金利来”牌,是因为在粤语中“金狮”就是“尽输”的发音,所以领带卖不动。而自己也跟曾宪梓当年一样,犯了差不多同样的错误。开始时,谭传华的梳子取名“三峡”牌,取名“三峡”是因为三峡有足够大的名气。按常规思路,用“三峡”牌应该不错。可后来到商标所一查,他们才发现市场上竟然有几百个商标都叫“三峡”牌。

为了不雷同,谭传华才又注册了“先生”、“小姐”牌黄杨木梳。原以为“先生”、“小姐”牌很好,广告也打了不少,也红了一段时间,可后来梳子的销路就是上不去。经过市场调查,他才发现消费者根本记不住“先生”、“小姐”是品牌,而是认为就是先生、小姐用的!同行竞争者,也笑他是傻瓜。

吃一堑,长一智。跌倒了,可以爬起来。谭传华发现,一个产品要打出品牌不是随便找个名字打点广告就能成的。而要反复推敲、认真琢磨才行。基于这样的认知,木匠世家出身的谭传华就想何不干脆取名“谭木匠”?

当他把这一想法告诉一些亲朋好友时,他们都为此拍案叫绝。因为“谭木匠”的名字是典型的中国传统,虽然显得土,但土得有特色,土得很亲切。1997年6月,谭传华把产品正式更名为“谭木匠”,并成功注册“谭木匠”商标推向全国市场。

富有特色的“谭木匠”商标品牌推出是好事,但谭传华发现以前生产的“先生”、“小姐”牌梳子在公司库房里达15万把之多。如何处理这15万把梳子,成了公司内部员工争议的焦点。有的人建议趁“先生”、“小姐”在市场上还有一定的知名度,可以继续卖。有的人建议把这些库存产品夹在新产品中一起销售。可经过冷静思考的谭传华却决定烧,将这15万把梳子全部烧毁。

为什么要烧毁呢?

对于一个刚起步的企业来说,把这些产品拿到市场上卖,卖出多少算多少,也是一笔不小的资金,一旦烧毁可什么都没有了。但谭传华不这么想,他说,烧毁这15万把梳子公司虽然损失了几十万元,但这一把火毁掉的只是梳子,树立的却是公司的信誉和品牌,而信誉和品牌带给公司的何止几十万元?坚信“谭木匠”品牌一定能给公司带来巨额回报的谭传华,为了印证自己的想法,随时关注着市场上的变化。那是“谭木匠”注册、销售4个月后的一天,惊喜出现了。

那天,谭传华到市场上去了解情况,一位外地顾客问谭传华,“谭木匠”应该是个老字号吧?谭传华含含糊糊地点点头,顾客继续问有多少年了?谭传华没有说话,只伸出了四个指头。顾客吃惊地说,400年了!顾客眼中的400年,让谭传华也感到吃惊。没想到,就是“谭木匠”这三个字让自己的企业变成了消费者心中的老字号,这从侧面证明了商标改名的成功!

谭传华说,是自己烧掉库存的15万把梳子,同时借助广告的攻势,才使“谭木匠”迅速走红的。更让他没想到的是,从那以后,“谭木匠”的产值每年都以3倍的速度增长,这是从未有过的业绩。

据专家分析,“谭木匠”品牌的成功在于传承了中国传统商业文化的精髓,“木匠”是中国传统木工手艺人称呼,“木匠”前冠以“谭”字,符合中国传统商号的取名习惯,念出来,就给人一种沧桑厚实的历史感。再加“谭木匠”这三个字匠心独运的造型:“谭”用隶书,“木”是木匠具三角尺和刨子搭成,“匠”则配以木工作坊劳作图,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显得极亲切、自然。

招聘银行实现全国布局

“谭木匠”品牌的走红,让谭传华高兴了一阵。但为了进一步提高产品销量,谭传华并没有乐在其中,忘乎所以。

1997年,谭传华希望从设备、包装、材料处理、款式等方面对自己的产品、工艺进行全方位的技术改造,力图把“谭木匠”做成梳子行业的领导者。但技术改造需要有足够的资金,当时谭传华就想向信用社贷款。可信用社的工作人员却说他们只贷款给国有企业,不贷款给民营企业。谭传华非常不解,凭什么只贷款给国有企业呀?我的企业发展这么好,就因为是民营企业就不能贷款?气急败坏的谭传华当时就跟银行工作人员理论了起来,但结果仍然让他失望。

气归气,吵归吵。理性的谭传华心想,优秀的银行就应该给优秀的企业贷款,我就不信自己的企业发展这么好却贷不了款!为了找到能给他贷款的“优秀银行”,谭传华找到了《重庆商报》老总并谈了自己的想法——招聘银行。经过认真细致的协商后,1997年8月18日,《重庆商报》刊发了谭传华的招聘银行启事——呼唤“我们需要一个好银行”。

此前闻所未闻的招聘银行启事,一石激起千层浪,此举迅速在全国激起了强烈反响,全国上千家媒体都把目光投向了谭木匠公司,谭木匠木梳的知名度在短期内迅速提升,达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

谭传华当时想的是,招聘银行的启事会不会得罪银行,自断财路,根本没想到带来了一连串的好效果。招聘启事刊发的当天下午,一家新加坡公司设在重庆的分支机构马上抛出了“绣球”,邀请谭传华去面谈。与此同时,重庆一投资代理商也向谭传华转达了美洲银行及花旗银行的考察意向。建设银行重庆分行的负责人得知此事后,立即要求万州支行进行相应的调查。经过近一个月后的交往接触后,1997年9月16日,谭木匠公司正式在重庆市建行万州区分行开户,获得急需的贷款。也就在这一年,有了足够资金的谭木匠公司进行了大规模的工艺改造和新产品开发。

在“诚实劳动快乐”“品质源于细节”等公司理念的指导下,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谭传华采用现代水磨插式工艺生产的天然材质的谭木匠梳子不但造型美观,而且圆润光滑,抚摸宛如冰清玉洁的玉石。

黄杨木梳,朴实自然;紫檀木梳,沉着古朴,一股淡淡的天然幽香直入肺腑。

牛羊角梳,黑则光泽照人,白则晶莹剔透。

齿体圆润,手感舒适,古意盎然。

谭木匠还开发出桃木梳、护发梳、合家欢、婚庆梳、鹊桥仙梳以及牡丹、翠竹组成的“开富贵,竹报平安”梳子、“凤求凰”系列梳子……

引入传统文化因素,“谭木匠”就这样用千姿百态的小小木梳,挖掘并传递出中国传统的文化底蕴,赢得消费者的青睐,被确认为中国公认名牌产品。很多人都对谭木匠的发展感到惊奇:普通的一把黄杨木梳子只能卖几元钱,而谭木匠却可以卖几十、几百元,最贵的一套甚至达3000多元!事实上,这就是品牌和产品内在的文化,以及发扬中国传统精髓所带来的高附加值。

随着品牌知名度的提高,销量也自然会随之提高。对于任何一个产品来讲,销量的增加都是商家们最愿意看到的。但也就在飞速发展的1997年,问题随之而来。那时,许多商家要求谭木匠公司增加批发业务,但谭传华并没有采纳,这让很多人百思不解。谭传华说,这其中的原因就在于,批发量虽然大了,但给那些假冒伪劣产品提供了机会。一旦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其间,鱼目混珠,必将大大地影响谭木匠品牌。

不搞批发,谭木匠的销量会不会受到大的影响?谭传华说,一直到1999年底,公司采取的都是业务员走出去推销的办法,尽管销量很好,但由于是先发货,后收款,造成了不少呆账。这说明,一个大型公司的产品完全靠业务员的推销肯定是不行的。如何让公司的发展既有兔子的速度,又有乌龟的稳重呢?经过认真的思考,2000年,谭传华决定放弃原来流通不畅的销售网络,改走专卖店路线,实行特许经营的新方式。

由于产品的知名度高,谭木匠专卖店很快从万州开始,发展到南充、成都、重庆、武汉、西安等地。为了统一管理,维护和提升公司的良好形象,谭传华特地聘请了专业人员设计了专卖店的格局,实行布局、摆设、装潢、服务、场地规模五统一。在专卖店格局方面,谭传华大动了脑筋:店面大小都约20平方米,面积虽然不大,但是地点都选在城市闹市区。比如北京就分别设在了王府井大街、新街口大街、东四大街等地,这些都是北京传统的商业区,人流大,消费能力高。

统一店面风格,经营单类产品,首先就给人高档次的专业形象,增强了人们的购物安全感。品质好,价位高的定价策略也满足了人们对购物体验的荣誉心。挂满四壁、制作精致的小小梳子,给人置身于梳子王国的感觉。极具特色的装修、陈列,与其他木梳简陋的销售场所形成鲜明对比,传递出这种谭木匠木梳的品牌定位,陈列和装饰的文化氛围,彰显了独特的品牌个性,很容易就让路过的人留下深刻印象。很多人都是偶然路过才知道有“谭木匠”,进而成为谭木匠的客户、甚至老客户。

在对待顾客上,谭木匠提出了“顾客就是亲人”的服务理念,只要顾客一踏进谭木匠专卖店,就会享受到销售人员亲人般的服务,他们的举手投足总会给你以温馨和亲切,而不是生硬的买卖关系。不仅如此,为了去粗存精,每年暑期,谭传华还会请大学生秘密查访各大城市专卖店的服务质量,对服务水平不高的专卖店果断地予以清除。

截至2007年8月,谭木匠梳子系列已发展到了2480多个品种,专卖店遍及全国所有省份的大中城市和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近630多家,产品远销美国、欧洲、日本、东南亚以及港台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上亿元。

更让消费者惊奇的是,如今的谭木匠产品也不仅限于木梳,而且让流传数千年、被现代工业文明所遗忘的木镜、香扇、木筷、饰盒等再现异彩,对传统的漆器、木器、家具等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与开发,把木头真正做出了味道来。

尽管这样,谭传华还是不满意,他自信地说:“我要用一生的精力把木制品做深做透!”

细分市场做国际第一品牌

发誓要“把木制品做深做透”的谭传华,并没有因为已有的成功而放慢前进的脚步。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市场进一步细分……这一切带给谭传华的是惊喜和自豪。

世界是平的,随着国际化交流的加强,谭传华发现很多外国朋友看到别具一格的谭木匠店面和精美的产品却叫不出名字来。这怎么行呢!谭传华心里很清楚,别人连你的名字都叫不出来如何记得住你?如何宣传你?如果不改变现状,再好的品牌也走不了多远!但如何才能让外国朋友记住“谭木匠”这一品牌呢?

谭传华想到了在原有基础上的店面国际化升级!升级的第一步便是在原本只有中文标识的谭木匠连锁店招牌上,增加“谭木匠”的英文标识——“CARPENTERTAN”。英文标识简洁明了,外国人一看就懂,也很容易一下子就记住“谭木匠”这个品牌。

谭木匠连锁店招牌的细微变化,只是谭木匠走向国际化而做出的很小的改变。而当你走在大街上看到极具特色的“TAN'S”店面时,你会惊呼木梳竟然可以做到这样的境界!

TAN'S店是谭木匠针对国际市场而创意设计的国际形象专卖店,从产品到店面风格全由德国著名设计师精心设计,店面采用黑白灰的构成关系,色彩亮丽时尚,造型简约,结合优雅统一的元素,形成独有的特色风尚。TAN'S店销售的产品,是以纯天然木材与金属、水晶等现代材料完美结合而制成的生活制品及饰品,彰显经典品位与价值,名贵奢华。目标群体也主要针对高端市场,一把看似简单但精美无比的木梳可能要卖好几千元。

为了谭木匠品牌的进一步国际化,谭传华称,谭木匠正在与多家国际投资机构洽谈合作事宜,商讨在产品设计、技术、资金及扩展海外市场方面深入合作,为进军欧洲及东南亚市场做好准备。为了给进军国际市场铺平道路,谭木匠香港上市后,我们有理由相信谭木匠品牌将越来越响亮。

标签:;  ;  

谭传华:木制梳子撞击世界_谭木匠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