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生产现场管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现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生产现场一般指作业场所,包括生产车间、辅助生产车间以及职能管理部门。生产现场是企业生产组织结构的基础层次,投入生产的各种要素要在生产现场优化组合后,才能转化为生产力,为社会提供商品,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生产现场是物化劳动与活劳动结合最紧密的部位,职工的生产技能与道理观念也在这里得到培养和体现。生产现场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产品质量、消耗、效率、效益,关系到企业素质的优劣和参与市场竞争的实力的强弱。因此,生产现场管理是企业的基础管理,是企业内部各项管理的落脚点,优化生产现场管理是企业整体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优化生产现场管理是企业管理发展到相对阶段的一种管理方式
生产现场管理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对生产现场的各种要素,如:人(操作者、管理者)、机(设备)、料(原材料)、法(工艺、控制方法)、资(资金)、能(能源)、信(信息)等进行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的动态过程,通过计划、组织、控制、协调、激励等管理职能,保证生产现场按预定的目标,实现优质、高效、低耗、均衡、安全、文明地进行生产作业。”优化生产现场管理,是我国企业近年来在管理理论和实践倡导的一种新的管理观念。
第一,优化生产现场管理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由于我国的大部分企业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发展的,企业管理政治色彩浓厚,重“觉悟、自觉”,轻“标准、规范”。这是一种违背现代工业大生产内在规律的低水平管理方式,因此,效益低,市场竞争力弱是必然结果。随着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广大企业为了在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优化产品结构与产品质量,优化生产管理机制与管理方式,优化现场管理。1997年12月,中国质协首次“现场管理先进经验交流研讨会”在贵州举行;1998年1月,由国家经贸委主管, 中国质协等单位承办的杂志《质量管理小组》正式更名为《现场管理》;国家颁布的“质量保证体系ISO9000”,其核心也包含“现场管理”。
第二,当前国内许多先进企业管理经验的侧重点都在“现场管理”上,从而促进了一大批具备现代化生产条件的大中型企业的管理水平全面提高。邯钢的“模拟市场结算”,海尔的“日清日高”,中国一汽集团的“班组承诺制”等等,虽各有千秋,但都明显地具备一个共同点,即:对生产现场的控制。
第三,优化现场管理所要达到的目标,可用12个字概括:科学、文明、教育、规范、高效、舒适。具体说来就是,人员精干、纪律严明、环境整洁、设备良好、物流有序、信息准确、管理严细、优质低耗、高效益、高素质、管理环节全程受控。要达到这个目标,对企业的管理水平、生产环境、人的素质都有严格的标准与要求,企业管理不具备一定的条件,则无法进行优化现场管理。
二、优化现场管理与企业整体优化
虽然现场管理只是企业内部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但是企业生存与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几大要素:生产与组织、产品与质量、职工与设备、效率与效益都要通过生产现场得以体现,所以,优化现场管理才能达到企业的总体优化,两者具有明显的因果关系。
1、保障产品质量需要优化现场管理。 一流的产品是在一流的现场生产出来的,如果现场生产秩序混乱,操作无标准,环境脏、乱、差,产品质量无从谈起。
2、提高效率与效益需要优化现场管理。 现场管理的精髓是消灭浪费,通过消灭原材料消耗的浪费、劳动力的消费、设备能力的浪费、生产时间的浪费、质量成本的浪费,达到提高效率、降低消耗、增加效益的目的。
3、塑造企业形象需要优化现场管理。在市场竞争中, 以良好的信誉和形象赢得客户、占领市场,已成为不争的共识。而规范化的生产现场管理就展示企业综合素质与形象的窗口。
4、提高职工素质,发挥高新设备生产能力需要优化现场管理。 规范、文明的生产现场,有利于养成职工的敬业精神和遵章守纪的自觉性,有利于生产技能的提高。先进的设备,也只有在规范、文明的生产环境中才能发挥先进作用。
5、实施先进的生产管理模式需要优化现场管理。近几年来, 国内一些管理先进的企业已经或正在引入“制造资源计划(MRPII )和准时化生产(JIT)。这种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生产管理模式, 对企业的现场管理要求达到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
6、优化现场管理可以促进企业内部结构的优化调整。 优化现场管理,要求以最经济的组织形式将现场中的各种生产要素结合起来,使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行程最短。因此,企业内部原来的管理结构、生产组织结构、工艺设置结构等要被迫做出调整。
三、转变观念,促进现场管理不断深入
1、对“形式”与务实的认识
有人认为优化现场管理是讲形式,如:物品必须按定置标准的位置整齐堆放,环境必须整洁,设备必须严格操作标准等。科学的组织与规范的秩序必须通过一定的形式去体现。优化现场管理工作的初期就是要从形式上的变革开始,这是一个重要特征,把这个形式做好,就是最大的务实。
2、对“小事”与变革的认识
优化现场管理工作的初期,主要是整治环境脏、乱、差以及劳动纪律松弛现象。有人认为,这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现场管理是一种变革,要冲击以往人们习以为常的、甚至被认为是经典的东西。当职工的观念与行为方式很快达到文明、规范时,这场变革就会成为职工行为上的新习惯,轻松愉快代替紧张压力就成为自然。
3、对“泰罗制”与现代化的认识
泰罗1911年发表的代表作:《科学管理原理》一书,提供了解决企业管理中两个主要环节的方法:一是提高管理人员的效益,二是提高工人的劳动生产率,都属于现场管理范畴。现场管理同“泰罗制”有相似之处,但绝不是简单的雷同,其中大量融合进了时代发展特征,是企业管理发展中相对更高一级的管理方式。
现场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消灭对生产诸要素的浪费,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经济效益,因此,不能在初级阶段停留时间过长,要逐步深入。
一是从初期的约束个人行为向约束企业的管理行为逐步深入,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和考核标准,使企业的管理全面达到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
二是由环境整顿治理向生产专业管理深入,使企业的生产效率、产品质量达到本行业的先进水平。
三是防止反弹。如果出现反弹,这项工作就失去了意义。
总之,生产现场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本功,是企业管理者思想和管理艺术、职工素质和公德素养的综合体现,是体现企业文化和企业凝聚力的无形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