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人民医院外一科 湖南 425900
【摘 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腹壁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与常规开放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5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50例腹部切口疝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实施常规开腹手术,观察组25例开展腹腔镜下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但是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00%,显著低于对照组36.0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壁切口疝采取腹腔镜下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的创伤小,且安全性高,可缩短术后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无张力修补术;腹腔镜;常规开放手术
腹壁切口疝为常见腹部手术后并发症,实施手术修补是首选治疗方案。腹壁切口疝以往主要选择开放手术修补术,无张力修补术可取得良好的修补效果,但是开放无张力修补术极易产生感染、出血等相关并发症,影响患者术后恢复[1]。近年来,随着微创手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无张力修补术开展逐渐应用于临床,其创伤小,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本组研究分别对腹壁切口疝患者实施腹腔镜下无张力修补术及开放手术治疗,对其手术情况进行分析,现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5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50例腹部切口疝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及观察组25例,观察组: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28~68岁,平均年龄(45.6±4.7)岁;胃癌根治术4例,阑尾切除术6例,前列腺癌根治术3例,肠梗阻术8例,结直肠癌根治术及前腹壁巨大肿瘤切除术各2例。对照组:男性13例,女性12例,年龄25~67岁,平均年龄(47.2±4.9)岁;胃癌根治术2例,阑尾切除术9例,前列腺癌根治术2例,肠梗阻术7例,结直肠癌根治术2例,前腹壁巨大肿瘤切除术3例。纳入标准:符合腹壁切口疝诊断标准;具有手术指征者;排除标准:严重肝、肾、心功能不全者;严重血液疾病及免疫性疾病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患者取仰卧位,全身麻醉后,根据切口疝位置打操作孔,将套管置入腹腔,远离疝环,确保手术有充足操作空间及视野,经腹直肌外援及肋下为操作位置,置入腹腔镜后,进行腹腔探查,电凝钩分离腹腔粘连,腹壁肠管分离时,保护肠管,将疝内容物还纳至腹腔,下腹耻骨上切口疝需从膀胱间隙解剖,补片可完整包裹内脏,补片缝合时,需将其固定于耻骨疏韧带中。腹腔镜下作切口疝缺损直径测量,根据超出5cm选择补片大小,留置缝线后,适当大小补片折叠,置入腹腔内,完成铺平后,使用自动钩针进行缝合。
对照组:仰卧位实施全麻,根据切口疝位置,取切口后,分离粘连,保护肠管,将补片外圈及疝环内圈缝合,补片上放置负压吸引流2根,从腹壁引流。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相关指标进行详细记录,并了解术后出血、感染及肠瘘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经SPSS19.0软件开展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独立样本t检验,(±s)表示,计数资料率(%)表示,X2检验,P<0.05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但是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腹壁切口疝是腹部手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术后恢复,甚至会威胁生命安全。目前,针对腹壁切口疝主要选择手术方案治疗,无张力修补术是首选修补方式,传统开放无张力修补术虽然可取得修复效果,但是手术创伤大,导致患者术后恢复较慢[2]。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不断发展,腹腔镜腹壁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已经成为首选术式[3]。
腹腔镜无张力修补术是通过腹腔补片修补法,完全为腹腔镜操作完成,在缺损下进行无张力修补,符合生物学原理,尽量减少对周围组织损伤[4]。腹腔镜下能够充分了解周围粘连及肠管情况,利于手术顺利作粘连分离,减少手术遗漏。切口距切口疝位置远,可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也能减轻患者痛苦[5]。腹腔镜手术固定较好,可促进局部血液回流,提高组织愈合能力,也能控制术后复发。本组研究显示,观察组虽然手术时间较长,但是手术创伤及术后恢复均优于对照组(P<0.05),可见,腹腔镜手术创伤小,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减轻患者痛苦。因腹腔镜手术缝合较好,可减少腹部组织及脏器暴露,切口小,对控制术后并发症发生具有积极意义[6]。本组研究显示,观察组术后出血、感染及肠瘘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与国内相关文献结果一致[7]。
综合上述,腹壁切口疝采取腹腔镜无张力修补术的安全性高,可减轻患者痛苦,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施景龙,陈海生,褚中华等.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与开放性腹股沟疝修补的疗效对比研究[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14,51(2):176-178.
[2]李剑锋,王卫军,方钱等.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与 Lichtenstein 无张力法治疗腹股沟复发疝的前瞻性对照研究[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4,47(5):413-416.
[3]朱震宇,段伟宏,郝法涛等.单孔腹腔镜腹壁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2,16(3):185-188.
[4]林璐,柏金喜,王惠春等.临床路径管理模式控制开放与腹腔镜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成本-效果分析[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3,7(1):12-16.
[5]李莉洁,廖小强,冉启华等.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与局麻下Rutkow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比较[J].海南医学,2013,24(12):1747-1750.
[6]郭姝婧,施承民,曾玉剑等.两种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对比:TEP与PHS修补术[J].中国医药指南,2013,41(3):17-18.
[7]王卫军,陈军政,方钱等.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与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2,12(8):692-695.
论文作者:陈永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15
标签:切口论文; 腹壁论文; 术后论文; 手术论文; 腹腔论文; 修补术论文; 患者论文; 《航空军医》2015年6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