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背景下的中医医患关系重构与纠纷监测解决机制研究论文_赵桐

医改背景下的中医医患关系重构与纠纷监测解决机制研究论文_赵桐

(成都中医药大学 四川成都 611137)

【摘要】中医医患关系虽不如西医紧张,但是情况仍不容乐观。在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的背景下,传统的中医医患关系需要注入权利义务的内容,注重中西医的结合及各自的定位。中医医患纠纷的监测和解决需要依赖信息技术广泛运用及社区健康管理模式。

【关键词】中医医患关系;医患纠纷监测;医改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6-0295-02

医药卫生服务直接关系国计民生。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拉开了新一轮医改的序幕。新医改内容广泛,对我国整个卫生事业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具体到中医医患关系而言,该份意见中提出应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医药卫生体制,要充分发挥中医药,包括民族医药在内的作用。加快建设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建立完善居民健康档案,提高预测预警及分析报告能力[1]。

几年时间过去了,医疗制度环境大为改善,为医患纠纷的解决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然而,近年来各地有关医患纠纷的报道仍不时见诸报端。医患纠纷作为一种敏感的社会矛盾,始终影响着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当下关于医患纠纷的探讨更多地集中于西医方面,其实作为体现中国传统医药特色的中医医院,同样面临着医疗纠纷的窘境。在对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的临床医务人员问卷调查中,对医患关系总体满意的医务人员中,医生占11.7%;护士占16.6%;表示“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分别占49%和41.1%。[2]在对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的医护人员以及患者进行调査中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而且患者对于当下医患关系的看法比医护人员更不乐观。[3]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有中医类医院(包括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医院,下同)3732所,中医类医院床位75.5万张,中医类执业(助理)医师39.8万人,2014年中医类医院总诊疗人次5.31亿。[4]2016年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年—2030年)的通知》,提出完善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原则上在每个地市级区域、县级区域设置1个市办中医类医院、1个县办中医类医院,在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等非中医类医疗机构设置中医药科室。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中医馆、国医堂等中医综合服务区。如此大规模的中医药卫生服务,必然对医患关系的重构及医患纠纷的监测解决机制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拟在对中医医患关系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应对之策。

1.中医医患关系的特点及其纠纷

中医药已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除了丰富完善了其医疗技术与知识外,更是建立了一套中医药文化价值观。而且这套文化价值观已深深融入到了国人的文化基因中。尽管西医目前占据着大部分的医疗市场,但是还真不敢断言其文化价值观已经深入到大部分国人心中。事实上,大部分国人对健康与疾病的认知、对医疗服务的预期等都受到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影响。[5]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中医的医患纠纷要比西医的纠纷少。[6]因为国人是拿着中医的那套标准来要求西医,必然就存在一种潜在的文化冲突。

中医药独特的文化价值决定了中医医患关系的特点。中医讲究“医者仁术”,重视“人”的文化特质,使得其建立了一种“生物-心理-社会”新型医患关系模式。中医药在对患者疾病进行治疗的同时,注重患者的个体情况差异,会从精神、心理或社会因素等方面进行有效干预。这种医患关系模式以人文文化为核心。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医医生均与患者保持着一种休戚相关的密切联系,所谓“因患而求医,有患才有医,医因患愈而荣,患因医高而敬”,中医一直存有这种尊重与理解的医患关系。[7]

但是,近代以来随着西医的传播,对传统中医的质疑也越来越多。随着西医的迅猛发展,中医药领域被严重西化。照搬西医药管理模式问题,以西医标准评判中医,未能体现中医药的特殊性。在现行医疗理念与制度下,中医的诊病、治病与疗效,新中药的开发、评审与推广以及中医药的科研成果等基本是采用西医的标准来判定,这种结果必然会诱导一部分人在临床中按照西医诊疗模式使用中成药。在管理上套用西医西药的标准管理中医药,致使中医临床西医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由于现行法律法规沿用管理西医的蓝本管理中医,致使中医院校毕业生必须学习西医,从而影响了钻研中医的积极性和精力,也埋下了中医医患纠纷的隐患。[8]

中医医院医患纠纷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中药毒副作用以及针灸、推拿等中医适宜技术副作用等方面。很多医药工作者认为中药药性缓和,临床使用安全,也有相当多的患者认为中药安全、无副作用,能起到有病治病,无病保健的作用。但中药本身的毒性及用法、用量不当,药材炮制工艺缺乏可控的质量标准,中药、中西药配伍应用不当以及剂型和给药途径的改变,再加上患者基于年龄、性别、病理因素等的个体差异等,均会导致中药不良反应发生,从而给患者造成痛苦与伤害。

2.中医医患关系的重构与纠纷监测解决

关于解决医患纠纷之道,可谓众说纷纭:侯勇、沈元良等从中医医院管理的角度,认为应该加强医院管理,尤其是服务质量管理等,以降低院方在医疗纠纷中的责任;贾鹏、齐颖等从弘扬中医文化传统的角度,探讨了如何解决医疗纠纷,如何“以医德服人”;刘启望、张卫东等认为医院有效事前监测、管控对于防范医疗风险、避免医疗纠纷的出现有着重要的作用,应该建立实施医疗安全隐患事件关键监测指标等体系。但是,这些观点都忽略了中西医对比研究。2014年《中医药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结束,目前国务院法制办等有关部门正将征求到的意见汇总,并根据意见进一步对草案修订完善。首部《中医药法(征求意见稿)》完成公开征求意见的程序,来自业界不少意见认为,中医药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其民间特点源远流长,围绕中医药发展的立法,不能忽视中医药特点。基于此,本文认为应该重新建立新型的中医医患关系及纠纷监测解决机制,尝试探索符合中医药自身特点的新思路、新模式,以有效化解医患矛盾,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

总的来说,中医医患关系与西医有相通之处,也有其独特之处。目前现有研究对于中医医患关系还缺乏深入的认识,在借鉴西医标准化理论引导中医管理服务上也显生硬。党的十八大以后,我们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出要以改革创新统领各项中医药工作,着力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和机制。

首先,新的中医医患关系必须区别于过去的中医医患关系。传统中那相互尊重理解的和谐医患关系与我国过去的传统的农耕文明息息相关。那种田园式的熟人社会已被当下工业化城市文明取代,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居住在城镇。人们的文化水平极大提高,权利义务的法律意识强烈。所以,新型的中医医患关系应该是以传统中医药的绿色健康理念、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为文化气质,以卫生医疗服务权利义务为实质内容的关系。发挥中西医各自的优势,找准各自的定位,继承和发展中医药辨证施治和综合施治的诊疗模式、提高其治病防病的实际效果,推进中西医的结合与创新,注重防治未病理念和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理念的贯彻落实。

其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完善医患纠纷监测与解决机制。相较于西医比较成熟的就医全流程控制体系,中医在这方面还存在很大不足。以华西医院为例,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医疗机构,其早在2006年就建立了医疗不良事件的管理制度,通过对医疗安全隐患事件关键监测指标及其筛查程序指标的观测,有效地预防了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保护了患者的安全,减少了医患纠纷。[9]本文认为中医中与西医结合较为紧密的一些科室可以借鉴该套系统,但是其他中医药特色鲜明的科室则只能依靠对于患者的信息管理来进行有效的医患纠纷监测。逐渐建立并完善中医药社区健康管理模式,对于慢性病及相关的高危人群及时建档并进行中医药监测与健康干预,在条件允许的地方试点可穿戴医疗监测设备与社区健康管理系统联网,以便实现对患者及重点关注人群的及时跟踪。建立中医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分工合作的慢性病综合防治网络和工作机制,加快形成急慢分治的分级诊疗秩序。纠纷的解决机制则是在监测的基础上,做到及时的沟通,若确定为医方责任,则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积极赔偿。

【参考文献】

[1]参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http://www.gov.cn/test/2009-04/08/content_1280069.htm,2016年10月31日.

[2]郑宏,叶永安等.北京三甲中医医院医患关系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年1月,26-31.

[3]张太芳,郭震兵,杨静.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医患关系调查分析[M].新疆中医药,2016年第4期,114-116.

[4]参见《关于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通知》,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02/26/content_5046678.htm,2016年11月2日.

[5]芦琳,韩辉.中医文化的人文伦理在构建医患关系中的应用[M].中医学报,2014年1月,47-48.

[6]张琳,张怡.中医医疗纠纷的特点及原因分析[J].中医学临床杂志,2013年第四期,358-359.

[7]芦琳,韩辉.中医文化的人文伦理在构建医患关系中的应用[M].中医学报,2014年1月,47-48.

[8]李从容,潘智明.影响中医医院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年第7期,592-594.

[10]刘启望,张卫东,等.超大型医院医疗不良事件之管理[J].华西医学,2009年24期,3026-3029.

基金项目成果:2015年成都中医药大学校基金《医改背景下的中医医患关系重构与纠纷监测解决机制研究》(NO.030029128)。

论文作者:赵桐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8

标签:;  ;  ;  ;  ;  ;  ;  ;  

医改背景下的中医医患关系重构与纠纷监测解决机制研究论文_赵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