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萎缩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分析论文_黄艳君

长沙市第一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5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脑萎缩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份到6月份收治的脑萎缩的患者64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将64例患者按照数字法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中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智力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总有效率达到93.75%;对照组患者接受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8.12%;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出现,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 MMSE评分较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 MMSE评分较较对照组改善较为优秀,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萎缩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脑萎缩;中西医结合:效果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增长,脑萎缩的发病人数逐年递增。脑萎缩属于慢性进展性疾病,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记忆力明显减退,出现智力障碍,并伴有头痛、失眠等症状,对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以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两组治疗一般采用西药应邀大脑神经药物为主,但是治疗效果一般,随着我国中医药在临床的广泛深入应用,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已经成为是目前临床的一个新课题,经研究发现中西医结合疗法对脑萎缩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主旨研究分析脑萎缩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特选取2016年1月份到6月份收治的脑萎缩的患者64例为本次研究对象,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份到6月份收治的脑萎缩的患者64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经过脑CT或MRI确诊。将64例患者按照数字法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年龄47岁到72岁,平均年龄(59.11±2.68)岁;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7例。对照组患者年龄49岁到70岁,平均年龄(58.77±3.28)岁;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8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进行西医治疗:采用药物胞二磷胆碱注射液,使用计量0.2g,与浓度为10%的葡萄糖溶液充分混合进行静脉滴注,每天1次;吡拉西坦注射液,使用剂量每次1g,每天2次,采用肌肉注射;血栓通注射液,使用剂量5ml,与浓度为10%的葡萄糖溶液混合静脉滴注,每天1次。15天为一个疗程。

观察组患者进行中西医联合治疗:西药的使用方法同对照组相同,重要采用左归丸加减。组方包括龟板胶、鹿角胶各15g,熟地、山药、枸杞子各12g,杜仲、菟丝子、当归、白术、砂仁、山茱萸各10g,甘草6g,远志、石菖蒲各5g,5g。随症加减,阴虚火旺(失眠健忘、口干目涩、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弦数)加黄芩10g,黄连5g;气血不足(头晕头痛,面色少华,肢体麻木、舌淡苔薄、脉缓)加人参10g,酸枣仁10g;痰浊瘀血闭阻清窍者(头晕胸闷、肢体麻木、手足不灵活、舌暗红、苔白腻、脉弦涩)加陈皮10g,法半夏5g。药剂水煎后取汁服用,早晚各一次,每天1剂。

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个月。

1.3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以及智力改善情况。

1.4判定标准

(1)治疗效果判断依据患者临床症状(头痛、失眠)缓解情况以及忆力水平、智力水平改善情况:患者接受治疗后,临床症状全部改善,忆力水平、智力水平显著提高,即显效;患者接受治疗后,临床症状部分改善,仍伴有头疼、失眠的情况,忆力水平、智力水平有一定的提高,即有效;患者接受治疗后,情况无变化甚至恶化,即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2)判定标准使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量表。满分30分。小学文化程度﹤20分,中学以上文化程度﹤24 分;

1.5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实施t检验,P<0.05,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总有效率达到93.75%;对照组患者接受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8.12%;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随着近几年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以及其他社会问题的凸显,造成脑萎缩的发病人数逐年增长。脑萎缩的发病部位不同,患者临床症状以及疾病影响表现也不同,但是患者一般均有失眠、头痛,记忆力减退,智力出现障碍等问题。目前临床针对脑萎缩并无特效药物。

临床中针对于脑萎缩的治疗药物较多,例如胆碱酯酶抑制剂、钙离子拮抗剂、抗氧化,清除自由基药物、脑代谢激活剂、脑血循环促进剂等。大量报道显示,胆碱酯酶抑制剂类药物使用率较高,胆碱功能障碍所表现出的临床症状最早,因此在早期治疗中,以提高患者胆碱为主。

中医学中认为脑萎缩属于痴呆属、健忘、癫狂等范畴,属于神志病变,而引起该疾病的原因主要与患者的肝肾、心脾等功能下降,同时脑部缺氧,各种因素综合下出现痴呆症状;同时中医认为“人之精与志皆藏于肾,肾经不足则志气衰。”为此,中医学认为应以活血化瘀、安神健脑,补肾健脾为主。本次研究中采用的左归丸加减以上诸药合用并随症加减,具有补精益髓,滋阴补肾,补血益气等作用;结合西药治疗的基础联合使用,临床效果显著。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总有效率达到93.75%;对照组患者接受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8.12%;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充分说明中药和西药相结合,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脑神经的代谢情况,但是,由于该疾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同时该病的发病过程又比较缓慢,因此临床中没有特定的药物进行治疗,而通过本文研究结果可知,中药和西药结合的治疗效果也较为理想,因此可以在临床进行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刘于肇.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萎缩的临床研究[J].科技中国,2013,10(11):85.

[2]斗周才让,德措,拉巴卓玛,等.藏医治疗脑萎缩35例疗效分析[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1.2(2):23-24.

[3]李永新.“中西医双重诊断,中西药有机结合”—刘宝厚教授诊治肾病综合征经验[A]. 廿肃省中医药学会2010 年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论文汇[C].2010(7):5-7.

[4]张秀国.针刺治疗脑萎缩40例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09.7(6):51.

[5]李飞,程红亮,张闻东等.针刺井穴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脑神经细胞内Ca2+浓度的影响[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24(3):268-270.

论文作者:黄艳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3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3

标签:;  ;  ;  ;  ;  ;  ;  ;  

脑萎缩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分析论文_黄艳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