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安溪县中心小学 李德春 362411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总目标的规定:“学会与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新课改、新理念、新思维,促使当今初中数学教学新方式、新模式,力图使得学生获得新方法、新知识,构建新思维,逐步形成新意识、创新能力,进而提升创新素质,我认为这就是我们当今初中数学教学要追求的目标。
【关键词】:合作学习、数学课堂、重要体现、
学习小组是一个自愿结合的学习共同体,小组内有共同的愿景,每个成员都是这个共同体的主体、都是学习的好伙伴,成员间 “有乐同享、有难同担” ,组内关系充分民主、和谐,组内的事就是每个成员的事,每个成员的事就是小组内的事,大家为了共同的目标组合在一起,相互依赖、相互依存、共同成长。因此,在组建小组合作学习时,首先要尊重学生的选择权,教师在学生自选的基础上,适当进行调整,调整的依据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小组人数控制在6人以内,最好为4人小组,在实施过程中,根据需要和效果还可以进行调整,尽量使各组的学习速度和学习效率基本同步为好。
一、了解合作学习的功能。
了解合作学习的功能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发挥这一教学模式的优势,结合目前的实践?验看来,合作学习模式主要有以下两项功能。
(1)有助于提升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合作学习主要方式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通过小组成员间的合作来发挥群体的力量,最终以群体的成绩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这一学习模式十分有助于学生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目前的社会往往需要人们具有更多的合作能力,单凭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取得一定成果的,所以,团队意识往往是很多用人单位注重强调的精神品质。而合作学习中分小组的形式恰恰是团队的雏形,在小组中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如何将不同的意见集思广益,如何达成共同一致的决定,如何最大程度地保障最终决策的正确性,这些都考验着同学们合作的水平,通常进行合作学习的同学往往会具有更强的合作能力。
(2)有助于学生形成独特的个性。合作学习虽然是以小组形式开展,却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主要?因在于小组最终达成的共同意见将会代表小组中所有同学的共同答案,所以促进小组形成正确的意见就关乎到了每位同学的切身利益,一些平时不善于表达的同学在感觉到小组中提出的结论与个人的想法不符合的时候也容易大胆地表达个人的想法,当锻炼的机会变多的时候,这样的同学很可能会改变?本不善表达的状况,变得主动、积极和开朗。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策略。
1.科学合理分组。分小组是合作学习的重点环节,教师要善于科学地进行小组的划分,基本可以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则,依照学生兴趣倾向、性别比例、守纪情况、交往技能、学习水准等进行合理搭配,每组人数大概保持在六至八人,学生们围坐在一起,可以进行面对面的讨论。另外,对于组内人员的分工应依照学生的特长来选择,比如组织能力强一些的同学可以定为小组组长,记忆能力强及文字表述工整、清晰的同学可以认定为记录员。至于小组中的中心发言人则可以采取定期轮换的方式,让每位同学都能获得充分的发言机会。
2.正确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初中数学中涉及到的内容还是比较多的,其中有些内容适合进行合作学习,有些内容则不适合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开展,对此,教师要进行科学的选择,挑选出适合于进行合作学习的部分来帮助同学们进行学习。一般来说,适宜于合作学习的内容也是有梯度的,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会出现不同的学习效果。一般来说,笔者建议可以将一些从多个思路进行理解的题目、定理等以及稍有些难度的内容当作合作学习的重点。另外,也不必过于拘泥流程,可以小组自然形成的方式为主体,教师从旁稍加辅助的方式来进行,比如有的小组可能喜欢自由讨论,而有的小组则喜欢每位同学轮流发表意见而后自由讨论等,依照时间的充裕与否,这些都可以适当调整。
3.小组之间的互相交流。小组间的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可以根据学习的内容选择是否安排各小组对所形成的结论进行汇报,通过每个小组的汇报,可以比较出小组之间的差异,也有利于不同小组彼此交流。另外,对于讨论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疑问,可在这一环节进行互相的解答,如有一些共同的疑点,教师应进行最后的解答和总结。需要注意的是,小组所汇报的结论应获得小组半数以上成员共同认可才具有代表性,不能为汇报人的个人意见。
4.注意评价的科学性。在对合作学习的成绩进行评价时,教师务必要注意科学性?则,对于一些表现不是很突出的同学要注意多进行一些鼓励,尽量激发小组中的每位同学都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另外,即使某一小组最终汇报的结论并非正确答案但合作学习的过程十分值得表扬也要肯定学生的表现,并做出正面的评价。换言之,答案的正确与否并非是最重要的目的,而且很多发散性的题目本身就不具备唯一及标准的答案。
论文作者:李德春
论文发表刊物:《未来教育家》2016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7
标签:小组论文; 合作学习论文; 同学论文; 教师论文; 内容论文; 学生论文; 成员论文; 《未来教育家》2016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