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初探论文_拉措加

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初探论文_拉措加

黄南州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站 青海黄南 811399

摘要:现如今,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加之人口剧增,使得我国水土保持工作受到很大的挑战。作为我国的一基本国策,水土保持不但能够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也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同时,也成为了防治水土流失的一项重要措施。在优化和寻找水土保持方面,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能够为其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所以,我们当前急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对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理论与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旨在能够为相关业界人士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理论;方法

前言:当前阶段,由于我国社会经济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加之科技飞速进步,各行各业也取得了空前的繁荣,特别是工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然而,这样也使得我国自然环境遭受到了一定的污染和损害,故此,我们在社会经济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对生态环境保护格外重视,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人类社会在未来有更好的发展前景。所谓的水土保持措施,事实上是通过不同的手段和方法而科学有效的保护水土资源,最终最大程度确保工业发展的同时不会影响到整体的生态平衡。

1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理论

1.1土地适宜性

根据目前的学术研究,土地土地适宜性将受到社会经济发展和自然环境现状的影响。地区的自然环境现状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土地适宜性。学术界对土地适宜性也作了相关规定,其目的是使农、林、牧业生产在土地潜力范围内适宜。因此,为了保证水土保持措施的适宜性,需要充分考虑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的两个方面。另外,对水土保持措施进行应用时,需要对自然环境的生态现实、民众的生存需要、社会经济的发展等进行全面的考虑。这样,才可以充分发挥出水土保持措施的真正功能。最终实现了经济发展和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

1.2土地适宜性的评价

土地质量同土地用途之间的比较为土地适宜性的评价,最终生成了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一般而言,此种比计较评价主要是围绕土地自然适宜性的内容而进行的,并且详细的分析了土地自身和发展的需求是否相符合,所以,在评价土地的过程中,需要对土地资源的具体利用状况进行详尽的考虑。

2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

2.1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的目的、原则

在评价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方法前,应明确评价实施应遵循的原则和评价目的。从而最大程度保证能够合理、科学的评价适宜性。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的终极目标是保证顺利开展水土流失的治理工作,其能够为生态恢复战略的规划和实施、生态环境建设提供高价值的参考。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应遵循比较、差异、针对性和因地制宜的具体性、一般性原则。

2.2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方法

2.2.1建立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体系

一,对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目标进行充分考虑的同时,对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的具体原则、一般性原则进行严格遵守,从而使多层次续分评价体系得以成功建立;二,为保证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即所涉及的评价指标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尽最大努力使其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第三,为了防止盲目和随意,需要对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体系进行建立,水土保持综合效益应充分体现在区域适宜性和重要参考价值上。

2.2.2注重适宜性纲与类的评价

第一,因为只有在满足调水保土为根本前提下,才能再考虑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所以,对适宜性纲评价指标进行确定时,要充分考虑到调水保土效益,其中涵盖了侵蚀模数、减水减沙效益等指标。通过对上述指标的对调水保土效益进行评价,从而对水土保持适应性纲进行确定;第二,对适宜性类进行评价时,需要以土壤质量为基础,并将重点放在土壤的费力质量、环境、健康等方面,从而更好的评价水土保持生态效益;第三,因为土壤质量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影响,所以,在评价土壤质量时,应保证空间尺度和时间的合理性。在对水文、地质和地貌、气候等因素充分考虑的情况下,再开展大尺度评价。此外,土壤指标根据时空要求,可划分成“静态、动态、长期、短期”的,从坡地规模、流域面积、区划规模等方面对土壤质量进行监测,最终完成不同措施的生态效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3加强适宜性等的评价

要对关注适宜性等的评价作重点关注,也就是将人类需求作为基础目标,从土地经济属性着手,对一些经济度量和进行借助,对水土保持措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行评价。而间接、直接经济效益为经济效益的组成部分,直接经济效益指应用有关水土保持措施后,新增加的没有经过中间环节转化、加工的产量和产值,间接经济效益主要指以直接经济效益为基础,通过对中间环节经历而转化而得到的经济效益。要切实实现上述目标,则要对有代表性的地块、小流域、农户等进行监测。若要对尺度较大的效益进行监测,就要以差、中、由小流域为主要木标,并且要从不同流域中对地块和农户进行选择,从而最大程度保证选择的样本具有合理性。此外,除了必要的监测后,还需要通过政府统计部门收集的相关数据加以核实。并且参照GB/T15774-2008等有关内容,计算经济、社会效益,并且评价时采用比较分析、回归分析法、经济计量模型等。

2.3评价依据

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主要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壤调查成果为主要依据;土壤质量,尤其是土壤肥力情况,为一项重要的综合性指标;例如自然因素和综合状态会多水土保持措施的适宜性产生影响,其内容无法或缺;而其中无法或缺的一些重要数据为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和其他相关资料。

2.4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理论过程

2.4.1确定水土保持的评价区域

在评价水土保持措施在实际应用中的适宜性时,第一步就是对水土保持方案实施科学确定评价,对卫星资料、区域地形图资料、遥感资料进行准确完整的收集另外,组建素质高的评价团队,亲赴区域实施考察,并对水土保持方案的评价计划加以完善,对项目分析方法进行健全,最终实现整体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2.4.2确定水土保持的措施

在对水土保持措施确定过程中,需要对水土保持治理区域进行适当的选择,最终使评价工作有序进行。在工作具体开展时,根据不同的环境数据,在分析统计结果的基础上,对生态和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考虑,进一步保证水土流失工作具有一定的时效性。

3适宜性评价前进的方向

3.1持续完善适宜性评价理论研究

这不仅包括各地区实际气候、地貌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响应规律所体现出的适宜性,其中也涵盖了各地区风俗、人文、经济发展的适宜性。只有这样,才有助于评价指标的合理、科学建立,进而优选出最佳的评价方法。

3.2合理科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基于评价对象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如果根据不同种类的评价对象对评价方法济宁合理科学的制定,并优选最合理科学的评价指标为整个适宜性评价能否成功的关键。这套专业化、完整的指标体系不但要包括了“供与求的评价体系”,还要包括“产和望的评价体系”。前者代表了对自然、社会环境的相关措施,和实施这些措施对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贡献;后者代表了相关措施对自然和社会环境产生的有效性。

结束语:

总而言之,水土保持工作在我国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水土保持工作顺利开展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除开展实际工作外,水土保持措施的适宜性评价也非常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合理科学的评价水土保持措施的效果,确保今后的水土保持措施能够对社会的需要更好地满足,进而最终为社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高立卫.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初探[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25(23):5357.

[2]蔡文娟.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初探[J].科技风,2017,27(3):154.

[3]张玉斌,王昱程,郭晋.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初探[J].水土保持研究,2014(01).

[4]刘刚才,张建辉,杜树汉,周忠浩.关于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的评价方法[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3(01).

[5]张玉斌,王昱程,郭晋.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初探[J].水土保持研究,2014,21(1):47-55.

[6]郭剑,向万丽,罗婷.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初探[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1):106.

[7]孙丽艳.水土保持措施适应性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9).

论文作者:拉措加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8

标签:;  ;  ;  ;  ;  ;  ;  ;  

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初探论文_拉措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