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的邻里纠纷与“皮毛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纽约论文,邻里论文,皮毛论文,纠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邻里相处难免也有个磕磕碰碰的时候,有些是当事人无意识的行为,有些却是当事人的有意作为。一般来说,如果是小的冒犯,邻里之间打个招呼,犯事一方主动认个错、及时纠正,那么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但总有一些蛮横无理之徒“不依不饶”,那么受害一方就不得不依据相应的法律与之对簿公堂。
在美国,无论是无意伤害、或是有意妨碍,只要给他人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带来“伤害、损害、骚扰”的邻里纠纷,都被称之为“nuisance”,但是如若处理不当,也会酿成大祸。因此,这类小麻烦也有相应的法律管辖,纽约人称此类法律为“皮毛法”(nuisance law)。
邻里噪音整治法
曾经有朋友问我,纽约市环境污染最严重的表现是哪一项?我毫不犹豫地告诉他是噪音污染。如果在纽约市曼哈顿居住,你就算是倒了霉了,一天24小时难得有安静的时刻。
纽约市的噪音污染源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汽车喇叭声、酒吧音乐声、地铁轰鸣声、狗叫、猫叫声,犹以警车、消防车、急救车的鸣叫声最恼人,简直就像撒了欢似地存心气你。纽约市有关部门每年都要收到6、7千件来自市民的投诉噪音扰民的信件。
1992年末,纽约市成为全美国第一个对于噪音进行测量、并明确规定噪音控制标准的城市。据测试,地铁经过时发出的噪音为100分贝,摇滚乐的轰鸣为110分贝,一米之内的汽车喇叭声为110-120分贝,垃圾运输车为100分贝。所有这些噪音扰乱了居民的安静生活,许多市民在报纸上质问市政府:纽约号称“世界之都”,管理水平、技术能力都不差,怎么就不治理一下噪音污染?
1997年纽约市议会终于通过了更加严厉的“新噪音防治法”,在处罚力度上,此新法比1992年的旧法更严厉,罚金也比旧法提高了3倍。新法规定,在距离公寓楼1米处进行测量,所有噪音超过45分贝的声源都被禁止使用;无论是狗叫、电视音响过大、汽车鸣叫都不得连续超过3分钟,上述违规超过3次,就将被罚款525-2625美元。新法还规定,各家商店、酒吧、夜总会里扩音喇叭的声音不能让街道上的行人听见,如果音量太大,就将处以最高2.4万美元的罚款。家庭报警器、建筑机械、电动工具、垃圾处理装置、大型空调设施等都在该法的严格监管之下。
也许有人会问:处罚条件那么苛刻,纽约市社区的噪音应该得到控制了吧?其实不然。在市城社区,酒吧、夜总会、迪厅等娱乐场所历来是“扰民”的罪魁祸首,成为投诉热点。而像警车、救护车、消防车等因为承担特殊任务,因此不在管制之列,有些这种特殊车辆的驾驶员就更是有恃无恐,不管有没有执行任务猛按喇叭,居民们也是无可奈何,立法部门也拿他们没有办法。
对于一般居民违反噪音法的,可以投诉。近年,纽约市环保部门专门成立了处理噪音污染的机构,该机构有几十位检查员每天检查有关噪音的投诉,在这些投诉中,约有三分之一发生在曼哈顿社区,每年该检查组要处理上千件投诉。原则上,只要社区有投诉,检查组成员就会煞有介事地带着监测仪器,在当地社区警察的陪同下赶到现场测试噪音分贝,对违规者当场开具罚单。但是由于人手有限,并不是每一项投诉都能够得到及时处理。一般情况下,在市民反复举报后,工作人员才出动一次,这样一来,执法力度就大打折扣。不过,噪音问题已经引起市民们的广泛关注,作为一个现代大都市,噪音虽然不可能根治,但是可以控制。比如,在规划住宅时,要首先考虑到周围环境可能带来的噪音污染,对于居民住家来说,互相监督也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方法。
家庭宠物限养法
有一种说法,美国中产阶级家庭的标准是:一对夫妻、两辆车,三个孩子、一条狗,由此可见宠物在美国家庭中的地位。美国人热爱动物,许多家庭都饲养宠物,其中以养狗为多数,狗已成为美国家庭不可或缺的朋友。
美国人普遍认同“养宠物利大于弊”。宠物能够满足人类情感上的需求,宠物还能拓展你的人际关系。如果你牵一只友善、漂亮的狗上街,很容易就可以和路人聊起来。但是,养宠物也会带来许多问题,其中最多报道的是恶狗咬人的问题。据美国“防止伤害中心”1997年的报告,平均每年有300万美国人被狗咬伤。遭到狗攻击最多的是孩子们,因为小孩子喜欢小动物,又不知道如何与它们打交道,把玩时不免手脚重,使不知所措的狗突然发怒,转而攻击。狗咬人的问题虽不是新闻,但是美国许多州都通过相关法律,对于咬人的恶狗实行处罚。纽约州也通过了《恶犬法案》禁养恶犬。该法对于“恶犬”的定义是:对人有明显威胁行为,无故攻击他人致残或死亡的犬。该法还规定,咬人犬的主人要处以400美元罚款,造成严重伤害的要处罚880美元,咬伤至死的要处以1000美元罚款。如果一条犬已经被认定有危险倾向,而主人却没有严加防范和处理,而后又咬伤、咬死他人的狗,狗的主人要被判入狱90天,同时罚款1000美元。另外,纽约市的法律还规定,居住纽约市公房(产权属于纽约市政府的廉租房,租给低收入家庭居住)的家庭不能养狗,如果住家坚持饲养,市政府有权让他们搬出公房。
养宠物狗还有一件遭人烦的事情就是狗屎的处理问题。在纽约市,除了在政府公房里居住的家庭外,只要想养狗,交上20美元的牌照申请费就可以。因此,几乎所有家庭都有能力养狗。
细心的人会发现,在纽约市的大小街道上,在一定距离以内都树有一块明显的标志牌,上面用示意图示意狗的主人及时处理狗屎,旁边还有一行文字说明:违规者将处以50-100美元罚款。看来,罚款处罚有一定的震慑作用,但是最关键的还是靠狗的主人自觉意识了。在波士顿,有一个环保组织捐赠小型可降解塑料袋,在闹市街头设小型木箱,其中安放这样的供收拾狗屎用的塑料袋,行人遛狗时若偶尔忘记带塑料袋,可以随时拿来使用。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善事。就狗屎处理问题而言,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是“刚柔相济”,既有实际的帮助别人的可操作的办法,也有法律的威严作为后盾。
在美国社区中,爱管闲事的邻居不少,有的家庭对于自家豢养的狗虐待,就会有邻居举报。纽约市专门有一个称为“狗的法庭”的电视,它由动物权利组织出资举办的,只要邻居拿出相应的证据证明狗的主人有虐待狗的行为,该法庭就可以判处主人有罪,并且发动攻势对狗主人施加压力,直到将狗解救出来为止。这个电视频道整天播放的就是这样一类“公之于众”的录像带。
狗带给社区带来的麻烦还包括噪音,这一点也由“波毛法”来管辖,狗叫扰民可处以45-525美元的罚款,所以养狗的人必三思而后行。
社区泊车管制法
纽约市寸土寸金,有的公寓楼拥有地下停车场,居民每月花费300-400美元就可以得到一个车位。有的公寓楼没有停车场,拥有汽车的居民只能将车子停放在营业性的地上或者地下停车场里,在这样的停车场里,收费昂贵,以纽约市收费停车场为例,每小时收费最低价格是7.99美元,在一些闹市区的停车场所,每小时的停车费可能高达20美元。因此,去中心城闹市饭馆里吃一顿饭,停车费可能超过饭费。所有这些经济考虑,不得不让那些想拥有私家车的人望而生畏。泊车费的昂贵自有它的道理,城市社区居住拥挤,汽车尾气排放给没有私家车的居民身体造成威胁,有车族就必须缴纳昂贵的泊车费为此付出代价。这样对于在城市中居住的低收入阶层才算是公平的。政府可以将这部分收入补贴到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设施的建设中去。对于这一点,拥有私家车的人也是认同的。
在非闹市的街区,采取的是单、双日泊车方法。具体说来,逢单日,停在马路的左边,逢双日停在马路的右边,这一规定是约定俗成的,原因是方便冬季扫雪、秋季扫落叶。如果有人违反该规定,那么就由专门的拖车公司将车拖走,车主还要付罚款和拖车费,当然,在纽约市你还可以利用街道两侧的泊车计时装置停泊车辆,这种计时器虽然每小时收费1美元,但是却规定最长的停泊时间为本小时,超过时间,你需回到计时器重新投入硬币,这样一来,泊车成了一件有费时又费力的事情,这也是许多人不愿拥有私家车的原因,即使他们的家庭收入完全有能力买车。
纽约市还有一个遍布社区的民间组织,该组织的名称叫做“步行者的权利”,它的宗旨是在纽约每一个社区创造一个“使用安全、步行方便的环境”。作为有车族,在社区驾驶车辆要注意以下几点:1、车辆在社区行驶时主动礼让行人,泊车、倒车过程中,人行道上或路口遇到行人,也要主动礼让行人。2、在社区穿行时,遇到中小学校、老人中心、残疾人中心等设施要主动减速、礼让。3、社区行使绝对禁止鸣喇叭警示行人,若如此,被视为极不礼貌的行为,重者可能会遇到行人按“噪音法”起诉。4、在社区停泊大车辆,不许安装警报器。否则,遇到“半夜鸡叫”,居民可以起诉车主。
从“步行者权利”组织的宗旨可以看出,虽然交通法规在具体情况下有具体的规定,但是车辆在社区行驶,“行人优先”却是约定俗成的规矩。这一惯例是基于美国社会的一种共识:虽说任何交通的参与者的交通地位与作用都是平等的,但是交通的参与者也有强弱之分。在道路交通中,机动车辆相对于行人而言,因其速度快、体积大是交通参与活动中的“强者”。正因为如此,车辆在人口密集的社区行驶必须主动礼让行人,否则将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在美国生活期间,在社区街道行走时遇到驾车人,对方总是彬彬有礼地示意你先过,很少有与行人抢道、或是按喇叭促行人的行为,这体现了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乱穿马路整治法
不要以为只有驾车者目无法纪、横冲直撞,行人也会不顾交通信号灯,乱穿马路。乱穿马路的人,以纽约本地人为主,他们过马路时,不理会交通信号标志,全靠目测判断是否可以通行。外地来纽约的游客通常都比较遵守交通规则,这也许是他们生活的地方对于纽约交通的负面宣传较多,心理的恐慌使他们在大都市街道上行走时不得不小心谨慎。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纽约人自己不遵守交通规则,还给不遵守交通规则、乱穿马路的人起了一个外号——“jaywalker”。“Jay”在韦氏大字典中专指穿着土气的乡下人。它是从另一个英语单词“jaybird”发展过来的。“Jaybird”,又称“蓝鸟”,是一种长有蓝色羽毛的、叫声巨大的鸟。在纽约的中央公园小径上时常能够看到这种目中无人的鸟,它们走路是斜着走的,边走边“呱呱”地叫。纽约人将乱穿马路的人称作“Jaywalker”自有其考虑。
过去,“乱穿马路”这样的小事使交通警察非常头疼,现在“乱穿马路”也可用“皮毛法”来管制。1997年纽约市市长发起的“生活质量运动”中,整治乱穿马路就成了该运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当时根据朱利安尼市长的指示,交通管理部门在纽约中称最繁忙的路口——东50街、第五、第六大道设置木头路障,规定所有人过马路均须按照交通规则在人行横道线上行走。恰恰有一大胆女子敢于犯上作乱她对于木桩毫不理会,斜着就穿过路口,被警察当场拿下。警察对她开具了纽约市有史以来因乱穿马路而得的最贵的罚单——整整50美元(以前也因行人乱穿马路开过2美元的罚单,数额之低、无人理会)。更有意思的是,这第一位挨巨额罚款的女士不是“外地人”,恰恰是纽约人,这让平时自视颇高的纽约人大大地丢了一次面子。
街头“涂鸦”管理法
在纽约市的街头,尤其是哈莱姆社区,公共汽车的站牌上、墙上涂着乱七八糟的脏话,电线杆和电话亭贴着花花绿绿的小广告,街头死角散发着尿骚味,这就是这个号称世界第一大都会城市的街头景象。
1997年在纽约市的“提高生活质量运动”中,整顿街景、消灭街头涂鸦被当成重拳出击对象。市长朱利安尼提出:要彻底消除纽约街头杂乱无章、毫无秩序的现象,把纽约的街道变成规范化、多样化、艺术化和电子化的“文明走廊”。
朱利安尼在担任市长前是纽约市检察官,历来以办事果断、坚决著称。他在扫除街头涂鸦时,强调群众监督作用,只要有人发现当场涂鸦现象,路人可向巡警举报,举报者也可获得奖金。本来街头涂鸦就是一件遭人恨的事情,现在举报者还有奖金可拿,这样一来,大家都有了积极性。人们纷纷睁大眼睛盯着路面。有时候,一人犯事,居然有三人拿出手机,打电话911举报。真可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在社区民众的参与下,纽约市的街道立即变得干净起来。
市政府觉得应该“乘胜追击”,重新规划街道环境,美其名曰“美化城市”。市规划局提出很多恢复旧街景的方案,让街头的街灯、路边的椅子和路旁的建筑物相映成趣。在一些具有历史意义的古老街区,如苏荷区更是用石块重新翻修破旧的地面,这些石块经仔细敲打、铺设在路面,如果上面有马车行驶,可以想像马踢敲打路面发出的“得、得”声,让人们大发思古之悠情。当然也有弄巧成拙的时候,早在1993年,纽约市的古迹保护委员会拿出一幅19世纪时的纽约街景图,他们发现那个时期在翠贝卡地区从来没有种过树。因此“学究们”决定,将现在翠贝卡社区已经长得根深叶茂的树连根拔掉。此举遭到当地社区的居民的强烈抗议,他们呼吁社区委员会出面干涉,最后作为折中方案,只有少数几条街道被“恢复”了19世纪时的景观。
“门前三包”管理法
在美国社区,“清理门户”的事情自有“皮毛法”去管理。任何居民必须保持自家门前的卫生状况良好,无阻碍地方便人行走,公共地带不得随意堆放杂物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否则邻居完全可以根据有关法律起诉事主。
不仅如此,居民门前的绿化工作也是由他自己担任。在美国的郊区社区里,居民都居住在一种被称为“独立洋房”的住宅中,这种住宅一般门前有一块大草地,后院有个小花园。美国人喜欢园艺,家家户户将这一亩三分地打点得绿意盎然。如果哪户人家疏于打理庭院,导致杂草丛生,社区中的其他居民就会看不下去,轻者提醒你立即改善,重的告到社区委员会,让你很没面子。因为按照美国人的观点,门面不是一家人的事情,而是影响社区脸面的事情。他们完全有理由去管这样的“闲事”。如果屋主借口工作繁忙,他们可以帮你推荐园艺工人打理庭院,当然雇人除草的花销还需你自己承担。如果主人置若罔闻、任荒草自我发展,则是不可饶恕的。记得有一次与朋友在饭馆吃饭,就餐时候,我们两人正兴致勃勃地谈着话,突然朋友“大惊失色”,说是忘了今天是让工人来帮助除草的日子,需要赶回去照应。我说:改一天不行吗?她说:不行,草已经很高了,时间长了邻居会说闲话的。
郊区如此,位于市中心的商业区更是这样。每逢下大雪的日子,纽约市街面上的商家根本用不着市政府发出“扫雪令”,就会及时清扫积雪。根据纽约州的法律,上午9点以前必须将人行道上的积雪清扫干净。如果不及时扫雪,路人在其门前摔伤、跌倒,那么商家、房主负全部责任。美国医疗费昂贵,加上误工费、律师费等等,完全可以将一个小本经营的买卖拖垮,因此,无论何人,都不敢对于“门前雪”掉以轻心。在纽约久居的人都知道,商家每天开门前第一件事情,就是让店里的伙计用高压喷雾水龙头将人行道冲刷得干干净净。如果门前路面油腻、肮脏,行人也可以依据“皮毛法”,将商家绳之以法。
商家对于门前的树木也要负一定的责任。纽约市的树木覆盖率为16.6%,远远低于全美城市树木覆盖率31%。过去纽约市的园林管理部门只知道栽树,不知道维护。树种了不少,活下来的不多。有一个民间组织,叫做“地区规划协会”,其主席罗伯特·佩拉尼说:“纽约市每年栽种的树木中有很大一部分会在一年内死去。我们要改变只种不长的绿化战略,保证树木种植的成活率”。据该组织调查,位于纽约市5个区的高速公路和街道上共有520万棵树,其中位于商业区街道上的树木共有48.4万棵。为此他提出“让绿色充满希望”(Keeping the Green Promise)的倡议,建议沿街商户照料就近的树木。
这项倡议受到市民的热烈响应。商店在夏季主动给沿街树木浇水,附近社区的居民也会在炎热的夏季提着水桶前来浇灌。那些已经枯死的树木,商家自己花钱重新栽种。到了冬季,商家主动雇人扫雪,避免了溶雪剂给树木造成的损害。居民和商家还积极举报那些破坏树木的行为,仅在1998年就有105例破坏树木的案件被举报。这105位被检举的树木破坏者不得不自己买苗木,重新栽种树木。树木一旦被视为居民、商家自己负责的“财产”,他们会很关注其成长。大家齐心协力搞绿化,既解决了市政府绿化部门的经费、人手短缺问题,也应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古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