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命题须务实——由台湾“国中”教育会考写作测验谈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台湾论文,国中论文,命题论文,测验论文,中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台湾“国中”教育会考于2014年5月首次启动,取代了原有的基础学力测试。作为台湾初中毕业生学力检定的机制,它一方面强化了十二年基本教育免试入学措施,一方面也缓解了学生分分计较的竞争压力,无论从政府的教育责任、学生和家长了解学习成效的权利、高中学校了解学生先备知能的需求等方面都发挥了实质性的功能。 教育会考有两份“写作测验题”(台湾的“写作测验”不像大陆一样与“阅读理解”合卷合考,而是采用50分钟的单独考试,分六级进行评阅),这里以2014年台湾高级中等学校特色招生考试写作测验为例加以阐释。题目如下: 小文的父母看到某杂志刊登了一份“使用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意见调查”,并基于其中部分讯息(参考图一),要求小文减少上网时间,但小文认为,如果用不同的方式解读这份资料,或许能改变父母的想法。 请参考这份资料及相关见闻,以小文的身份写一封信,同时考虑父母与自己的立场,尝试说服父母改变原来的要求。 ※请以“亲爱的爸爸”或“亲爱的妈妈”为开头,信末一律以“小文敬上”作结,不需使用其他书信用语(敬语、问候语、日期等); ※不可在文中泄漏私人身份; ※不必书写题目; ※不可使用诗歌体。 “国中”教育会考写作测验是以台湾《“国民”中小学九年一贯课程纲要》语文学习领域(“国语文”)之“写作能力指标”为命题依据的,期望通过不同形式的引导写作试题,评量初中毕业学生表达见闻与思想的能力。其中包含立意取材、结构组织、遣词造句及标点符号运用等写作能力,并符合下列课程纲要中的写作能力指标: 1.能精确表达观察所得的见闻。 2.能精确地遣词用字,并灵活运用各种句型写作。 3.能应用各种表述方式写作。 4.掌握写作步骤,充实作品的内容,精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5.了解标点符号的功能,并适当使用。 6.能灵活应用修辞技巧,让作品更加精致感人。 同时结合课程目标中所要培养的“欣赏、表现与创新”“表达、沟通与分享”的基本能力,进行写作能力的综合评量。评分规准为以下六级: 六级:这类文章是优秀的,它们明显具有下列特征: 【立意取材】能依据题目及主旨选取适切材料,并能进一步阐述说明,以凸显文章的主旨。 【结构组织】文章结构完整,脉络分明,内容前后连贯。 【遣词造句】能精确使用语词,并有效运用各种句型使文句流畅。 【错别字、格式与标点符号】几乎没有错别字及格式、标点符号运用上的错误。 五级:这类文章在一般水平之上,它们明显具有下列特征: 【立意取材】能依据题目及主旨选取适当材料,并能阐述说明主旨。 【结构组织】文章结构完整,但偶有转折不流畅之处。 【遣词造句】能正确使用语词,并运用各种句型使文句通顺。 【错别字、格式与标点符号】少有错别字及格式、标点符号运用上的错误,但并不影响文意的表达。 四级:这类文章已达一般水平,它们明显具有下列特征: 【立意取材】能依据题目及主旨选取材料,尚能阐述说明主旨。 【结构组织】文章结构大致完整,但偶有不连贯、转折不清之处。 【遣词造句】能正确使用语词,文意表达尚清楚,但有时会出现冗词赘句;句型较无变化。 【错别字、格式与标点符号】有一些错别字及格式、标点符号运用上的错误,但不至于造成理解上太大的困难。 三级:这类文章在表达上是不充分的,它们明显具有下列特征: 【立意取材】尝试依据题目及主旨选取材料,但选取的材料不甚适当或发展不够充分。 【结构组织】文章结构松散;或前后不连贯。 【遣词造句】用字遣词不太恰当,或出现错误;或冗词赘句过多。 【错别字、格式与标点符号】有一些错别字及格式、标点符号运用上的错误,以致造成理解上的困难。 二级:这类文章在表达上呈现严重的问题,它们明显具有下列特征: 【立意取材】虽尝试依据题目及主旨选取材料,但所选取的材料不足,发展有限。 【结构组织】文章结构不完整;或仅有单一段落,但可区分出结构。 【遣词造句】遣词造句常有错误。 【错别字、格式与标点符号】不太能掌握格式,不太会使用标点符号,错别字颇多。 一级:这类文章在表达上呈现极严重的问题,这种文章明显具有下列特征: 【立意取材】仅解释题目或说明;或虽提及文章主题,但材料过于简略或无法选取相关材料加以发展。 【结构组织】没有明显的文章结构;或仅有单一段落,且不能辨认出结构。 【遣词造句】用字遣词极不恰当,颇多错误;或文句支离破碎,难以理解。 【错别字、格式与标点符号】不能掌握格式,不会运用标点符号,错别字极多。 使用诗歌体、完全离题、只抄写题目或说明、空白卷。 今天计算机网络的广泛运用,已深深影响了青少年学业及生活的各个面向,将自己的心情诉求结合时代议题,进行信息的整合、诠释及表达,亦属当前“E时代”必备的多元能力之一,此当为本次试题的一大特色。这个写作测验作文题即属于“信息解读及整合”题型,以“网络运用”为书写范围,以“说服父母改变原来要求”为写作目的及重点。考生只要能理解讯息、表达个人看法、完成沟通目的,即合乎题目要求。就立意而言,考生除了对网络所产生的正面效益有所关注,也应对网络的负面效应予以观照,从而提出具体充分的理由,说服父母改变“减少上网时间”的要求。在格式方面,除了依题目要求以“亲爱的爸爸”或“亲爱的妈妈”为信件开头,信末一律以“小文敬上”作结外,无须使用完整的书信格式及用语,但作答时仍应考量自己为人子女向父母长辈提出请求的情境,适切调整遣词用字,在陈述自己立场的同时,也能顾及父母的意见与感受。 从原题呈现、命题依据到评分标准,做这样详细的分析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比较。我们信手拈取几个2014年大陆中考作文题,如“我心灵的甘露”“为________点赞”“你是我的太阳”“不一样的爱”“电话无人接听”“我也是一束阳光”“有你在我身后”“开在心中的花”“转身”……这些作文题与前述台湾作文题都极力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成长,但是以上列举的大陆中考作文题还有一个区别于台湾作文题的特点,即偏于文学性的想象,像“甘露”“太阳”“阳光”“花”等都有虚实两层含义需要学生细加揣摩。文学虽然需要想象,但作家的文学性想象来自深厚的积累,而且我们也知道,作文水平并非文学创作水平,太偏于文学性想象的作文题,对于不擅长文学描写抒情的学生来说并不公平,像“海,蓝给自己看”这样的作文题,相信一部分学生会束手无策。初中生一看作文题就要做文学性想象,那内容就难免杜撰,语言就难免空疏,更遑论写出真情实感了。当然,也许会有文学苗子写出好文章,但初中生写作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未来作家,而是要能记忆、交流、组织和发展自己的思想,要能搜集整理有关的信息资料,深化自己的认识。 从比较中可知,台湾“国中”教育会考2014年特招考试写作测验题,对大陆中考作文的命题在以下三个方面将有所启示。 一是情境性。大陆的中考作文题,几乎是没有具体情境的。比较典型的如某地中考作文题—— 大海的深处也许隐藏着美丽的珊瑚,目光的深处也许饱含着浓浓的爱意,记忆的深处也许沉淀着生活的真谛,文字的深处也许寄寓着丰厚的意蕴…… 请以“深处”为题写一篇文章。 这样的作文题,不但缺乏真实的对象和目的,也缺乏真实的写作任务和真实的写作情境。大陆“语文课程标准”中第四学段(7~9)年级“写作”部分第4点有“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这样的表述。这一条应是应对作文虚妄病症的良方之一。美国国家教育进展评估曾经通过研究200多个写作教学课堂,指出真实读者的重要性,认为读者不真实、交流不真实,写作就比较无效,建议最好是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下给真实的读者写作。 二是引导性。台湾原有的基础学力测试和现今的教育会考写作测试都采用了“引导式写作”,这样做也是追求测试公平性的策略之一。由于作文判分的主观性,基础学力测试曾一度不考作文而引人诟病。现今的写作测验和“国文”考科是分开的,每位考生皆有相同的作答时间,对于考生而言较为公平。在命题上,过去的作文测验仅有一道题目,考生得依据自己对于题目的理解来撰写一篇文章;而现今的写作测验除了一道题目之外,还加上适当的引导说明,能更清楚地解释题意、帮助考生引发联想、避免误解,并能更明确锁定内容,帮助考生在立意取材时能更切合题意,撰写文章时容易聚焦,避免天马行空式的论述。在计分方面,过去的作文测验满分为80分,且需并入“国文”考科;而现今的写作测验采取整体式评分,满分为六级分,且为独立考科。至于评分的部分,以前的作文测验评分采用纸本阅卷方式,无法及时发现评分者是否偏离标准,亦无法实时予以校正;现在的写作测验则采用网络在线阅卷模式,可以实时监控评分者评分状况。 三是思辨性。作文的实质就是交流。写作其实就是运用文字来满足交流的需要。交流必先有内在的思想,必须想得清楚,想得有序。即便是强调记叙和抒情,没有思想的记叙会沦为记账,缺乏思想的抒情会变成滥情。苏霍姆林斯基曾断言:作文存在的最大弊端就是语言脱离思维。我们可以这样说:思维是写作的第一要素,思想是作文的基本内核。 本次试题考生可以从“意见交流更即时”“搜寻信息变得更容易”“不必仰赖父母师长解决问题”等方面,举例说明网络对自己生活及学业上的正面效益,以说服父母改变原来的要求;也可以从“花在课业上的心思变少”“容易被似是而非的讯息误导”“影响身体健康”“减少与人面对面的互动接触”等缺点,提出省思检讨、具体的因应作法,或自我约束的保证,作为说服的诉求;另外也可以针对同样的调查意见进行不同角度的诠释,例如“获得更多元的娱乐方式”,可能被父母视作“易被更多娱乐诱惑、分散在课业上的心思”的负面影响,而成为要求“减少上网时间”的根据,但考生也可解读为“在繁重课业之余,得到更多纾压的选择”,以期争取父母的认同。据评阅教师说,对于五、六级分的试卷,会更着重考生在立意取材、结构组织、遣词造句是否有进一步的表现。表达能力优秀的考生,多能更明确展现运用资料的能力,对自己提出的观点有所论说并与父母的意见呼应;或者能从调查结果的缺点予以反驳;或者能从优点切入打动父母的心。尤其能兼顾父母与自己的立场,发挥理性沟通(晓之以理)及柔性表达(动之以情)策略者,最能达成说服效果及目的。中学入学考试作文命题必须是实用的--从台湾教育证书考试笔试看_台湾论文
中学入学考试作文命题必须是实用的--从台湾教育证书考试笔试看_台湾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