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网络可靠性分析及优化论文_程健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网络可靠性分析及优化论文_程健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11106)

摘要:电力系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保障系统,近年来随着技术提升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电力系统积极的进行了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建设。在自动化智能化建设工作初步完成后,我国电力系统工作的效率有了显著的提升,而电能的质量也有了较大的进步。为了对系统运行的安全和稳定性进行进一步的监测,积极的按照国际标准进行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网络可靠性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网络可靠性进行相关分析,并对优化措施进行讨论,旨在提升我国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网络的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以实现整个电力系统运行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网络可靠性;优化

从目前的社会生产来看,诸多领域已经实现了智能化和自动化。电力系统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保障,智能化技术和自动化技术自然也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在技术利用的基础上,我国变电站实现了智能化,运行效率明显提高,而电力网络在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过程中,自动化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升。虽然说现阶段我国电力系统在智能化和自动化方面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为了提升电力网络的安全性以及运行效率,还需要对其进行可靠性的评价。通过可靠性评价,一方面可以发现优势,继续保持,另一反面可以进行缺陷优化,实现系统的整体性提升。

一、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网络可靠性分析框架

(一)技术利用

技术利用是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网络可靠性评价的重要指标。一般而言,技术利用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专业技术,专业技术主要指的是与电力系统有关的基础基础,这些基础是系统完善性构建的基础,换言之,专业技术利用越广泛,系统的完善性越强。第二部分是高新技术。这些技术主要指随着时代发展和进步发展起来的对于系统性能有较大提升作用的技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数字化技术。综合而言,无论是专业技术还是高新技术的利用,都能够影响系统的可靠性。在技术利用中,最为显著的就是进行网络拓扑结构的优化,由于结构有星型和网型的区别,所以在具体技术利用的时候名主要使用荣冗余技术。根据可靠性框图分析方法,计算得出:MTTF=28.125’A=0.999999999629?与220KV线路间隔系统冗余可用度Aline=0.999999998相比,说明在n相同的情况下,元件冗余比系统冗余可靠度要高。

(二)运行质量

运行质量也是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网络可靠性的重要构建因素。运行质量也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是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此部分内容主要指系统运行的持续性,如果系统运行过程中因为故障造成运行中断,那么持续性便无法完成,运行质量自然下降。第二是系统中电能质量。在过去的运行中,电能质量的不稳会给系统带来安全威胁,所以在进行可靠性框架建设的时候,必须要对系统中的电能质量做出评价。

(三)人员素质

人员素质是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网络可靠性框架的另一个构成因素。虽然目前的变电站实现了智能化,电网系统也基本完成了自动化,但是整个系统运行依然需要专业人员的操作和维系,所以人员的素质对于整个系统的可靠性有着重要的影响。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将人员的素质列入到了可靠性框架结构中。

综合而言,可靠性框架由三部分因素构成,而这三部分因素在各自内部又有更为细致的划分,所以说,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网络的可靠性分析框架既具有整体性,又具备了细节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网络可靠性评价

(一)技术利用方面

从目前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网络可靠性分析框架来看,我国的电力系统具有较强的可靠性。以技术利用为例,一方面,我国在建国初就开始了大力的电力发展,经过这些年的积累,在电力方面的专业技术已然非常的成熟,由于技术利用较为纯熟,所以系统建设的完善性也得到了有效的保障。另一方面,随着我国技术改革的进一步发展与技术理念的更新,新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就现在信息技术与数字化技术在电力系统方面的利用来看,已经实现了全方位的局面。

(二)运行质量和稳定方面

在运行质量和稳定方面,我国电力系统的可靠性也得到了极大的改观。在过去,由于智能变电站未实现,所以在变电站方面需要进行电能的转换,而由于操作问题带来的不稳定现象影响到了系统的稳定。现在,智能变电站已经建立完成,电能转化可以实现自行的调节,一方面是稳定性有了较大的提升,另一方面,电能的质量也获得了较大的改观。

(三)人员素质建设方面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国对于人才的价值有了全新的认识。因此也特别重视在人员素质方面的建设。经过不断地发展,我国在电力系统中建立起了一支不仅具有较高理论水平,而且具有专业的操作技能的队伍。这支队伍为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网络可靠性的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目前我国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网络的可靠性来看,无论是人员建设还是技术利用,亦或是系统运行的稳定,都有了根本性改观。

三、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网络优化措施

(一)系统的全面性调整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网络优化,首先要从全面性上进行调整。全面性调整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进行系统环节的明确,从而确立明确的责任范围。第二是要进行全方位的技术控制,通过技术优化可以实现整个系统的专业性以及技术性的提高。最后是要实现管理的优化。从管理入手,提升系统运行的流畅性。在进行全面调整的时候,可以利用过程层网络主要传输GOOSE’SV和IEEE1588时钟同步数据,通过对这些组播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和过滤,以减少网络负载,提高网络的效率,降低网络上的延时等。交换机对组播进行管理和过滤的通用方法有VLAN’GMRP’IGMPSnooping’CGMP等.

(二)系统细节性优化

系统细节的优化也是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网络优化的重要措施。细节优化主要从两方面进行:第一是进行系统环节的细节完善。通过细节完善,系统运行的流畅性更强,运行效率更加的显著。第二是进行技术修改。在技术不断更新的基础上,对系统中的技术进行细节性改善,从而提高系统的技术专业性。在系统细节优化的时,对于网络故障的诊断能力也要进行提高。同时,利用职能组件可以加快研究信息加密、防火墙等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在智能变电站中的应用。

结束语:

电力系统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要利用科学的框架体系对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网络系统进行评价,通过分析,可以发现优势和缺陷,进而进行缺陷弥补,实现系统的整体性能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媛媛,李勇泉,陈俊夫.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网络配置优化方案研究[J].山西电子技术,2013,01:89-90.

[2]邱剑,王慧芳,陈志光,曾耿晖,何奔腾.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有效度评估模型[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3,17:87-94.

[3]朱明嘉,侯元文.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网络结构的选择[J].电世界,2016,04:9-13.

[4]周建新,周昊程.智能变电站条件下的继电保护与监控系统[J].供用电,2014,04:56-60+6.

[5]杨志宏,周斌,张海滨,姚成,翟明玉.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新方案的探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6,14:1-7.

论文作者:程健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6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0

标签:;  ;  ;  ;  ;  ;  ;  ;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网络可靠性分析及优化论文_程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