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产业整合并购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我国论文,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892(2003)08-0094-02
以并购为主的产业整合正在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上的一个新热点。据国际著名金融数据公司Thomas Financials的统计数字显示,1997年到2001年这五年间,中国企业收购兼并的个案以每年16%的速度在增长,并购交易额每年的增长速度达38%,并于2000年达到了500亿美元之巨。在2002年,出现了以产业整合为模式的战略性并购活动,无论是一汽和天汽的合并,还是中国民航管理部门推出的以国内三大航空公司为核心,吸收合并其余多家地方性航空公司,组建东航、国航、南航三大航空集团的整合计划,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可以说,中国企业正进入一个产业整合的年代。那么,推动这一切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呢?
一、产业整合的经济理论基础
20世纪30年代,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科斯在其经典论著《企业的性质》中提出了“交易成本”理论。他认为市场当事人每完成一笔交易,都要承担相应的交易费用,正是因为交易费用恒不为零的特性,作为市场替代物的企业由此产生并发展起来。同理,由企业配置生产要素也对应有行政成本、管理成本等形式的交易费用,所以产业中的许多企业倾向于整合集中发展。“当管理上的协调比市场机构的协调能带来更大的生产力、较低的生产成本和较高的利润时,多单位合并而成的企业就会取代传统的小公司”(钱德勒)。也就是说,由于交易成本的降低;或按照协同效应理论来说,由于存在规模效应、市场整合效应等协同作用,企业的本性趋向于不断膨胀,而以并购为主的产业整合就是企业增长和扩张的模式之一。
从产业结构变化的角度来看,哈佛商学院著名教授迈克尔·简森(Michael Jensen)认为,一个行业产生伊始,由于技术创新等带来的高额回报率会吸引大量的资金和企业进入,推动行业迅速发展并走向成熟,最终行业内会形成过剩的生产能力。解决行业过剩生产能力需要有一个企业退出机制,而由于退出壁垒的存在,企业不会自行退出,更多的退出是通过兼并收购来实现,其中包括立足于行业内的企业进行的整合性并购和行业的进入性并购。
二、产业整合并购模式
通过产业整合来实现企业不断增长的发展模式在国外由来已久。早在19世纪80年代,洛克菲勒就通过兼并40多家石油公司,创建了控制石油勘探、生产、分销和市场的寡头企业—Standard Oil Trust公司。我国资本市场上著名的“新疆德隆”,也是完全通过产业整合而发展起来的。特别是在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企业界在产业整合方面出现了很多新的动向和趋势,逐渐形成了以德隆、华立、复星等为代表的通过对整个行业的整合来推动企业不断增长的新的发展模式。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行业由于自身的特点和发展的需要,都已经开始进行一些大规模的行业性质的整合重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行业有银行、汽车、民航、啤酒以及生物医药等等。根据这些产业整合的模式和驱动因素的不同,我们认为目前我国的产业整合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类:
1.行业横向整合
行业横向整合主要是指对同行业内的企业进行收购和兼并,这种整合模式主要有以下两种目的:其一,提升企业规模竞争优势。规模优势一直都是企业竞争的主要手段之一。在加入WTO之后,我国企业面临着来自跨国公司的激烈竞争,企业急需扩大自己的规模,提升竞争优势。因此,对行业内现有企业进行整合并购,就成为一些有实力的企业迅速做大的首选方式,最典型的如一汽与天汽的合并。其二,扩大市场占有份额,避免行业内的散乱竞争。我国各行业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企业众多、规模较小,并且由于存在退出壁垒的限制,企业不愿自行退出,一些企业为了生存就会进行恶性竞争,最终损害了整个行业的利益。为避免这样的后果,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就会通过收购兼并来整合整个行业,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如啤酒行业的青岛啤酒、燕京啤酒就是这样做的。
2.产业纵向整合
产业纵向整合是指基于价值链或产业链进行的并购整合,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确定企业价值链各环节创造价值的大小及其重要性,识别出整个价值链中的关键环节。企业如果控制了价值链的关键环节,就可以在整个价值链中占据主导地位。正如和君创业董事长王明富所说:“…我们有一个感觉,就是平庸的企业家跟高手企业家的分水岭在于识别价值链上…”。为了实现对整个产业链的控制,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产品生产的竞争,还有原材料来源的竞争、经销商的竞争以及其他各方面的竞争。所以说,谁注重了产业链供需整体竞争力的培育,谁才能取得竞争优势。
3.特殊目的的整合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推进和民营资本的崛起,长期以来形成的某些行业垄断局面正逐步被打破,最典型的如电力行业,2002年,我国将原先国家电力公司一家垄断的形式,转变为以四家大型电力公司为核心的多家企业竞争的格局;同时改革电价形成机制,使得具有相对成本优势的企业的利润大幅上升。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分拆的主要出发点是反对垄断,但规模优势仍然是这些新企业必不可少的竞争手段,因此分拆后形成的新的核心企业首先考虑的是如何通过资产收购、资产整合获取优质资产,实现规模的迅速扩张。这种以反对垄断为出发点,先分拆后整合的模式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特点之一。
三、进行产业整合并购的关键因素
事实上,并非所有的产业整合都能够取得成功。那么,进行产业整合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呢?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
第一是产业的选择。影响企业战略的成功与否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对产业的选择。通常来说,把产业整合作为首要战略的企业,首先应该考虑该产业进入壁垒的大小,只有进入壁垒较高的产业才会趋向于集中。进入壁垒较低,退出不成功的企业就会被新进入企业所替代。如果由于经济衰退或其它某些不利因素产生退出浪潮,产业集中可能在短期内有所加强;但是只要产业的利润和销售出现好转的迹象,新进入者必将出现。因此,长期来看,产业并不会趋于集中。其次,还应该考虑选择整合的产业市场是否足够大、产业的生命周期是否足够长,以及是否存在整合效应。当然,那些长期趋向于集中的,但目前市场集中度较差,没有行业领导者、市场标准和产业方向代表的产业,将存在着巨大的整合机会。
第二是与资本市场的融合。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迅速获得产业整合所需的资金,并以资本运营为杠杆进行兼并收购,取得产业整合的控制权,从而实现对整个产业整合的目的。著名的德隆产业整合模式的主要特点就是充分利用资本市场,以资本运营来推动企业产业整合战略的实施。正如德隆总裁唐万里所说:“…对于战略投资企业来说,资本市场是产业整合的工具”。对于以产业整合为战略的企业来说,如何整合好资本与产业两根链条,使二者相辅相成、互相推动发展,将是企业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
第三是要进行实质性的整合。市场上存在两类产业整合模式,一类是创造式的产业整合,企业在产业整合中为股东创造价值;另一类是掠夺式的产业整合,以产业整合为名进行大肆收购兼并,并不注重并购后的整合。事实上,绝大多数并购失败的主要根源就在于没有对并购后的企业进行实质性的整合。另外,在进行产业整合中,还要考虑到整合所选产业的国际比较优势。企业要立足于全球范围,考虑在国际分工中中国企业是否具有竞争优势,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整合。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快速发展的势头。特别是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民营经济迅速崛起,并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最为活跃的一股力量。在十六大之后,民营资本获得了巨大的生存和扩张空间,以前民营企业所面临的政策壁垒、地域壁垒以及资本市场等各方面的壁垒正在逐步降低和消失。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民营企业要及时抓住机遇发展和壮大自身的实力。正如上海复星实业董事长郭广昌所说,今后中国最大的机会就是产业整合的机遇,企业要发现、体察到产业发展的大趋势,成为产业的整合者,并在产业整合中为股东创造价值,为社会创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