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低剂量CT扫描技术在头颈部CTA中的应用价值论文_陈方明,林清龙,苏良宝,王文辉,蔡少辉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医院 362400

【摘 要】目的:探讨低剂量CT扫描技术在头颈部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将2017年至2018年来我院进行头颈部CTA扫描的95例受检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受检者给予常规剂量CT扫描检查,观察组受检者给予低剂量CT扫描检查,比较两组的图像扫描质量和辐射剂量。结果:观察组的图像扫描质量优良率和颈动脉虹吸段CT值都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图像颗粒增粗,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剂量指数、有效球管剂量和剂量长度乘积都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低剂量头颈部CTA扫描的图像质量略微低于常规剂量CT扫描,但对头颈部血管病变的诊断筛查无影响,且低剂量CT扫描能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关键词】低剂量;CT扫描;头颈部CTA;应用价值

随着影像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头颈部CTA扫描的图像分辨率和质量明显提高,因此在头颈部血管病变的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头颈部CTA扫描的影像图片质量与扫描质量呈现正相关,为确保临床诊治的准确性,临床应用时管电压通常控制在120kV左右,但扫描剂量越高造成的辐射损伤越高,为降低CTA扫描引起的辐射损伤,本文将管电压降低至80kV左右,并分析低剂量头颈部CTA的影像图片质量,现将应用效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患者资料 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8月来我院行头颈部CTA扫描的95例受检者作为研究对象,男65例,女30例,年龄在37-65岁之间,按照CT扫描剂量将95例受检者分为两组。观察组51例,男35例,女16例,平均年龄(44.1±2.3)岁,受检者BMI值在18.9-22.8kg/m2之间,BMI平均值为(21.3±0.4)kg/m2,既往病史中糖尿病9例,高血压16例,高血脂21例,脑梗死5例,对照组44例,男30例,女14例,平均年龄(43.8±2.7)岁,受检者BMI值在18.6-23.5kg/m2之间,BMI平均值为(20.9±0.6)kg/m2,既往病史中糖尿病8例,高血压14例,高血脂19例,脑梗死3例,两组对象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检查方法 两组受检者行CT扫描前进行碘过敏试验,并于CT扫描前6h禁食,进入CT扫描室前,摘除受检者将身上所有的金属制品,受检者取仰卧位,待呼吸平静后将束缚带将受检者头部固定,确保CT纵轴光标对准受检者头部中轴线,扫描范围从颅顶至主动脉弓之间,平扫结束后可选择主动脉弓感兴趣的区域,触发阀值控制在120U左右,触发延时时间控制在4s左右,管电流控制在175mA,矩阵为512×512,螺距为1.2,重建层厚0.75mm,层厚为4mm,观察组扫描管电压为80kV,而对照组扫描管电压为120kV。CT扫描所获得数据输入相应的工作站和图像处理软件,对所得扫描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1]。

1.3图片分析及处理 本文两组患者CT扫描所得影像图片,由我院三名放射科资深医生进行综合分析,三名放射科医生的意见不一致时,可组织三名医生开会讨论,并根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确定最终判定结果。根据影像图像的清晰和直观程度将图像质量分为三类,优秀是指影像图像内血管远端和分支的分布、结构完整和清晰,良好是指影像图像内血管主干清晰、完整,但部分远端和分支的图像不清晰,差是指图像中血管不清晰和完整。辐射剂量由计算机相应软件进行计算,观测指标包括剂量指数、有效球管剂量和剂量长度乘积[2]。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医学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两组资料进行分析,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采用x2检验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CT扫描图像质量比较 观察组图像扫描质量优秀27例,图像质量良好19例,图像质量较差5例,优良率为90.2%(46/51),对照组图像扫描质量优秀26例,图像质量良好17例,图像质量较差1例,优良率为97.7%(43/44),观察组图像扫描质量优良率略微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观察组管电压降低后图像颗粒有所增粗,且颈动脉虹吸段的CT值也会不同程度降低,观察组受检者的颈动脉虹吸段的CT值为(417.56±22.28)HU,对照组受检者的颈动脉虹吸段的CT值为(446.24±18.39)HU,观察组颈动脉虹吸段CT值低于对照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CT扫描图像质量优良率比较(n,%)

2.2两组受检者的CT扫描辐射剂量比较 观察组受检者的剂量指数为(4.29±0.38)mGy,有效球管剂量为(0.61±0.13)mSv,剂量长度乘积为(446.24±18.39)mGy/cm,对照组的剂量指数为(11.34±1.27)mGy,有效球管剂量为(1.72±0.34)mSv,剂量长度乘积为(597.7±28.4)mGy/cm,观察组的剂量指数、有效球管剂量和剂量长度乘积都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头颈部CTA是相应部位血管病变的常用检测方法,其相比传统的血管超声检测方法,在深部血管、颅脑血管的病变诊断中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虽然动脉狭窄、脑梗等血管病变的诊断准确率不及DSA,但DSA检测方法的费用高、操作繁琐、有创,头颈部CTA则能为头颈部血管病变提供一种快速、方便、无创的诊断方法,因此头颈部CTA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头颈部CTA的影像学图像质量与对比剂量呈现正相关,但对比剂量越大受检者受到的辐射损伤越大,因此临床CT扫描时要综合考虑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之间的关系,在保证影像学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降低血管成像剂量[3],临床上将此剂量定义为最小有效剂量,本文在我院多年头颈部CTA检测的基础上,将扫描管电流控制在175mA,管电压为80kV,实验结果显示,低剂量组影像学图像质量优良率稍微低于常规剂量组,但两组图像质量优良率无显著差异,也就是说低剂量组图像质量不会影响临床诊断,但低剂量组辐射剂量显著低于常规剂量组,受检者受到的辐射损伤明显更轻微。

参考文献:

[1]华志红.浅论低剂量头颈部CTA检查在头颈部血管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17):171-172.

[2]王亚利.低剂量对比剂联合生理盐水在64层螺旋CT头颈部CTA的应用价值[J].医药前沿,2016,6(6):228-229.

[3]低剂量CT扫描技术在头颈部CTA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8):70-71.

论文作者:陈方明,林清龙,苏良宝,王文辉,蔡少辉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

标签:;  ;  ;  ;  ;  ;  ;  ;  

小议低剂量CT扫描技术在头颈部CTA中的应用价值论文_陈方明,林清龙,苏良宝,王文辉,蔡少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