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产业化问题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体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110(2001)增刊-0293-03
一、体育必须产业化
体育产业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兴起的诸多产业中的新兴产业,体育产业的提法始于80年代中期,1985年国务院国家统计局在关于三个产业的划分中明确把体育列为第三产业,这样,体育开始作为产业登上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舞台。但真正开始认识到体育的产业特性和产业地位则是近几年的事。随着社会性体育企业的不断涌现,我国各级管理部门才开始意识到体育产业的重要性,才开始明白我们多年来按计划经济、独家办体育的做法是如何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体育的社会和经济潜力才开始释放出来。
体育产业化是随着体育产业的发展而出现的,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体育发展逐步走向市场化、经营化、实体化的趋势。作为产业化的体育至少包括以下三个要素:第一,依法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营实体——体育企业。它是市场化、经营化、实体化的体育经营单位,作为企业它是以场地经营、组织竞赛和表演、提供技术和观赏服务等为手段,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第二,有组织机构、注册资本、活动场所和清晰的产权关系。第三,按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原则确定自己的经营范围和经营活动并依法纳税,或根据股东利益分配红利。我国的体育产业化战略是国家经济和社会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产业化之所以必要是由我国体育市场环境、体育产业本身的特点及其对我国体育发展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
第一,体育产业化是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和体育发展的根本出路。我国体育体制的改革,其基本的问题是改变原有的计划经济形态的体育为市场经济形态的体育,让体育进入市场,根据市场需求决定自身的发展。作为商品化的体育是有交换价值的,就要有成本核算,就要有利润。因此,就要搞产业化、商品化和市场化。就要通过体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合理流动,实现体育和体育管理体制的新变化,实现体育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的相适应,就是要通过体育体制改革实现体育生产力的解放,促进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这就是我国体育改革的方向和出路之所在。
第二,发展体育产业可以加速我国体育的市场化并与国际体育接轨。目前,我国已有40多个项目已经或正在实行实体化经营。从大方向来看,这是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的。所谓体育项目的实体化就是体育的产业化、商品化、市场化,就是中国体育与国际体育运作机制的接轨。从现阶段来看,我国大多数体育运动项目还达不到自负盈亏的程度,实行产业化发展可能使某些项目的竞技水平有所下降,但从长远看,近几年在全国率先成立足球俱乐部的12个城市已经开始了足球市场化运作的探索,一些俱乐部采用会员制并逐步过渡到股份制的做法,可看成是一种足球企业化的尝试。这说明我国体育已经开始了体育的产业化历程。虽然观念转变、运作机制的变更、对市场变革的适应程度都需要有个过程。这个过程有长有短,有的可能要十几年、几十年,但把体育产业化作为一个战略问题来对待的改革取向是完全正确的。
第三,体育产业化的发展可以加速我国体育的社会化进程,从而更好的推动奥运争光计划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促进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体育产业化的发展特别是竞技性体育的发展,必将使体育社会化得以深入、持久的发展,必将使社会办体育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使企业出钱支持或兴办体育得到相应的广告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回报,鼓励企业长期投资体育。如果企业得不到这种回报,对体育的支持就是短暂的。产业化、商品化、市场化使体育项目作为一种商品进入市场,体育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在市场上得到了充分体现,它的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必然会引起社会瞩目,也就形成了真正意义的社会办体育,从而更好的促进了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
二、体育如何产业化
目前我国的体育产业化发展总体处于起步或由国家举办为主向企业和社会举办转变的阶段,国家办的绝大部分是事业型的,其中有一部分将有可能逐步走向市场(例如俱乐部制),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要靠国家支持。在具体运作中也可以采用经济杠杆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方式,例如某些项目的竞赛和表演。因此,笼统地提“体育产业化”不仅容易造成理论上的含混,也不符合我国目前的实际,不利于体育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特别是各地体育市场的发育发展很不平衡。体育产业化的过程实际就是市场型体育产业的发展过程。体育市场是包括各级体委所举办的体育企业和活动在内的,全社会的体育经营活动。从初步具有体育市场发展条件的某些地区来看,目前我国应主要培育以下四大类体育市场,即第一、长期经营的体育企业。是以体育场地、技术服务和相关服务为经营手段的经营实体,包括高尔夫球俱乐部、网球俱乐部、游泳池、台球城、健身健美中心以及宾馆、酒店附设的健身设施等。第二、组织、举办商业性体育竞赛和表演活动,如承办全国性体育项目比赛。第三、举办各种培训班、技术服务和咨询活动。第四、从事体育广告和体育经纪活动。体育市场的发展为市场型体育产业的开发奠定了基础。市场型体育产业是以体育为经营内容,并通过体育向社会提供无形产品或直接体育消费服务的企业和活动的社会产业部门。各级体委系统兴办的企业如工厂、商贸酒店等不应算作体育产业。有些行业与体育的关系较密切,如体育器材、体育服装、体育保健用品等厂家或经销实体,虽然其产品或经营内容与体育有关,但都是生产有形产品的行业,并且分属于不同的行业也不能称为体育产业,只是体育相关产业。
目前,我国体育市场的发展还很不完善,其中经济发展水平低、体育产业意识淡薄、人才和资金短缺、管理体制落后及政策法规不健全等是体育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所以发展体育产业促进其产业化发展,首先要解放思想,科学制订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规划,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法规等宏观环境。
依据东南沿海发达地区体育产业发展的经验,可以把我国体育产业的未来发展目标概括为:体育产业的发展要以体育为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多种经营、综合开发、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力争实现体育产业结构的多样化、大型化、集团化的优化发展,不断提高社会体育运动水平,增加体育产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各地制定体育产业发展规划,要注意与全国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相协调。分阶段提出每个阶段的任务以及为完成这些任务所需要的配套措施、政策和法规,从而对体育市场起引导、规范作用。行业行政管理部门要根据市场规律加强对体育产业的监管和服务,在产业结构、产品类型、质量以及发展方向上提出指导性意见。鼓励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如简化的管理程序、优惠的税收政策、对投资者利益保护政策、优惠的贷款利率等的早日出台实施。要通过各种赞助、支持体育和体育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来吸引社会投资投向体育。在美国,凡投资体育产业、赞助体育的企业,均可获得国家的减免税优惠,所以体育事业相当发达。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企业赞助体育的很多,但数量有限,规模不大,并且一些赞助商不稳定,赞助越来越难,这与缺乏对投资和赞助者的优惠政策有关。实践证明,完善的体育市场管理法规有利于体育产业健康稳步的发展
为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体育产业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进行体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其改革的基本内容包括:第一、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各司其职。各级体委应主要从宏观上加强对全社会的体育管理,对资源进行合理调配。搞好调查研究,制订好政策法规,同时行政管理部门要简政放权,把业务性工作、事务性工作放下去,让具体执行部门去管。对所办企业下放人权、财权、业务权,少干预或不干预。第二、体育行政机关要转变职能加强社会管理。传统体制下体育行政管理部门基本不管或很少管社会,国家体委所发布的政策法规只有少数是对全社会的,绝大部分是针对体委系统的内部规章。这种现象致使体育市场的管理存在多头管理的现象,如体委、经贸委、工商局,将体育市场管理分而治之,体委在社会管理方面失职和软弱的问题比较突出。第三、建立健全体育产业管理部门。系统所办的企业多由体委投资兴办,大都没有解决好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问题。体委作为股东或最大的股东参与企业的活动管得过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体委办企业资金不足的问题,有些体育企业可以与其他出资人合办,按出资份额取得相应的利益。同时也可以缓解经营人才紧缺的困难。第四、建立、完善体育产业统计系统。我国目前的社会统计系统中没有体育类,在第三产业统计中,体育类的大部分都归于娱乐类。在我国新税法中,一些体育企业归于娱乐,一些归于体育,还有一些归于文化类。这种混乱现象,一方面使体育事业没有统一的法则,另一方面由于无法搞清体育产业的现状而使管理部门缺乏正确的决策依据。这就需要国家体育管理部门同国家统计、税务部门协调,划分清楚体育产业的范围,并以统计类别中设立体育产业统计了项目来体现。
国家体委在全国体育产业工作会议中提出,体育产业化的目标是用十年或更多的时间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符合现代体育运动规律、布局合理、门类齐全的体育市场体系。这不仅要求我们要大力培养体育经营人才,实现体育的长远大计,又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强化市场意识,为云南民族体育全方位的发展开辟道路,满足各民族体育消费的需求。此外,各级各部门都必须高度重视并着力实现体育产业同大众传播媒体产业的协调发展,促进二者的共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