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六中,亳州市 233500)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和有趣,教学效果也有了显著的改善。为了能够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就要转变教学思维,结合当前教育现状,利用有效的新的教学改革工具,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本文就以高中化学教学为例,对优化教学改革进行讨论和分析。
关键词:高中化学;优化教学;策略
学生从初中就开始接触化学,然而初中化学所学到的只是对化学的基本认识,知识比较浅显易懂,学生容易接受。但是进入高中学习后,高中化学就开始增加广度和深度,知识点复杂又抽象,学生不容易消化。如果老师和学生依然按照初中化学的教学和学习方法来学习高中化学,思维模式和学习习惯不进行改变的话,很难提高高中化学的学习质量。因此高中化学老师应该着力对高中化学教学方式及内容进行优化,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一、优化教学的原则
1.1目标性原则
教师的教育方法应该以明确的教学目标为出发点,选择可以达到教学目的的最好方式。比如在讲授“萃取”这一部分内容时,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白溶质与各种溶剂的溶解性关系,基于这一目的,让学生清晰、科学、合理的选择研究的思维和方法,通过反复的实验、观察和分析,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到实验当中去。学习有了目标,教师也可以通过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来判断教学效果的质量,更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
1.2情感教育原则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平等、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教师的态度直接决定课堂的成效,所以要想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就应该善于为学生创造适合学生心理的自由、愉悦、健康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自由发挥想象力,大胆与老师互动,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了,自然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质疑问难,发表不同的观点。教师也要善于进行鼓励教学,对于课堂上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激励或奖励,在课堂中体现情感教育。还可以不定时的在班级内组织化学知识小竞赛,给学生创造学习化学的动力,学生学到的知识越来越丰富,课堂上也表现得越来越积极,学习化学也越来越有兴趣。
1.3探究性原则
探究性原则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性原则,探究是学生跳出课本、积极进行思考的有效方法。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的灌输者,而是探究科学的指引者,高中化学课本上的偏理论的内容由老师讲解,而对于偏实践性的内容,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让学生不仅仅停留在接受知识的阶段,也学会发现和讨论。比如老师在讲到“次氯酸的性质探究”时,可以先引导学生在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学生会发现红色溶液逐渐褪色,这时教师不能马上对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解释,而应该把问题留给学生来思考,学生这时就会从漂白和中和两个方面来对这一现象进行解释,找到了多种可能。然后再逐一排除,找到最合理的一种。学生通过探究喜欢上思考,也就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优化教学的策略
2.1转变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的转变是优化教学的前提,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的任务不再仅仅是为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素质,锻炼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由以往的传统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角的生动课堂,抛弃应试教育、灌输填鸭式教学,改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性教学,生动变化着的课堂要比机械沉闷的课堂更容易让学生接受,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老师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比如在讲授“酸碱中和”反应时,老师不能仅仅告诉同学们,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会生成水,液体呈现中性,而是应该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让学生清楚的看到酸碱中和的反应过程,并且从这一现象当中讨论出现象产生的原因,这样学生不仅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对知识的把握也就更加的牢固。
2.2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高中化学中有很多都是演示实验,传统的教学当中都是老师利用教学仪器在讲台上做实验,学生在讲台下观看即可,老师会根据实验所发生的现象,为同学讲解其中的原因,但是这样的方法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学生没有亲自做过这些实验,会对实验当中的细节和实验结论产生疑惑,只有学生亲自做实验才能从实验的细节中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乐趣,也能真正弄清楚自己的疑惑点在哪里,减少学习当中的盲区。比如在讲解金属燃烧实验时,老师在讲台上燃烧金属条所发出的火焰转瞬即逝,学生很难捕捉到火焰的特点,这时老师可以和学生互动,让学生也上讲台上来亲自做实验,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学生近距离观察不同金属燃烧时火焰颜色的不同,学生在惊叹于实验的趣味性时也能牢牢的记住这一知点。
2.3利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板书和课本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多媒体的应用,使得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同时还能够让知识直观地展现出来。比如老师在对乙醇进行讲解时,可以首先问同学们是否知道乙醇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然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同学们展示乙醇可以作为清洁能源使用,还可以用来消毒和制作化工原料等。同学们通过形形色色的图片和视频短片,认识到了乙醇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被广泛的应用,对乙醇这种物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再比如老师在讲授氧化还原反应这一部分内容时,对于得失电子的过程其实是很抽象的,这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得失电子的过程,让同学们清楚地观察到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从而对氧化还原反应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结束语
新课程教学优化改革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在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利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为学生营造愉悦轻松的课堂氛围,重视化学实验在教学当中的作用,鼓励学生动手操作,质疑问难。只有教师主动适应了时代的需要,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的改革当中去,才能够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高林.高中化学教育过程中的优化策略新探[J].云南化工,2017,44(12):127-128.
[2]闫婉宁.高中化学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优化策略新探[J].中华少年,2017(33):211.
[3]李昔辞.高中化学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优化策略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高中版),2015(04):62-63.
[4]曾春森.高中化学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优化策略研究[J].新课程学习(上),2014(02):37.
作者简介:陆旭(1989年7月—)女,汉族,南通市人,教师,职称为中二,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为化学教育。
论文作者:陆旭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3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5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高中化学论文; 这一论文; 老师论文; 课堂论文; 知识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3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