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献韦 广南县民族职业高级中学 663300
【摘要】新课程改革倡导联系生活的教学策略,目的在于使学生拥有丰富的直接的经验。面对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英语教师作为实施新课程的主体,应及时更新教学思想,转变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陈,变理想课程为现实课程,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和思维方式,以适应新时代英语教育的要求。
【关键词】新课改;新教材;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8)11-193-01
教学是交流的过程,是探究的过程,是师生合作、互动的过程。新标准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的统一。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英语教师应即使更新理念,创建新标准下的新型师生关系,才能更好的适应新时代英语教育的要求。
1、更新思想、领悟教材
教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也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与过去的教材相比,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英语教材在渗透情感态度、文化意识和学习策略方面有了明显的变化。新教材以话题为主线,知识与技能交叉组合,以板块形式来设计活动,把每个单元的重点语言项目渗透到各个教学部分中,以保证学生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因此在教学中,英语教师要树立“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思想,充分认识教材对教学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调整对教材的认识,反思教材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效果,并在实际教学中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调整,使教材在实施高中英语新课程的过程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2、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高中英语课程的教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传达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用英语思维和表达的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根据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尊重学生的差异并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3、营造和谐融洽的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与学生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并加以改正。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和体验,对学生表现出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要持发展的眼光看待,多鼓励,多支持。教师还可针对教学中的难点、疑点,有意识地设置争论情境,让学生参与讨论,既给学生创设参与学习的机会,又给学生一个充分表现自我的空间。学生在课堂上回答老师提问时,也许会因为受到心理、知识、语言、思维、情绪方面的障碍,很难准确回答问题,这时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谅解和宽容,并适时启发引导,理顺学生的思路,给学生圆满表达自己的机会。即使学生做得不好,只要有可取之处,也应予以肯定和表扬,再指出需要改进之处,使学生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既受到锻炼,又得到提高。通过融洽师生关系,营造出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消除对英语学习的恐惧感,从而产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讲究语言的艺术性
纯正、标准、流利的英语,能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印象。因此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多应用准确、清晰、响亮、圆润的英语口语,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吸引并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5、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结合教材实际、学生实际,精心设计阅读教学过程。例如在教学Unit 1 Keeping healthy Topic 2 You must wash your hands before meals Section C部分时,可以先设计”Why can germs get into the human body?”的问题,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课文话题,为理解课文内容作好铺垫。接着,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展开热烈讨论,并及时表扬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鼓励学生要注重理解语言的内涵,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6、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教师应该意识到学生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在教学的设计和安排上必须注意教法新颖有创意,以便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让他们有更多自主学习、独立思维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如何去获得知识的方法,以达到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另外,在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安排上,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想方设法培养其独立获得知识、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
7、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心理学实验告诉我们,精巧的问题能够吸引学生集中精力、积极思维、振奋感情、提高兴致。因此,提问设计不仅要以某些知识点的落实为依据,还要善于从文章巧妙的艺术构思中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求知欲,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提问的艺术性,设计的课堂提问应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启发性和层次性;充分把握问题的广度、深度、坡度、难度,以引起学生的积极探索,并在探索活动中培养创新能力。另外,还可以在课前要求学生先预习,找出语言点。课后整理总结笔记,并发现重难点。如在教授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时,可以先让学生先看课后例句,发现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不同点,再总结两者之间的转化规律。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和成就感。
总之,新课程改革倡导联系生活的教学策略,目的在于使学生拥有丰富的直接的经验。教师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如何配合英语新课标,促进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的整合发展,形成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是每个英语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面对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必须切实实际,更新教学思想,更新教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以适应新时代英语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刘慧,隋欣.小议高中英语教师课堂角色转换及专业发展[J].才智,2012(5).
[2]夏育文.新课改形势下高中英语教师的角色转换[J].教学与管理,2010(11).
[3]王晔.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师课堂角色转换研究[J].科教论坛,2008(35).
[4]朱璐慧,展素贤.影响高中英语教师角色转换的因素[J].基础英语教育,2012(4).
论文作者:陆献韦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8年11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1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教材论文; 英语论文; 语言论文; 引语论文; 能力论文; 《中国教师》2018年11月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