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蕴敖
(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急诊科 广东佛山 528200)
【摘要】目的:研究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急诊科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7月—2018年7月期间我院急诊科行心肺复苏的心脏骤停患者8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试验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试验组患者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住院时间,并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干预后GCS评分和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急诊科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患者中的应用能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价值较高。
【关键词】针对性护理干预;急诊科;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9-0226-02
心脏骤停属于常见的急危重症,其主要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突然中止,大动脉波动与心音消失,大脑等重要器官严重缺血缺氧的情况[1]。心脏骤停直接病因通常为心室纤维颤动,其中缺氧、低钾血症、高钾血症、体温过高或过低、低血容量等均可导致患者发生心脏骤停[2]。心脏骤停患者发病后的死亡率很高,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是挽救患者生命的有效方式。本研究对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急诊科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7年7月—2018年7月于我院急诊科行心肺复苏的患者中选取8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试验组40例。对照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19~73岁,平均(43.15±6.94)岁。试验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0~71岁,平均(43.62±6.85)岁。两组基本资料比较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心肺复苏期间实施常规护理,及时给予患者吸氧治疗,安排患者尽快进入ICU接受救治,为患者垫上心肺复苏板,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等。
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首先成立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教育管理小组,小组成员通过文献资料的查阅及谈论明确心脏骤停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策略,实施一对一的护理。在患者心肺复苏期间以减少患者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效果提升为目标,对护理方案进行优化调整。在实施护理干预时,首先应在患者接受插管治疗时给予其呼吸道基础护理,其中主要是在患者气管切口处敷药,每日2次,在患者分泌物较多时均应及时对敷料进行更换,并及时为患者清理口鼻分泌物,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同时要保证气管插管固定牢靠。在患者心肺复苏后,可能发生心律失常和再次心脏骤停的情况,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其呼吸频率、心率和血压等体征的变化情况,出现异常变化时应及时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或使用除颤器进行处理,并行中心静脉穿刺。对患者的瞳孔变化进行24h持续监测,并且要定时对患者的意识状态进行确定,患者血压恢复正常后将其床头太高10~30°,从而防止其出现颅内高压的情况。患者在清醒后容易因自身病情严重而产生各种不良情绪,因此护理人员要及时给予其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促使其保持良好心态,并及时为其解答存在的疑问,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并帮助其建立治愈的信心。患者出院后对其进行定期随访,了解其身体恢复情况,并及时给予患者有效的指导。
1.3 评价指标
对患者干预后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进行评定,统计患者的ICU治疗时间,并统计患者的并发症。
1.4 统计学方法
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百分率和(x-±s)表示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χ2检验和t检验数据差异,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GCS评分及ICU治疗时间
试验组干预后GCS评分优于对照组,ICU治疗时间少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见表1。
3.讨论
心肺复苏是心脏骤停患者急诊抢救的主要措施,其在救治及时的情况下通常能让患者濒死的心脑细胞得到有效恢复,防止其因缺血缺氧而坏死。但心脏骤停患者因身体各个部位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在行心肺复苏治疗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并且救治效果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3]。
针对性护理干预是临床上常见的护理模式,其主要是针对患者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消除这些因素对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从而让患者的治疗顺利完成,并确保其治疗效果达到预期[4]。对于实施心肺复苏的心脏骤停患者,其在治疗过程中的危险因素较多,护理人员不仅要给予其有效的呼吸道护理、生命体征实施监测、及时除颤并建立静脉通道,还要确保患者引流管道通常,防止患者出现颅内高压的情况,还要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有效的干预,从而确保患者的治疗顺利完成[5]。
本研究对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急诊科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试验组患者干预后的GCS评分和ICU治疗时间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
综上所述,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急诊科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缩短患者的ICU治疗时间,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利萍.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急诊科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40):261+264.
[2]曹慧,王亚华,陈云凤.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康复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7,30(19):178-179.
[3]杜琳琳,张志勇.心肺复苏患者急诊护理的效果及预后[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06):11-13+29.
[4]吴洁,侯丽.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康复情况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20):185-186.
[5]陆婉晖.CCU护理干预对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8):215-217.
论文作者:马蕴敖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9
标签:患者论文; 心肺论文; 心脏论文; 针对性论文; 对照组论文; 急诊科论文; 并发症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