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骨二科 四川宜宾 644000
摘要: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人工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收治并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85例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42例给予常规的护理,实验组43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疼痛缓解时间、拆线时间、关节屈伸活动度,治疗依从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平均住院时间、疼痛缓解时间、拆线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关节屈伸活动度,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予以优质护理能有效缩短平均住院时间和拆线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促进术后康复,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优质护理;围手术期;人工关节置换;骨科
人工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等所致关节疼痛、不稳、畸形等活动障碍的有效手段之一,具有疗效确切,术后功能康复好等优点[1]。但人工关节置换是一种创伤较大的治疗技术,其临床治疗效果不仅取决于医师的手术水平,也依耐于优质高效的护理干预措施[2]。因此,本研究将骨科收治并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85例患者进行护理方法分组研究,旨在探讨优质护理对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康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等的影响,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筛选2015年6月~2017年5月骨科收治并行人工关节置换的8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共42例,男性23例,女性19例,年龄29~71岁,平均54.3±4.5岁;其中骨性关节炎1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5例,创伤性关节炎11例,无菌性股骨头坏死6例,股骨颈骨折4例;实验组43例,男25例,女18例;年龄28~76岁,平均50±4.1岁,其中骨性关节炎17例,类风湿性关节炎4例,创伤性关节炎9例,无菌性股骨头坏死6例,股骨颈骨折7例。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患者术前肝肾功能、心肺功能检查评估均能适应关节置换术的要求,所有患者均为首次接受手术。
2 方法
2.1 护理方法
2.1.1 对照组予以骨科常规护理,包括术前血尿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评估、心电图等,定期测量体温,血压,血型测定等,有病情变化时及时汇报处理。
2.1.2 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优质护理,具体如下:
2.1.2.1 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 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时间长,难度大,多数患者对手术本身及术后康复等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障碍,如担心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住院费用、术者资质等,处理不当可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术后康复。心理护理时要求护理人员与患者良好的沟通交流,了解其性格特征、心理状态、家庭状况、经济状况、以及对所患疾病和手术的了解情况,找出心理障碍的来源,并针对突出问题予以护理干预,如制定宣教手册,釆用图片、文字、视频等形式向患者详细介绍关节置换手术的具体过程以及注意事项,术后康复等;同时介绍术者的工作经历,精湛技术,以及本科室手术成功的病例,消除患者对手术的顾虑和恐惧感,以增强病人信任感和治疗信心,提高患者依从性,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2)术前宣教 指导患者加强个人卫生,禁烟戒酒,防止感冒、呼吸道感染,下床活动防跌倒以防止外伤;耐心细致地说明各项检查项目及目的,并协助患者顺利完成检查,指导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等。
3)术前营养支持 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对体质瘦弱、营养不良、饮食不佳的患者鼓励其进食高蛋白质、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易消化饮食,对不适合经口进食者予以静脉营养支持,补充脂肪乳剂及氨基酸,同时给予适当补充肠内营养液,保证机体处于手术前最佳状态,提高对手术的耐受能力。此外,低脂和高纤维食物,可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大便困难或便秘而引起腹内压增高,影响下肢静脉回流,引起静脉血栓并发症。
2.1.2.2 术后护理
1)基础护理 对于存在腰椎退行性变,麻醉方式采用全麻的患者,在麻醉未完全清醒前给予以去枕平卧位,头部偏向一侧,以免发生误吸,吸氧2~3 L/min、心电监护。所有患者常规监测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观察神志和呼吸,尿量等,并作好记录,每15到30分钟进行1次,直到手术6小时以后。及时根据医嘱复查血气分析、血常规、生化等项目,以了解患者术后基本情况。
2)管道护理 导尿管应保持通畅,留置期间定期夹管,以训练膀胱括约肌的收缩功能。嘱患者多饮水,记录24h尿量并及时更换尿袋,预防尿路感染的发生。尿管拔除后指导患者1h内排尿,预防尿潴留。保持负压引流管引流通畅,勿扭曲,受压,牵拉脱落。每小时挤捏术区引流管一次,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若无异常,留置48~72h,且引流液≤30mL/d即可拔管。本组1例女性患者膝关节置换术后2h内引流量达300ml,引流液鲜红,给予氨甲环酸止血,并屈曲膝关节90~100度压迫止血,同时予以冰敷,促进血管收缩。经处理后患者引流量明显减少,术后72h正常拔管。
3)切口护理 调查发现,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约30%的深部感染与切口处理不当有关[3]。切口感染不仅会引起关节置换术的失败,还可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其重点在于预防,除按照抗菌药物指导原则于术前30min~1h规范性予以抗菌药物预防外,还应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密闭,以减少逆行感染机会。同时密切观察切口周围是否有红肿、皮温升高、硬结、波动感、压痛、渗液、渗血等异常情况,及时发现并予以消毒换药等处理、必要时予以抗菌药物治疗。
4)疼痛护理 疼痛是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尤其是在外科手术后经常面临的棘手问题。而关节置换术后疼痛是影响患者功能锻炼积极性的主要原因[4]。术后疼痛一方面来源于手术对组织的损伤及假体植入对周围组织的刺激;另一方面来源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笔者所在科室经过多年探索积累,对人工关节置换引起的疼痛主要采取以下护理措施:①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认识和面对疼痛,提高患者对疼痛的心理承受能力,嘱家属以同情安慰,鼓励的语言与举止支持患者,或听轻松的音乐等,以分散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②术后48~72h手术切口处予以冰水混合物冰袋放置,间断冷敷,以减轻切口出血及肿胀引起的疼痛。认真倾听患者的主诉,若诉患肢疼痛、麻木,且肢端皮肤颜色发紫,足背动脉搏动减弱,说明可能存在血液循环障碍,应立即报告医师,进一步处理[5]。③药物止疼:改变既往疼痛才给与患者止痛药物的错误观点,常规给予静脉镇痛药物,做到超前镇痛,以减少中枢敏化、降低慢性疼痛的发生风险。术后予以持续股神经阻滞,非甾体抗炎药静脉滴注每日两次,如地佐辛5mg Im qn,高乌甲素贴片24mg,外用,q3d等。疼痛护理过程中注意制定个体化镇痛方案,将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组合在一起多模式镇痛,降低单一用药的剂量和不良反应。此外,还通过体位变换,减轻肌肉的张力,减轻创口处的疼痛等帮助患者缓解疼痛。
5)指导患者早期功能锻炼:术后早期活动对促进关节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深静脉血栓(DVT)及关节强直等并发症有着重要意义[6]。主要内容包括术后24h内指导患者进行肌肉的主动收缩和舒张运动,包括股四头肌练习、臀大肌、臀中肌等长性收缩练习,嘱患者收缩6~10秒后再放松6~10秒,反复交替,10次为1组,2~3组/天,以促进下肢血液回流,降低DVT发生率并保持肌肉张力;术后第2天可指导患者行关节屈伸活动,刚开始时嘱患者屈曲约5~10度,之后逐渐增大,以不引起显著疼痛为度;术后3~4天,可指导患者进行外展训练,由卧位改为坐位,利用双上肢和健侧下肢支撑移动;5~6天如果患者病情恢复快,患可在护理人员或家属的陪同下尝试拐杖帮助下下床行走,但注意安全,防跌倒[7]。
6)其它: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除上述协助早期活动外,低分子肝素抗凝4~7天;假体松动预防:指导患者正确肢体活动,避免过度受力等。
2.2观察指标与评价方法
2.2.1术后康复情况与并发症情况比较
比较2组患者术后康复情况,主要评价指标为平均住院时间、疼痛缓解时间、拆线时间、关节屈伸活动度;同时比较2组术后并发症情况,包括术后便秘情况、切口感染率、导管相关感染率、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2.2.2护理满意度评价
采用医院制定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表分别统计2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8]。该量表从19个条目进行满意度评价,综合评价分数越高说明对护理的满意度越高。
2.3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独立样本采用t检验,多组计量数据重复测量采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术后康复情况比较
如表1所示: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平均住院时间、拆线时间、疼痛缓解时间更短、关节屈伸活动度更大、护理满意度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 讨论
人工关节置换是指采用人工材料如金属、高分子聚乙烯、陶瓷等代替破损难修复的关节,以维持机体正常的关节活动,达到减轻关节疼痛,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9]。治疗过程中成熟精湛的手术技能是人工关节置换成功的关键,但优质的护理干预措施,是促进患者早期康复,使手术达到理想效果的重要保障。传统的常规护理以护士机械、被动地执行医嘱为主,显然已不适合新时期患者及医师的需求。2010年,中国卫生部提出了“优质护理”指导思想,要求护理工作不仅要满足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医护及生活需要,还应围绕病人的需求,制定方便措施,提高患者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10]。根据优质护理指导思想,笔者将2015年6月~2017年5月骨科收治并行人工关节置换的85例患者进行护理方法分组研究,以探讨优质护理在人工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有着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满意度高等优点。其中细致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可降低或消除患者对手术的疑虑,提高患者依从性,更好地配合手术及治疗;饮食和营养护理能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和促进术后恢复,减轻术后便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体位、导管、切口、指导早期活动等能有效降低切口感染,导管相关性感染及深静脉血栓风险;疼痛护理可缩短疼痛缓解时间,增加患者功能锻炼的积极性,提高关节屈伸活动度。总之,人工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予以优质护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东辉,王红嫚,张钊华等.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患者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0):5l-52.
[2]胡超芬.优质护理在人工关节置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4,(2):132-133.
[3]刘康妍.120例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感染诊断回顾性分析[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2013,7(2):154-157
[4]李兰芹 .骨科患者术后疼痛干预与护理[J].哈尔滨医药,2011,3(1):72-73
[5]叶景芳,刘丽红.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 48 例的优质护理[J].福建医药杂志,2015,37(5):160-162
[6]Tiwari A K,Prasad A . In response to ‘Is Continuous Adductor Canal Block Better than Continuous Femoral Nerve Block after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 Effect on Ambulation Ability,Early Functional Recovery and Pain Cont rol:A Randomized Con-t rolled Trial’ [J].J Arthroplasty,20115,30(3):515.
[7]孟桂玲,孟桂红,彭杰. 优质护理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0):166-167
[8]Cahill RA,Lindsey I,Jones O. Single-part laparoacopic total colectomy for medically uncontrolled colitis[J].Djs colon rectum 2010,53(8):1143-1147
[9]张丽苹,吴悦,黄天霞.优质护理服务在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患者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J].中医临床研究,2014,6(31):122-123.
[10]万晓蓉. 目标管理在呼吸科创建优质护理服务工程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13,19(5):115-116
论文作者:罗英,雷雨晴,杨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5
标签: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手术论文; 疼痛论文; 关节论文; 并发症论文; 实验组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