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初中班主任; 对学生的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9)01-059-01
一、善良教育。
在人类的历史发展长河中,正是有了善良的存在,人们才能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拾金不昧、见义勇为、遵纪守法、尊重他人和尊重社会等。才能成为社会有益的公民。在班级管理和建设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善举,就像同情和尊重弱势群体、珍爱生命,帮助他人和宽容待人。当学生接受善良的教育后,就会有一颗善良的心,才能传承给下一代。才能体现真善美的有机统一,它是一个人一生最重要的必修课。
二、尊重教育。
心理学家曾经说过,在人的情绪中,最强烈的就是被人尊重。这说明,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学生也不例外。班主任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学会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犯了错误,不要出现责备和斥责的语气,要给学生承认错误和改正的机会。其实,中学生就是在犯错误当中成长起来的,不要害怕学生犯错误,只要勇于改正,学生就会进步。作为班主任,每天面对很多繁琐的事情,当班主任面对"问题学生"的时候,班主任批评学生的时候要讲究艺术,要学会尊重学生,不要有侮辱学生和歧视学生的行为,也不要说伤害学生自尊心言语。只有班主任具有民主平等的思想,把学生看作独立意识和思想的人,用真情去尊重学生,才能体会到学生的理解和配合。这样才能使得课堂气氛民主、融洽、和睦,才能使得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和陶怡情操。
三、诚信教育。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现代文明的基石。诚信是立身的根本,也是立国之基。在班级管理中,有时候班主任会遇到学生考试作弊、借钱不还、或者一些经常说谎的学生。遇到这类情况,班主任要教育他们树立"人无信不立"的诚信意识。使得他们认识到一旦失去了信任,就会很难再树立新的形象。作为青春期的青少年的学生,班主任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认识诚信的重要性,把诚信渗透到一点一滴中,渗透在人的一生中。同时,班主任要言行一致,做学生的表率,才会使得学生有一个学习的榜样。
四、感恩教育。
感恩不仅是一种认同,更是一种回报。这种认同和回报是发自内心的。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们要经常收集一些典型的材料,让学生在熏陶中,学会感恩;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幸福,学会感恩。让学生可以算一笔账,算一算自己每个月的生活费,一年需要花掉父母多少钱,来体会父母的心血和汗水。让学生利用节假日,给父母做一次感恩饭,将感恩体现到实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用自己身边的事情来激发孩子热爱生活、珍惜生活的情感;可以利用一些集体活动,可以组织学生献爱心活动,让学生改变学生的冷漠,培养其慈悲心、感恩心,增加学生的人文情怀。让学生带着感恩的心去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教诲,感激同学的帮助和社会对自己的关爱,感恩一切。
五、心理健康教育。
1.首先要创设优良的班级心理氛围。班主任要用自身健康的心理影响学生,班主任自身的健康问题不仅影响着个人的发展,还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班主任要在班级管理中,要持有乐观的生活态度、宽容,要勇于战胜各种困难的勇气,善于处理同事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对学生进行日常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教材。
2.其次要创造健康心理的氛围。班主任要用爱心和民主管理班级,关心学生。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集体的凝聚力。要经常在班级上表扬好人好事,使得整个班集体充满生机和活力。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正确的认识自己,看清楚自己的优缺点,让学生学会自信。
3.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班主任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华,培养他们的集体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自制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的精神。让学生学会独立、自主、善于交往和承受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
4.要加强对学生的个别心理辅导。班主任要经常跟学生加强沟通,为他们彻底解决心理问题。对于学生有着正当的心理需求,班主任要想法满足,对于不切实际的心理需求要给予引导,防止出现心理扭曲;要经常跟学生进行交谈。交谈的时候,要确定时间、地点和场合,要营造一个谈话的氛围,态度要诚恳,方法要恰当,所谈及的内容也要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六、养成教育。
首先,班主任要以身作则、行为示范。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道德的风向标,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加强师德修养,做到品德高尚、治学严谨、遵纪守法。文明礼貌,事事做好榜样。
其次,注重用《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约束学生的行为。班主任要坚持不懈的对学生进行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校纪校规的教育,要求学生明确《守则》、《规范》的具体要求。在学生认识到位后,将重点放在执行上,并借助于班会表扬好人好事,杜绝不良行为。
再次,要培育良好的班风、学风。班主任要重视班风、学风建设,努力形成优良的班风。良好的班风、学风是一种强大的外在力量,它对不良行为的学生应该施加一种无形的心理的压力,使得生活在这个集体中的成员具有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参考文献:
[1]何银虎,《班主任如何对学生进行教育》,中国经济出版社2014年6月版。
[2]杨树君,《中小学生心理教育指导》,吉林教育出版社,1998年08月版。
[3]鲁文杰,《德育新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论文作者:吕洪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9年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2
标签:学生论文; 班主任论文; 心理论文; 集体论文; 学生进行论文; 学风论文; 自己的论文; 《科学教育前沿》2019年0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