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牧的散文看秦牧的思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秦牧论文,散文论文,思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本文从秦牧的散文来研究秦牧的思维,论述秦牧的思维具有表象丰富,信息量大;联想活跃、文思敏捷;善散善聚,散更出色等三个特点。
关键词:表象联想 发散性思维 聚合性思维
在散文的园地里,秦牧是一位辛勤耕耘、硕果累累的园丁。他一生共写了四百多篇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思想深邃,情趣高雅,把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熔于一炉,做到形式与内容高度的和谐统一,充分体现文学的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和美育功能。他采取与朋友林中散步、灯下谈心、谈天说地的方式,娓娓道来,使他的散文亲切自然,潇洒流畅,独树一帜,别具一格,自成一家,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看。
不少人对秦牧的散文作了深入的研究,研究涉及特点、题材、思想性、技巧、语言、风格等各个方面,本文则集中探索秦牧的思维。因为文章是思维活动的产物,没有思维的活动便没有文章,而作家的思维艺术、思维特点,对作品的风格、特色等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
“写作,是主观能动反映客观的活动”。①我们只要认真研读秦牧的散文,就不难发现,秦牧写作散文是利用优势,扬其所长,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从秦牧的散文,我们可以看到秦牧的思维具有表象丰富,信息量大;联想活跃,文思敏捷;善散善聚,散更出色的特点。
一、表象丰富,信息量大
表象是人的大脑仓库中的“存货”。一个人在脑海里留下的记忆表象越多,知识就越丰富,贮藏的信息量就越大。秦牧的散文与众不同的、突出的地方,就是充分利用丰富的表象,传达大量的信息。在他的散文里,他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涉及到古今中外,天上地下。大至宏观的天体宇宙,小至微观的介子中子,远及太古时代,近至眼前现实,东南西北中,地球两极,思维所向,无处不到。民族风习,他乡风物,异国风情,笔墨所至,无所不及。真可谓“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展读他的散文集,那许多新鲜的,有益的、有趣的知识,见闻,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讲故事,他可以由屠格涅夫的《绞死他》引出一串古今中外的含冤受屈的同类故事(《“含冤树”的枝枝桠桠》);说童话,他可以从“滚烫的石头”,说到“青春泉”,说到鬼魂改碑文(《铁铸的足印》);谈传说,他可以由黎族的民间传说,谈及埃及神话、希伯来神话,希腊神话和中国汉族的盘古开天辟地,谈及彝族的神话等(《宣扬友爱的民族传说》,甚至论及植物,他可以给你引述关于和平鸽的传说,关于穗城或羊城(广州)名称之由来的传说,关于甘蔗的传说,关于茶树的传说、关于椰树的传说、关于玉蜀黍的传说、关于吊钟的传说、斑竹的传说、桃树的传说、关于棉花的传说,还有关于桂树的传说等(《珍贵植物与瑰奇传说》),真个网珠罗宝,铺锦列绣。
提起动物,大至鲸鱼、大象,小至蚂蚁、蛟蚋,各门各类、各纲各目,无不涉及;谈吃动物,天上飞的地面跑的水中游的飞禽走兽蛇虫鱼鳖,一概搬上饭桌,撩拨你的胃口(《吃动物》)。
写到南国的紫荆树,作者又告诉你还有洋紫荆、羊蹄甲、兰花树、彩蝶树、朋友树等多个别名(《彩蝶树》)。
作者到《海滩拾贝》,又把林林总总、五花八门的什么椰子螺、唐冠贝、天狗螺、伞贝、钟螺、扇贝、蜘蛛螺、骨贝、鹅掌贝、鸭脚贝、冬菇贝、锦身贝、凤凰贝、花瓣贝、初雪贝、波斯贝、高丽贝等等让你见识,如数家珍。
就是人人都有的姓氏,秦牧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加以分门别类并追本究源,让你知其来龙去脉,从而摒弃错误的宗族观念(《姓氏的历史烙印》)。
就是那些纪实性的游记,作者也不局限于一般的借景抒情,“而是深入一点,旁征博引,纵横议论,把这个地方的历史、名胜、人情、风俗、文物、物产,以至政治秘闻,民间传说等等,加以融汇贯通,多层次、多侧面地描叙它的真实图象。”②
为了论证“事物因空间、时间、条件的不同而起变化”的辩证道理,他又可以信手拈来一把生动有趣的事例:某地公园,两个花白胡子的老头儿因离别几十年而意外重逢,高兴得你一拳我一拳、嘻嘻哈哈地打闹;广州某医生对别人称许他能活到一百岁而“勃然变色”,因为他当时已九十六、七岁;福建山区一青年农民竟赤手空拳打死一只金钱豹,因为他懂得“掏喉咙”的方法;大战前有的美国妇女曾在阳江的农村看牛,等等(《太阳光下的一滴水珠》)
粗略统计,秦牧的散文涉及到文学、语言、美学、哲学、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地理、考古、动物、植物、生态、艺术、法律、政治、宗教、天文、农业、医学、地质、民俗、伦理、数学、物理、化学等二十多门学科的知识,饮食文化、民族文化、欧美文化等也在作品中引进,拿来。
琳琅满目的表象、包罗万象的信息,使秦牧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读来令人大开眼界,获益匪浅。而丰富表象的运用,大量信息的提取,既体现良好的思维能力,又显示出作者非凡的才华与广博的学识。
二、联想活跃,文思敏捷
研读秦牧的散文,我们发现,秦牧是富于联想,善于联想的,有着极为丰富的联想力,这对他的散文写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他的散文中,我们看到,他的联想极为活跃,常常由一点扩展开去,象滚雪球那样不断地往前滚,越滚越大;又有如天马行空,任凭驰骋,整个思维势态敏捷轻灵,整条思路畅通无阻,充分体现出运思上“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能耐,“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的功夫。
秦牧散文中的联想,各种类型的都有,一应俱全:接近联想,相似联想、相反联想(对比联想)、关系联想,都有;由人及人的联想、由人及事的联想,由人及物的联想,由事及人的联想,由事及事的联想,由事及物的联想,由物及人的联想,由物及事的联想,由物及物的联想,都有;纵向联想,横向联想,正向联想,反向联想,顺向联想,逆向联想,都有;简单联想自不必说,复杂联想,甚至纵横交错,如网如络,四面开花的联想,也都有。
让我们解剖一只麻雀。《神奇的手》是篇抒情散文。文章热烈地赞美人类伟大的神奇的手。我们看作者是如何运用联想的。作者先由手横向联想到脑(都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进化,都是劳动的产物);接着用对比的联想;动物的前肢与人的手相比是望尘莫及。又联想到恩格斯对手的评判的话和一首儿歌(关系联想)。这是一个层次。第二个层次是一组幅射式的复杂联想:手的各种劳动和创造。以上属正面联想。第三个层次想到人们膜拜山神、海神、太阳神、月亮神,甚至拜蛇、拜猴子,而不懂得崇拜自己的手(反面联想);继而想到人类还是懂得赞美自己的手的(正面联想)并又幅射出好些具体事例。第四个层次再运用对比联想:无数人的双手窥探了宏观、微观世界,干了一番事业,一些人的手没有发挥作用,甚至夺取他人的劳动成果。全文的思维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联想过程,而每一个层次又都是一个复杂的联想。思维的格局是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多向性的,这是如网如络错综复杂的立体思维!可见一斑。
作者由于善于联想,便扬其所长,好些篇什便以联想来确定全文的思维格局或思维定势,然后笔走蛇龙,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请看,《脏水和小孩》一文,为了表现要积极引进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和某些管理经验的主题,作者联想到脏水和小孩。整个思维过程,思维格局便是人们对泡在脏水里的小孩或倒掉脏水抱回小孩,或把小孩和脏水一起倒掉,或把小孩和脏水一起端回屋里的三种主张和态度,与对“引进”或有所取舍,或全盘否定,或全盘吸收的三种主张和态度的比照。一些赞颂某类人的篇章,则以由物及人的联想而展示思路的走向,确立思维的定势,如《在仙人掌丛生的地方》、《奇树》等。
秦牧散文中的联想,具有广、深、奇的特点。
广,是指广阔。秦牧的联想,可谓海阔天空,无边无垠。作者“骑着思想的野马奔驰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把大千世界的林林总总、古今中外的形形色色,荟萃于他的散文之中。
我们不妨看看《潮汐和船》。作者仿佛坐着船启航,思想飞到世界的五大洲,飞到遥远的古代。他联想到安徒生童话中的人鱼;联想到海葬;联想到战斗和捕鱼;联想到郑和、地亚士、哥伦布、麦哲伦等古代的航海家和水手们;联想到第一个从树上下来生活的猿人,第一个用火烧东西来吃的原始人,第一个抓野马来骑的猎人,第一个从草里找出五谷来播种的农人,第一个挖独木舟的渔人;联想到古代北欧人驾船航行要靠放鸟飞翔来辨别离陆地的远近;联想到“本来没有一株棉花的欧洲,出现了大片大片的棉田;本来没有一只绵羊的澳洲,出现了象云海一样的羊群;本来没有一株甘蔗的美洲,长满了如林的甘蔗;本来没有一株橡胶树的亚洲,出现了许多绿色的橡胶之岛”;最后联想到解放后渔民的幸福生活和做人的骨气,等等。真个是浮想连翩,思绪纷飞!时中时外,时古时今,使文章笔墨雄浑,形象饱满,意境开阔,题旨丰厚。读来令人心胸豁达,眼界大开。而类似这样的联想,在秦牧的散文中还多的是,如《释龟蛇》、《珍贵植物与瑰奇传说》、《社稷坛抒情》等等。
秦牧的联想又给人以深邃,深远之感。同一事物,他比别人多想一层,就比别人深入一步。拿蜜蜂来说吧,别人赞美蜜蜂只是着眼于它酿制蜜糖,作出奉献。秦牧则不但想到它不辞劳苦地采集百花,而且由它的蜂刺,联想到它为了保卫自己的劳动成果而不怕牺牲,英勇战斗,更由此而联想到“既能辛勤劳动,必要时又能挺身战斗的人,这样的人既善良,又英勇”,这样,对题材的挖掘也就深入了一层,写出来的新篇《花蜜和蜂刺》也就比别人的略胜一筹。
秦牧写作散文,常常展开联想的彩翼,恣意翱翔,进行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的立体思维,“到了‘豁然开朗’,也就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时候,这才动笔”(《访龙的家乡》)这样的联想,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往往就或揭示出事物所蕴涵着的深刻的哲理,或披露事物内部的各种关系,或抒发出复杂深切的感受。《姓氏的历史烙印》便属这一类范例。作者在文章中围绕着姓氏这一社会现象逐层深入地展开联想。首先从文化的角度去联想:想到完全由姓氏组成的一副对联,再由姓氏可组成对联想到也可以组成一个个的双音词,继而由可组成词想到还可编成一本书--《百家姓》,至此悟出“姓氏丰富也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悠久的表征之一”。这里每一联想都是关系联想,三个关系联想又组成链式联想。这是第一层。接着又从历史的角度进行联想:某些姓反映了远古时代女姓中心社会留下来的痕迹,某些姓原是古国的名称,某些姓受太古图腾社会的影响,某些姓与行业有关,某些姓是民族血统交流和融合的结果,某些姓却是被迫接受的,并由此想到封建皇朝“赐姓”的花样,想到有些姓甚至与父母的血统根本无关。这是逆向联想,而每一联想又都是关系联想,追溯了某些姓氏的渊源。此为第二层。这一层比第一层联想得更深更远。但作者还要再深入下去。第三层是从科学的角度去联想:作者针对世俗的血统观念,改用抽象思维先对其作科学分析--一男一女结婚,生下的孩子,有一半是男的血统,有一半是女方的血统,每一代男子的血统都按倍数递减,传代越多,血统的保持越少;在这一精辟的分析之后,作者又从反面联想到数学家和国王对弈的故事,说明按倍数递增几十次之后的数字已是多么的惊人;接着由男方血统变化的情况又想到女方血统的变化也一样(反向联想);想到西班牙语系的许多国家的情况也相同(横向联想);再想到同血统的宗亲兄妹结婚导致子女得畸形病,乃至种族衰亡(反向联想)。联想至此,那千万年形成的顽固的血统观念,封建宗族观念已根本上站不住脚,最后作者顺理成章地予以破除,并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计划生育,更晓以人们“每一个孩子都是人类、民族的后代”的大义。
还有不少篇什是根据“因小见大”、“滴水见太阳”的原则而展开的联想,莫不展示着相当的深度。
秦牧的联想,还给人以新奇、奇妙之感。在看来相距甚远的东西,他能相联起来,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他能相及起来。他就有这样的本事。
面包和盐,与水、阳光、空气不同类,与碳、氮、氧、氢等元素不同层次,与日常劳动,人民群众等更相去万里,可他偏能把它们联起来(《面包和盐》)。杜甫爬树和鲁迅骑马有何相干?他又偏能把它们联在一起(《杜甫爬树和鲁迅驰马》)稗草和《聊斋志异》里的画皮恶鬼该是风马牛不相及吧?他又偏能串在一块(《人和稗草的战争》)。
《长街灯语》中的联想更为烩炙人口:“在大街上,看两行璀灿的华灯直伸远处,常常使人产生一种有趣的错觉,仿佛有一只巨大无比的蝴蝶从天外飞来,停在地球的某一端,把它的两条闪光的触角伸进北京的大街似的。对!长街灯串,遥望起来,就象是昆虫的两条触角!”长长的街灯竟象是蝴蝶闪光的触角,这由此及彼的联想是多么奇特,又多么新鲜!眼前的景观也因之而由静态变为动态,这才叫栩栩如生,这才叫传神。这是秦牧的联想!也只有秦牧,才能有这样的妙不可言的联想!接下来又由街灯联想到“一颗颗珍珠”,“一串串葡萄”,“一朵朵梅花”,逗引读者进入一个迷人的童话世界,去领略那诗情画意,去接受美的熏陶。
秦牧的联想之所以出人意表,令人耳目一新,感到奇特美妙,这秘密在于他善于异中求同,这个“同”便是事物之间的联系点。事物之间有某种联系才能由此及彼地进行联想。而在不同类、天差地远的两者之间找出“同”来,是不易为之的,是思维机敏的体现,是求同思维的异乎寻常。为此,尽管北京药材店与搞文化工作的人行业不同、工作性质相异,但店员那种从容不迫、认真负责、不出差错的工作作风,搞文化工作的人同样需要,于是把两者联起来(《谈北京药材铺》;尽管榕树是植物,长者是人,但因榕树那一把把须根象老人的胡子,于是又由此及彼了(《榕树的美髯》);尽管东北虎、黑龙江的鲤鱼、黑龙江的马铃薯之间千差万别,但由于都有“大”的特点,于是相提并论了(《莽原语丝》)。
总之,秦牧写作散文能够做到联想翩翩,文思敏捷,左右逢源,无往不利。至于在想象方面,不用说,秦牧也是值得称道的。在《古战场春晓》、《社稷坛抒情》、《雄师结阵的秦兵马俑》等一些篇章中,他的想象的运用都富有艺术魅力。只是由于散文这种体裁“一般写的是真人真事”,运用上受到局限,不象诗歌,小说那样任凭想象的野马纵横驰骋。事实上秦牧在形象思维方面也确实以联想最为引人注目。
三、善散善聚,散更出色
散,是指发散性思维;聚,是指聚合性思维。“发散性思维是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答案的思维方式。”③聚合性思维是向思维的目的收拢集中,确定解决问题的答案的思维方式,也叫收敛性思维,幅合思维。这是两种方向相反、性质相悖的创造性思维,体现着思维的对立统一规律。任何科学研究和艺术创作,这两种思维都必须双管齐下,因为“任何有价值的科学理论的创立,艺术作品的产生,都是在思维发散的基础上,逐渐幅合,经过反复沉淀,验证才确立起来的。”④
秦牧的散文,便是这两种思维的结晶。他既善于发散性思维,也善于聚合性思维。在他的散文中,这两种思维紧密结合,相辅相成,交织成辩证的画图,绽开着艺术的奇葩。
纵观秦牧的散文,不难发现,在散与聚的结合上,秦牧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串珠法,另一种是引申法。
串珠法,用他的话来说,就是“用一根思想的线去串起生活的珍珠”(《散文创作谈》)。其实“思想”二字还可扩展到情感,感受,甚至某个概念,某个字。在《无名氏登山英雄》中,“无名英雄值得尊敬”这个思想,就把舍帕族登山向导、猎人、渔人以及文化、艺术、体育、卫生等战线上的无名英雄都串起来了。《蛇与庄稼》,以“客观事物本身,原就是复杂联系着的”哲学原理为线,串起把蛇放进田里庄稼获得丰收、看猫的多少可知苜蓿长得怎样、养猪“逢母必留”以及高手下棋等一把珍珠。而《花城》则以对幸福生活赞美之情,贯穿挤进广州年宵花市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吃动物》只用一个“吃”字,便让天上地面水里的许多种动物都写进菜谱。
串珠法放得宽而收得紧,体现大开大合的气魄。
引申法是从某一点(通常是具体事物)出发,想开去,想到许许多多,然后从中悟出某个道理或引出某种哲理,或凝结某种感受。象杂文《鬣狗的风格》,作者从鬣狗这种动物想开去,想到鲁迅《狂人日记》中提到鬣狗只会吃死肉,想到鬣狗猥琐的“尊容”,狼狈的模样;想到它跟在猛兽之后,不劳而获地嚼食剩余的尸体;想到杰克·伦敦有篇小说,写一条漂流的小船上的人饿坏了,在对待杀一人来充饥这一个问题上出现了四种人,第四种人的态度是不愿动手而要“分一杯羹”,类同鬣狗;想起鬣狗式的人物“四人帮”的帮凶的各种劣迹,等等,最后引出清查“四人帮”余党的斗争非深入不可的结论。而《石壁树丛之歌》从北京西山碧云寺的石壁上长着的小树林出发,想到更多:想到若千年前种子随风飘来掉进石缝,萌芽生长的艰难;想到植物强大的生命力;想到在困难的环境里茁壮成长的仙人掌、红松、红柳等植物;想到新中国走了弯路,十年的内乱,林彪“四人帮”又造成浩劫;想到蒙冤被害的彭德怀、张志新等同志的可敬之处;想到好些被错划为右派的人正直无私,勇敢地说出真理;想到十年内乱期间一些人的遭遇和态度……最后归拢出崇敬之中夹着抑郁忧伤的复杂的感受。再有象《在秃鹰笼旁》、《大象哀歌》等等,都是采取这种引申法。
引申法让思维的野马信马由缰而恰到好处,最后又如百川归海,引人入胜。
秦牧在散文中运用聚合思维,使纷飞的思绪汇拢最后达到思维的终点,完成思维的任务,实现思维的目的,在写作上起到归结、点题、升华、深化的作用,是值得称道的。
然而秦牧的发散思维更为出色。考察他在散文中运用的发散性思维,追寻其运动轨迹,其复杂情况,难以一一描绘,但也不妨以所构成的三种思维图象为代表。
(1)幅射状
这是从中心向四面八方扩散开去,有如太阳幅射那样的图象。《土地》以土地为中心发散开去,《社稷坛抒情》以社稷坛为中心发散开去,这是大家所熟知的。《北京美事谈》还另有花样翻新的情形。全文从北京的美好事迹这个中心出发,幅射出“读书热”,晨炼、发扬公德、改善服务、游园和远足等火球。其中“读书热”又幅射出两次排队买书、北京图书馆、北大图书馆和公园等地读者如云座无虚席的火花;发扬公德又幅射出热情指路、清扫街巷积雪、扶持残疾人过马路的火花;改善服务又幅射出有些饭店长期为双职工供饭为学童供午餐、修理行业快修快补甚至免费、自行车和摄影机之类还实行租借等火花。这是幅射之中又有幅射,形成类似节日礼花一个接一个地绽放,五彩缤纷的景观。
(2)蛛网状
这种图象就象蜘蛛织成的网,而蜘蛛则坐镇在中央。且看《风光旖旎的中国名城--广州》的风采。广州就象只蜘蛛处在网中央,由广州想开去,发散出古老的城市、美丽的城市,英雄的城市、外贸中心、引人注意的人物等五条经线。这五条经线又各有纬线交织着:古老的城市串着名字的由来和“五羊”的传说两根纬线;美丽的城市串着绿色的海洋和“花城”的美誉两根纬线;英雄的城市串着鸦片战争爆发、领袖人物活动、北伐、广州公社等纬线;外贸中心串着汉朝、唐朝和现在外贸情况的三根纬线;引人注意的人物则串着“花王”和厨师两根纬线。这不象一张蛛网么?这是发散思维的网络图。其编织之工,可谓丝丝入扣矣。
(3)立体状
这是由多维发散、多层次发散、多向发散而形成的象一栋复杂的建筑物那样的图象。我们可以从《园林·扇画·散文》一文中观其端倪。全文的总体思维先架好三层框架:第一层讲散文写作风气必须进一步发扬,第二层讲散文要重视文采,第三层讲应该欢迎多种多样风格的散文。每一层又都有多维多向的发散。第一层是基础,比二、三层占的空间大(篇幅长),房间多(内容广),我们参观此层便可推知全貌。在这层里,作者为了论证“必须”二字,思路从时代要求到读者、编辑、作者,到群众作者,多维多角度地展开。不仅如此,就在其中“对于群众作者来说”这一段思路上,作者思维的触角更是盘旋灵动,百态千姿:为了鼓励大家写散文,正面说写起来方便,可以写好、反面说不写便可惜,遗憾,横向又与运动员获冠军进行类比;为了打破写文章的神秘观念,又联想到园林与扇画等,尤其想到写作的辩证艺术便提出了四对“一方面……另一方面……”这是发散中又再发散,层层发散。本文的思维建构,使人想起某种复杂的现代化楼房,或想起古代神奇的迷宫。
《学识宝库之门》中有这样的文字:“学识宝库,并不象某些动物的洞穴似的,只有一个进出口,封住洞口,就没法进出。学识宝库,就象四面可通的大厦似的,有许许多多的门户,进大学,只是其中的一道门而已。不从这个门进去,也还可以从另一道门进去,甚至不走大门侧门,也还可以跳窗进去。”从某个意义上来说,这些文字也正好是作者发散性思维的生动写照。
秦牧的发散性思维,散得灵动流畅,散得潇洒奔放,散得千姿百态异彩纷呈!
为什么秦牧的思维会有如上的特点并充分体现在他的散文中呢?
首先与他的理论、思想有关。他在理论上主张散文的题材要广泛、内容要丰富,多样化。他说:“除了国际、社会斗争、艺术理论、风土人物志一类的散文外,我们应该有知识小品、谈天说地、个人抒情一类的散文。通过各种各样的内容给人以思想的启发、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我们应该有内容异常广泛的散文。”(《海阁天空的散文领域》)
他在思想上极其重视联想的运用。他在好些篇什,尤其论及散文创作时都提到联想,强调要运用联想。他说:“散文,一般写的是真人真事,作者夹叙夹议,抒发自己的联想,倾注自己的感情,使它产生艺术感染力。”(《散文创作谈》)他认为:“写出与别人不同的联想,作品就有独特性,就有立体感了。”⑤
他多次提到“用一根思想的线去串起生活的珍珠”,道出了他聚散思维的艺术。他还亲切地告诉读者,写散文“要散中有聚,要放得开收得拢”。⑥
思想指导行动,理论指导实践,秦牧对散文写作的意见、主张,自己是身体力行,模范实践的。
其次,他勤奋好学,博闻强记。他从小就喜欢看书,看各种各样的书,对各科知识兼收并蓄。他认为“文学工作者应努力使自己成为通人,无所谓什么东西学,什么东西不学。这当然要大量阅读,多观察事物、多想、多写,多改,一切都要求多,搞这一行的人,需要的是勤奋!”⑦
再次,他喜欢杂文,尤其喜欢鲁迅的杂文,在40年代,他就写了不少杂文,抨击国民党统治的黑暗腐败,颇有辣味。他的第一部集子便是《秦牧杂文》(1947年出版),可以说,他是由写杂文而步入文学殿堂的。而写杂文需要运用五花八门、杂七杂八的知识,使之血肉丰满,言之凿凿,雄辩有力,富于战斗性。于是便如蜜蜂采集百花般地广泛涉猎,积累生活知识和各门学科的知识。
以上三点是主观方面的原因。客观原因是他复杂多样的生活经历。他1919年出生于香港,在马来西亚的橡胶园里度过自己的童年,目睹过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现象,体会过华侨前辈反帝斗争的精神。回国后先后参加了抗日宣传和民主运动,后又参加解放战争。建国后他经历了“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几十年。他到过全国大多数省区,到过十多个国家,当过演员、记者、编辑,任过小学、中学、大学的教师,上中下层生活他都体验过。他亲身做过农民、渔民,住过贫民窟,也住过最豪华的酒店。他从事过六七十种,劳动,并在死亡边缘挣扎过来……。总之,他的生活道路使他阅历丰,见识广,经验多,功底厚。
综上所述,可一言以蔽之:生活、勤奋、积累、理论主张与写作实践,使秦牧的思维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也可以说是他的思维优势。
如果再细究一步,秦牧思维的三个特点又互相联系,前者又成为后者的良好条件:即丰富的表象使其能联想翩翩,而善于联想又使其发散性思维不同寻常。
以上三个特点,又使得秦牧的思维同时具有明晰性、严密性、有序性、灵活性、流畅性、多向性、开拓性、独创性等性质。
人们普遍注意到秦牧的散文与众不同之处,即把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熔为一炉的艺术风格,现在我们从对秦牧思维的窥探可以得到印证。
总之,从思维的角度看,丰富的表象、活跃的联想、出色的聚散思维使秦牧走向成功,走向辉煌;使他的散文优质高产,自成一家。
注释:
①张蕾主编:《写作心理学》,第1页,明天出版社1989年版
②⑤张振金著:《秦牧的散文艺术》,第116页,第142页,暨南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③李淮春等著:《现代思维方式与领导活动》,第133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7年版
④赵宏主编:《人的思维与创造》,第110页,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版
⑥⑦转引自苏理立《漓江船上访秦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