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扩大投资规模几个问题的认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个问题论文,投资规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扩大投资规模要实现短期效果与长期效果的统一
从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看,衡量投资效果的标准是看它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的大小。按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的时间长短,我们可以将投资效果区分为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这里的短期效果是指投资引起投资品需求和消费品需求扩大,从而对当前经济增长产生促进作用。长期效果是指投资使社会所必要的生产能力扩大,或者通过促进科技进步,改善经济结构和生态环境等途径,促进经济的长期增长。
投资如果运用得当,可以实现短期效果与长期效果的统一。但如果投资运用得不当,也许就只有短期效果,而没有长期效果。例如,我国前些年出现的大量盲目建设,重复建设,致使目前一些行业半数以上的设备闲置派不上用场,这样的投资,从全社会角度看就可以说没有长期效果。
更有甚者,有的投资项目虽有短期效果,在扩大当前需求上也许与其它投资并无区别,但从长远看,不但没有长期效果,而且会对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带来危害,即长期效果是负值。例如,一些地方政府投资建设的对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带来严重危害的,后来被有关部门强令关闭的“五小工程”,就属于这种情况。
以上分析说明,当前我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力图扩大投资规模以扩大社会需求,一定要注意协调投资短期效果与长期效果的关系,做到二者的有机统一。在选择投资项目时,切不可只顾短期效果,只看能否扩大当前需求,而不注意分析是否具有良好的长期效果。应该看到,我国当前出现通货紧缩,经济增长乏力,虽然从形式上看表现为社会需求不足,但在需求不足后面隐藏着深刻的结构矛盾和体制上的问题。如果政府在投资规模调节中只看到如何扩大当前需求,只追求投资的短期效果,而不注意调整经济结构,不注意推进投融资体制、企业体制及其它方面的改革,我国将很难摆脱通货紧缩的困境,很难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
二、扩大投资规模要与调节地区经济结构结合起来
扩大投资规模,治理通货紧缩,如何与调节地区经济结构结合起来,这是我国当前宏观经济运行和调节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从我国当前投资地区结构的现状看,扩大投资规模应突出以下两个重点:
(一)大力增加西部地区的投资。
大力增加西部投资尤其是增加资源开发、基础设施、技术改造等方面的投资,促进西部大开发、大发展,并由此带动全国的经济发展。为了使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得到落实,关键在于落实开发资金。除财政、信贷资金向西部倾斜外,还应向当年对待东部经济特区一样给以优惠政策,以改善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和东部地区的资金流向西部地区。
(二)大力增加农村投资
近些年来我国投资地区结构不合理的另一个问题是,与工商业和城市投资相比,农村投资严重不足。农村投资不足,农村经济落后,不仅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会通过各种直接的和间接的渠道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所以,我国当前扩大投资规模,应该把增加农村投资放在很重要的地位上。需要提出的是,我国当前面临的社会需求不足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农村需求不足。尽管理论界和决策层一再强调当前扩大市场需求应重点扩大农村需求,工商企业为扩大农村销售也作了很大努力,但农村商品销售额仍然增长缓慢。究其原因,除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支付能力不强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不足制约了农民对工业品的消费。例如,农村电网投资不足引起的供电质量差,电价奇高,使农民购买家用电器的欲望大为降低;农村道路投资不足阻碍了工业品在农村的流通和销售。这些情况都说明,我国当前应把增加农村投资,加速农村经济的发展,作为扩大市场需求,克服通货紧缩,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
三、扩大投资规模要与调节投资产业结构结合起来
要实现投资短期效果与长期效果相统一的原则,我国当前扩大投资规模要突出以下几个重点。
投资重点之一:能推动我国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高科技领域的投资。
当前世界处在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新材料、新工艺、航天技术、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发展迅速,并带动世界性的经济结构大调整。我国经济要实现持续快速发展,必须紧跟世界潮流,大量增加高技术领域的投资,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以此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一方面,对那些我国有较强科技实力,能与发达国家一争高低的新兴产业的投资,政府应通过各种措施大力扶持,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使我国在这些高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另一方面,对大量生产传统产品的企业,政府应鼓励其进行技术改造投资,帮助这些企业用新技术、新工艺改造传统产品,开发新产品,并促使其由传统产业向现代高科技产业转变。
投资重点之二:能有效启动消费需求的产业的投资。
目前我国面临的情况是,消费需求难以有效扩大,是制约当前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因此宏观经济调节的着眼点是用增加一些领域的投资去启动消费需求。
为使启动消费需求的投资获得更好的调节效果,我们应在认真分析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消费特点和制约消费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选准增加投资的产业重点。就城镇消费看,家用电器等一般消费品已经基本饱和,启动消费的投资应重点放在住、行、玩上。在住的方面,通过推进房改,降低房地产业税费和住宅价格等措施推动房地产投资,由此带动居民住房、住宅装修、家俱等方面的消费。在行的方面,主要是扩大城镇对汽车的消费。针对城市居民在汽车消费上存在的买车难、行车难和停车难的现状,在推行汽车消费信贷的同时,应增加汽车行业的技术改造投资,降低汽车成本和销售价格,解决普通市民购车难的问题。增加城市改造、道路建设等基础设施的投资,解决行车难的问题。增加城市停车场建设的投资,解决停车难的问题。在玩的方面,应增加风景旅游投资、城市娱乐设施、体育设施等方面的投资,扩大居民的旅游消费和娱乐,体育消费。就农村消费看,在减轻农民税费负担增加其收入和购买力的同时,增加电网改造、道路建设等方面的投资,改善农民对家用电器等方面的消费条件,促使其扩大消费。
投资重点之三:能促进产品出口和替代进口的投资。
第一,重点增加能提高我国出口的竞争力的产业和产品的投资。产品出口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占20%左右,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东南亚国家经济的复苏和我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为我国增加出口提供了机遇。为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增加产品出口,对纺织、服装、玩具、机械等主要出口行业以及电子、通讯等新兴出口行业应加大技术改造投资力度,促使其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市场份额。
第二,大力增加进口替代型产品的投资。保护国内市场与增加出口同样重要,增加进口替代产品的生产,可以保护国内市场,减少进口,增加国内需求。将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将在汽车、通讯、金融等领域面对国外企业的猛烈冲击。我国应充分利用加入世贸组织之初的几年宽限缓冲期,大力增加这些弱势行业的投资,用当今世界的先进技术彻底改造薄弱环节,主动迎接国外企业的挑战。
四、扩大投资规模的重点是启动企业投资
1999年我国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进一步增发国债用于增加政府投资,但当年投资增长率不但没有提高,反而大幅度降低,由1998年的14.1%下降为7.8%。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增加政府投资的同时, 没有启动企业投资。如果占投资总额90%以上的企业投资不能有效启动,投资总规模将很难扩大。这里更要提出的是,我国大量增加政府投资的时间不能过长,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是政府投资资金来源主要是发行国债。持续大量增发国债会不断加重财政运行的风险。二是按照目前集中投入快速建的势头,道路交通、通讯、电网改造等基础设施不久将会告别短缺,那时如果政府再大量增加投资,很可能又会出现新的重复建设。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认为,我国当前应调整扩大投资规模的战略重点,把促进企业投资放在首要位置上。我们也注意到,1999年下半年以来,政府在促进企业投资上已出台了一些措施,例如,决定暂停征收投资方向调节税,对符合产业政策的投资抵免部分所得税,对部分技术改造项目贷款给以财政贴息,等等。但这些措施力度太小,覆盖面太窄,其调节作用有限。对于鼓励企业投资,政府还应加大调节力度,扩大受惠面。要通过清理税费等措施,较大幅度地减轻企业负担,提高企业投资的预期收益率,以增强其投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