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鸿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河北省 068157
摘要:我国建筑行亚之间的竞争愈来愈激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步转变了传统的思想观念,更加倡导绿色建筑。给排水建筑工程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它是一项复杂的操作工程,对技术的要求较高。因此要采用有效的技术,提高绿色建筑给排水的质量。鉴于此,本文对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应用
一、给排水节能节水的孟要性
水是人类以及一切生物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同时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首先,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能源发展是其持续发展的动力。目前,水资源短缺问题已经得到全世界的高度重视,并且是全人类需要共同面对解决的问题。在建筑过程中,每个环节都要耗费大量的水资源,所以在建筑中施行给排水节能节水十分重要。其次,在环境保护方面,随着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环境下,提倡节约用水势在必行。因此,在建筑过程中,需要采用此技术,避免水资源的浪费。
二、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应用的存在问题
1、隐性水资源浪费严重
所谓“隐性水资源”通常指未能带来任何效益的水资源,而造成这种浪费的原因一般是积水设备的压力要高于流出水头压力,就会导致水资源的超额流出。据相关研究,由于“隐性水资源”浪费导致的浪费问题涉及到很多方面,在任何的建筑给排水工程中都会存在,这就造成了巨大的浪费,直接危害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利益。
2、建筑行业节能节水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当前的建筑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没有合理完善的节能节水管理制度,对于超压超流现象不重视,从而导致了水资源分配不均衡,造成水资源“隐形浪费”的现象频繁发生。对于给排水管道的渗水、漏水、生锈情况没有安排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定期检修反馈,这就使得水资源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成了黑洞问题,迟迟受不到重视也得不到解决。另外,对于给排水管道的安装,没有考虑到实际使用过程中酸碱环境的腐蚀问题以及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从而造成不合理,完全达不到预期设想的节能节水目的。归根结底,这些都是由管理制度不合理不完善所造成的。
3、设备故障问题
在给排水工程中,可能因为施工单位对原材料的检验不是很严格,供应商以次充好,导致产品不合格,形成设备故障,导致设排水管道备漏水现象发生。其次是对设备进行检修时,由于要求不严格,忽视了给排水设备故障问题。甚至有些单位并没有进行给排水设备的检修,导致水资源的严重浪费。
三、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的应用
1、使用新型节水设备
在安装时,选用新型的节水设备,例如在选材上选用优质管材、阀门等。在输水过程中由于使用镀锌钢管极其容易生锈,而且长期使用还会造成水质污染。若长时间闲置后再使用时经常会有锈水放出导致水资源浪费。所以,如果采用新型节水管材如铝塑复合管、钢塑复合管等就能很好的解决因关键生锈导致的水资源浪费问题。
2、利用市政管网压力与分区供水
在市政管网压力可以满足建筑基本供水要求时,应优先使用这一水压进行直接供水。若不满足,则需增设加压设备。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建筑加压设备有叠压供水和变频调速等。在选择具体的水泵时,需重点考虑水泵效率,一般效率越高越具节能潜力。变频调速式供水在变频调速技术的支持下实现节能,水泵实际运行时处于高效区。而叠压供水由于对资用水头进行了充分考虑,所以也具有良好节能效果,叠压供水设备结构如图1所示。
3、雨水资源利用
雨水资源利用指的是采取措施增加对雨水资源的收集和回用。通过对雨水资源的利用,能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改善自然生态,应用前景十分广阔。雨水资源可分成绿地雨水、屋面雨水和道路雨水三种。其中,绿地和道路雨水资源都是以渗透的形式为主,利用下凹式的绿地形式可无需增加投资即能收集雨水,如果道路上的雨水被污染,渗透以后可借助土壤进行净化。建筑屋面雨水主要是收集和回用,将雨水汇集到系统内进行二次利用,蓄水用的水池即可建设在室内也可在室外。雨水通过收集和处理以后,可用于冲厕、消防及系统补水等方面。
4、采用自然资源获取热水
太阳能作为一种取之不及、用之不尽的新能源,通过太阳能对谁进行加热,能够最大化的避免对能源的消耗。在对太阳能的使用过程中,也要根据当地环境特点进行设计,避免由于自然原因造成的设备损坏,造成浪费。集热器的设计也要结合当地使用情况,使用串联、并联等多种方式确保水流的平衡,也可以通过加装辅助设备以便在极端情况下的使用。太阳能在使用过程中也要作好管路的保温,较少管路自身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
5、建筑中水
现阶段,各大缺水城市及地区都在积极开展建筑中水系统建设,要求具备建设中水系统的建筑必须配置相应的中水设备,满足中水系统建设条件的建筑通常规模较大,且用水集中,实行就近处理能发挥良好经济效益。数据表明,建筑在应用中水系统后,居住区的实际用水量降低30~40%,并减少污水排放35~50%;商住小区的节水效果现状,用水量降低近70%;科研及事业单位用水量降低40%。由此可以看出,中水建筑对于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都有深远影响。居住小区和公共建筑通常将质地优良的杂排水当做中水的主要水源,而中水在收集以后需经过两道处理工艺,即为物理处理与生化处理。中水设备选型需要综合考虑建筑功能、种类、技术水平、经济成本与占地面积。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的给排水设计过程中,合理利用先进、有效的节水节能技术,能大幅降低日常生产生活能耗,利用清洁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对完成资源可持续性开发利用这一目标有重要作用,应在实际情况中加强使用。
参考文献:
[1]袁超,张华石.浅议建筑给排水施工中节水节能技术的应用[J].企业技术开发,2014,02:147-148.
[2]刘文.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分析[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6:277.
[3]尹经盛.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及应用研究[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8:18.
[4]令芝红.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及应用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4,10:119-120.
论文作者:韩志红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7
标签:建筑论文; 给排水论文; 水资源论文; 节能论文; 雨水论文; 设备论文; 中水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