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建设行业的发展,市政工程变得越来越重要,由于在施工中经常会导致地下管线的损害,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地下管线的损坏不仅会造成很大的损失,同时还会使得施工的工程进度受到影响,从而使得工程的施工工期很难按时完成。要对现有的市政工程的地下管线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减少工程的损失,保证施工的工期。
关键词:市政施工;地下管线;保护措施
引言:
对地下管线的保护是市政工程中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它所涉及的情况很复杂,内容很广。因此保护地下管线的是很有必要的。在这些工程项目的施工中,一方面也对已有的地下市政管线造成一定的影响,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把我们的城市建设得更加美丽、宜居。在市政施工中,经常在施工区域或附近区域发生自来水管、煤气管、下水道以及通讯电缆和电力电缆等地下管线损坏的现象,不仅造成了断水、断电、断气的后果,由于影响了施工的正常进行从而使得工期延长以及增大了施工费用。因此,施工单位和市政管理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地下管理密集区域的施工,力求避免损坏地下管线
1、市政施工过程中地下管线破坏的原因
1.1管线挖断事故的具体原因
许多安全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施工单位“不小心”机械凿破管道,这充分说明安全管理方面存在严重的漏洞。经调查发现,虽然管线被施工挖断的形式很多,但发生事故的具体原因比较集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施工前对地下管线信息资料的调查不充分,在没有完全摸清地下管线的情况下进行施工;地下管线测绘结果与实际位置有较大的出入,测绘单位提供的管线测绘资料不准确;现场作业人员缺乏严格管理,施工人员野蛮施工,擅自改变挖掘位置;受市政工程施工进度的影响,施工单位为了赶工程进度,不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冒险施工;无审批施工。在尚未办理相关手续、摸清管线的条件下,施工单位就擅自开工建设。
1.2管线挖断事故的深层次原因分析
从以上的具体原因深究,可以归纳出地下管线在施工过程中挖断存在管理体制方面的深层次原因。
1.2.1缺乏统一的协调部门、监管不严
城市地下管线复杂,且权属单位众多,需要综合协调的部门进行统一管理。目前我国许多城市没有地下管线管理统一协调管理的部门,管线建设、管理处于无序状况,施工不能按计划同步实施,道路反复开挖现象较普遍。
1.2.2管线资料不完整、信息管理系统不健全
城市地下管线资料不完整、不准确、缺乏综合管理系统是造成开挖施工事故不断发生的主要原因。地下管线因其位于地下,安全问题容易被忽视,长期以来管线的档案资料得不到重视,资料遗失严重,造成施工安全事故也就在所难免。
1.2.3相关单位之间的信息沟通得不到法规的支持
我国目前的相关法规并没有规定地下管线权属单位在施工开挖时对管线保护的义务和责任。到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办理审批手续时,一方面由于管线涉及到多个专业,行政主管部门对施工过程中管线是否安全难以判断;另一方面信息资料的不完整增加了行政单位的误判可能性。由于权属单位对施工开挖不知情,不能及时指出开挖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在施工期间也没有监督的责任。
1.2.4管线保护不按有关规定执行
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为了抢工期、赶业绩、节省成本,嫌管线资料获取手续麻烦、管线探测周期长、费用高,在施工实施前不进行现场探测的情况比较普遍,导致管线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
2、地下管线的保护措施
2.1设立统一机构监管协调
为了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合作,做到信息共享,建议各地政府成立集规划、建设、管理、执法于一身的行政管理职能部门,将地下管线的管理纳入到政府的管理职能之中,例如苏州、天津、武汉等城市都已经有比较成功的经验。地下管线综合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能是参与地下管线规划论证、指导并参与地下管线的建设施工、监督权属单位运营管理、建设和维护全方位全时空的地下管线动态管理系统、依法查处违章开挖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成立地下管线监管机构是改变我国长期以来“重地上、轻地下,重审批、轻监管,重建设、轻养护”的城市建设状况的有效举措。另外,为了使综合管理部门发挥实质的作用避免舞弊,应赋予一定的执法权限和被监督的义务。
2.2加强管线权属单位的监督责任
明确管线权属单位在施工前的现场确认责任和施工期间的现场监督制度。在施工审批过程中,在不增加申请人的申请时间下,优化审批条件,把权属单位的审核意见作为获得施工许可的前置环节,并在监督经费上需要给予适当的补助,以便发挥监督方的积极作用。
2.3完善地下管线信息数据的建设和共享
目前全国范围都在进行地下管线普查工作,在普查基础上,对地下管线的各类信息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汇总、叠加,按照统一的数据标准,形成规范、标准、完整的地下管线信息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配套建立相应的动态更新和信息共享机制,能够及时对各专业管线数据进行更新、维护,保证管线数据的准确性;同时便于相关规划、设计、施工单位及时获取相关地下管线信息,及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2.4市政施工过程中的保护措施
2.4.1施工准备阶段
在工程施工的规划阶段,应该从相关渠道尽可能多地获得各种地下管线的详细情况,如通过专业管线单位的交底会议来获得管线的详细资料。在获得这些地下管线资料之后,要与施工调查所得出的结果相对照,以对这些资料进行校对与检验;对各种地下管道要制定有针对性的管道保护方案,并制定管道保护的应急预案,建立科学、规范、可行的管道保护体系;设置专门人员对管道保护进行管理和监督,提高相关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对相关操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与安全施工技术;建立健全相关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使相关施工和管理人员都能够明确自身在管道施工安全方面的责任,并制定相关的奖惩措施。
2.4.2施工阶段
机械开挖路槽作业前,先借用探测仪器进行交底复核,并有专人指挥,洒石灰线在地下管线位置安全距离,可以明确提示禁止机械线内作业,可以使因管道两侧土体受到挤压而使管道受到损坏。十分常见的某些供水、电力、燃气管道等非重力流管道如遇到障碍物时,会由于遇到障碍发生走向突左突右的变化,或者突然上翻、很不规则的情形,如果这个时候凭自己的主观意愿办事,将会造成安全事故。开挖作业时可以由土壤含水量的实际变化和土层的实际变化对管线的客观位置进行准确推测。经验表明:显示为回填土或者采用其它材料回填土层则表明为经过了地下管线施工的现象,此时应小心地下管线,若显示为原状土则表明为非施工土层,此时施工会比较安全;开挖时突然变湿或土壤局部翻浆时,此时应该考虑附近是否有渗漏的供水管道;土壤突然变干应考虑附近可能有供暖管道等情况。因此,管道种类和位置可以根据专业管线常用的警示和包管材料带来判断。供热管道常用黄砂包管;燃气管道常用在管顶30cm处设置警示带的石粉包管;电力直埋管常用混凝土包管;供水管道常用水泥石屑包管。所以,在开挖施工过程中出现以上材料时务必小心地下管道。在管道顶进过程中,应对钻杆的推进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如果遇异常情况,应及时停止施工作业并上报,及时商讨对策。
2.4.3应急措施
事故发生时,要及时保护事故现场;通知管道维修单位到现场抢修;疏散围观的群众,必要时应提请交警封闭过往交通,特别是煤气泄露应防止产生火花引起煤气爆炸。及时向单位领导、业主汇报事故及事件的进展情况,以取得单位领导和业主单位的支持帮助。写出事故汇报材料,说明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造成的后果,事故发生后的处理情况,分析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以及今后采取的加强安全生产的保证措施,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等。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下管线直接关乎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在市政施工过程中做好地线管线的保护工作具有重大的意义。一般而言,施工方案不科学、施工方不清楚地下情况和施工方的施工过程是造成地下管线破坏的主要原因,因此,市政施工前要做好地下管线的调查,做好规划阶段、施工阶段的相关工作,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保障地下管辖免受损害,从而促进市政工程的整体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周健.浅谈市政施工过程中的地下管线保护措施研究[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12):00127-00127
[2]李岳韦.探究市政施工过程中的地下管线保护措施[J].《江西建材》,2015(21):102-102
[3]王剑.探究市政施工过程中的地下管线保护措施[J].《科技致富向导》,2013(26):35-35
论文作者:罗勋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2
标签:管线论文; 地下论文; 管道论文; 过程中论文; 市政论文; 单位论文; 权属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