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锁髓内钉及远端锁钉改进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刘志强

带锁髓内钉及远端锁钉改进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刘志强

大庆龙南医院骨科 黑龙江大庆 163000

摘要:目的:探讨带锁髓内钉及远端锁钉改进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来我院骨科就诊施行带锁髓内钉及远端锁钉手术治疗股骨干骨折的患者40例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每个患者均采用随访、观察、记录统计其预后情况,随访时间均为1年。结果:经1年随访统计,40例患者股骨干全部愈合,且愈合时间较一般传统治疗短,平均15周左右,且无其他不适反应或感染。按照患肢愈合后活动情况和愈合时间长短把手术的疗效分为优、良、差三个等级,总有效率达97.5%。结论:带锁髓内钉及远端锁钉改进治疗股骨干骨折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其他传统方法,符合生物力学固定原理,具有手术创伤小、骨折愈合快、感染率低、并发症少等优点。

关键词:带锁髓内钉;股骨干骨;内固定

股骨干骨折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约占全身骨折的6%,处理不当可致下肢畸形和步态异常,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因其具有损伤小、固定牢靠及骨折愈合率高等特点而被广泛运用于临床。我院2015 年2月~2016 年2月采用带锁髓内钉对40例股骨干骨折患者进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将结果报道 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骨科一年来收治的40例股骨干骨折患者,均采用带锁髓内钉及远端锁钉的治疗方法。其中,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为46.8岁,骨折原因有交通事故、跌扑损伤、重物砸伤等,从骨折事发当时到进入手术的时间为4~12h。

1.2 方法

1.2.1术前准备:40例行骨科手术的患者均要例行术前的各项检查,如肝功能、凝血时 间、X片等,手术室护理人员要准备好手术相应的材料和器具。

1.2.2手术过程:手术开始前患者取仰卧位,并将患者的臀 部略微抬高,在大腿根部靠近腹股沟的地方用止血带绑紧。手术时先在患肢的股骨粗隆点到髂前上棘水平线中点用手 术刀划开皮肤大约5cm的长切口,沿着股骨粗隆向内进针,挑开腿部神经纤维,在股骨粗隆的后内侧方用开口器向骨皮 质内部钻入,注意内部要顺着髓腔方向,直到进入3~4cm 为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接着,在选择好合适的髓内钉后,在这个位置上安置带锁髓内钉,将相匹配的螺栓套 入,此时轻轻将髓内钉打入骨髓,完成后检查表面是否平整、有无高低斜影,最后将螺栓拧 紧。安置完毕后行清创处理,最后缝合手术切口。

1.2.3术后处理:施行带锁髓内钉及远端锁钉术后立即使用抗生素抗感染,2d后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及锻炼,2周后训练下床行走、穿衣、吃饭等基本自理能力,3个月后进行进一 步的功能训练,以求彻底恢复日常行为能力。

1.3 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判定标准分为3个等级:术后6个月内能达到骨性愈合,髋关节活动范围<70°的 患 者 术 后 疗效归为优;术后9个月内达到骨性愈合,髋关节活动范围<60°的患者术后疗效归为良;术后1年内都不愈合,髋关节活动范围<40°以致肢体运动明显受限的患者术后疗效归为差。

2结果

经1年随访统计,40例患者股骨干全部愈合,且愈合时间较一般的传统治疗短(12~20周),平均在15周左右,且无其他不适反应或感染。把随访后记录的患者愈合情况和手 术后髋关节活动范围归为优、良、差3个等级,其中优33例(82.5%),良6例(15%),差1例(2.5%),总有效率为97.5%。经统计学分析,与一般传统治疗比较总有效率有显 著性差异(P<0.01)。

3 讨论

3.1 手术时机的选择 内固定不仅可以使骨折复位和维持稳定,而且能进行肢体早期功能锻炼和负重。大多数有移位的长骨干骨折均需手 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特别是股骨骨折、胫骨骨折等。一般认为,闭合骨折最好在伤后6 h内手术,如不能在伤后48h内手术,则推迟到伤后1~2周再手术,骨折不愈率可明显降低。因为术前骨折部位血肿已机化,皮肤和软组织损伤已愈合,术前骨折部位的血运已增加。对于多发性骨折和有其他并发伤患者,手术时机适当延后更能降低手术风险。

3.2 手术适应证 带锁髓内钉适用于股骨干小转子以下至膝关节间隙9cm以上各种类型的闭合性骨折,尤其适用于多发多段粉碎性骨折;对于开放性骨折可以参考胫腓骨骨折 Gustilo分型原则应用,在严格清创基础上,如无感染迹象可适当放宽应用指征。

3.3 带锁髓内钉的特点 带锁髓内钉具有优于钢板、外固定架和普通髓内钉的特点,已成为治疗长骨干骨折的有效方法。带锁髓内钉作为骨 折的内夹板固定在髓腔内,与髓腔内壁相嵌在骨组织和钉体之间,提供较均匀的弹性应力分布,锁定后骨、针、锁钉形成一个整体,从而防止了骨折的短缩和旋转移位,抗旋转作用强,无需其他外固定,对断端稳定性好,可早期功能锻炼。带锁髓内钉符合生物学固定原理,固定后对力学的传导是应力分享式,弯曲应力几乎为0,对肢体生物学干扰少。由于带锁髓内钉近端和远端均有锁钉,可静力固定也可动力固定,从而防止骨折端旋转移位和重叠移位,恢复下肢长度,使其 手术适应证比普通髓内钉明显扩大。交锁髓内钉技术对骨折 周围组织损伤小,操作安全,固定可靠,且主动活动肢体或部分负重时,交锁钉与髓内钉之间以及髓内钉与骨内膜间的微动形成骨折端的微动,有利于刺激骨痂生长,增加骨折愈合早期的牢固性,不影响骨折愈合的时间,愈合率高;同时还可进行早期关节功能锻炼,因其抗旋转和纵向稳定,防止骨折处短缩,最大限度地维持骨折块对合关系及抵抗变形力,明显提高了复杂骨折的治疗效果。

3.4 手术注意事项 ①术前应摄双侧股骨 X 线片并测量股骨长度和髓腔大小,选择合适长度的髓内钉。②由于髓内钉变形、弯曲及器械磨损可能出现误差,因此,穿钉前应在体外测试瞄准器性能,穿钉时必须使髓内钉位于股骨正中,“T” 形固定棒尖端应始 终紧贴髓内钉。③术后应早期行 CPM 功能锻炼,以防止关节粘连。

参考文献:

[1]刘战立,林炎水,严小虎,等.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骨折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实用医学杂志,2008,7(8):

[2]黄文江,胡斌,龚洪桂,等.带锁髓内钉在股骨干骨折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4).

论文作者:刘志强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8

标签:;  ;  ;  ;  ;  ;  ;  ;  

带锁髓内钉及远端锁钉改进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刘志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