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管理决策三维模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决策是管理的核心,任何管理过程都是不断地决策与不断地执行决策的过程。决策以问题为导向,正是在管理过程中遇到了问题,才需要通过决策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决策以已知的知识为基础,包括已有的经验事实与规则事实,同时还依赖于决策者个人与组织的价值取向。其中每个决策遇到的问题不同,即使是同一问题遇到的环境也不相同,这就形成了社会行为决策的不可重复性。只有不断地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寻求新的规律,进行知识创新,并且通过知识的不断创新,去解决社会行为中遇到的新问题,才能有满意决策。因此,管理决策过程即是知识创新过程。
本文在研究管理思想发展的基础上,修正了霍尔系统分析三维模式,提出了创新管理三维模式,突出了知识创新在管理决策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现代管理理论与决策管理学派
早期从事管理学研究的人员主要集中于一批有实践经验的企业家。比如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泰勒(F.W.Taylor),在美国米德维尔钢铁公司长期从事工程管理和咨询工作,法约尔(H.Fayol)长期担任法国康门塔里——福尔香包采矿冶金公司总经理,建立了管理过程学派。20世纪上半期,管理学研究者纷纷转向高等院校,在管理学研究中融入了心理学、社会学、物理学、生物学、人类学、计量学、运筹学等多种学科,产生了现代管理理论的各种学派。比如从社会学与系统论观点研究管理理论的社会协作系统理论;结合行为科学、系统理论、运筹学和计算机科学发展起来的决策管理理论;用一般系统论建立起来的系统管理理论;把组织同时理解为社会系统与技术系统的社会—技术系统理论;把管理作为制定与应用数学模型与程序的管理科学理论等。
这些理论都有以下的共同点:
第一,把企业看作是一个由物质的、个人的、社会的多种要素组成的系统。第二,重视系统内在的逻辑分析和数学方法的应用。第三,对系统的分析进行选择与决策。第四,运用各学科的知识形成交叉学科与边缘学科。
在现代管理的各种理论中,西蒙(H.A.Simon)研究组织内部决策过程的决策管理理论影响最大。西蒙强调企业作为同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开放的动态系统的复杂性,提出“令人满意解”代替“最优解”的决策模型;同时用信息处理与计算机模拟人的思维过程,设计决策辅助系统。由于西蒙对现代管理理论的卓越贡献,1978年,他成为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唯一的管理学家。西蒙的理论使不少人认为“管理就是决策”,组织就是作为决策的个人组成的系统。西蒙也认为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决策程序就是全部的管理过程。
西蒙将决策制定过程分为以下步骤:识别问题、确定决策标准、给决策标准分配权值、拟定方案、分析方案、选择方案、实施方案、评价决策效果。因此,西蒙的管理决策,即是以问题为导向,以事实为基础,以知识为根据,利用逻辑方法的条理性决策,通过计算机技术予以实现。
霍尔在1969年用时间维、逻辑维和知识维,系统分析了管理决策的过程,将西蒙的管理决策程序直观化。
图1 霍尔的系统分析的三维图
霍尔的三维模式,以时间(工作过程)为基本目标,以知识为基础,以逻辑为手段,将决策过程程序化,这是对西蒙决策过程的一个清晰的描述;但也存在着明显的缺点,即只注重理性思维,没有重视知识创新在管理决策中的地位和作用。这种模式对于一般的管理行为是可行的,对于复杂的不确定的不断变化的管理行为可能就失去效力。
美国哈佛大学管理学家S·朱博夫(Shoshana Zuboff)在其著作《现代机械时代》中指出:“追求知识的拓展是现代企业最主要的经营目标之一,这些追求不是为了追求知识而追求知识,而是因为知识是生产活动的核心,它对生产力的发展有着巨大推动作用的缘故。”许多管理学家把学习创新行为与生产经营行为视为一体的思想,构成了新的管理理念。比如彼得·德鲁克(Peter·Druker)等提出“大脑型组织”、“学习型组织”,即强调新型组织适应生产行为中知识增长的重要性。同时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现了构筑企业竞争优势的“知识发现”、“数据挖掘”等。这样,无论是从管理理念、管理行为,还是从管理方法都使人们相信,知识创新是新世纪管理思想的灵魂。
二、创新管理决策三维模式
如果说管理就是决策,是因为在管理中遇到了问题,而且遇到了新问题,那么这些问题的解决,既有赖于与问题有关的信息,又依赖于已有的知识,但更多的情况是必须针对新的问题与信念,发现新的知识,利用新发现的知识给出问题的满意解。因此,知识发现或者知识创新是决策管理的灵魂。一个针对新问题的满意决策就是知识发现,本身就是知识创新。为此,我们提出了创新管理决策三维模式。
(一)创新管理决策三维模式
创新管理决策模式是包括问题维、知识维与创新维的三维模式。
1.问题维。问题是创新决策管理模式的出发点,问题的满意解是创新决策管理模式的目标。但是问题的难度级别是不同的。一般存在有:(1)程序化问题。信息是完备的、准确的、确定的;环境是不变化的;问题是多次重复发生过的。(2)半程序化问题。信息是不完备的、不完全准确的,是有一定不确定性的,问题虽然发生过,环境与条件也发生了变化。(3)非程序化问题。掌握问题信息量太少,信息有较大误差,信息本身随机性大,类似问题从未发生过,或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
图2 创新管理决策三维模式
问题维反映了问题的非程序化(非结构化)程度,对于不同类型的问题有着不同的决策过程。对于程序化程度越高的问题,可以利用霍尔的模型;而对于非程序化程度越高的模型,更需要创新管理决策三维模式。
2.知识维。管理学积累了大量知识,有管理者的经验,有决策管理的技术以及其它学科的知识和技术,如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知识,决策者的知识结构是决策好坏的基础。在管理决策中,前人的经验(包括自己的经验)、已有的管理技术,其它社会、技术知识等,这些对于寻求问题满意解至关重要。
知识维主要指为社会检验的公共知识,包括经验、技术、社会知识,以及决策者的私有知识。
3.创新维。创新维也是知识发现维,不管问题属于哪一种类型,都伴随着知识发现。知识发现是分层次的,主要分为:(1)事实知识:信息收集、存储与信息加工,这些都是事实知识。问题不同,收集的信息也不同,信息加工的角度也不同。因此,事实知识是与问题相伴随的事实,要通过问题对事实予以过滤。事实知识通常用语言与数字来表达,事实知识重视可靠性与问题的相关性。(2)规律知识:从事实或问题模型中寻求规律,或者是归纳,或者是演绎。规律知识是与问题密切相关的新发现的知识。规律知识的获取可以是用数学与计算机工具从事实知识中获取的知识,也可以是通过人的思维从事实知识中获取的规律知识。(3)价值知识:由于管理是对社会、组织与人的行为的决策,总是与人们的偏好、利益分不开的。一个组织和集团的利益是最根本利益,组织成员的利益与组织密不可分。因此,创新管理决策重视组织中每个成员的创造性,并对不同成员的创造性决策进行融合,产生最满意决策。
创新维反映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获得的新的事实知识、规律知识与价值变化等知识,并利用这些新知识参与决策过程。
上述模型是创新决策模式的静态模型,实际上决策是一个过程,特别是知识发现的一个过程。因此,创新管理决策三维模式应当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二)创新管理决策三维模式的特点
1.以问题为导向的决策模式。当问题的程序化(结构化)程度高(难度小),所用到的已有知识少,知识发现的程度低;相反,则用到的已有知识多,知识发现的程度高。
2.不断创新的立体决策模式。通过知识与知识创新解决问题,每解决一个决策问题,人类所掌握的知识就得到了发展。
3.时间变化不断发展的模式。它不是一个一次决策模式,通过决策与决策实施,不断发现新问题,不断创造新知识,不断提出新方案的一个过程。
创新思维模式与系统思维模式有很大的区别,它更重视新的问题与旧的经历之间的差异,更重视新的概念与新的设计,更重视在新的无序中寻找新的有序,更重视那些未曾想到和未曾经历的新的行为、思想、认识与价值。因此,创新管理决策是一个组织的创新性、前瞻性和创造性思维的结果,通过创新管理决策才能使人类开创新的未来。
三、创新管理决策模式的背景
任何管理决策问题都面向一个系统。当我们仅仅是为了解决确定系统中的疑难问题时,霍尔的系统分析三维模式是有力的工具;但是面对复杂的管理对象,我们常常会遇到新的问题和矛盾,必须按照新的思路,甚至对立的思路去考虑问题,因而也特别强调知识创新在管理决策中的作用。
我们正处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在信息化与网络化的环境下,全球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是孤立的企业,任何市场都不是孤立的市场。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的变化影响愈来愈大,任何企业与部门的发展都与更大的环境及更加复杂的环境密切相关。管理系统作为一个复杂系统,无论是科学管理学派、行为学派、数量学派,还是系统论学派,都在预测、决策与控制中表现出某种不足和缺陷,甚至出现违背意愿和初衷的“反直觉”现象。因此,对于复杂系统的研究就成为管理决策中最具有挑战性的课题。
复杂系统是一个多变量的系统。有些变量是显性变量,这些变量是我们可以观察的,甚至是可以测量的;有些变量是隐性变量,这些变量是我们未注意到,或者是不可观察的。一般来说,显性变量并不都是决定系统的核心变量,同样隐性变量也并不都是对系统不起重要作用的变量。
复杂系统的变量具有时变性。这种时变性不仅反映在随着时间变化的取值变化,更重要的是随着时间的变化,变量在系统中的重要性也发生了变化。由于人们的认识深化与科学的发展,有些隐性变量也可能会变为显性变量。复杂系统是与环境密切联系的系统,环境的变化影响着系统及系统变量的变化,改变环境和利用环境的能力就构成了系统模式的重新调整。复杂系统的变量之间关系具有非线性。对于一个特定的刺激输入,系统可能做出各种不同的反应输出,而且反应输出与刺激输入之间并不成比例。同时非线性也反映了另外一个特性,系统的总特性并非各个子系统的性质的简单迭加。复杂系统的变量有着更多的不确定性。特别是管理系统,除了客观变量的不可测性以外,还有更多的主观因素,即除了信息流、能量流、行为流之外,还有情感流、偏好流、价值流,是一个强干扰的系统。
因此,对一个系统的显性变量而言,显性变量随时间的规律变化,显性变量之间的主成分线形以及被假定这些变量的随机干扰特性,就构成人们可以程序化决策的系统。相反,在一个管理的复杂系统中,隐性变量可能会起主要作用,而且环境的变化使变量价值也不断变化,变量的线性近似不足以反映变量之间的关系,系统的干扰严重地覆盖了系统的变化。这时通过对显性变量的程序化决策可能完全失去效力。
对于一个复杂系统,可程序化决策系统的决策可以看作是非程序化决策的一级近似。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修正可程序化决策系统(比如引进隐性变量,去掉某些显性变量等),得到系统的二级近似。在可程序化决策系统的修正过程中和在利用新的可程序化决策系统决策过程中必然要有新的知识发现。反复利用以上过程,就构成了创新管理决策的演化过程。可程序化的决策系统与非程序化决策系统的边界是知识创新的所在地,知识创新不断地扬弃原有的可程序化决策系统,建立新的可程序化决策系统,一层比一层认识更加深入,决策会更加满意。这就是在创新管理决策中体现出的,要不断发现新问题(新矛盾),不断研究新情况(新环境),不断修正不合时宜的思考与做法(修正原有程序化决策系统),不断地进行改革(建立新的可程序化的决策系统),这样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寻求到满意解)。
麦肯锡方法的基本思想即是将知识创新贯彻于决策的全过程。美国的麦肯锡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战略咨询公司之一。在世界上150家最大的企业中,有100家是麦肯锡的客户。麦肯锡公司自1923年成立后的近80年中,积累了丰富的企业决策经验。1999年2月,麦肯锡前管理咨询顾问埃森·拉塞尔(Ethan·M Rasiel)出版《麦肯锡方法》和《麦肯锡意识》等书。埃森·拉塞尔在《麦肯锡意识》中指出:“麦肯锡解决问题的流程如下:以事实为基础,利用结构化的框架创造初始假设;数据的收集与分析;证明和证伪假设。以初始假设为起点,勾画出研究和分析的路线图,并贯穿于过程始终,这会大大加快寻求答案的进程。”由此可见麦肯锡方法的基本内容为:第一,以事实为基础,建立知识基,通过知识基形成知识库。所有的已知有关事实都是知识基中的知识,这是决策的依据,也是决策的结构化框架。在做决策时,必须使用一致性的知识结构,保证与知识基的内在连贯性与逻辑性。第二,利用结构化的框架创造初始假设。在结构化的框架中是已知知识,但是通过已知的知识不可能解决一个新的问题,要通过多个知识去近似一个新问题,构造初始假设。对于结构化的知识库中的知识,可以有许多组合,这些组合可能构成要解决问题的必要知识或可能知识。选择必要知识与可能知识这些最接近问题解的知识,即形成对问题的初步决策的假设。第三,通过数据的收集与分析,获得新的知识,增加了知识基与知识库的内容,因此假设的可能知识与必然知识会发生变化。一般说来,原来的假设仍具有优势,可能知识与必然知识会更近似,但是也经常发生存在新的假设,比原来假设有更近似的必然知识与可能知识。因此,修改原来假设为新的假设,比原来有更多的真实性,将会是更满意的决策。
麦肯锡方法是一个以事实为基础的结构化思维方式。它利用结构,不断提出新概念、新假设,发现新知识,强化思维过程;既避免了“灵机一动”的决策,又避免了“随机应变”的决策,保证了决策的客观性。
四、创新决策思维与知识发现方法
创新管理决策三维模式强调决策是一个知识创新的过程,通过创新的知识得到创新的决策。因此,在决策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的知识是创新管理决策的核心。
西蒙将决策中的知识分为两类:事实知识与价值知识。由于决策过程的科学化以及计算机在决策管理中的应用,我们把决策中的知识分为三类:事实知识、规律知识、价值知识。虽然规律也是事实,但它不是直观的事实,而是内在的事实,是需要通过一定的工具才能得到的事实,它比直接观察的事实来讲,更有一般性、不可变性,称为规律事实。由于知识不同,知识发现的方式也不同。
(一)事实知识发现
事实知识发现中的事实主要指直接获得的信息,以及对信息的加工(矫正、滤波、补缺等)与信息的融合,这是决策管理的基础。当然这里的事实一定是与问题有关的事实。比如“甲地房产8000元/平方,乙地房产6000元/平方”,这都是事实知识。“甲地房产比乙地房产贵”,是信息加工的事实知识。事实知识是直接观察的信息及对已知信息的简单加工,一般称作经验。比如阿吉里斯(C.Argyris)指出正式组织的四项基本原则:劳动分工原则、权力等级系列原则、统一指挥原则、控制幅度原则都是事实知识,也可以称为“经验”。但是这些事实知识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控制幅度原则指管理下属人员不超过3-6人,但在信息技术时代就不适用了。事实知识发现的思维方式一般是归纳,这种方式最容易在计算机上实现,如通过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信息的查询与共性提取;通过数据库系统,进行数据的存储与加工、统计等。
(二)规律知识发现
规律知识也是事实,它是更普遍的事实。一般来说,规律知识总是在某种条件下的知识,离开了条件也就没有了规律。因此,规律知识是在某种框架(假说)下演绎出来的知识。比如德布洛(G.Debren)的一般经济均衡存在定理,是在某个公理体系假定下用数学直接证明的。这里的条件很重要,离开了公理条件就谈不上正确性。一般经济均横理论不能解释生产过剩和失业问题。科尔内(K·Janos)在《反均衡》中指出德布洛公理的不合理性,而不是否定其推论的正确性。德布洛的学生贝纳西(J·P.Banassy)提出《市场非均衡经济学》,这也是进一步扩充德布洛公理系统,以发现新的知识。规律的知识获取是一种推理思维模式,它是在某些假设(定义、公理)下演绎出来的规律,它是有明确条件的,它在这种条件下是不变的。规律的变化必然是条件的变化引起的结论的变化。规律的知识获取一般要用到更多的数学工具,比如线形规划、动态规划、博弈论、决策论、排队论、概率论、信息论、系统论等;以人工智能为依据的辅助决策信息系统以及知识发现系统(如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规则提取、机器学习等)都是规律知识发现的重要手段。
(三)价值知识发现
价值决策受价值取向的影响,是最具主观性的思维与最主观性的决策。受利益与偏好的驱动,每个人都会受到不同价值取向影响而有不同的决策。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中的获得者心理学家卡耐莫(D.Kahneman)将人类感知、信念、情绪、心态融入到决策过程中,把心理研究融入经济科学,特别是有关在不确定环境下人们的判断和决策,有完整见解。但是个人毕竟是一个集团的个人,他同时又受到组织集体的价值取向的影响。由于组织成员与组织的利益相关性,组织成员的个人价值取向虽然会不同,但仍然是有规律的,有其内在的一致性。
阿罗(Arrow)关于公共选择理论就是讨论群体决策和信息融合,转化每个人的偏好为集团偏好。信息融合在价值决策中有着重要地位和作用,建立适应各种系统的信息融合方法,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信息融合方法,也是创新管理决策的重要方面。
最近30年来,知识发现与信息融合方法为人们所关注,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特别是研究人的思维在创新决策中的作用。
决策管理理论强调决策的重要性,并把“决策人”作为一种独立的管理模式。但是“决策人”的理解也是在不断变化的,从古典管理理论的机械人模式到行为科学理论的动机人模式,及决策管理理论的决策人模式,最终强调决策人的创造性与主动性,强调决策人通过学习、试验、创新,提出满意决策。因此,明确提出创新管理模式是管理学发展的必然,也是社会发展与科学发展的必然;同时,对于当今信息技术发展时代的经济竞争市场有着极其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