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总供给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我国经济论文,总供给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宏观经济在当前情况下,主要矛盾不是总需求不足,而是总供给不足。当然,这里的总需求与总供给是经济学上总需求与总供给。
从表面看,我国许多消费品生产能力大于市场当前价格下的购买力,有人据此推断总需求不足,总供给过剩,并推论应当扩大总需求。而在出口不振的情况下,只有扩大内需。内需由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固定资本形成三项组成。显然,扩大政府消费是最方便的路径。上述推断表面上似无问题,但从经济学角度看毛病颇多,故这个思路应予否定。
首先,需求不等于需求量,供给也不等于供给量,确实我国大部分消费品的供给能力在当前价格下大于需求量,但需求量与供给量都受到价格的影响,当市场价格下降时需求量会相应增加,供给方如能接受下降价格同时扩大供给量,满足需求量增加,则供给能力过剩会有所缓解,在市场上达到另一个均衡。即市场上的高价格抑制了要求,不能仅归因于需求不足,需求与供给要均衡,故还要从供给上找原因,如果在提供的产品数量既定的情况下,降低价格也就是提升供给,则均衡供给量将上升,供给能力过剩问题将缓解以至解决。
我国经济经历了1980-1996年17年的通货膨胀,一般价格水平已高到不合适的程度,扩大总需求的潜力并不多,经济上到了提升总供给的时候了。
其次,消费品需求并不是总需求,总需求是指各经济部门在某价格水平上将购买的最终商品和劳务的总量。从总体上观察我国经济,有相当一部分处于供给严重不足的短缺经济状态。短缺经济特点是在供给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设置价格因素外的壁垒,用高价和壁垒抑制需求的实施,以维持低水平供给及均衡。以下随举几例,从中可以看到典型的短缺经济现象。
1.电信服务。国内对电信的需求任何人都能看到,但垄断造成的极端高价(指购买力平价角度的相对高价)加上某些官商式的野蛮服务,极大压抑了需求量,故尽管供给能力有所富裕,但高价与壁垒使供给能力不能成为市场的实际供给,造成供给不足。从经济规律看,供给能力富裕时,本该降价以扩大供给量,但利益驱使垄断者设置人为壁垒,阻碍供给实现,造成所谓需求不足与供给能力过剩并存的现象,本质上还是供给不足。
2.高等教育。按世界银行统计,我国18到22岁青年上大学比例为2.4%,包括成人教育及电视大学在内也仅4%,而亚洲其他地区与国家为:韩国51%、台湾39%、香港20%、泰国19%,印度尼西亚10%、印度8%,这还未论及发达国家。我国家长对子女教育重视程度和中小学生努力勤奋是在世界前列,但如此低的入学率,说明我国大量适宜及需要高等教育的青年被价格和壁垒拒之高等教育之外。从教育经济看,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经济学意义上的高等教育需求也存在并且在不断增加,以至于国外高等学校已经把中国看成一个开始成熟的高等教育市场,而到中国来抢生源。而我国教育经济还是以高价加壁垒来维持低水平供给。就价格而言,我国高校收费不断上涨,从购买力平价角度看我国高校收费是极为高昂的。且法定收费仅是高校收费的底线,考虑到部分通过多交费用才取得入学资格的学生,高等教育的实际价格比法定底线更高。就壁垒而言,高考已不是对考生合格与否的测试与筛选,而是成为保证接受高等教育人数不超过计划的壁垒和门槛。当然,随着市场经济规律的应用,我国高等教育供给短缺现象正在改善之中。
3.住房供给。进入90年代以来,民用住房市场价格如火箭般地上升。在价格远高于居民承受能力、欺诈销售盛行、产权的法律保护不到位、售后服务极度不足的条件下,大部分住房居然还能“销售”出去,这只能归因于供给严重不足,只好反过来压抑需求,在此状况下还认为是需求不足,那只能说是本末倒置了。
上述三例都是高价与壁垒造成供给不足,尽管其高价与壁垒的程度各有不同,但这种现象在我国经济中所占比例绝不是少数,在一、二、三产业中俯拾皆是。各个产业中的供给不足当然会产生总供给不足。
壁垒形式不限于上文所提及的方式。地方保护、强制式的销售与服务,以至黑社会式的市场控制等都是通过市场外的手段减少与切断某些供给,造成实际价格上升,以维持较小规模的需求量与供给量。而欺诈性销售、假冒伪劣等则是破坏供给以造成供给不足。
经济学中常说决定供给与总供给的生产要素是劳动、资本和自然资源,因为缺乏任何一要素、生产无法进行,就不存在供给。但同时也要说明,存在三要素并不是就有了供给,有了三要素存在还要通过投资活动形成供给能力再通过市场实现,价值才能形成实际供给。如因为管理不善、政府干预不当等原因形成壁垒,使生产要素转化为供给能力或供给的市场实现二环节受阻,则生产要素不能转化为供给,同样会造成供给不足。我国经济中,劳动、资本、自然资源三要素,除高科技和高级管理的劳动供给不足外,实际上都不缺乏,但存在各种壁垒对其转化为供给以形成有效经济财富起阻碍作用。如家用轿车,我国的政策及收费形成的壁垒,阻碍供给的实现,造成供给能力过剩。据说我国小轿车生产能力仅发挥一半,生产能力使用不足必定造成生产成本高昂,使我国家用轿车绝对价格远高于国际市场,从购买力平价看更是不能为消费者接受,这样的需求不足不如说供给不足更符合经济实践。
因此,从供给及总供给角度看,我国经济主要是壁垒形成瓶颈造成供给不足同时使供给能力过剩,使实际价格在高位运行而产生需求的压抑不是需求不足。不增加供给,我国经济不可能快速发展。
从总需求方面分析,最终也要落实到总供给上。总需求由居民消费(C)、政府消费(G)、固定资本形成(I)、净出口(NX)四项组成。我国是十二亿人口大国,经济发展到相当水平时,净出口还在总需求中占很大比例事实上是不可能,世界经济也不会允许。固定资本形成是引致需求,它决定于其他三项需求,只有其他三项需求高涨时它才能相应提高。政府消费的扩大要受制于税收和借债能力,且无论加税还是借债都要减弱居民消费和民间投资,从而压抑总需求。故靠政府消费拉动总需求不是长久之计,真正能拉动总需求的是居民消费。我国居民消费(C)还存在很大的上行空间,如美国1988年居民消费占总需求(GNP)的比例高达68.52%;我国1998年居民消费占总需求(GNP)的36.66%,这个上行空间变为经济现实的先决条件是国民收入要提高。居民消费与国民收入是成正比的。国民收入决定于总供给,即提高居民消费先要提高国民收入,提高国民收入先要提高总供给。采用透支办法来提高居民消费,我国目前经济结构是不允许的,居民也不会接受。用老百姓的话就是只有多挣钱才能多花钱,不能把将来的买粮钱花在今天的山珍海味上,万一将来的钱没有挣到,自己就会陷入困境。对此,任何头脑清醒的人都是清楚的,即我国经济还是总供给不足。
综上所述,笔者以为我国经济的当务之急,不是增加总需求,也不急于增加政府消费来拉动GNP,这仅有一时之效,治标不治本。当务之急是扩大总供给。这里指的不是扩大某些过剩的供给能力。扩大总供给的第一“瓶颈”是阻碍供给市场实现的各种壁垒。因此,政府在宏观经济管理中,不是抓具体企业的生产经营,甚至不是抓某行业的生产经营,而应致力于拆除各种壁垒,防止新的壁垒产生。消除“瓶颈”的目标是:一方面对供给能力过剩的产业,充分使用供给能力,甚至鼓励这些产业降价促销,使企业感受到抓管理降成本的压力,促使产业总体水平提高以扩大供给;另一方面,要使处于短缺状态的产业,迅速吸收生产要素,扩大供给能力,从而扩大供给,来拉动经济,总供给“瓶颈”的拆除,将引起总供给量增加,为劳动和资本实现其价值提供了市场空间,为解决就业和国民生产总值增长这一个根本问题的发展作出贡献。
在总供给提升中的第二“瓶颈”应是劳动要素中的高级劳动,即前文提及的高级管理与高科技劳动。假设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者所能提供的劳动称为高级劳动,未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者所能提供的劳动称为非高级劳动,我国经济中非高级劳动供过于求,而高级劳动无论在绝对量或相对量都供给不足。但同样,高级劳动的投入也存在一些壁垒。例如,大学毕业生的国家干部身份保留了多年近年才打破。这是因为从政府方面说,在培养大学生的过程中,政府是付出经济代价的,政府一般不愿放弃付出经济代价的成果。就大学毕业生而言,也不愿放弃政府对国家干部的优惠,因此就维持了一个无形的壁垒。这些壁垒不仅使稀缺的高级劳动资源没有充分使用,减低高级劳动这一生产要素的效率,也降低了所有生产要素的效率,因为生产或总供给要由高级劳动来组织。这样就形成提升总供给的又一“瓶颈”与约束。第二“瓶颈”对经济总体的影响在民营企业及知识经济包括高科技二方面较为深刻。
1.民营企业
企业是总供给的提供者与实现者,企业总体作为宏观经济中的生产部门,其职能就是应用生产要素组织生产并在市场上实现总供给。政府就其经济职能而言是管理部门而不是生产部门,这就决定政府不必也不能经营企业。从这个意义上,国营企业应当逐步改革,因此总供给的任务在未来总是由民营企业来承担,政府作为宏观经济管理者,是要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正常环境,激励民营企业的发展,使生产要素更充分转化为供给能力再转化为现实供给,形成有效经济财富,提升总供给。要指出,这里指的激励是合法范围内的行为,绝不能有法外的优惠。政府依法监督民营企业以至依法处罚违法民营企业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对合法经营的民营企业的最好激励。
在民营企业中,生产要素的劳动因素应引起我们特别注意,民营企业及社会经济组织的创立与经营管理,在道理上这应是高级劳动的任务。但目前由于高级劳动投入经济的某些壁垒存在,使高等劳动在这方面特别稀缺,使部分创立及经营管理企业(特别是小企业)的任务下移至非高等劳动。但是我国非高等劳动的素质总体上不足以承担这样的任务,这就使民营企业发展质量受到限制。如能拆除一些壁垒,使大量高级劳动投入到民营企业的创立、经营中去,即可通过高级劳动的活跃,给民营企业注入发展的内在动力,充分利用生产要素,带动总供给的实际提升,从而拉动总需求,提高经济发展质量。高级劳动在民营企业中的活跃,将有利于消除我国高级劳动表面上相对过剩现象,并通过民营企业对各级劳动的雇佣来缓解我国就业问题。
依靠高级劳动充分发挥高级劳动效率的经济应该说接近知识经济了。
在民营企业问题上哪一个地方的政府做得好,那一个地方经济就发展得快,这一点已为一些地区的实践所证明。
2.高新技术
高新技术的价值在于能比现有生产方式更先进来组织生产,使用同样生产要素可以提供更多产出,或同样产出下减少生产要素的投入。因此高新技术优化了总供给,真正提升了总供给。经济学上是在一般价格水平和总供量的平面上,总供给曲线右移,即在同样市场价格下,生产部门提供数量更多的总供给。高新技术不一定是资本密集、资源密集的技术,甚至不一定是一般意义上的劳动密集,但高新技术一定是知识密集,或说是高级劳动密集。高级劳动密集产生的高新技术引起总供给提升,从而推动了经济发展。
总之,我国宏观经济就目前而言,并非总需求不足,而是总供给不足。我国经济的当务之急在于提升总供给。在总供给不足中,各种壁垒的负面作用不容忽视,只有拆除总供给上的这个紧箍咒,才有可能较大幅度提升总供给,从而使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再上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