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南学院附属医院 湖南郴州 423000
【摘 要】目的 探讨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CCPR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CCPRCC的临床资料,对其组织病理学形态及免疫组化进行观察。结果 6例CCPRCC患者中男4例,女2例,男女比例2:1,年龄24~75岁,平均年龄(50.12±6.26)岁,肿瘤直径1.4~6.8cm,平均(4.01±2.25)cm。肿瘤是由乳头状、腺泡状、实性巢状及囊状结构组成,具有透明胞质,细胞核呈圆形、椭圆形,远离基底膜,且朝向腺泡、管腔及乳头表面,呈单层线状排列。免疫组化染色CK7 6例均为弥漫强阳性;CD10 5例阴性,1例局灶弱阳性;Ki67指数1%~5%,平均(3.68±0.46)%。6例患者随访7~29个月,平均(16.35±2.67)个月,随访期内均为无瘤生存。结论 CCPRCC是肾细胞癌中十分少见的亚型,通过典型的组织学表现与免疫组化结果一般可做明确诊断。
【关键词】透明细胞;乳头状;临床病理特征
近年来,随着免疫组化以及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肾细胞癌(RCC)亚型分类不断增多,其中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CCPRCC)是近些年发现的新亚型之一,约占到RCC的4.3%[1]。英文文献报告的CCPRCC病例也就100多例,国内尚无系统性报告[2]。本研究通过对我院近年来发现的6例CCPRCC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组织病理学形态及免疫组化进行观察,以期进一步提高病理医师及临床医师对CCPRCC的认识。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资料来源于我院2010年10月~2015年2月收治的6例CCPRCC患者,所有患者均通过手术病理证实,均为单发病例,其中男4例(66.67%),女2例(33.33%),男女比例2:1,年龄24~75岁,平均年龄(50.12±6.26)岁,入院时表现为腰痛者4例(66.67%),腹部不适者2例(33.33%),无痛性血尿者2例(33.33%),尿频者1例(16.67%)。影像学CT占位4例(66.67%),B超占位2例(33.33%)。肿瘤位于左侧2例(33.33%),右侧4例(66.67%)。肿瘤位于肾脏上极4例(66.67%),中极2例(33.33%)。
1.2 方法
对肿瘤标本采取4%甲醛固定,脱水、石蜡包埋及切片,给予HE染色,再行光镜检查。采取EnVision二步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抗体CK7、CD10、Ki67等购自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公司。通过染色强度及程度对免疫组化进行评价。强度包括阴性、弱阳性、中度阳性、强阳性4个等级;程度包括无细胞染色、局灶染色(<30%)、中等染色(30%~70%)、弥漫染色(>70%)。
2.结果
2.1 组织学
巨检:6例肿瘤直径1.4~6.8cm,平均(4.01±2.25)cm。肿瘤质地较软,切面呈现灰红、灰黄、灰白色,主要为实性,少数伴微囊,包膜不明显,但多数边界清楚。
镜检:于低倍镜下可见肿瘤是由乳头状、腺泡状、实性巢状及囊状结构组成,数量不等。高倍镜下可见肿瘤呈立方形,具有透明胞质,细胞核呈圆形、椭圆形,远离基底膜,且朝向腺泡、管腔及乳头表面,呈单层线状排列,Fuhrman分级为1级2例(33.33%),2级4例(66.67%)。
2.2 免疫组化与特殊染色
免疫组化染色CK7 6例均为弥漫强阳性(100%);CD10 5例阴性(83.33%),1例局灶弱阳性(16.67%);Ki67指数1%~5%,平均(3.68±0.46)%。
2.3 随访
6例患者随访7~29个月,平均(16.35±2.67)个月,经随访无1例局部复发,无淋巴结转移,无远处转移,6例患者均无瘤生存。
3.讨论
CCPRCC这种恶性肿瘤主要是源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多数研究显示[3-4],其病理特征主要表现为肿瘤结构少数为管状,大多为乳头状,表面覆盖的癌细胞不大,单层排列呈立方形。在乳头里面可以清晰看见薄薄的血管轴心,包含泡沫细胞。临床症状主要包括腰痛、腹部不适、血尿及尿频等,不过有些患者症状并不明显,易与其他类似疾病相混淆。为进一步探讨CCPR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我们对6例CCPRCC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组织病理学形态及免疫组化进行观察。
经分析结果可见,6例CCPRCC患者中,4例男性中右侧肾脏患病3例(75.00%),患者多以全身症状或局部症状就诊。CCPRCC具有乳头状、腺泡状、实性巢状及囊状4种典型生长方式。但这些生长方式也可出现在其他肾肿瘤类型中,故应做好鉴别诊断,防止误诊。肿瘤细胞温和、细胞核远离基底膜、细胞质透明是CCPRCC特征性表现[5]。本组6例患者均有上述特征性表现。免疫表型上可见,6例CK7均为弥漫强阳,CD10 5例阴性(83.33%),1例局灶弱阳性(16.67%)。可见,本并非所有的CCPRCC CD10均是阴性表达,对于少数局灶弱阳性也可支持该诊断。
由于CCPRCC易与其他肿瘤病理表现相混淆,而不同类型肿瘤的治疗方法及预后均有差异,故做好病理鉴别诊断意义重大。①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CRCC):两者均是由透明细胞组成的,且均可形成实性及乳头状结构。但CCRCC存在精细窦状血管网这一特征,而缺乏分支管状乳头状结构、复杂透明细胞飘带,这二者是CCPRCC的特征表现。②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两者均有乳头状与管状结构,但CCPRCC生长模式更具多样性,具有透明胞质,而缺乏性坏死及泡沫样组织细胞[6]。
综上所述,CCPRCC是肾细胞癌中十分少见的亚型,通过典型的组织学表现与免疫组化结果一般可做明确诊断。
参考文献:
[1] Alexiev BA,Drachenberg CB.Clear cell 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incidence,morphological features immunohistoch emical profile,and biologic behavior:a single institution study[J].Pathol Res Pract,2014,210(4):234-241.
[2] 王功伟,王颖,陈云新,等.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临床病理观察[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5,22(4):208-211.
[3] 王功伟,沈丹华.透明细胞(管状)乳头状肾细胞癌的病理学诊断[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4,30(6):663-665.
[4] 张娟,王功伟,丁彩霞,等.透明细胞(管状)乳头状肾细胞癌临床病理学分析[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4,34(4):358-363.
[5] 肖晓岚,褚红娟,吴文川,等.透明细胞(管状)乳头状肾细胞癌1例并文献复习[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4,30(6):683-685.
[6] 林东亮,张伟,赵涵,等.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一例[J].中华病理学杂志,2014,43(3):192-193.
论文作者:陈贤永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6年2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5
标签:细胞论文; 病理论文; 肿瘤论文; 透明论文; 乳头状论文; 免疫论文; 病理学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6年2月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