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蓬光 蔡凤菊
威海安兴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摘要:地面施工项目要保障质量,在工业厂房的建设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地面裂缝等质量问题,这也是工程建设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根据具体工程建设项目,本文分析了厂房地面出现裂缝的原因,然后针对地面裂缝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具体解决对策和相关建议。
关键词:厂房;地面;裂缝原因;对策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工业厂房建设中,地面施工项目的面积都超过了上万平方米,但是在地面施工完成后却有很多会出现裂缝的现象。本文根据施工项目的具体情况,分析了工业厂房建设中出现地面裂缝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1 工程概况
威海某厂房分为三部分,分别为1-1#、1-2#、1-3#厂房,至今工程仍未投入使用。现厂房地面出现多处裂缝,为此,相关人员通过勘查现场进行论证,总结以下原因及解决对策。
2厂房地面裂缝产生的原因
2.1混凝土湿度与温度
混凝土在硬化时会发生气化反应,导致混凝土内部结构产生拉应力,气温低时会在混凝土地面表层产生拉应力,那么结构内部的湿度不会有明显的变化,但当气候干燥多风时,湿度会有明显变化。温度与湿度的变化会对混凝土形成裂缝带来一定的影响。
2.2地面基础力学问题
引起混凝土地面出现裂缝的原因也可能是地面不均匀沉降引起的。混凝土施工的时候,也会因为力学原因形成裂缝,从而影响施工质量。力学裂缝包括干燥、碳化收紧等,当混凝土发生硬化时,随着内部水分的蒸发而导致结构收紧,无法随意延展,从而形成力学裂缝。另外力学裂缝的产生原因也可能是其他问题。混凝土在硬化时需要提前拆模,若时间不够就会降低混凝土强度,从而形成力学裂缝,这也会影响施工质量。
2.3 建筑物外侧积水严重
雨季到来时,雨水因无法排走而渗入土壤中,并扩散到了地面下的回填土,加上回填土不密实,发生了沉降,造成了地面多处出现放射状裂缝。
2.4开缝时间与间距问题
第一,垫层与面层的缝隙无法对接;第二,地面的切缝时间不合理;第三,后切缝存在死角,且深度和力度不足。
2.5基础柱部位未设置伸胀缝
很多地面施工项目经常忽略这点,有可能是厂房内柱墩较多,施工困难,也可能是留缝影响外观,很多项目在施工中都会忽略此部位的留缝需要。正因为没有了留缝环节,混凝土地面的单边或多边都受到限制,增加内部应力,导致混凝土地面形成裂缝。
3厂房地面裂缝的解决对策
本工程地面处理对策为:(1)20cm厚地瓜石垫层,M2.5水泥砂浆灌缝;(2)15cm厚C25混凝土地面;(3)5mm厚金刚砂面层随打随压光。
3.1操作工艺流程:
地面钢筋网邦扎→泵管组装→临边模版支设→冲筋→基层润水→混凝土搅拌→混凝土振捣→混凝土压光→面层切缝。
(1)地面钢筋网按纵横向HRB400 8@200进行邦扎,所有交叉点均需邦扎牢固,钢筋网片邦扎好后,应将钢筋采用碎石垫至混凝土面层表面以下3cm处。
(2)泵管组装时应合理确定泵管路线,按路线最短、弯头最少的原则进行组泵,泵管接头均应采用管箍及胶皮垫锁紧并密封严实。
(3)应根据事先确定好的施工段按施工缝的位置进行地面混凝土临边封堵,临边模版采用木方及木胶板进行封堵,应保证施工缝的位置与后期面层切割缝位置吻合,并且顺直。
(4)根据室内50线,采用钢管进行冲筋,确保钢管顶面标高为设计室内地坪标高,冲筋间距不得大于6m。
(5)浇注混凝土前应对基层进行充分的浇水湿润,以保证混凝土浇注完成后不至于基层吸水过快而造成空鼓,开裂等质量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6)混凝土采用现场集中搅拌,砂、石子骨料采用电子计量,注意设计电子称时不得将、石子用量互相颠倒,掺加水泥的人员应遵照技术人员的安排进行控制每罐水泥用量,混凝土搅拌应均匀,控制坍落度在16-18cm之内。
(7)混凝土输送至浇注地点后,应采用铁锹将混凝土均匀摊铺在待浇注地面上,然后采用振动棒进行充分振捣,在地面混凝土中进行来回拖动,确保混凝土振捣密实。
(8)抹面层、压光:①当面层灰面吸水后,用木抹子用力搓打、抹平,将干水泥砂拌合料与细石混凝土的浆混合,使面层达到结合紧密。②第一遍提浆:在混凝土浇注完成后3小时内进行,应达到表面泛浆。③第二遍抹压:当面层砂浆初凝后,地面面层上有脚印但走上去不下陷时,用铁抹子进行第二遍抹压,把凹坑、砂眼填实抹平,第二遍提浆需将混凝土表面抹出细毛面。④第三遍抹压:当面层砂浆终凝前,即人踩上去稍有脚印,用铁抹子压光无抹痕时,可进行第三遍磨光,此遍要用力抹压,把所有抹纹压平压光,达到面层表面密实光洁。
(9)养护:面层抹压完24小时后进行浇水养护,每天不少于2次,养护时间一般不少于7d.
(10)面层切缝:在混凝土浇注完成3天后对混凝土面层进行防线切割,防止混凝土表面出现收缩裂缝。
3.2工程处理相关的建议
(1)设备基础方面:本工程设备基础较多,且有超深的设备基础,在下个工程地面施工前,建议建设单位在进行设备基础设计时,宜采取在设备基础四周加剪力墙进行施工,或在设备基础四周增设泡沫苯板,以对设备基础及相邻的地面进行分割。采取如上措施可有效缓解因设备基础沉降引起的临边地面产生的形变及裂缝。
(2)加强厂区排水,厂房南侧、西侧在浇筑混凝土地面过程中,因进入雨季产生大量积水,监理及施工单位虽多次建议建设单位及时排水,但因地势原因难以将积水全部排出,导致厂房南侧及西侧地面出现两道大通缝并发展成衍生缝。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加强沉降观测,随时对裂缝高差进行观察。位于临近(B)轴切割缝处通缝,两侧高差在积水一个月后开始发生形变,积水两个月后达到峰值4mm,现仍有0.5-1.5mm的高差。
(3)加强厂房的保温措施,本工程建设单位在气温下降前,已将所有建筑外窗安装完毕,并打胶,但厂房大门因工艺原因未设置,导致寒冷空气进入,同时因施工单位在进行地瓜石施工时,采用水沉法,导致地面下基土水分含量较高,冬季来临后发生基土冻胀,产生通缝及高差。
(4)因本工程金刚砂地面研磨部分绝大多数在夜间,而地坪原有灯光照明不满足夜间施工照明要求,易发生地面不平及磨光遍数缺少现象,建议施工单位加强夜间照明,在施工方案中,按照浇筑面积及难易程度增设照明措施,并由建设、监理单位审定。
(5)减少人为原因造成的施工错误,①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因混凝土运输时间过程,导致混凝土塌落度变小,施工单位采取掺水处理,以加强混凝土浇筑的和易性,但在实际施工中,易出现掺水过多导致地面不平现象,此处建议加强施工单位负责人的责任心并提前预控,同时采取罚款措施,发现即重罚。②混凝土地面下的地瓜石允许施工单位采取水沉法,但应多次、少量进行施工,严禁在浇筑混凝土前大面积、大方量进行浇水。
(6)混凝土地面完成后,一个月内严禁重车在地面上进行碾压,同时加强观察,在裂缝形成及发展期,做好成品保护。
(7)混凝土施工完成后,严禁在混凝土地面上进行重物堆放,如钢筋、水泥、地瓜石及绗吊。
(8)加强技术保证措施,如在威高地面施工过程中增加的表层纤维,可有效防止细小裂缝的出现。
结语
综上所述,根据此地区厂房的土地面建设形成的裂缝问题,探究其产生原因,并总结出了解决的方案,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新技术与新型材料的不断出现,相信一定可以全面解决地面出现裂缝的现象。
参考文献:
[1]陈玲萍,徐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l1(l7).
[2]石永利.泵送混凝土施工裂缝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04).
[3]彭景,曹新明,田洪烷,等.不同配箍形式下混凝土柱延性的试验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6).
论文作者:赵蓬光,蔡凤菊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1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2
标签:混凝土论文; 地面论文; 裂缝论文; 面层论文; 厂房论文; 原因论文; 压光论文; 《基层建设》2015年1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