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哲学的起点--评“绘画哲学”系列_哲学论文

走向哲学的起点--评“绘画哲学”系列_哲学论文

走向哲学的起点——评《画说哲学》丛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哲学论文,丛书论文,走向论文,起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不记得是谁说过,对于房东太太而言,了解她的房客的哲学比了解房客的钱袋更重要。事实上,这句话是很值得怀疑的。首先,它似乎认为每个人都有一种哲学,而且这种哲学必然会与行为有联系。不错,每个人或多或少总会对这个世界有某种看法和持某种态度,然而这些看法和态度未必都能称为哲学;恰好相反,能被称为哲学是要满足某些苛刻条件的,只有很少看法和态度能满足这些条件。其次,它似乎把“了解”一种“哲学”看得太容易了,似乎通过几句闲聊或观察一下言行就可以完成任务。实际上,即使是训练有素的研究者,要真正了解一种哲学也是很不容易的。在生活中,房东太太只需了解房客的钱袋就足矣。但为什么有人会说哲学更重要呢?这个问题看来更有意思。起码有两点值得思考:一是把哲学的重要性不恰当地突入到生活语境中,这究竟能否证实哲学的重要?二是把哲学视为无处不在,这究竟能否证实哲学的普适意义?我想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哲学只是在思想的领域中显得重要和具有元意义,绝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可以与哲学无涉。

我希望通过以上的讨论进入本文的正题——对哲学通俗读物的思考和评论,是因为我认为目前在哲学通俗读物的写作和评论中存在一种误区,即不恰当地在哲学的重要性和普遍性上大作文章,希望以此打动广大的读者。这种误区可以使人联想到60年代的亿万人民“学哲学、用哲学”运动,虽然动机和主题不同了,但其思想观念上的毛病是相通的,结果都是以伪哲学扼杀真哲学,尽管这种扼杀是以拥抱的姿态出现的。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专业研究者对哲学通俗读物抱有警惕的原因。但是,这不应归咎于使哲学通俗化的努力本身。不幸的是,有些专业研究者为维护哲学的纯洁性而排斥和贬低在哲学写作方式上的通俗化的努力,这无论如何是没有理由的。《画说哲学》丛书表明了这种努力的正当价值和创造性贡献的可能性。

《画》的前提动机并没有落入房东太太哲学的误区,虽然它似乎不是有意识地避免。以问题诱发兴趣是很纯正的动机和始点。有点奇怪的是,赵汀阳《思想之剑》头一句话就许诺哲学对任何人的好处,而依照他对客观性的追求和对严格方法的执着,是无法证明这一点的。倒是他接下来的一句话很有意思,也很重要:“练哲学要练真哲学。”走向哲学的过程是一种思想的操练过程,而练的把式有真伪之分,这不蒂是对无数硬塞在中学生书包里的庸俗哲学教材的当头痛击。我觉得这也是《画》的共同特色——一种抵御假劣教育、传播真经实学的良苦用心。

何怀宏的诚挚爱心渗透在《珍重生命》中。他对生命哲学、伦理学的基本问题的把握和思考显示出深厚的学术功底,而他的叙述方式是如此的明晰、浅白、温熙,实在使人欣悦不已。在“前言”里我们看到,他爱自己的孩子,由此而及他人的孩子,温厚的爱意使他知道如何悉心地提出问题和如何负责任地回答问题。在这片最为充斥着独断的说教和空洞的训戒的土地上,他播种的是爱与怕的青葱嫩苗,然后以一种苏格拉底式的——但愿我没有看错这一点——答问梳爬着各种问题,启发着思。他用了很多例证,使分析和思考有所附着,使思考的逻辑沿着真实情景展开,从而力图使整个思维活动获得一种形象的理性力量。

经过认真比较,我认为上述议论基本上也适用于其它三本书。朱正琳要处理的是哲学基本问题和哲学史的人物,这在叙述上更为困难。他有时很成功地大段摘引原文,如柏拉图记述苏格拉底的死,不经意地构筑着步向原著的起点,善莫大焉。周国平提的问题很多都是绝顶的难题,自然不可能给出标准答案。但他善于用坚实的逻辑推理使读者自己一步步地迈向解决问题的前沿,如鸡与蛋的因果问题、时间之谜等等。善于追问是一种很利害的本领,有时候它会帮助寻找答案,有时候它帮助阻击伪答案。《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就是我们对世界的一连串的追问。

《思想之剑》的确闪耀着一种寒光,犀利的思想之光。它专谈哲学中的方法,它认为方法就等于功夫,而功夫是武学的核心。在整套书中,《思》与现代哲学的关联最深,思辨性也最强。赵汀阳的通俗化叙述并没有损害问题的纯洁性,至少没有败坏《走出哲学的危机》的口胃。而他的个人研究的色彩更能凸现在这种通俗读物中,会使学生大有面对一种独门武功的感觉。这更是那些平庸的通俗读物所望尘莫及的。

哲学是一种元“思”状态,它只能被接受,不能被穷尽,也不能被占有;哲学要求的是能被它吸引的人不断走向它,要求被它吸引的人始终在路上。于是,那些被吸引的人首先重要的事情就是找到一些有真实价值的起点。《画》就是那种起点。按他们的想法,《画》是写给“聪明的中学生”看的但我想,能消受得起它的大学生也算是有福的了。注:《画说哲学》丛书:

《爱智慧》朱正琳著

《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周国平著

《珍重生命》何怀宏著

《思想之剑》赵汀阳著

广东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标签:;  ;  

走向哲学的起点--评“绘画哲学”系列_哲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