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探究兴趣,培养创新能力论文_徐建平

激发探究兴趣,培养创新能力论文_徐建平

山东省青岛平度市大泽山中学 266700

兴趣是指一个人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识倾向。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以及新时代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要合理、巧妙地设计探究问题的数学过程,创设一个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良好情境,努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望,使他们逐渐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开拓者。

一、创设条件,保证学生探究的时空

要让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探究的愿望以及能力有所提高,并能在探究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观点,教学中教师应着力改善课堂的教学结构,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充分的时间,使学生进一步经历观察、试验、猜测、推理、反思等活动,变“一人讲”为“群言堂”,努力营造一个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更多的课堂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教师要精心设计“最近发展区”,视学生学习的需要,复视已知的学法或相关的知识,通过调动学生的感官功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与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以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证明,学生在课堂上探究活动的时间愈多,知识内化率就越高,保持的时间就越长,运用知识的能力也愈高。

二、直观演示,激发探究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直观演示是一座桥梁,它能沟通具体与抽象、感性与理性之间的联系,直观演示的方法是通过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亲身体验,从探究到发现、猜想,这样能激活学生思维,从而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三边关系”时,可要求学生每人课前准备一支木棒,与教师的两支木棒围成三角形,并把每支木棒的长度记下来,引导学生探究这些记录下来的数据,哪些长度的木棒可以围成三角形,哪些长度的木棒不能围成三角形,通过分析、探究,得出这样的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又如,在学习“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要求学生事先准备两个大小不等的圆,上课时,可先提出问题: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有几种?然后,让学生亲自把两圆放在桌面上缓慢地移动,去探究、发现两圆的位置关系,这样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掌握新知识,并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

三、创设情境,激活探究思维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情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求,使他们带着一种高涨的热情从事学习和思考。

1.提出问题,呈现背景。问题:一次会议有10人参加,假如每两个人都握手问好一次,请问他们共要握几次手?

教师可引导学生先从2个人握手开始计算握手次数,然后依次增加为3人、4人、5人,思考握手次数的增加量。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亲身体验,发现规律:握手人数每增加1个人分别与原来的每个人握一次手,握手增加次数等于原来人数。通过这个实际问题的解决,为学习数学基础知识和解题方法做出了有力的铺垫。

2.诱发猜想,激活兴趣。在解决上述问题的基础上,学生就比较容易计算出100个人相互握手的次数;1000个人相互握手的次数……一般地,如果有n个人参加会议,共要握多少次手?

由此引发猜想:n个人相互握手的次数是1+2+3+……+(n-1)。在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后,教师可及时引导学生主动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时,要把学生作为一个主体,给他们提供足够的思维时间和思维空间。同时,让他们在群体因素的影响下,通过积极讨论,交流,在探究过程中构建知识,形成思路。

四、巧变问题,提高探究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为了使学生在解题中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不断创新,可以适当改变一些常规问题,或改条件,或改结论,也可以给出结论,让学生探究条件,促使学生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去探究,去创新。例如,在教学“解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后,可提出下面的问题:请将下面这道题补充完整,并列出方程求解:一件工作A单独做需要9小时,B单独做需要12小时,___?问题一提出,学生反应强烈,情绪高涨,经过一番讨论、探究,提出了许多答案,例如:

1.AB合作需要多少小时?

2.先由A单独2小时,剩下的部分由A、B合作,共需多少小时完成?

3.先由A单独做2小时,剩下的部分由A、B合作共需多少小时完成?

4.AB合作2小时,再由A单独完成剩下的部分,共需多少小时完成?

实践证明,要使学生学习积极性持久和巩固,唯有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自觉地去研究探索,从而逐步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善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探索

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取,主要靠学生的自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潜力,鼓励学生创新与实践,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

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创新能力,必须在教学中营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边活动,形成和谐愉悦、互助合作的人际关系和教学环境,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探究和尝试的数学活动中,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并释放出全体学生的创新潜能。

论文作者:徐建平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5月总第2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12

标签:;  ;  ;  ;  ;  ;  ;  ;  

激发探究兴趣,培养创新能力论文_徐建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