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红
江苏省句容市中医院 212400
摘要:目的:探讨盐酸贝那普利联合辛伐他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高血脂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门诊的原发性高血压伴高血脂患者80例,给予盐酸贝那普利联合辛伐他丁治疗,疗程6个月,观察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血脂水平和肾功能等各项指标。结果:治疗6个月后患者血压、血脂水平以及血肌酐、尿素氮、24h尿蛋白水平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贝那普利联合辛伐他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高血脂,可以使患者血压持续稳定在较低水平,能改善血脂各项指标和保护肾功能。
关键词:盐酸贝那普利;辛伐他丁;原发性高血压;高血脂
原发性高血压是内科常见疾病,具有病程长、并发症多、致残率和病死率高等特点,已成为全球性问题。近年来,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原发性高血压伴高血脂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脂性代谢紊乱是高血压患者常见的代谢异常,可高达53.26%的高血压患者合并血脂异常,并且血脂水平与血压级别有关,二者合并存在使高血压个体具有更大的危险性[1]。笔者采用盐酸贝那普利联合辛伐他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高血脂,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门诊的原发性高血压伴高血脂患者80例,其中男57例,女23例,年龄45~77岁,病程5~18年;高血压1级43例、2级25例、3级12例。
1.2病例选择入选标准:(1)符合我国1999年10月第4次修订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诊断和分级标准[2];(2)参照1997年全国血脂异常防治对策专题血脂测定的新参考值,胆固醇(Tc)>5.72mmol/L为高胆固醇血症,三酰甘油(TG)>1.70mmol/L为甘油三酯血症[3];(3)同意进入该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4)具有良好的依从性,能够定期复查和遵医嘱按时服药,坚持治疗;(5)年龄45-77岁,病程5-18年。排除标准:(1)继发性高血压;(2)过去6周内曾服用过他汀类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药物;(3)对治疗药物过敏;(4)有糖尿病或严重肝、肾损害;(5)有急性心、脑血管疾病;(6)家庭性高胆固醇血症纯合子型。
1.3治疗方法 患者经过2周洗脱期后,给予盐酸贝那普利片联合辛伐他丁治疗,盐酸贝那普利片,10mg/d,晨起餐后0.5h服用,1周后血压仍≥140/90mmHg,将剂量增至20mg/d。辛伐他丁,20mg/d,每晚服用。
1.4观察指标:治疗前后检查眼底,心电图,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和血脂。
1.5疗效评价 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血脂和血肌酐、尿素氮、24h尿蛋白水平。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Windows软件分析,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 检验。以P<0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2.1血压控制情况 治疗前收缩压158.34±14.8mmHg、舒张压95.4±8.5mmHg;治疗6个月后,收缩压126.8±10.4mmHg、舒张压75.6±6.4mmHg,治疗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下降(P<0.05)。
2.2TC、TG降低情况 治疗前Tc7.5±1.3mmol/L、TG2.6±0.7mmol/L;治疗6个月后TC4.8±0.9mmol/L、TG1.4±0.4mmol/L,治疗后TC、TG均明显下降(P<0.05)。
2.3 血肌酐、尿素氮、24h尿蛋白水平 治疗前血肌酐96.1±18.6mmol/L,治疗后87.3±12.4mmol/L;治疗前尿素氮5.7±1.2mmol/L,治疗后5.2±0.6mmol/L;治疗前24h尿蛋白412.7±32.8mg/24h,治疗后279 .5±28.3mg/24h。血肌酐、尿素氮、24h尿蛋白水平治疗后均有改善(P<0.05)。
2.4不良反应 80例患者治疗后出现2例咳嗽,1例头痛、1例头晕,症状均较轻,未影响正常治疗;治疗前后血常规、血电解质、血糖和肝功能均无明显变化。
3、讨论
高血压的发病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肥胖、年龄等有关。高血压合并严重动脉粥样硬化、大量吸烟、酗酒是血压难以控制的常见原因 [4]。高血压形成和维持的过程中,交感神经活性亢进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有40%的血液中儿茶酚胺水平升高,肌肉交感神经冲动增强,血管对去甲肾上腺素反应性增加,这主要是因为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压抑,使机体反复处于应激状态或及对应激的反应增强,使大脑皮质下神经中枢功能紊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之间的平衡失调,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其末梢释放儿茶酚胺增多,从而引起小动脉和静脉收缩,血压升高。高血压患者常存在多种代谢异常,如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血尿酸、体重指数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明显降低[5]。高胆固醇血症可以使一氧化氮(NO)生成受损,对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有损害作用;血浆中的甘油三酯的升高,将导致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的下降,而高密度脂蛋白是保护因子,可促进细胞中胆固醇向外转运,对动脉粥样硬化有预防和逆转作用。
盐酸贝那普利是目前临床常用的降血压药物,辛伐他丁是临床常用的降血脂药物。本资料显示,对原发性高血压伴高血脂的患者采用盐酸贝那普利联合辛伐他丁治疗,降压降脂的临床效果满意。
盐酸贝那普利是一种前体药,水解后成活性物质苯那普利拉,可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阻止血管紧张素I(Ang I)转化成血管紧张素II(Ang1I),从而减低由Ang 1I介导的一切作用,还能抑制激肽酶使缓激肽降解减少,使NO增加,血栓素A2形成下降,增加前列环素生成,从而起到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系统(RAAS)之外的降压作用。该药一般服用后lh开始出现降压作用,2~4h内达到高峰,维持作用时间长(降压作用至少持续24h),这些特点具有持久的抗高血压效应,使患者能平稳降压,昼夜血压维持理想水平。长期服用盐酸贝那普利,不仅能使血压持续稳定在较低的水平,而且随着血压下降,逆转心肌肥厚、改善心室舒张功能和抑制血管平滑肌增生[6]。同时降低了出球小动脉阻力,降低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压力,降低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从而减少尿蛋白的排泄,延缓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损害,起到保护肾功能的作用[7];贝那普利还可抑制细胞增殖,减少肾小球细胞外基质成分沉积,延缓肾纤维化进展。近年的研究表明,盐酸贝那普利还可以提高高脂血症患者胰岛素敏感性,使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下降[8]。
辛伐他丁属他汀类调脂药物,是HMG—COA还原酮抑制剂,在体内水解后期产物可以竞争性的抑制胆固醇合成过程中的限速酮羟甲戊二酰捕酶A还原酶,减少胆固醇的合成,同时,也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合成。辛伐他丁还具有抗炎、抗氧化等多效性作用,能有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抑制血小板血栓形成,稳定斑块等作用。
综上所述,盐酸贝那普利联合辛伐他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高血脂,可以使患者血压持续稳定在较低水平,减少血压的波动,保护靶器官,同时能有效降低TC和TG水平。
参考文献:
[1]周凤英.高血压和高血脂的相关性分析.临床医药实践,2010,19(2B):154-156.
[2]刘力生,龚兰生,编.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17.
[3]血脂异常防治对策专题组.血脂异常防治建议.中华心血管杂志,1997,25(3):169-172.
[4]许刚.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与社区预防.浙江临床医学,2009,11(5):541-542.
[5]丁伟红.高血压患者代谢指标临床分析浙江临床医学,2008,10(10):1365.
[6]骆明亮,吴平路.贝那普利和吲达帕胺对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及左室肥厚的影响.成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08,6(6):490-491.
[7]刘瑛,许静.氨氯地平与苯那普利对高血压病心、肾功能的影响.宁夏医学杂志,2003,25(3):135-136.
[8]李王香,李继福.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研究.新医学,2007,38(3):197-198.
论文作者:刘永红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8
标签:高血压论文; 盐酸论文; 原发性论文; 普利论文; 血压论文; 血脂论文; 水平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28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