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_政治论文

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_政治论文

为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努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根本利益论文,最广论文,努力论文,代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0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8466(2000)04—0052—03

一、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本内涵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民族的主体、国家的主人,是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权力的授予者。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离开了人民群众,党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丧失其存在的理由和发展的前提。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和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不是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历史任务的工具。党自诞生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和行为准则。我们党近八十年来的一切努力和奋斗,包括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都是为了维护和发展人民的利益。

利益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的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它是人们结成政治关系的出发点,是人们政治行为的内在动因,是一切政治组织及其制度的基础。所谓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主要指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主要体现在人们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社会的繁荣稳定、国家的尊严和安全等方面。所谓党要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主要是指党要通过各方面工作,使人民群众经济上得到实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政治上当家做主,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广泛权利和自由;文化上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等。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独立的利益主体,也有自己的利益,但是它的利益包容在人民利益之内,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这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是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尽管如此,党和人民群众毕竟是两个不同的利益主体。在某些时候和某些情况下,会出现党与群众之间、群众内部之间的利益差异和利益矛盾,特别是取得执政地位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我们党获得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条件,也增加了脱离群众的危险。虽然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但党内的每个党员或部门都有自己的利益,都有追求利益的冲动,容易促使一些党员干部为了自身利益或小团体利益而损害党和人民的利益,各种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就说明了这一点。改革实质上是利益关系的再调整,从而使人民群众的利益意识明显增强。随着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人民群众自身也不断发生分化和重组,出现了不同的利益群体,产生了多样化的利益需要。在这种形势下,党群之间、群众内部之间的利益矛盾日益复杂,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日益成为党的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

二、为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努力

党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是只凭主观愿望就行的,而是需要通过正确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先进的制度、有效的机制以及党员干部具体的行动,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集中起来,将人民群众的力量和智慧凝聚起来,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为自己的根本利益进行有效的斗争。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肯定和认可。这就要求我们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要求我们制定的方针政策,我们的全部工作,符合客观规律和客观实际,符合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要求我们抓紧解决经济上、政治上和党的自身建设上所存在的不符合甚至违背人民利益的问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日趋明显,党群关系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考验。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我们党全面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为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努力。

(一)必须正确制定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实现人民的利益

决策是领导者的基本职责。党的执政地位,决定了党的决策对于人民利益和国家命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党在长期领导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决策经验,也有过决策失误的教训。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决策环境非常复杂,只有充分发挥全党全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充分吸纳各方面的意见,才能做出较为完善的决策,减少和避免决策失误。为此,党的各级组织要逐步形成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的决策机制,从而推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和规范化。当前,主要应在健全决策体系,完善决策制度,强化决策监督上下功夫,同时注重提高决策者的综合素质,注重现代科学思想和科学技术手段在决策中的运用。

党的基本路线集中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只有坚持和贯彻这条路线,才能不断地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才能实现和满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排除各种干扰,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致力于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必须不断深化改革,不断扩大开放,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和发展的速度与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必须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推进政治民主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落实基本路线规定的富强、民主、文明三位一体的目标,克服单纯追求经济建设指标的倾向,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取全面利益和长远利益而努力。

(二)必须切实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做主,保障人民的政治权益

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做主,是共产党执政的本质内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日益增强,参政热情空前高涨,党必须领导和支持人民掌握管理国家的权力,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当前,应主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选举制度,保证各级人大依法履行权力机关的职能,密切人民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二是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包括进一步加强农村乡镇政权和村民自治组织的民主建设,加强城市社区自治组织的民主建设,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民主管理制度;三是搞好民主监督,强化权力主体对权力行使的制约,要进一步健全各项制度和法规,以改进群众信访工作为重点,拓宽相关渠道,加强群众个体、群众团体、民主党派、新闻媒体,特别是各级人大对党和政府工作的监督,保证党和政府权力的行使符合人民的利益。

要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用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党员是党的主体,党内民主就是由党员决定党内重大问题和管理党的事务。它是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保证,是党内生活的防腐剂。要切实增强全体党员的民主意识,保障党员权利不受侵犯,就必须抓住决策和任用干部两个主要环节,重点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特别是要把民主制度化,从而为党内民主提供机制保证。当前主要是要健全和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搞好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工作,改变党代会地位权力虚化的状况;要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变以长官意志为主导的形式上的选举为真正体现选举人意志的民主选举;要完善集体领导制度,克服把集体领导制度变成党内首长负责制的倾向;要完善党内监督制度,并加强对制度贯彻实施的监督检查等等。

(三)必须从严治党,遏制腐败,维护人民的利益

劳动成果不容糟蹋,自身利益不容损害,是人民群众的心声。我们党作为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必须维护人民的利益,同一切侵害人民利益的行为作斗争。为此,党和政府必须健全法制,加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密防范和打击各种违法犯罪分子和社会丑恶现象,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党的先进性是党的广泛代表性的基础,党内腐败现象的存在,严重损害了群众利益,离散了党群关系,因此,必须从严治党,遏制腐败。要把从严治党的方针贯彻到基层、贯彻到党的各项工作中去,坚决改变党内存在的纪律松驰和软弱涣散的状况。当前要突出强调两个方面:一是严格按党章办事,按党的制度和规定办事;二是从严抓好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坚持党纪面前人人平等。

要继续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败斗争,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克服目前存在的动力不足、合力不强、体制不顺,重惩处、轻防范等缺陷。坚持标本兼治,加强监督检查,依靠群众反腐败,建立真正管用的监督制约机制。要在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上下功夫,以取得反腐败斗争的新成效。要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刹住当前在部分干部中存在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主观主义、强迫命令等损害群众利益、伤害人民感情的不正之风。

(四)必须做好群众工作,化解人民利益矛盾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人们的物质利益和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改革和建设中的各种矛盾相互交织,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增多,加上国内外各种思想观念相互交错等等,说明了加强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尤为迫切和重要。当前,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深入研究人们思想活动的新情况新特点,探索新形势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和方法,在克服形式主义,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上下功夫,开创基层群众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要化解群众矛盾,关心群众生活。对于群众中存在的利益矛盾,特别是收入差距矛盾,要遵循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税收调节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防止社会成员收入分配上的过分悬殊,努力使大多数群众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对生活困难的群众,要真心实意地关心帮助他们。当前,要坚持和完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三条保障线”制度,并采取各种措施促进下岗工人再就业;要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精简乡镇机构,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并积极引导农民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

要充分发挥群众组织的作用,疏通人民群众利益表达的渠道。我国各类群众组织,是在共同的根本利益基础上的社会分工和社会利益分化的结果,是不同利益群体实现其利益要求的工具。它们在聚合群众利益、整合群众力量、化解群众矛盾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党和政府联系各界群众的桥梁。一方面,党要加强和改善对群众组织的领导,支持它们依法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另一方面,群众组织要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适当淡化行政形象,充分发扬民主,坚持群众自愿,在为群众服务中赢得群众的信赖,实现存在的价值。

总之,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就是要求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不断改进创新,以适应新的形势和人民利益变化发展的需要。党的各级组织要着力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和完善代表人民利益,密切党群关系的体制与机制。每一位党员和党的干部,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两个方面都做好了,我们党就能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

[收稿日期]2000—07—10

标签:;  ;  ;  ;  

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